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14
次編輯
變更
粤剧之乡
,無編輯摘要
粤剧文化名人大都出自佛山。近一百年来,有辛亥革命前后对粤剧作过重要革新的黄鲁逸、张始鸣;一派宗师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名伶李雪芳、姜魂侠、新珠、李海泉、梁荫棠等,在粤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辛亥革命前,黄鲁逸等建立了志士班,对粤剧进行了种种改革,培养粤剧人才,粤剧艺人李文甫等还参加了黄花岗起义。二十年代初,省港班的崛起,“薛(薛觉先)马(马师曾)争雄”,促进了粤剧的改革和兴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粤剧得到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粤剧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粤剧经过数百年兼收并蓄,不但流行于粤、桂、港、澳、台地区,并随着粤籍侨民散居各地,传播到[[亚洲]]、[[美洲]]、[[澳洲]]、[[欧洲]]、[[非洲]],成为海外拥有最多观众和最有影响力的剧种,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
建国后,由于粤剧在佛山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仍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佛山粤剧工作者先后编演现代剧目 40多个,深受欢迎。1963年,佛山青年粤剧团一团在广州向周恩来总理汇报演出现代剧《四只肥鸡》,受到周总理的赞扬。改革开放以来,佛山粤剧事业得到进一步的繁荣,佛山青年粤剧团先后创作了《顺治与董鄂妃》、《铁血红伶》、《丽人怨》、《佛山黄飞鸿》、《小周后》等一批新剧目,多次在国家和省艺术大赛中获奖。剧团副团长、当家花旦李淑勤获得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中,佛山粤剧艺术工作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佛山青年粤剧团从1981年赴澳门进行首次商业演出起,至今己30多次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进行演出,并创下连演28场,场场满座的纪录,是最受海外观众欢迎的粤剧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