9,113
次編輯
變更
川岛
,创建页面,内容为“'''川岛'''(1901.6.1—1981.5.12)原名'''章廷谦'''、字矛尘,浙江上虞道墟镇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 1919年,入北…”
'''川岛'''(1901.6.1—1981.5.12)原名'''章廷谦'''、字矛尘,浙江上虞道墟镇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
1919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在校时,经常在北京《晨报副刊》、《语丝》杂志发表文章。1922年北大毕业,留校。曾参与发起和编辑《语丝》,与鲁迅来往甚密。1924年出版散文集《月夜》,被誉为散文文学妙手。1926年任《民国日报》编辑。1930年11月,在南京任教育部编审。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北京大学中文系任副教授。
建国后发表多篇研究、回忆鲁迅文章。1949年10月,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1956年,当选为民进中央委员,兼北大支部主任。195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有散文集《月夜》等。
15岁随父入太原一中就读,后进山西大学哲学系,1919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被推选为北京学联代表,赴南方各省宣传抗日救亡。1922年毕业,留校任校长蔡元培办公室西文秘书兼哲学系助教职。常为北京《晨报》副刊写稿。1922年8月17日发表第一篇杂感《撒但的行径》。1924年与孙伏园、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俞平伯等共同创办《语丝》周刊,参与出版发行事务,共同承担实际编务,并成为主要的撰稿人,在论战中旗帜鲜明地站在鲁迅一边,成为鲁迅挚友和忘年交,传为现代文学史上佳话。1926年鲁迅被迫离京前往厦门大学任教。鲁迅离厦门后不久,他奔波于京、浙、闽、宁各地,先后任教于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转往浙江大学和杭州高级中学任教。1932年北上,在北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昆明西南联大任职。1941年集体加入国民党,旋即自动脱离。抗战胜利后,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执教,任中文系副教授。1949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任后任民进中央委员兼北大支部主委。
“文革”中被诬为“历史反革命”,遭迫害,1976年平反昭雪,1981年病逝。
==著作==
1949年前主要作品,有1924年在北新书局出版的散文集《月夜》,古籍校点本《游仙窟》(鲁迅写序)和《杂慕四种》。1949年后有《和鲁迅相处的日子》、《川岛选集》。其散文幽默风趣,感情真挚,文笔优美,充分体现了'''“语丝文体”'''的风格特点。
1919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在校时,经常在北京《晨报副刊》、《语丝》杂志发表文章。1922年北大毕业,留校。曾参与发起和编辑《语丝》,与鲁迅来往甚密。1924年出版散文集《月夜》,被誉为散文文学妙手。1926年任《民国日报》编辑。1930年11月,在南京任教育部编审。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北京大学中文系任副教授。
建国后发表多篇研究、回忆鲁迅文章。1949年10月,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1956年,当选为民进中央委员,兼北大支部主任。195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有散文集《月夜》等。
15岁随父入太原一中就读,后进山西大学哲学系,1919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被推选为北京学联代表,赴南方各省宣传抗日救亡。1922年毕业,留校任校长蔡元培办公室西文秘书兼哲学系助教职。常为北京《晨报》副刊写稿。1922年8月17日发表第一篇杂感《撒但的行径》。1924年与孙伏园、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俞平伯等共同创办《语丝》周刊,参与出版发行事务,共同承担实际编务,并成为主要的撰稿人,在论战中旗帜鲜明地站在鲁迅一边,成为鲁迅挚友和忘年交,传为现代文学史上佳话。1926年鲁迅被迫离京前往厦门大学任教。鲁迅离厦门后不久,他奔波于京、浙、闽、宁各地,先后任教于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转往浙江大学和杭州高级中学任教。1932年北上,在北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昆明西南联大任职。1941年集体加入国民党,旋即自动脱离。抗战胜利后,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执教,任中文系副教授。1949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任后任民进中央委员兼北大支部主委。
“文革”中被诬为“历史反革命”,遭迫害,1976年平反昭雪,1981年病逝。
==著作==
1949年前主要作品,有1924年在北新书局出版的散文集《月夜》,古籍校点本《游仙窟》(鲁迅写序)和《杂慕四种》。1949年后有《和鲁迅相处的日子》、《川岛选集》。其散文幽默风趣,感情真挚,文笔优美,充分体现了'''“语丝文体”'''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