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傅锺

增加 13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傅锺.jpg|260px|缩略图|右|<big>傅锺</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04/22880498daed492ba97a28b54a9850bf.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73253806_164390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傅锺 ''' (1900年6月23日-1989年7月28日), [[ 四川 ]] 叙永人, [[ 中国共产党 ]] 军队政治工作领导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上将 ]]
傅锺于1921年加入 [[ 中国共产党 ]] ,毕业于 [[ 莫斯科中山大学 ]]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红十二师政委、川陕根据地临时省委书记、西北局组织部长、红四方面军(后兼西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参加长征。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 [[ 抗日战争 ]] 爆发后,历任八路军政治部民运部部长,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建立后,长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锺是中共1614位开国将帅中最早加入中共的一位,其入党时间甚至早于 [[ 十大元帅 ]] 和十大大将。
==早年经历==
1919年在叙永中学读书,接受 [[ 五四运动 ]] 的影响。1921年赴上海预习法文,参加“工读互助会”。同年冬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傅锺任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次年初转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任学生总支部局副书记。1927年转入托尔马乔夫军事政治学院学习。曾列席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扩大会的工作。1930年与 [[ 周恩来 ]] 同回上海,在 [[ 中央军委 ]] 从事人事和兵运工作,同时参与翻译了《苏军步兵战斗条令》和《苏军政治工作条例》。
1931年,傅锺分配到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任秘书长、红十二师政委、红四方面军随营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彭杨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等职。1932年冬任川陕根据地临时省委书记。后又任红四方面军(后兼 [[ 西北军区 ]] )政治部副主任,同时主办《红军报》、《干部必读》等报刊。主持制订团、师、军政治机关工作细则。傅锺参与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历次反围剿战争。
1935年,傅锺参加 [[ 长征 ]] ,负责群众工作和战勤工作。8月在沙窝会议上被增补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在 [[ 张国焘 ]] 另立中央后,傅锺被张国焘封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但傅锺拒绝在张国焘自立的“中央”机关担任职务。同年11月任中共川康边省委书记。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会合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部长,随军到达陕北。此后,傅锺担任抗日 [[ 红军大学 ]] (后称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长期参与领导全军的政治思想特别是宣传、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 [[ 八一勋章 ]] 、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此期间,他写了《政治工作基本问题》、《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伟大胜利》等文章。 [[ 文化大革命 ]] 期间,傅锺遭多次受批斗,家被查抄。1982年,傅锺卸任总政治部副主任职务,同年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 [[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 中央顾问委员会 ]] 常委。此后,又著有《坚持并发展毛泽东的建党学说》一文。
傅锺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五届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委员;中国文联第三、第四届副主席,著有《政治工作基本问题》一书。1988年获一级 [[ 红星功勋荣誉章 ]] 。1989年7月28日在北京病逝。他被官方评价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 无产阶级革命家 ]] ,我军杰出政治工作领导者”。
==视频==
247,9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