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爱德华·肯尼迪

增加 17,33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中文名 = 爱德华·肯尼迪| 外文名 = Edward Moore Kennedy| 图像 = [[File:爱德华·肯尼迪.jpg|缩略图|center|[http://epaper.taihainet.com/hxdb/20110303/m_33b303c_9.jpg 原图链接] [http://epaper.taihainet.com/html/20110303/hxdb306662.html 来自台海网]]]| 图像说明 = 爱德华·肯尼迪 |center|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32|02|22}} | 逝世时间 = {{die date |2009|8|25}}| 出生地点 =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国籍 = 美国| 毕业院校 = 哈佛大学、弗吉尼亚大学| 职业 = 政治家| 主要成就 = 美国参议员(1962年-2009年)}}'''<big>爱德华·肯尼迪</big>'''美国律师、民主党参议员。生于 [[ 波士顿 ]] 。是肯氏三兄弟中最年轻的一位。自1962年起一直是马萨诸塞州的 [[ 参议员 ]] 。1969-1971年任民主党议员领袖。宣传自由主义,主张改革全国健康保险和税收制度。他的两兄弟被刺后,经常被提名为 [[ 总统候选人 ]] 。但其政治生涯因1969年7月的查帕奎迪克事件而受损。当时他驾驶汽车行驶在马萨诸塞州马撒葡萄园附近的一座桥上,汽车突然冲入河中,其女友玛丽·乔·科贝琴被淹死,因而他被认为犯有离开现场罪。1980年同吉米·卡特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时败北。1982年宣布不再参加1984年总统候选人的竞选,声称在参议员位置上恪尽职守。在参议院供职近半个世纪,被誉为美国近代最伟大的议员;见证了十位美国总统的任期;被奥巴马称为“导师”;是传奇的肯尼迪九兄妹中最后一个男丁。== 人物生平 ==1956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58年从荷兰海牙的国际法学院毕业,1959年又从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毕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求学期间,爱德华·肯尼迪还曾在美国军队服役,并在[[法国]]和[[德国]]驻扎过。在1962年当选为参议员,当时他才30岁,刚刚符合竞选国会参议员规定的年龄。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历史上只有五位参议员担任参议员的时间超过40年,爱德华·肯尼迪就是其中之一。1962年爱德华·肯尼迪当选参议员时,是补哥哥[[约翰·肯尼迪]]的缺,因为约翰·肯尼迪在担任参议员期间当选为[[美国总统]]。在那以后,爱德华·肯尼迪又多次当选连任。按照法律规定,肯尼迪参议员的这届参议员任期将在2006年结束,他早已表示自己没有退休计划,到时候会继续竞选连任。在多年的政治生涯里,爱德华·肯尼迪对自己的政绩是非常自豪的,他在推动民权、医疗保健,在提高最低工资,修改移民法、刑法,在推动公平居住、公共教育、促进艾滋病研究、救济穷人等立法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美国国会参议院里最受人们尊重的参议员之一。美国政界和舆论界普遍认为,爱德华·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参议员之一。他的哥哥肯尼迪总统于1963年11月22日被人刺杀;他的另一位哥哥[[罗伯特·肯尼迪]]于1968 年6月5日被人暗杀。由于1969年的一次车祸中涉及到一位年轻女子的死亡而迫使他退出了1972年的总统竞选。那天晚上他开车带着漂亮的金发姑娘[[科佩克内]]小姐回旅馆,在过一座小桥时汽车冲入河中。爱德华逃生,姑娘却死在车中。由于爱德华报案不及时,使这一事件损害了肯尼迪家族的名誉,也使得爱德华不得不放弃竞选总统。哥哥肯尼迪总统被刺杀3个月后,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祸不单行,在一架包租的飞机坠毁时脊柱折断,身受重伤。他的亲密助手和飞机驾驶员遇难。参议员[[伯奇·贝(Birch Bayh)]] 及其夫人也受了伤,但伤势比爱德华·肯尼迪轻。不可思议的是,著名的灵媒[[珍妮·狄克逊]]在事发前预言到了这起惨剧。76岁的爱德华·肯尼迪仍然是在美国政坛举足轻重的[[肯尼迪家族]]领军人物。《纽约时报》报道,爱德华2008年1月28日在[[华盛顿]]的一场竞选集会上,公开表态支持黑人联邦参议员[[奥巴马]]竞选2008年美国总统。2009年,被形容为肯尼迪家族最后一位最具影响力的的成员的爱德华,于当地时间8月25日晚去世,享年77岁。== 政坛足迹 ==爱德华·肯尼迪 (Edward Moore Kennedy)1932年02月22日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祖籍[[爱尔兰]]。1951-1953年在美国陆军服役。1956年哈佛大学米尔顿学院毕业,获学士学位。1958年在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读书。1959年获弗吉尼亚大学法学士学位。此外,还获得十多个大学和学院的名誉学位。1959年入马萨诸塞州律师界。1960年任众议院非洲事务小组委员会顾问。1961-1962年任马萨诸塞州塞福克县地方检察官助理。1962年11月06日当选为联邦参议员。曾任参议院难民小组委员会主席、总务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委员。1969-1971年任参议院民主党督导员。从1977年开始起任参议院保健和科学研究小组委员会主席,1979-1981年任司法委员会主席,1981-1986年任劳工和人力资源委员会主席。爱德华为[[民主自由派]]代表人物之一。2001年01月03日-20日和2001年06月06日起任健康、教育、劳工和养老金委员会主席。2001年6月6日起兼任参众两院联合经济委员会主席。还是[[军事委员会]]、[[司法委员会]]成员。 爱德华是肯尼迪九兄妹中最小者,其兄约翰·肯尼迪和罗伯特·肯尼迪曾分别担任总统和司法部长,均先后被暗杀。他于1961年起任小[[约瑟夫·肯尼迪]]基金会会长,是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约翰·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罗伯特·肯尼迪纪念基金会的董事。 妻子:[[维多利亚·雷吉·肯尼迪]]。有五个孩子。 1977年访问中国。2009年8月26日,肯尼迪家族宣布,爱德华·肯尼迪25日晚去世,享年77岁。== 主要著作 ==著有《十年大计》(1968)<br> 《紧急关头》(1972)<br> 《我们的时代与世代》(1979)<br> 《冻结:你如何帮助制止核战争》(合著,1979,1982)== 成就及荣誉 ==国内改革肯尼迪虽然没能当选美国总统,但对美国的对内对外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普遍认为是三四十年来业绩最为卓著的[[国会议员]]之一。他在1964年通过的《民权法案》(Civil Rights Act)和1990年通过的《美国残疾人法》(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立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肯尼迪毕生致力于医疗制度、教育、民权、移民制度改革和保护自然资源的事业。他在担任参议员期间主持起草的法案超过2500项,其中数百项已成为法律。肯尼迪在临终前一直积极工作并参与政治事务,大力推动医疗制度改革并争取让马萨诸塞州议会修订一项该州的法律,允许补选空缺的参议员席位,因为他不想让这个席位在他一旦去世后长期空缺。国际事务尽管肯尼迪将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寻求国内改革,但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他也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呼吁实现人权、社会正义和民主的主要人物,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1970年以后,他为[[北爱尔兰]]的民权事业发出有力的声音,与[[英国]]和[[爱尔兰]]领导人一道为实现北爱尔兰的持久和平而努力。1998年,肯尼迪参议员在由前参议员[[乔治·米切尔]](George Mitchell)主持的和平谈判中会见了冲突双方的领导人。谈判促成受难日协议(Good Friday Accords)的签署,为双方分享政治权力奠定了基础。[[File:肯尼迪三兄弟.jpg|缩略图|肯尼迪三兄弟]]肯尼迪在美苏关系领域也十分活跃,特别是坚持不懈地主张自由移民。他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对苏联的多次访问中,帮助包括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姆斯基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在内的很多著名艺术家和异议人士获得出境签证,还促成自1977年起因从事犹太人维权活动而被监禁的[[安纳托利∙夏兰斯基]](Anatoly Sharansky)于1986年获得释放,并帮助另外25名 “移民被拒者”获释。1980年代,肯尼迪为结束南非的种族隔离作出努力,他会见了[[德斯蒙德·图图大主教]]、当时身陷囹圄的[[纳尔逊·曼德拉]]之妻[[温妮·曼德拉]]和南非内阁成员。肯尼迪提出的对南非实施制裁的议案促使[[罗纳德·里根]]总统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实施制裁。参议员肯尼迪继而通过一系列法案、听证和辩论继续施加政治压力,确保公众继续关注[[南非人民]]的困境,直至种族隔离终止。在拉丁美洲,自1970年代初以来,肯尼迪参议员孜孜不倦地提倡民主与人权。当年他坚决反对[[智利]]和[[阿根廷]]的军事独裁。针对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孤立智利民选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的政策,肯尼迪要求接受智利人民1970年选举[[马克思主义]]社会党人[[阿连德]]为总统的决定。在智利军方推翻阿连德后,肯尼迪捍卫智利人民的利益,竭力主张以恢复民主和保护人权为提供美国援助的条件。在[[帕特里西奥∙艾尔文]](Patricio Aylwin)1990年当选智利总统后,肯尼迪提出议案授权向智利提供5000万美元的援助,敦促恢复其贸易和投资优惠,呼吁提供技术援助以帮助智利应对其环境问题。肯尼迪在其整个作为参议员的政治生涯中自始至终都积极从事国际事务方面的活动。2007年,他举行了国会对伊拉克难民问题的首次听证会,并导致美国努力解决他所称的严重人道危机的问题。他发起了向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笔译和口译工作者增发特别移民签证的法案,并授权加大安置[[伊拉克]]难民的努力。== 丑闻 ==车祸爱德华·肯尼迪是肯尼迪家族的三大政治家中最年轻、看上去最有前途的一位,却没有竞选上总统。这主要缘于一起车祸。1969年7月18日,爱德华在查帕奎迪克岛举行派对,派对结束后,他驱车带一名女孩[[玛丽]]同行,不料过桥时发生交通事故而坠桥,爱德华自己爬出车子游到岸上得以脱险,随后离开了现场。但直到这名女孩的尸体被发现,爱德华都没有向警方汇报此事。这成为他此后政治生涯中的人格污点。7月25日,他被指控有罪并判处两个月监禁。随后他通过广播对国人做了解释,他说“对自己没马上向警方汇报这一事实没什么可辩护的”,并表示自己没有酒后驾驶,也没与这名女孩发生不正当关系。1970年,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对此案做了秘密审理。最终大陪审团做出了无罪判决。不过,外界对此案一直有各种版本的猜测,这也成为爱德华政敌利用的绝好武器。尽管他在1970年的参议院选举中,击败了选举资金不足的共和党对手,1971年他还是失去了一些党内代表的支持,丢掉了参议院民主党党魁的位子。他知道自己在1972年的总统角逐希望渺茫,尽管党内人士一再鼓动,他都拒绝出山。不过美国政界人士却认为这也许是他的幸运,因为他是进入政坛的三兄弟中唯一活下来的人。被指控强奸女孩1981年1月,爱德华与妻子离婚。此后几年,他开始游戏人生。他说,我知道自己永远当不了总统。1991年在最要好的表兄去世后,陷入极度悲痛和颓废的爱德华,与儿子和外甥从酒吧带回来的女孩发生了关系。事后爱德华认为双方是两厢情愿的,但女孩却指控是强奸。警方为此介入调查,该丑闻一度成为媒体的热门话题。1991年10月,在一次演讲中,爱德华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检讨自己涉嫌的两大丑闻,他说自己意识到所犯的错误,也愿意面对它们。暗恋嫂子爱德华生前想到自己罹患脑癌而时日不多,着手出版一本自传。其中最惊人的秘密是原来他一直暗恋哥哥约翰·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达40年。1963年11月,约翰·肯尼迪在达拉斯遇刺身亡。爱德华对嫂子杰奎琳由同情生出爱意,但他很清楚这是一段不可能的恋情,所以只能小心隐藏自己的感情,不敢向任何人透露。虽然[[杰奎琳]]在肯尼迪遇刺后改嫁,爱德华与杰奎琳数十年来几乎没有什么机会来往,但他对杰奎琳的感情没有丝毫减退,直至1994年杰奎琳逝世。== 政治风采 ==雄辩纵观在美国参议院的40年,爱德华·肯尼迪在民权、医疗、教育、移民改革、反战和劳工权利等自由派传统领域推动诸多重要法案通过,参与这一时期几乎所有重要法案制定,给美国社会留下他的独特印记,有“[[自由派雄狮]]”之称。爱德华・肯尼迪拥有极具煽动力的演讲技巧。他1987年在参院发表演讲,“狙击”保守派最高法院法官提名人[[罗伯特·博克]],让共和党方面措手不及,彻底改变华盛顿政治“玩法”。从此之后,政府提名任何具有争议的人物担任重要职位都会在国会引发唇枪舌剑。他最著名的演讲1980年8月12日发表于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后世称之为美国自由主义的“战斗檄文”。当时,在党内总统预选中败给卡特的爱德华说:“工作仍将继续、事业仍将持续、希望仍然鲜活、梦想永不会消亡。”晚年全力推动医改爱德华・肯尼迪认为,自己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在1990年推动通过《美国残疾人保护法》。这一法案对他而言有特殊的个人意义,他的姐姐[[罗斯玛丽]]是智障人士,他的长子在12岁时因骨癌失去一条腿。爱德华将推动美国医疗制度改革视为其晚年的一个标志性政治目标,是奥巴马内阁医改方案幕后的主要推手。尽管重病缠身,但是爱德华逝世前依然坚持要实现他自己的“人生目标”,即让所有的美国人都能享受到医疗保健制度。为此,他协助起草了几乎颠覆现有价值2.5万亿美元的美国医疗制度的法案。== 扶助奥巴马 ==2009年美国《国会山》杂志的一份调查显示,共和党参议员认为肯尼迪是最具合作精神的民主党参议员,而且最具跨党派色彩。[[File:爱德华与奥巴马.jpg|缩略图|奥巴马铁杆支持者肯尼迪参议员突然病重住院]]2008年1月,爱德华提名时任参议员的奥巴马参加竞逐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很多人认为,奥巴马的成功意味着民主党的政治火炬从以爱德华为代表的民主党老一代传递到政治新生代奥巴马手中。 由于爱德华是民主党党内最显赫及最受欢迎的人物,他的支持对奥巴马在党内青云直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008年,爱德华出其不意地亮相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营造出大会的最激动人心的一刻,把奥巴马的人气推至最高峰。肯尼迪表态支持奥巴马,也令奥巴马的党内竞争对手[[希拉里]]措手不及,选情受到重大挫折,最终饮恨。== 家族影响 ==一个月之内,肯尼迪家族连续有两位“重磅人物”相继去世。2009年8月11日,世界特殊奥林运动会创始人、美国已故前总统肯尼迪的胞妹[[尤尼斯·肯尼迪·施莱佛]]病逝,至今肯尼迪家族兄弟姐妹中,唯一在世的是[[琼·肯尼迪·史密斯]]。[[波士顿大学]]政治学教授[[Thomas Whalen]]表示:“肯尼迪家族中似乎没人能接过火炬(传递下去)。”Whalen表示:“肯尼迪家族的下一代中似乎没人能担此重任。爱德华·肯尼迪可能算是一个,但他可能是最后一个。”Whalen是《肯尼迪与洛奇:1952年马萨诸塞州参议员竞选》一书的作者。肯尼迪家族中很多较为年轻的家族成员在生活中十分活跃,但无人可以和爱德华·肯尼迪相媲美。肯尼迪家族很难选出一个自己人来继承肯尼迪家族把持了近50年的参议员一职。人们普遍认为爱德华·肯尼迪的侄子、罗伯特·肯尼迪的长子——现年56岁的[[约瑟夫·肯尼迪]]的可能性最大。约瑟夫·肯尼迪曾连续六届担任美国马萨诸塞州国会议员,目前正经营着一家非营利性的能源公司Citizens。约瑟夫·肯尼迪曾多次考虑竞选马萨诸塞州州长,但总是在最后放弃。== 社会评价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他在这个世上伟大的一生终结了,但他的丰功伟绩将流芳千古。”“美国可能再也不能见到像肯尼迪这样一个伟大的人:一个退役军人出身的国会议员,他给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留下了永久的印记,从医疗到民权到教育。他的想法和理想印刻在几十部法律里,这些法律影响了几百万人的生活。”美国前总统卡特说:“我认为,虽然肯尼迪本人来自一个非常富裕、非常有权势、并且在政治上有很高声望的家庭,他最首要的责任却永远是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他为美国社会中那些被剥夺了权利的人而工作。他不仅仅为他们工作,并且他在立法方面也卓有成效。”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说:“肯尼迪是一位伟大的美国人,一位伟大的民主党人,也是[[澳大利亚]]一位很好的朋友。他为美国的政治和美国在世界舞台上所发挥的作用作出了非凡的贡献。”[[英国首相布朗]]说,肯尼迪参议员受到世界各国的尊敬,世界各地都将为他的去世而哀悼。[[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说]],“肯尼迪参议员是一位令人钦佩、尊重和激励人们做出奉献的人物,不仅在美国是如此,而且在整个世界也是如此。” 他说,“他名副其实是一位坚持公平、正义和机会的价值观的公务员。”
4,8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