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果敢族

增加 10,087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果敢族'''“是缅甸政府在1983年制定的民族表中所列入的缅甸所有135个民族之一,系指生活在缅甸掸邦北部与中国云南…”
'''果敢族'''“是[[缅甸]]政府在1983年制定的民族表中所列入的缅甸所有135个民族之一,系指生活在缅甸掸邦北部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镇康和耿马两县毗邻的果敢地区的人们。该地区的居民绝大多数人使用汉语云南方言,并于1983年被缅甸政府正式定名为“果敢族”。

普遍的说法是,果敢族是1658年追随明朝永历帝[[朱由榔]]进入缅甸,后来留在果敢地区的“明末遗民” 。由于果敢地区与中国云南毗邻,因此果敢族内也包含了各个时期来自云南的华人。中国部分学者认为所谓“果敢族”,只是华侨、华人中的一个按籍贯划分的帮派,可称他们为缅甸华侨、华人中的“云南帮”。<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6934384171679743&wfr=spider&for=pc 来历] </ref>
[[File:果敢族1.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0057061792&di=90b44b68038886603c128f1efc493873&imgtype=0&src=http%3A%2F%2Fg.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c0%253Dbaike60%252C5%252C5%252C60%252C20%2Fsign%3D879df33839dbb6fd3156ed74684dc07d%2Fbf096b63f6246b60da74f5b7ebf81a4c500fa2ff.jpg 原图链接]]]

*'''中文名''' :果敢族
*'''性 质''' :[[缅甸民族]]
*'''人 种''' :华侨、华人
*'''分布区域''' :缅甸掸邦北部、中国云南省临沧地区
*'''语 言''' :汉语云南方言
*'''命名时间''' :1983年
==来历==
[[File:果敢族2.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0057134032&di=be62188040775c4d159d0682ce0d843c&imgtype=0&src=http%3A%2F%2Fpic.cnr.cn%2F2012tppd%2Fygdjsj%2F20150318%2FW020150318354938135522.jpg 原图链接]]]
缅甸果敢地区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镇康和耿马两县交界。这一地区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签订之前,一直归属中国云南版图。果敢又名麻栗坝。关于“果敢”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果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殖民统治者引用的新名,英文名称叫“ Kokang” ,来源于科干山的音译;“果敢”二字系由掸语变音而来,“果”是掸语的九,“敢”是户口,意思是这个地区由九户人家组成。<ref>[https://3g.163.com/news/article_cambrian/FC02IIMO0517MCM7.html?from=history-back-list 网易] </ref>
明末以前,果敢地区为不毛之地,只有少数“老葫人”居住,原始森林密布,毒蛇、猛兽出没。[[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皇帝朱由榔出逃缅甸,在缅人和清朝平西王吴三桂的夹击与围剿下,其部分随从及军士逃入科干山深处隐匿避难。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国边境居民遂徒步迁往科干地区开荒谋生,或依籍贯或依民族形成部落,各自为政,互不相属。原籍南京应天府上元县柳树湾大石板汉人杨高学,明末迁居大理,后娶顺宁(凤庆)一商人之女为妻,生子杨映,明末清初迁至科干落籍,落脚火烧寨,归属“兴达户”部落。“兴达户”部落在各部落中发展最快,势力渐大,成为后来果敢的发展基地。<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6934384171679743&wfr=spider&for=pc 来历] </ref>
1730年,杨映之子杨猷才被推选为首领。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杨猷才病故,其长子杨维兴继职,此时其辖区范围已超过“兴达户”三倍。乾隆六十年(1795 年),杨维兴长子杨有根袭父职,次子杨有泮助理执政。随着辖区范围的扩大,邻近部落纷纷请求保护,杨有根即将“兴达户”改为“果敢” 。

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杨有根之子杨国华袭职期间,云南总督念其捍卫边防有功,奏封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令” ,并颁发封印。

同治十三年(1874年),杨国华之子杨春荣袭职,此时果敢辖境,东至尖山寨,南至滚弄,西至勐古长箐山,北至慕泰、红岩。

从清朝初期开始,果敢地区汉族逐渐增多。杨姓最终成为地方势力,并采取邻近土司的做法,统治了当地的其他少数民族。雍正八年(1730年),杨猷才即以“诰封奉正大夫”之名行使职权。道光年间,杨氏正式受封“世袭果敢县令”,从而取得了合法的汉族土司统治权。
1885年第三次英缅战争后,[[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后被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887年,英军北上木邦(登尼),木邦土司降英,英国以缅北地区归其管辖,其治下共设48个茅扎(小土司),辖境几乎包括整个北掸邦,果敢亦被列入木邦治内。虽然英国委任果敢土司为“世袭果敢训政布司”,但果敢土司仍坚持自己的独立自治性。
[[File:果敢族4.jpg|缩略图|果敢族[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0057336360&di=9bed05dfd2f36a8e238dcc10c3af41e7&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0811%2F99cf38cbec0044c8b63191b97c18ea05.jpeg 原图链接]]]

1890年,英军进逼佧佤山,顺道进入果敢,密探边境,拟向镇康、耿马推进,企图占领中国边境领土。英国殖民者利用木邦土司与果敢土司交好的关系,唆使木邦土司困桑董红拉拢果敢土司投向英国 。在光绪二十年(1894 年)签订的《[[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中,果敢及北丹尼划归中国。后因中国清政府将勐乌和乌德割与法国,英国即借口清政府违约,力翻前议,威逼清政府重议边界条款。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双方在北京重议并签订了《中缅条约附款》,满清政府又将果敢和北丹尼划入英属缅甸版图。至此,世属中国云南省镇康而在清后期曾一度独立自治的果敢正式成为英属缅甸的一部分 以汉族为主体的、风俗文化与镇康相同的果敢各族人民变成了英属缅甸国民。

1948年1月4日,缅甸获得独立,果敢土司杨振材被选为缅甸首届上议员兼掸邦财政部长,杨振声任果敢地区下议员。二杨在缅甸首届国会中提出“果敢系缅甸领土,果敢人民应当享受缅甸的合法公民权益”的议案。此议案经国会通过,被载入缅甸宪法。1962年2月,中、缅两国划界,果敢被正式划入缅甸版图。

1966年,果敢进入其历史上最为动荡的年代,反政府武装日渐增多。1965年,先前被政府军打败逃往[[泰国]]的杨振业率部回到果敢,与彭家声联合反抗缅甸政府。拥有150多名武装人员、亲政府的罗星汉则与政府军联合, 围剿杨、彭二部。于是,果敢逐渐形成分裂、割据局面。

1967年初,杨振勋也率原土司部分武装从泰国返回果敢,加入彭家声的反政府行列。与此同时,杨振业则率部向政府军投降,反戈一击,同政府军围攻杨振勋和彭家声。结果杨振勋败走,彭家声则被迫率部退入中国境内, 接受缅共领导。其部队经过训练,改编为缅共人民军果敢一支队,彭家声任支队长。果敢进入了新时期,转而成为缅共东北军区果敢县。此后,彭家声的部队成为缅共人民军东北军区的主力之一。
[[File:果敢族3.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0057207488&di=b9e68ab9b1f39a91f3a29a809c1395a3&imgtype=0&src=http%3A%2F%2Fn1.itc.cn%2Fimg8%2Fwb%2Fsmccloud%2Ffetch%2F2015%2F03%2F19%2F194723317702614553.JPEG 原图链接]]]

1989年3月11日,时任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的彭家声同彭家富、杨茂良、刘国喜、赵启源、李忠祥等东北军区高级军官率部发动兵变,宣布脱离缅共,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简称果敢同盟军)。彭家声出任同盟军司令,杨茂良任副司令兼参谋长。3月31日,果敢同盟军与政府和解,成为1988年以来第一支与政府签署和平协议的少数民族武装,其辖区被中央政府划为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兼任特区政府主席。为巩固和发展军事力量、维持生存,该部大力发展毒品产销。
1992年10月,果敢同盟军发生内讧,杨茂良兄弟打败彭家声兄弟,杨茂良出任果敢同盟军总司令兼特区政府主席,彭家声率残部600余人投奔其女婿林明贤。1995年10月22日,彭家声在佤邦联合军、掸东同盟军和克钦独立军的支持下,对因内部分裂、力量大大削弱了的杨茂良部发动突袭成功,重新入主果敢。经过缅甸政府的协调,果敢被一分为三,[[彭家声]]、[[[杨茂良]]、[[孟萨拉]]三家各霸一方。彭家声控制老街坝区和清水河一线,重新出任掸邦第一特区政府主席和民族和平民主阵线主席;彭家富任果敢同盟军司令。<ref>[Burma:InsurgencyandthePoliticsofEthnicity 果敢族] </ref>

该地区的居民绝大多数人操汉语云南方言,并于1983年被缅甸政府正式定名为“果敢族” 。<ref>[ 王士录.缅甸的“果敢族”: 族称、来历、状况及跨国互动:《[[世界民族]]》,2005年:2005年第5期]</ref>
==经济==
果敢地区98%属山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拔高差1200多米,立体气候特征显著;耕地面积约23万亩,粮食不能自给。过去山民以种植[[罂粟]]为主要经济来源,因此贫富差距很大。果敢地区工业落后,境内有中方独资或合资的几个卷烟厂,因销路不好基本上处于停产状态;另有640千瓦的电站一座和一些小型加工企业。第一特区政府的日常开支主要靠税收来维持。
==宗教==
果敢属全民信教的地区,绝大多数人信奉上座部[[佛教]],也有少数信奉[[基督教]]和原始宗教。果敢地区共有主要佛塔、寺庙和宗教活动场所8处。
==视频==
{{#iDisplay:g0942mwbj1z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42,78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