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女篮5号

移除 4 位元組, 4 年前
红色经典
第二,从这一年开始,敌我矛盾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过去被敌我矛盾掩盖着的人民内部矛盾开始逐渐暴露出来。许多地方发生了[[学生]]、工人、农民的集体上访和游行示威的事件。为了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缓和日益激化的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其中就涉及针对文艺创作和科学研究的“双百”方针(百花齐放主要针对文艺,而百家争鸣主要针对科研)。这是自50年代初“《[[武训传]]》批判”,“文艺界整风运动”,“胡风反党集团事件”,“批判[[俞平伯]]”等一系列大规模政治运动之后,老人家首次对文艺界表现出了宽容和鼓励的态度。这个讲话一经传达,文艺界人士长出一口恶气,终于可以从越念越紧的[[政治]]紧箍咒里暂时挣脱出来,不必再像过去几年那样“不求[[艺术]]有功,但求[[政治]]无过”了,可以甩开膀子干点正事了。人们暗自庆幸,奔走相告,参照苏联的有关说法,把这个事情的前前后后称为“松绑”甚至“解冻”,有人开始振臂高呼“新中国文艺的[[春天]]来了”!
第三,建国初期,参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暴露出重重矛盾。[[国务院]]上至[[周恩来]]、[[邓小平]](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部长),下至普通干部,人人都在考虑如何进行体制改革的问题。建立[[ 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就是那阶段提出来的一个口号(可惜一直到四十年以后才真正开始付诸实施)。电影界动作算是比较快的。这一年影协主席蔡楚生带领一个庞大的电影代表团,远赴[[欧洲]],对[[东欧]]以及[[英国|英]]、[[法国|法]]、[[意大利]]等西方友好国家的电影管理体制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考察。回国后向[[政务院]]提出了一揽子改革计划。这个计划得到周恩来和[[中宣部]]的积极肯定,并要求电影界尽快落实。因此,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电影界在“文革”前一次规模最大的体制改革终于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参考文献==
[[Category:987 電影]]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