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定窯

增加 278 位元組, 4 年前
烧制历史分期
以上觀點是諸位先生在不同時代提出來的,他們或受墓葬、窯址資料的限制,或受文獻記載的影響,結論必然有異。關於定窯的歷史分期,不是本文的重點,不便展開闡述。不過筆者認為,在定窯歷史的分期研究中,不應忽略這樣一個事實:即在定窯的制瓷歷史上,出現過兩個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是晚唐五代;第二個高峰期是北宋後期,前者以胎釉取勝,後者以成熟的印花工藝見長。
本世紀20年代未 [[ 葉麟趾 ]] 先生第一次對其進行調查,指出定窯在曲陽漳磁村。50年代以來, [[ 故宮博物院 ]] [[ 河北省 ]] 文物工作隊等單位對它進行了多次地面調查與小規模發掘,基本上了解了 [[ 定窯 ]] 的燒瓷歷史以及與鄰近地區瓷窯之間的相互關係。同時,各地宋墓也出土了不少定窯器,定縣兩座 [[ 宋塔 ]] 塔基出土了一百多件既完整又精美的[[定窯白瓷]],尋於進一步研究定窯的分期斷代有極大幫助,江南地區南宋墓與北方地區金墓都出土有 [[ 定窯白瓷 ]] ,從而也使定窯廢於 [[ 北宋 ]] 未年金人南侵之說,得以修正。1957年代故宮博物院經調查,證實 [[ 曲陽縣 ]] 靈山鎮澗磁村及東西燕川村為北宋定窯遺址。1985年, [[ 河北省 ]] 考古工作者發掘了958平方米的面積,1986年再次發掘1409平方米,1987年又發掘了3450平方米。基本上確定了定窯創燒於唐,衰廢於金、元時期。根據遺址以及出土文物的考古結果,定窯燒制分成7期。<ref>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9gpgx2q.html</ref>
===唐代===
主要依據窯址中挖掘及採集的瓷片,總結該時期定窯的特徵如下: <br>'''''器型'''' ': 碗類,造型不規整; <br>'''''胎體'''' ': 粗松厚重、含有大量雜質; <br>'''''釉色'''' ': 黃釉、褐釉和白釉;<br>'''''釉質'''' ': 粗劣、施釉不均,呈色不穩定;<br>'''''紋飾'''' ': 素麵無紋;特色:外 [[ 黃釉 ]] 、內 [[ 白釉 ]]
===唐代中期===
主要依據窯址中挖掘及採集的瓷片,總結該時期定窯的特徵如下:  <br>''''' 器型 ''''' :碗、缽、罐、執壺、三足爐、盆、盞托類;<br>'''''胎體'''' ': 雜質大大減少,但是由於原料含鐵量高,胎色多為淺灰或者灰白色 仍舊需要使用化妝土來提高釉面的白度;<br>'''''釉色'''' ': 白釉為主,灰白、白中泛清、乳白以及純白各色都有。極少量的黃釉; <br>''''' 釉質 ''''' :質量比早期有明顯提高;<br>'''''紋飾'''' ': 素麵無紋;<br>'''''特色'''' ': 碗、缽類圓器全部是白釉。
===唐代晚期、五代===
主要根據出土文物,總結該時期定窯的特徵如下:<br> 
'''''器型'''' ': 碗、碟、杯、壺、盒、盞類; <br>''''' 胎體 ''''' :潔白堅硬,瓷化程度高,胎體較薄;<br>'''''釉色'''' ': 白釉為主,白中泛青;<br>'''''釉質'''' ': 光滑平整; 紋飾:素無紋;<br>'''''特色'''' ': 模仿當時流行的金銀器皿,在器口、器足或者壺流的部位鑲有金扣 銀扣或者鎦金銀扣。
===北宋早期(960-1022年,太祖—真宗)===
主要根據出土文物,總結該時期定窯的特徵如下:<br>
'''''器型'''' ': 碗、碟、杯、壺、盒、盞類等生活用具,以及熏爐、凈瓶等宗教用具 還有宮廷陳設瓷器。造型十分豐富; <br>''''' 胎體 ''''' :潔白,胎體比上期略厚;<br>'''''釉色'''' ': 白中閃青居多,出現白中閃黃(象牙白,北定的典型色); <br>''''' 釉質 ''''' :光滑平整;<br>'''''紋飾'''' ': 刻花、劃花為主,還有模印貼花、鏤雕、浮雕等;<br>'''''特色'''' ': 瓶類通常飾以浮雕蓮瓣紋,蓮瓣呈尖角、重瓣方式,豐滿突起,立體 感很強。刻劃花通常先刻輪廓線,然後在輪廓線的一側劃以較細的複線。
===北宋中期(1023-1085年,仁宗—神宗)===
主要根據出土文物,總結該時期定窯的特徵如下:<br>
'''''器型'''' ': 罐、碗、碟、杯、壺、盒、盞類等生活用具,以及燈、凈瓶等宗 教用具,還有宮廷陳設瓷器。造型十分豐富;<br>'''''胎體'''' ': 潔白細膩;<br>'''''釉色'''' ': 白中閃黃(象牙白),北定的典型色。還出現 [[ 紅釉 ]] [[ 醬釉 ]] 等品種;<br>'''''釉質'''' ': 色澤瑩潤。比較薄,可以見到平行的竹絲刷紋。有些器物有淚痕; <br>'''''紋飾'''' ': 刻花、劃花工藝繼續盛行,印花工藝興起;<br>'''''特色'''' ': 碗、盤口沿出現葵瓣口。瓶類浮雕蓮瓣紋明顯減少,以刻花、劃花工藝為主,還有印花。刻劃花通常先刻輪廓線,然後在輪廓線的一側劃以較細的複線。
===北宋後期(1086-1160,宋哲宗—金廢帝,相當於南宋孝宗)===
主要出土文物,總結該時期定窯的特徵如下;<br>
'''''器型'''' ': 以盤、碗、碟等生活用具為主,也為宮廷生產陳設瓷器,但是出土器 物中沒有見到。此期汝窯、官窯、均窯大量進入宮中,宮廷用的定窯大量減少,但是質量很高(競爭造成);<br>'''''胎體'''' ': 潔白細膩堅硬,很薄;<br>'''''釉色''''':白中閃黃(象牙白),北定的典型色。還生產醬釉等品種;<br>'''''釉質'''' ': 色澤瑩潤。極薄,可以見到平行的竹絲刷紋。大部分器物釉面出現淚痕。覆燒工藝出現,出現芒口;<br>'''''紋飾'''' ': 刻花、劃花裝飾登峰造極,線條極為流暢。印花工藝已經成熟;<br>'''''特色'''' ': 刻劃花通常先刻輪廓線,然後在輪廓線的一側劃以較細的複線。印花通常在盤、碗等內側。
===金代(1161-1234年,金世宗—金末)===
主要根據出土文物,總結該時期定窯的特徵如下:<br>
'''''器型'''' ': 敞口印花碗、折沿菊瓣口盤十分流行;<br>'''''胎體'''' ': 潔白,薄;<br>'''''釉色'''' ': 白中閃黃(象牙白);<br>'''''釉質'''' ': 色澤瑩潤,變厚;<br>'''''紋飾'''' ': 印花十分流行。刻花經常與印花結合使用,例如內為印花,外為刻花;<br>'''''特色'''' ': 印花裝飾空前發展,非常複雜。<ref>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9gpgx2q.html</ref>
==參考資料==
1,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