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聂荣县

增加 16,96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聂荣县01.jpg|缩略图|[http://h.bytravel.cn/www/33/head/33448.gif 原图连接]]] [[聂荣县]]是[[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下辖县,地处西藏自治区北部、[[唐古拉山]]南麓,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与[[青海省]]交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在4700米左右。境内山峦起伏,沟垒纵横,西北部一些山峰常年积雪,中部和南部的山峰相对高差大,低山丘陵与谷地错落相间。 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其境内有汀给索瓦昂亚山、卓如扎冬纳保峰、嘉赞扎乃蔡亚山等旅游景点。 聂荣县辖1个区,9个乡,173个村。面积14540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800万亩。 ==历史沿革== 聂荣,藏语意为“悦耳谷”。 聂荣在元朝时境内出现了三个部落。 明初又形成了一部落。后来这四个部落与比如、巴青、丁青等境内的另外一些部落一起,结成了在藏族历史上称之为“三十九族”的大集团,其活动的范围称“三十九族地区”。 明朝中叶后,三十九族地区归附占据在青海的土默特部俺答汗、喀尔喀部却图汗。 明崇祯十年(1637年)又为蒙古和硕特部据有。 清世宗雍正十年(1732年)清政府将三十九族地区暂划归西藏管辖。 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将该地划归驻藏大臣直接管理。 民国五年(1916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此设霍尔基巧,管理各部落。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撤销霍尔基巧,将三十九族地区划分为聂荣等6个宗。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阿扎白索宗。 1951年改聂荣宗,1959年聂荣宗由昌都专区划归那曲专区。 1960年8月1日,聂荣县人民政府成立。 2003年全县财政收入达到120万元,比2002年增收5.3万元,总人口3万(2003年)。 2019年2月6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聂荣县退出贫困县。<ref>[http://www.xzbg.gov.cn/tscg_4263/201902/t20190206_2516107.html | 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批准班戈县退出贫困县] </ref>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62年建宇孜乡、尼玛乡、下曲乡、萨色乡、桑荣乡、索雄乡、查当乡、果雄乡,1972年改公社,1982年复改乡;1962年建当木江乡、永曲乡,1972年改公社,1981年复改乡;1963年建白雄乡,1973年改公社,1981年复改乡;1962年建达众乡,1971年改公社,1981年复改乡;1962年建色庆乡。 1987年撤区并乡时原尼玛乡、格色乡、和尼龙乡合并建尼玛乡,原一曲乡、下茶乡和吉岗乡合并建下曲乡,原沙色乡和江珠乡合并组建沙色乡,原桑荣乡和楚勤乡合并建桑荣乡,原查当乡、果雄乡、江龙乡合并建查当乡,原朋尼乡、朋色乡并入建白雄乡,朗格乡、扎落乡和下日乡合并建色庆乡。 1988年撤区并乡时原玉和左龙乡合并为玉则乡(乡府驻龙玛尔达则乡),原永曲乡、康格乡合并建永曲乡,原达众乡、色空乡、扎西乡合并为达众乡。 1997年,面积2.1万平方公里,辖13乡(达宗乡、白雄乡、当木江乡、果雄乡、永曲乡、宇孜乡、尼玛乡、下曲乡、萨色乡、桑荣乡、色庆乡、索雄乡、查当乡)。县政府驻达众乡色贡地,距行署90公里。 2002年,聂荣县由1区,13乡,173行政村调整为1镇、9乡(1社区、172行政村)。达宗乡,县政府驻地。 ===区划详情=== 2003年聂荣县辖1个镇,9个乡:聂荣镇、色庆乡、尼玛乡、当木江乡、查当乡、桑荣乡、下曲乡、白雄乡、索雄乡、永曲乡。 ==人口民族==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8192人,其中大众乡2997人、查当乡2506人、果雄乡1263人、当木雄乡1253人、永曲乡1764人、索雄乡1453人、白雄乡2995人、桑龙乡1601人、夏曲乡3053人、色勤乡2833人、莎色乡2037人、尼玛乡2889人、玉则乡1548人。 2003年总人口3万,均为[[藏族]]。 ==交通== 主干公路为那曲一聂荣公路和聂荣一吾拉区公路,长度分别为100公里和156公里。全县的1区9乡、100多个村均通公路,通车里程达575公里。还有乡村公路330公里。地理环境 ===区位境域=== 聂荣县地处西藏自治区北部、唐古拉山南麓,面积14540平方公里。中心区域位于32°06′34″N,92°18′08″E。该县地处藏北南羌塘高原太湖盆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在4700米左右。 ===地形地貌=== 聂荣县地处藏北南羌塘高原太湖盆区,平均海拔在4701米左右。境内山峦起伏,沟垒纵横,西北部一些山峰常年积雪,中部和南部的山峰相对高差大,低山丘陵与谷地错落相间。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800万亩。 聂荣县境内著名的山脉是横亘在北部的唐古拉山,山体高耸雄伟,岭脊参差起伏,冰峰林立,风雪弥漫。 ===气候=== 聂荣县境内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没有绝对无霜期。冬长无夏,全年雨雪召100天左右,年降水量为400毫米。常见的自然灾害有雪灾、风灾、旱灾、地震等。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县境内主要野生动植物有[[藏羚羊]]、[[野驴]]、[[野山羊]]、[[黄羊]]、[[盘羊]]、[[岩羊]]、[[马鹿]]、[[狗熊]]、[[獐子]]、[[旱獭]]、[[水獭]]、[[高原兔]]、[[狐狸]]、[[猞猁]]、[[雪鸡]]、[[马鸡]]、[[野鸽]]、[[黄鸭]]、[[灰鸭]]、[[黑颈鹤]]、[[天鹅]]、[[乌鸦]]、[[秃鹫]]、[[虫草]]、[[贝母]]、[[大黄]]、[[雪莲花]]等。 ===矿产资源=== 截止到2011年,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铅]]、[[锌]]、[[煤]]、[[花岗岩]]等。 ==经济== ===综述=== 2003年全县财政收入达到120万元,比2002年增收5.3万元,与2002年同期相比增长4.6%。全年税收完成84.396万元,完成计划的105.6%,比2002年增收8.69万元,增长11.49%。县农行各项存款达1641万元,比2002年增长54.57%,各项贷款1955万元,比2002年增长34.37%。2011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比2002年增加2.61亿元,增幅超过4倍,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比2002年增加390万元,翻了4倍,年均增长17.36%;牧民人均纯收入比2002年增加2788元,增长3倍,年均增长14.68%。 201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000万元以上,牧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380元。 ===第一产业=== 聂荣县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牲畜有[[牦牛]]、[[藏系绵羊]]和[[山羊]]、[[马]]等。主要畜产品有[[羊毛]]、[[酥油]]、[[牛羊绒]]、[[皮张]]、[[牛羊肉]]等。 截至2002年底,全县各类牲畜存栏45万多头,成活率达88.91%,肉类、皮毛等综合商品率达到58.24%。全年牲畜出栏11万多头,出栏率为27.06%,比往年均有所提高。截至2003年6月,全县牲畜存栏达53万多头。一改过去传统的出栏方式,变一季出栏为四季出栏,增加活畜出售量,确保了牲畜出栏率达到27%以上,又增加了群众的现金收入。 截止2014年,聂荣县全县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人数247人,转移资金收入达59.616万元。 2014年,先后投入114万元(其中扶贫项目49万元、民宗局“兴边富民”项目44万元、民政扶贫项目21万元),发展成为了占地面积2030平方米,种植草料面积300亩、草场面积2200亩,从养殖22头黄牛开始发展到拥有黄牛63头的专业养殖场。养殖场主要经营牛奶、奶渣和酥油等农畜产品。养殖场运营状况良好,年收入达12万元。 2014年,茶叶经济效益明显,新开发茶田需5-6年才能产茶,可采摘茶田144亩,年产高山毛峰约340斤、散茶约15312斤,年收入938900元,人均增收达到2610元。 ===第二产业=== 聂荣县主要是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有藏被、搭把口袋、腰带等。 2014年,羊毛加工厂(于2009年,通过争取区农行对口帮扶资金17万元开办。2012年通过争取“兴边富民”项目资金25万元,修建了仓库,添置了羊毛轧压机、缝纫机等生产设备),厂房、仓库面积约495平方米,拥有羊毛轧压机1台,缝纫机2台,工作人员4名,主要生产羊毛被和牛绒被。 2014年,砂石厂(砂石厂于2013年投入85万元建立,其中20万元由居委会自筹所得、65万元信贷所得),共创收3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占地面积50亩。2014年,在扶贫开发项目的扶持下,投入资金130万元,添置了货车、挖掘机等设备,增强了砂石厂生产能力。 截止到2014年,在援藏方面,神华集团累计投入援藏资金2.27亿元,实施了援藏项目110多个。 ===第三产业=== 截至2014年,聂荣县全县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人数247人,收入达59.616万元。共对471名农牧民进行了技能培训,其中参加自治区级藏式烹调师、中式烹调师、家用电器维修、建筑施工、民族手工品编制与加工5项培训共80人;地区级培训摩托车维修、驾驶培训共121人;在县内认真组织实施了绘画、蔬菜种植、木工技能、电工、敬老院护理人员培训128人,电脑操作培训142人。 2014年,帕玉村经济合作组织年底总收入突破百万大关,实现收入119.6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31万元,是2008年成立之初人均收入800元的16.4倍。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04万元,是2008年人均现金收入400元的25.9倍。 2014年12月28日,经过经全国农民合作社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决定,聂荣县色庆乡帕玉牧民合作社被认定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社会== ===体育事业=== 每年的8月上旬,各地牧民一般以乡为单位举行赛马会。赛马会的项目主要有赛马大跑、小跑、跑马捡哈达、跑马射箭(击)等传统项目。 ===医疗卫生=== 截至2014年,聂荣县主要医院有聂荣县人民医院、聂荣县藏医院、聂荣县医疗服务中心、聂荣县医院急诊室。 ===教育事业=== 截至2014年,聂荣县有聂荣县初中和聂荣县神华希望小学。 ===社会保障=== 2014年,聂荣县共有城镇低保对象224户472人,2014年第四季度共落实城镇低保资金574659元。农村低保对象1551户、4975人,落实2014年第四季度农村低保资金1275102.5元,共落实2014年7-8月城镇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城镇优抚对象、农村优抚对象的物价联动补贴资金242825.94元。以上三项共计落实资金2092587.44元。 那曲市给聂荣县下拨了2014年孤儿基本生活补助资金769824元。其中,自治区配套684288元;地区配套85536元;同时县级配套资金85536元。此次聂荣县共为99名孤儿兑换生活补助,其中19名为超龄在校孤儿。 ==风俗== “亚尔吉”为藏语,意思是狂欢的夏天,藏历每年六月份,聂荣县牧民群众不论男女老少都将穿上鲜艳的民族服饰,以赛马、参加当地宗教活动等形式尽情享受“亚尔吉”节带来的欢娱。藏历六月份,在“亚尔吉”节期间带上酥油茶、奶茶和各类小食品相互宴请。 “亚尔吉”节为期10天左右,期间,各村将举办大型赛马会、小型宗教活动以隆重庆祝节日。牧民群众在节日期间将穿上平时舍不得穿的带有水獭皮、豹皮、虎皮、珊瑚、玛瑙、藏银等饰品的民族服饰和头饰,在各村固定地点(大部分在寺庙、日追附近)搭建大大小小雕刻有西藏八宝等吉祥图案的帐篷举办赛马会,赛马会内容丰富,期间举办马上捡哈达、马上射箭、长跑、抱石头、拔河、跳舞等活动项目以充分展示牧区的发展变化,届时牧民群众也将邀请乡村干部、当地寺庙活佛僧尼一同观看赛马会盛况。 “亚尔吉”节期间,当地活佛于每天赛马节活动启动前的30分钟和赛马会活动间歇时间为牧民群众诵经、“摸顶”,还将进行跳神(僧人身着象征性的面具、服饰)活动,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期盼一年没有饥饿,没有疾病,没有自然灾害。 ==特产== ===藏传佛教模制=== 藏传佛教模制的泥质小佛像、塔,藏语读做“擦擦”。无论是用单面模具印制的浮雕,还是用双面模具脱范而出的圆雕佛像、塔,均称为“擦擦”。 藏族僧俗制作擦擦的目的是为了积攒善业功德,制成的擦擦多用来为大佛塔和大佛像装藏而置于内膛,也多作为禳灾祈福的圣物,供奉于擦康、雪山、神湖、山巅、洞窟等清静之所在,以求福荫。 擦擦是藏传佛教艺术中颇具典型的代表,是藏族先民创作的中国古代艺术奇珍,是世界人文宝库中的组成部分。 ===山羊绒=== 山羊绒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是一种珍贵的纺织原料,国外称其为“纤维的钻石”、“软黄金”。由于亚洲克什米尔地区在历史上曾是山羊绒向欧洲输出的集散地,所以国际上习惯称山羊绒为“克什米尔”;中国采用其谐音为“开司米”。 山羊绒是从山羊身上梳取下来的绒毛,其中以绒山羊所产的绒毛质量为最好,每年春季是山羊脱毛之际,用特制的铁梳从山羊躯体上抓取的绒毛,称为原绒。洗净的原绒经分梳,去除原绒中的粗毛,死毛和皮屑后得到的山羊绒,称为无毛绒。山羊绒有白、青、紫三种颜色,其中以白绒为最珍贵。 ===擀毡=== 藏北手工业种类齐全,其中擀毡技艺精湛。擀毡技术可以追述到吐蕃以前,它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藏北少数民族因为生活需要,毛毡成了他们必不可少的一件生活用品,制毡也就成了藏北民族一项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 擀毡是个精细活,擀毡用料主要以羊毛、牛毛为主,而且要求毛丝纤长,纯手工作业,铺毛、喷水、卷毡、捆毡连、擀连子、解连子压边洗毡整形晒毡,9道工序缺一不可,每个细节只用简单的工具,用手工操作完成。擀毡过程中唱着擀毡调,边唱边做,节奏协调,亦劳亦乐。擀毡属于纯手工制作,制品有鞍鞯、防雨工具、毡帽、毡鞋。是藏北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毡也就随之悄然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擀毡这一非物质文化也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旅游== ===玉浦峰=== 玉浦峰亦称“永浦”,意为“碧玉沟山”。在那曲市聂荣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 ===汀给索瓦昂亚山=== 汀给索瓦昂亚山在那曲市聂荣县境内。此山神被草原牧人视为重要的地抵山神。山脚下有神湖叫逆若措根,是山湖相映的朝圣地。 据传,此地是羌门加莫女神之居所,有她的坐骑神牛的蹄印,故而湖名“日逆若”,意为“蹄湖”。据《琼波世系传》记载:索瓦昂亚山和逆若湖仙共生有18子,即迦钦久杰(十八金刚),其中的忸古杰就在他们身边。 ===杂玛崩扎山=== 在那曲市聂荣县境内。顶峰是乱石,山腰是片石,山脚是草坡。峰顶平坦如坝,美丽壮观。其周围还有许多著名山峰,如夏如拉赞、本波杂那、玛本巴地纠松等。<ref>[https://www.sohu.com/a/393224233_197386 | 聂荣,西藏旅行最没有存在感的县城] </ref>  ===那塔赛保峰=== 那塔赛保峰亦称“那木褡赛保”,意为“岩羊黄绝崖山”。在那曲市聂荣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ref>[https://www.sohu.com/a/393224233_197386 | 聂荣,西藏旅行最没有存在感的县城] </ref>  ===嘉赞扎乃蔡亚山=== 嘉赞扎乃蔡亚山亦称“巴南诺布拉赞”。在那曲市聂荣县境内。山呈红色。传说此山的依神是沃岱贡杰雪山之子。 山呈红色,威严雄壮。从山的四面看形态各异:东边像宝座上的国王,南边像卧像,西边似整装待发的勇士,北边若身披袈裟的老僧。其周围有许多座山坡,如索托央母库、不变天北斗七星、不变地古色珍等。 ===卓如扎冬纳保峰=== 卓如扎冬纳保峰,在那曲市聂荣县境内,位于县城东北。意为“波谷黑石山”,亦称“卓日扎冬纳保”。山麓为天然牧场,牧有牦牛、犏牛、绵羊、山羊等牲畜。 ==视频== 聂荣县宣传片 {{#iDisplay:u0818gegujk | 560 | 390 | qq }} ==视频== 2020年新版聂荣县歌 {{#iDisplay:a0959pu0bv1 | 560 | 390 | qq }} ==视频== 聂荣县色庆乡视频 {{#iDisplay:p0843c6i4da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19,0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