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高适

增加 3,630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高適'''<ref>本作「-{高適}-」,簡體字書籍中一般簡化作「-{高适}-」,也有沿用繁體字的。</ref>({{bd|706年||765年|2月17日|}}…”

|}'''高適'''<ref>本作「-{高適}-」,簡體字書籍中一般簡化作「-{高适}-」,也有沿用繁體字的。</ref>({{bd|706年||765年|2月17日|}}),字'''达夫''',[[沧州]]渤海人(今[[河北]][[景县]])<ref>一说[[德州]]人</ref>。[[唐朝]]邊塞诗人,詩詞語言質樸,風格雄渾,與[[岑參]]並稱“高岑”。

== 生平 ==
高適出生穷困,甚至曾经以乞讨为生。天寶八年,得到封丘縣尉的官職。后来到西塞。高适一直到五十岁时才开始他的文学创作,他的作品描写了西塞的生活:战场上的景象、士兵的生活和当地百姓少妇的情怀。《[[燕歌行]]》是高适的著名诗作。

天寶十二載,節度判官[[田丘]]推薦高適入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府,[[安史之亂]]後任左拾遺轉監察御史。永王[[李璘]]起兵,肅宗以高適為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廣德元年,任淮南节度使,代[[崔光远]]為西川节度使。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攻取陇右,十月,进而攻占分州、武功,高适率兵出南鄙,牵制其力,不成功。廣德二年,吐蕃反兵陷松(今四川松潘)、維(今四川理县)、保(今四川理县新保关)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ref>《[[資治通鑑]]·唐纪》:广德元年十二月</ref>,[[杜甫]]曾劝高适:“请公问主将(哥舒翰),焉用穷荒为?”<ref>《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ref>。高適被召還京,任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一直封到渤海县侯。唐代宗永泰元年正月乙卯(765年2月17日),去世,追赠礼部尚书。

== 家系 ==
出身[[渤海高氏]]。
* 曾祖父:高祐
* 祖父:[[高偘]],唐高宗时名将,官左监门卫大将军、平原郡开国公,赠左武卫大将军,谥号“威”,陪葬乾陵。
* 父亲:[[高崇文]](653年—719年)据《全唐文补遗》《唐故韶州长史高府君玄堂记》:君讳崇文,字崇文,渤海蓨人也。春秋六十七,以开元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广陵私第。以开元八年岁次庚申六月壬午朔廿五日景午,迁窆于河南府洛阳县平阴里积润村北原,礼也。夫人渤海吴氏合葬茔;韶州长史。
* 母亲:渤海吴氏
* 姐姐:高嬇,嫁給朱守臣。

==著作==
有《高常侍集》傳世。今人劉開揚有《高適詩集編年箋註》。

==傳記==
《舊唐書》本傳

《新唐書》本傳

《唐才子傳·高適》<ref>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高適》:適,字達夫,一字仲武,滄州人。少性拓落,不拘小節,恥預常科,隱跡博徒,才名便遠。後舉有道,授封丘尉。未幾,哥舒翰表掌書記。後擢諫議大夫。負氣敢言,權近側目。李輔國忌其才。蜀亂,出為蜀、彭二州刺史,遷西川節度使。還,為左散騎常侍。永泰初卒。適尚氣節,語王霸,袞袞不厭。遭時多難,以功名自許。年五十,始學為詩,即工,以氣質自高,多胸臆間語。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播吟玩。嘗過汴州,與李白、杜甫會,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臨風懷古,人莫測也。中間唱和頗多。今有詩文等二十卷,及所選至德迄大曆述作者二十六人詩,為《中興間氣集》二卷,並傳。</ref>。

==注釋==
{{wikisource|作者:高適}}
{{wikiquote}}
{{reflist|2}}

[[Category:唐朝詩人|G高]]
[[Category:景县人|G高]]
[[Category:高姓|S适]]
[[Category:淮南節度使|G高]]
[[Category:唐朝刑部侍郎]]
[[Category:唐朝左散骑常侍]]
[[Category:西川節度使]]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