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珊瑚虫

增加 1,14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2014022709583586101.jpg|缩略图|290px|右|珊瑚虫[http://images.aedu.cn/zoom/730/Class/UploadPhoto/2014022709583586101.jpg]原图链接]]
[[ 珊瑚纲 ]] 中多类生物的统称。身体呈圆筒状,有八个或八个以上的 [[ 触手 ]] ,触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结合成一个群体,是一种海生圆筒状 [[ 腔肠动物 ]] ,食物从口进入,食物残渣从口排出,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 [[ 浮游生物 ]] 为生。珊瑚虫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 [[ 二氧化碳 ]]<ref>{{cite web| url=https://www.sohu.com/a/252880029_784878 |title=珊瑚原来是珊瑚虫的分泌物,并非海洋生物 |date=2018-09-09| publisher=搜狐网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20-05-26}}</ref> ,然后分泌出 [[ 石灰石 ]] ,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而珊瑚是珊瑚虫的分泌物,构成珊瑚虫的支撑结构。种类很多,是海底花园的建设者之一。它的建筑材料是它外胚层的细胞所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建造的各种各样美丽的建筑物则是珊瑚虫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外骨骼。平时能看到的珊瑚便是珊瑚虫死后留下的 [[ 骨骼 ]]
=== 珊瑚 ===
[[File:20100509163149911.jpg|缩略图|200px|右|大堡礁[http://image3.rayliimg.cn/0018/2010-05-09/images/20100509163149911.jpg]原图链接]]
珊瑚属腔肠动物门 ( Coelenterata) 珊瑚虫纲( Anthozoa) ,是腔肠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纲,有 7000多种,均为海产.珊瑚虫纲又分为 [[ 八放珊瑚亚纲 ]] [[ 六放珊瑚亚纲 ]] .根据骨骼质地和水螅体大小, 珊瑚一般分为大水螅体石珊瑚 ( large polyp scleractinian,LPS) 、 小水螅体石珊瑚 ( small polyp scleractinian,SPS) 、 软珊瑚以及海葵等几种类型.珊瑚礁生态系统也被称为水下“热带雨林” , 具有保护海岸、 维护生物多样性、 维持渔业资源、 吸引旅游观光等重要功能.聚在一起成为群体的珊瑚,其骨架不断扩大,从而形成形状万千、生命力巨大、色彩斑斓的 [[ 珊瑚礁 ]] 。著名的 [[ 大堡礁 ]] 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海洋中有一种叫做珊瑚虫的低等动物,喜欢在水流快,温度高的暖海地区生活,我们见到的珊瑚就是无数珊瑚虫尸体腐烂以后,剩下的群体的“骨骼”。珊瑚虫的子孙们一代一代地在它们祖先的“骨骼”上面繁殖后代,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珊瑚。
== 生存 ==
珊瑚虫一般以群体生活,每个个体之间以一种叫共肉的结构彼此相连,共肉部分能分泌角质或石灰质的外骨骼。珊瑚虫的触手很小,都长在口边,海水经过消化腔时,其中的食物和钙质都被它吸收。
珊瑚虫结构彼此相连,共肉部分能分泌 [[ 角质 ]] 或石灰质的外骨骼。珊瑚虫的触手很小,都长在口边,海水经过消化腔时,其中的食物和钙质都被它吸收。珊瑚的群体骨骼式样繁多,颜色各异。红珊瑚像枝条劲发的小树;石芝珊瑚像拔地而起的 [[ 蘑菇]]; [[ 石脑珊瑚 ]] 如同人的大脑;鹿角珊瑚似枝丫茂盛的鹿角;筒状珊瑚像嵌在岩石上的喇叭,颜色有浅绿、橙黄、粉红、蓝、紫、褐、白。这些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珊瑚骨骼在海底构成了巧夺天工的水下花园。
珊瑚虫体内有藻类植物和它共同生活,这些藻类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藻类植物需要阳光和温暖的环境才能生存,珊瑚堆积的越高,越有利于藻类植物的生存。
== 外形 ==
珊瑚虫身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用来捕获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它们能够吸收海水中矿物质来建造外壳,以保护身体。
珊瑚虫只有水螅型的个体,呈中空的圆柱形,下端附着在物体的表面上,顶端有口,围以一全圈或多圈触手。触手用以收集食物,可作一定程度的伸展,上有特化的细胞(刺细胞),刺细胞受刺激时翻出 [[ 刺丝囊 ]] ,以刺丝麻痹猎物。
软珊瑚、角质珊瑚及蓝珊瑚为群体生活。群体中的每个水螅体各有8条触手,胃循环腔内有8个隔膜,其中6个隔膜的纤毛用以将水流引入胃循环腔,另两个隔膜的纤毛用以将水引出胃循环腔。骨骼为内骨骼。活珊瑚是最为罕见的,是生长在死珊瑚上的珊瑚虫。
== 繁殖 ==
[[File:123809.jpg|缩略图|280px|右|珊瑚虫[http://www.kedo.gov.cn/upload/resources/image/2016/06/15/123809.jpg]原图链接]]
在热带地区,珊瑚虫繁殖迅速,生长快,老的不断死去,新的不断成长,骨骼也随之增添扩大,积沙成塔,由小到大,年深月久,就成为硕大的珊瑚礁和珊瑚岛了。我国南海的 [[ 东沙群岛 ]] [[ 西沙群岛 ]] 、印度洋的 [[ 马尔代夫岛 ]] 、南太平洋的 [[ 斐济岛 ]] 以及闻名世界的 [[ 大堡礁 ]] ,都是由小小的珊瑚虫建造的。
卵和精子由隔膜上的生殖腺产生,经口排入海水中。受精通常发生于海水中,有时亦发生在胃循环腔内。通常受精仅发生于来自不同个体的卵和精子之间。受精卵发育为覆以纤毛的浮浪幼体,能游动。数日至数周后固着于固定表面上发育为水螅型体。也可以出芽的方式生殖。芽形成后不与原来的水螅体分离。新芽不断形成并生长,于是形成群体。新的水螅体生长发育时下的老水螅体死亡,但其骨骼仍留在群体上。
== 分类 ==
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A n t h o z o a ) 分六放珊瑚亚纲 ( He x a c o r a l l i a ) [[ 石珊瑚目 ]] [[ 角珊瑚目 ]] 等, 八放珊瑚亚纲(O c t o c o r a l l i a ) 根枝珊瑚目、 [[ 柳珊瑚 ]] 目 、软珊瑚目和 [[ 苍珊瑚 ]] 目等 . 徐闻珊瑚礁中生长的珊瑚虫纲有石珊瑚目(S c l e r a c t i n i a ) 和其他珊瑚虫纲的目。
==== 软珊瑚 ====
==== 石珊瑚 ====
[[File:F2deb48f8c5494eed8c55fc12af5e0fe98257e06.jpg|缩略图|180px|右|石珊瑚[https://gss0.baidu.com/94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zhidao/wh%3D600%2C800/sign=55c4b7f309f41bd5da06e0f261eaadf3/f2deb48f8c5494eed8c55fc12af5e0fe98257e06.jpg]原图链接]]
是最为人熟知、分布最广泛的种类,单体或群体生活。与 [[ 黑珊瑚 ]] [[ 刺珊瑚 ]] 一样,隔膜数为6或6的倍数,触手简单而不呈羽状。石珊瑚、黑珊瑚和刺珊瑚与有亲缘关系的海葵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有外骨骼。石珊瑚见于所有海洋,从潮带到6000米深处。群体生活的种类,其水螅体直径1至3毫米。大多数现存石珊瑚为浅黄色,浅褐色或橄榄色,依生活于珊瑚上的藻类而定。但其骨骼为白色。最大的营单体生活的石珊瑚属石芝属,直径可达25厘米左右。石珊瑚的骨骼呈杯状,包住水螅体,其成分几乎纯为碳酸钙。其生长率取决于年龄、食物供应、水温以及种类的不同。环状珊瑚岛和珊瑚礁由石珊瑚的骨骼形成。其形成的速度平均每年约5毫米到28毫米。常见的石珊瑚类型包括脑珊瑚、 [[ 蘑菇珊瑚 ]] [[ 星珊瑚 ]] [[ 鹿角珊瑚 ]] 等,均以其形态命名。黑珊瑚和刺珊瑚呈鞭状、羽毛状、树木状或形如瓶刷,分布于地中海、西印度群岛或巴拿马沿岸海域。
==== 蓝珊瑚 ====
[[File:3f04001295425f6f4359.jpg|缩略图|180px210px|右|蓝珊瑚[http://p1.pstatp.com/large/3f04001295425f6f4359]原图链接]]
见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石珊瑚形成的珊瑚礁上,形成直径达2米的块状。
 
 
 
== 种群分布 ==
生长在温度高于20℃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 价值 ==
珊瑚岛能供人居住,它的遗骨坚硬,可以开采,当作砖石或烧制石灰。珊瑚的骨骼也可制作工艺品,有观赏价值。然而,它们同时也形成了许多海底[[暗礁]],对航海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由大量珊瑚形成的珊瑚礁和珊瑚岛,能够给鱼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加固海边堤岸,扩大陆地面积。因此,人们应当保护珊瑚,保护珊瑚虫!
 
 
== 视频 ==
==== 珊瑚虫的群体能持续成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
{{#iDisplay:h0840f80z3w|640|360|qq}}
 
==== 珊瑚虫需要几年长出雏形,几十年才能能完成重要的生长过程 ====
{{#iDisplay:j09243o3u0x|640|360|qq}}
 
== 参考资料 ==
3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