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978
次編輯
變更
姚依林
,無編輯摘要
姚依林生于英属香港,需用英文名报户口,所以得名“威廉”。又因是[[家族]]中的“克”字辈,所以母亲又为他取中文名“克广”,其中“广”字代表出生地。姚依林进[[清华大学]]学习后,因常穿一件肥大的深灰长袍,身材显得伟岸,所以同学们起了绰号“姚胖子”。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后也仍然俗称“姚胖子”。到[[天津]]工作时曾用假名“许志庸”。直到[[抗日战争]]期间冀东暴动后,部队给每人发津贴时要有名字,他想起在上海时曾借给他左翼书籍的人叫“薏林”,乃给自己定名“依林”。
1917年姚依林3个月大时,父亲病逝。姚依林随母亲蔡亦民、姐姐姚锦新投奔时任[[江苏省]]武进县知事的二伯父姚绍枝。蔡亦民曾在洋学堂教外文,为让子女受更好的教育,带着姚锦新、姚依林到上海读书。蔡亦民用丈夫的抚恤金在[[杭州]]购置了一栋房屋,用房租及教学工资抚养子女。[[青少年]]时代,姚依林是在上海度过。中学时在上海光华大学附属中学学习,其间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姚依林和其他年青人一样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很不满。自那时起,姚依林阅读了《资本论》、《反杜林论》等马列主义著作及左翼刊物,并参加上海青年抗日游行 <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GB/85038/10313954.html 姚依林的早年岁月和他的大家族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f>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姚依林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1979年3月,中央决定设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姚依林任秘书长,任内协助副总理陈云、[[李先念]]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清理“左”倾错误影响,为调整国民经济做了许多工作。
1979年7月,在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上,姚依林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分管经济工作。此后,还兼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引进智力领导小组组长。他主持编制并实施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第七个五年计划,主持编制了第八个五年计划。在制定“六五”计划时,姚依林强调计划要从国力的可能出发,面向[[市场]],面向人民[[生活]],计划指标勿过高,应留有余地。在“七五”期间,姚依林反复强调建设规模须和国力相适应的原则,主持制定了产业政策若干规定。他强调要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平衡。他重视加强重点建设,注意[[农业]]发展,曾经多次强调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姚依林主持制定了计划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他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政府要转变职能。他积极参加了创建[[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和沿海地带的决策及实施。
1987年,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姚依林当选为五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一。后升任排名第一的国务院副总理,负责常务工作。六四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国务院副总理,坚决支持总理[[李鹏]],对学生运动采取军事镇压,并是唯一一位没有与学生对话的政治局常委。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和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后,姚依林不再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姚依林同[[邓小平]]、李鹏、[[杨尚昆]]一起,被认为是应对六四事件 <ref>[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301/5302/20010613/488133.html 六四风波],人民网 </ref> 流血负责的中共领导人。
姚依林在中共八届二次会议上被增补为中央候补委员。他是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常委。他还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center>{{#ev:youku|XMzAwOTg1NTExMg|560|center}}</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中國大陸軍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