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日土县

增加 31,77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日土县01.jpg|缩略图|[http://img.itc.cn/photo/jDJW0ASEm9t 原图连接]]][[file:日土县02.jpg|缩略图|[http://img.itc.cn/photo/jDJWmTWUBPN 原图连接]]][[file:日土县03.jpg|缩略图|[http://img.itc.cn/photo/jDJW37JywTV 原图连接]]][[file:日土县04.jpg|缩略图|[http://img.itc.cn/photo/jDJWggRwFVd 原图连接]]][[file:日土县05.jpg|缩略图|[http://img.itc.cn/photo/jDJoLYKhO91 原图连接]]][[file:日土县06.jpg|缩略图|[http://img.itc.cn/photo/jDJWcq5bBqd 原图连接]]][[file:日土县07.jpg|缩略图|[http://img.itc.cn/photo/jDJW5YZnDuV 原图连接]]][[file:日土县08.jpg|缩略图|[http://img.itc.cn/photo/jDJPFXcm1f2 原图连接]]][[file:日土县09.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9/b288d0d21d5c405ab3c37a040de8aa13.jpeg 原图连接]]][[file:日土县10.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9/fa63dcb6242c4f5393051f00a5dc1d89.jpeg 原图连接]]][[file:日土县11.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9/276edde9136243578da12717c959b879.jpeg 原图连接]]][[file:日土县12.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9/1822fcc1a9f54c70bcb40bebe1a3f930.jpeg 原图连接]]][[file:日土县13.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9/60b521ae864a4f189444fedb06f27435.jpeg 原图连接]]][[file:日土县14.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9/f6349497134d4746b80baa2d810a01fd.jpeg 原图连接]]][[file:日土县15.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7/f16371d4cc404c36860b1949088f1ee1.jpeg 原图连接]]][[file:日土县16.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7/8bb01ce8f4044a1aac97715e19493647.jpeg 原图连接]]][[file:日土县17.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7/c3813ebad480435b978fc6bcca2dc21e.jpeg 原图连接]]][[日土县]]意为“枪叉支架状山下”。隶属[[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阿里地区]]辖县。位于[[西藏]]西部,阿里地区西北部,是边境县之一,地处东经78°7′-82°4′,北纬32°7′-35°4′之间 ,[[喀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支脉横穿全境,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全县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6800米。 日土县[[人民政府]]驻[[日土镇]],辖四乡一镇,幅员面积8.0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1/15,有耕地面积8614.9亩,草场面积7072.4万亩,水域面积794万亩,[[耕地面积]]0.73万亩。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半农半牧的边境县。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县总[[常住人口]]9738人。  日土县属半农半牧县。[[牧业]]比重较大,[[农业生产]]局限性很大。土特产品主要有[[酥油]]、皮张、羊毛、牛羊绒、[[裂腹鱼]]、斜齿裸鲤鱼。  2019年2月6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日土县退出贫困县。  ==名称由来== 日土,[[藏语]]意为“枪叉支架状山下”,“形如枪支架”。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 日土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遗址,是西藏早期人类形成地之一。根据考古发现,其石器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类型,石器中以[[新石器时代]]种类居多。日土县的[[岩画]和石器地点等在西藏地区享誉盛名。据考古发现,日土境内现有岩画遗址13处、石器遗址10处、石丘墓葬3处、洞窟壁画3处。由于日土县位于[[叶城]]—日土—[[阿尔泰]]岩画链上,这对研究中国古文化及了解[[人文资源]]有很大的考古价值。 ===古代时期=== 公元3世纪,日土置于当时的三大部落之一的[[象雄]]统治之下。 7世纪,[[松赞干布]]征服了[[羊同]],日土纳入[[吐蕃]]范围之内。 895年,西藏境内平民起义,吐蕃王室后裔贝科赞被杀,其子吉德尼玛衮被迫西逃至阿里[[普兰]],得到当地头人的礼遇,并娶其女为妻,又推之为王,创立割据王系,日土置于其统治之下,晚年的吉德尼玛衮将其三子分封各处,后人称为“三衮占三围”,即“[[阿里三围]]”。其中,长子贝德衮管理湖泊围绕之地(现日土一带)。 10世纪,[[古格王朝]]建立,日土置于统治之下。 1635年,拉达克王森格朗加攻下[[古格]]扎让卡城堡,杀死[[古格王]]觉卧达市,[[拉达克]]占领日土地区。 1681年,[[和硕特汗国]]汗王派兵进军阿里,经过三年交战,打败[[拉达克]],收复失地,统治了阿里(说明:这些事情是[[和硕特汗国]]汗王做的,基本上与[[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加措的噶丹政府没有关系的)。 1751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建立地方政权[[噶厦]]制度,日土为阿里噶尔本统治下的一个[[宗]],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牧制度。 解放前,日土为[[西藏地方]]政府所辖的相当于县级[[行政单位]],隶属于噶尔本领导,称为日土宗,历任宗本均属噶厦委派,一般实行三年轮任。日土宗下辖4个措本、14个头人区。 日土宗又分为宗政府和拉让两个机构。宗政府官员由[[噶厦]]政府从[[拉萨]]直接委派。拉让设[[堪布]],由拉萨[[色拉寺]]委派。 ===解放之后=== 1951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一团一营营长贺景福率部抵达日土宗,配合[[安志明]]部剿歼流窜于日土地区的哈匪武装。 1956年11月,成立日土宗[[办事处]]及其[[党委]]。 1959年4月,[[阿里]]分工委和[[军事管制委员会]]向日土宗派出[[军事代表]]及[[工作组]],接管了日土宗[[政府]],对日土宗本、拉让堪布及部分头人进行集中管训,从此彻底推翻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废除了一切差役和苛捐杂税,日土人民真正摆脱了三大领主的剥削、压迫和奴役,获得了翻身解放。 1960年1月,成立日土县委员会,同时组建日土县[[人民政府]]。在日土县委领导下,在[[农牧区]]开展了民主改革工作,即在农村以“三反”、“双减”(反叛乱、反乌拉、反奴役;减阻、减息)和土地分配;在牧区“三反”、“两利”,(反叛乱、反乌拉、反奴役;牧工牧主两利)寺庙“三反”、“三算”(反叛乱、反奴役、反封建特权;算政治压迫帐、算等级压迫帐、算经济剥削帐)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改革运动。 1961年3月,正式设立日土县,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管辖。 1964年底至1965年初,在日土全县农牧区进行了[[普选]]工作,选举产生了9个[[农牧区]]乡级人民政府[[机构]]。 1965年6月,召开日土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县人民委员会领导机构。 1965年7月,日土县在日土乡发展了4名第一批[[农牧民]]党员,组建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日土乡党支部。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地处高原的日土县党、政组织及[[人民群众]]也未能免遭破环和浩劫。 1967年3月,阿里军事管制委员派军政干部与日土驻军一道执行“三支”、(支农、支工、支左)“两军”(军管、军训)任务。 1978年,日土县由[[新疆]]划归[[西藏自治区]],隶属[[阿里地区]]管辖,县人民政府驻日土。 1983年10月,日土县[[政府]]迁往德汝昆孜。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61年4月至1962年2月间,日土县先后在日土、日松、热帮、多玛组建了4个[[区公所]]和区委。 日土区1960年12月设置,辖3个乡,其中乌江乡辖2村,热角乡辖3个村,日土乡辖2村。有日土宗遗址,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境内的[[班公湖]]有湖中鸟岛。 日松区1960年12月设置。位于县政府东南,距县政府30公里,人口0.17万。219国道过境。辖3个乡,其中德汝乡辖3个村,甲岗乡辖3个村,过巴乡辖3个村。日姆栋、鲁日朗吉等处有反映早期人类社会的古代岩画,境内还有日土古墓群。 多玛区1960年12月设置。位于县境中部,距县政府125公里。人口0.1万。219国道过境。辖3个乡,其中多玛乡辖3个村,东当乡辖3个村,松西乡辖2村。在[[恰克]]桑、下曲龙、阿龙沟发现有古代岩画群。 热帮区1961年2月设置。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政府93公里,人口0.17万。辖3个乡,其中[[龙门乡]]辖2个村,扎普乡辖3个村,丁则乡辖丁则村。  1996年,日土县辖4个区,12个乡,30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德汝昆孜。 ===区划详情=== 2000年,日土县辖1个镇、4个乡:[[日土镇]]、[[多玛乡]]、[[日松乡]]、[[热帮乡]]、[[东汝乡]]。县政府驻日土镇杰果桑居委会。 ==人口== 日土县人口由1985年的4663人增加到2006年的8540人,人口总数20年翻了一番。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175人,其中: 日土镇1585人、多玛乡1063人、日松乡1765人、热帮乡1742人、东汝乡1020人。 截止到2011年日土县有总人口9485人,其中农牧民人口1814户7739人,城镇人口733户1746人。 ==交通== [[新藏公路]]贯穿日土县,可通[[狮泉河镇]]、[[日喀则]]、拉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里程达340公里;有县道1条,130公里;乡道5条,共788公里。交通便利,各乡村都有公路相通。219国道纵贯全县500多公里,边境线长350公里,通外山口25处,有传统边贸点3个。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日土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阿里地区]]西北部,为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地处东经78°7′-82°4′,北纬32°7′-35°4′,东距[[拉萨]]1800公里,南距[[狮泉河]]120公里,是新疆进入[[西藏]]的北大门。 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为邻,东与[[改则县]]接壤,南与[[革吉县]]、[[噶尔县]]相连, 西与印占[[克什米尔]]地区[[拉达克]]为界,[[战略]]和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此段边界,西藏和拉达克传统习惯边界线由[[空喀山口]]起,转向西南沿山岭而行,穿过[[羌臣摩河]]和西隆格巴尔马河的交汇处,经戈格拉,再上升到山岭,经过塔马特山,沿羌臣摩山,过6107高地,顺山岭到爱尼山口,由爱尼山口向南,顺山岭经过6127高地,南行至[[班公湖]]北岸,穿过班公湖后到达该湖南岸,继向东南经楚舒勒附近,到隆巨山,穿过[[森格藏布]]河(印度河)至甫克齐,南抵噶尔县、日土县、拉达克三地交界处。 边境线长350公里,通外山口25处,有传统边贸点3个,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半农半牧的边境县。 ===地貌=== 日土县地貌类型属高原湖盆区,喀喇昆仑崇山峻岭和岗底斯山支脉横穿全境,平均海拔4300米,高寒缺氧,由于气候干旱,流水作用弱,高原面保存完整,总的地势是南北高,中间低,沿[[班公错]]——[[怒江]]断裂带形成高原地势最低的巨大集水洼地,在四周山脉之间沿断裂带则为宽谷或串珠状湖盆洼地。 ===土壤=== 日土县土壤属山地灌丛[[草原土壤]]区,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灌丛草原上,4200—4700米[[高山草原土]]比重增大,土壤的发育有落叶灌丛和草本植物参与,A层的灰棕色[[腐殖质层]]较显著,厚度较大。但由于冷季长及干旱,微生物活动少,土体中粘粒少,下移不明显,演积B层发育不完全。自B层30—40厘米开始有碳酸钙聚集,土体有较强的石灰反应,并形成钙积层。在洼地土体中,碳酸钙的聚集更加强烈,白色固体的碳酸钙又厚达1—2米,石灰含量在20—30%以上,山地灌丛草原土和高山草原土部分开辟为耕地。  ===水文=== 日土县内流的河流多以内陆湖泊为归宿,形成闭合的流域,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有曲龙、日松、乌江、扎普4条河流。 主要湖泊有班公错等。[[班公湖]]位于县城以[[北约]]13公里处,东西长约110公里,南北平均宽约4公里,[[湖水面积]]604平方公里,其中中国境内为41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241米,最大水深41.3米,在中国境内的蓄水量46.57亿立方米,东段湖水为淡水,矿化度为0.75g/l。 日土境内河流水面面积29578.2亩,河流总长1833700米,土地总面积75240.58平方公里,河流密度24.37米/平方公里。日土县境内河流多属高原内陆河,流程较短,流量也小,多是重碳酸盐淡水型。以内流河汇入班公湖的多玛曲、麻嘎藏布及注入阿翁措的阿翁藏布,为农耕地的主要灌溉水源。穿流于高原山川谷地的山溪河流,是天然地可供人畜饮用水源,以流入邦达措的饮水河较大。西部较大的河流阿克萨依河、散支外流新疆。湖泊按其含盐份多少可分为淡水湖、盐水湖、咸水湖、湖泊水面面积有3225177.5亩。日土县为高原内流湖泊群区,湖泊多且面积大。由于气候干旱,湖水蒸发浓缩,大多属高矿化度咸水型(比如尼木龙措海拔5002米,矿化度55.98克/升),甚至为盐湖。以鲁马江冬措、结则茶卡、泽措、龙木措、热帮措、清澈措、骆驼措、阿翁措面积较大,湖盆区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日土县冰川及永久积雪4226228.5亩。昂龙岗日山冰川,发育于日土南部与革吉交界的阿陵山(6596米)及6348峰。日土东部与改则交界有6258峰、6330峰、6344峰及岗日峰。东汝乡松西村,冰川十分发育,面积为2698301.4亩,水质良好,人畜均可饮用。  ===气候=== 日土县地处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气候具有气压低、辐射强、寒冷干燥、降水稀少等特点。由于本县未设气象观测站,据处于同一气候类型的狮泉河镇提供的气象资料表明:本县年平均气温0.1℃、≥0℃、≥5℃、≥10℃的年积温分别为1533℃、1389℃和1159℃,最冷月平均气温-22.1℃,最热月平均气温13.6℃,无霜期95天,年日照时数3370.9小时,[[日照百分率]]76%,年降水量73.4毫米,年蒸发量2456.3毫米,年平均风速3.2m/s。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日土县土地总面积8.0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1/15,截止2010年共有耕地面积8614.9亩,其中保灌水浇地3799.6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6%;可灌水浇地2630.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9%。草场面积7072.4万亩,水域面积794万亩,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半农半牧的边境县。 ===林业资源=== 日土县林业资源总面积28916.3公顷,主要有疏林地26.7公顷,灌木林地389.5公顷,未成林造林地33.1公顷,[[苗圃]]0.5公顷,宜林荒滩地28466.7公顷。 ===草场资源=== 截止到2005年,日土县草地总面积7072.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8.53%,是发展牧业的主要物质基础;草地可利用面积为5340万亩,占草地总面积的75.5%;已利用草场面积5340万亩。 日土县天然草地共分为六类、九亚类、十三组、二十七个型。在各类草地中,以[[高寒草原]]类面积最大,占全县草地可利用面积的58.0%;其次是温性[[荒漠草原]]类,占全县草地可利用面积的22.4%;第三是温性荒漠,占全县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1.6%;第四是高寒荒漠,占全县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1%;第五是低平地草甸类,占全县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6%;最小的是沼泽类,占全县可利用草地面积的0.1% ===植物资源=== 日土县主要种植[[青稞]]等农作物,青稞一般为早熟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为138天,其特点是生育期较短、耐寒性强、灌浆较快,是海拔42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种植最为广泛的品种。 ===动物资源===日土县境内生存的野生动植物主要有[[黑颈鹤]]、[[大雁]]、黄鸭、金丝野[[牦牛]]、蟠羊、藏羚羊、[[黄羊]]、青羊、野驴、熊等,其中,一些珍稀动物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矿产资源=== 截至2005年,已知的矿产资源有[[砂金]]、[[铅]]、[[铬铁矿]]、[[硼砂]]、[[食盐]]等。 ==经济== ===综述=== 2004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792万元,比2003年增长18.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41.17元;财政收入48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0288万元,同比2003年增长34.8%。农牧民人均收入由1985年的999.78元增加到2004年的3141.17元。 201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450万元,同比2009年增长13%;县级财政收入684万元同比增长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393.2元,同比2009年增长1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67万元,一产收入实现5160万元,二产产值2085万元,三产累计完成额为7205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319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60万元。 2014年1-6月,日土县实现生产总值543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17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39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78万元。 ===第一产业=== 日土县主要饲养[[牦牛]]、[[犏牛]]、[[[绵羊]]、[[山羊]]、[[马]]等牲畜,其中山羊饲养比例较大,白绒山羊是该县的特色资源,被称为“金色的头羊”。日土县是藏西北白绒山羊基地之一,白绒山羊占西藏山羊总数的3.69%,占羌塘山羊总数的10.86%。日土县的[[白山]]羊绒是中国最优秀的山羊品种资源,具有品种纯度高、绒细度高、单产高、毛囊密度高、纤维细、绒质优良的特点,历来在国际国内久负盛名,曾先后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银质奖、金质奖,被称为日土的“软黄金”。 2004年全县白绒山羊总数达到24.9万只,占牲畜存栏总数的59.3%。2004年,全县白绒山羊个体平均产绒量达到了279.6克,其中一等绒占85%以上。 据统计,2006年日土全县共有白绒山羊25万多只,羊绒年产量在70吨左右,仅每年山羊绒收购,就占全县农牧民现金收入的85%,占据牧业的主导地位。 2014年日土县羊绒销售工作已结束,共出售羊绒46.65吨,平均售价122.64元/斤,创收1144余万元,农牧民人均实现增收11216元。其中日土镇出售羊绒3.93吨,平均售价120元/斤,创收95余万元;日松乡出售羊绒10.7吨,平均售价126元/斤,创收270余万元;多玛乡出售羊绒4.39吨,平均售价123元/斤,创收107余万元;东汝乡出售7.13吨,平均售价111元/斤,创收159余万元;热帮乡出售20.5吨,平均售价123元/斤,创收511余万元。 2014年日土县生态效益补偿金,共计1128.78万元,其中热帮乡270.19万元,东汝乡204.54万元,多玛乡108.32万元,日松乡220.88万元,日土镇152.12万元。 ===第二产业=== 1989年日土县工商局成立之时,商户不到20家,到2004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已经发展到218户,从业人员达到336人,注册资金409万元。 2014年,日土县共建设实施了100万元以下项目有86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396.3万元,其中交由农牧民实施的项目有37个投资为1268.49万元,全县项目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日土县当前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457户、从业人员666人,注册资金963.25万元。主要企业有羊绒加工厂、牛羊屠宰场、沃尔鑫矿厂、砂石厂等企业。 ===第三产业=== 服务业:现代商业、旅游、邮电、饮食服务、文化娱乐、IT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截至2006年5月底,农行日土县支行各项贷款余额1220万元,其中涉农贷款418万元,扶贫贷款114万元。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每年的畜产品收购期,农行日土县支行都会对畜产品公司投放大量信贷资金,支持企业增利,同时稳定增加两级财政及农牧民现金收入。农行日土县支行自1995年成立以来累计发放畜产品收购贷款9250万元。 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30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7.2%。截至2014年日土县已开工项目总投资15879.4776万元。日土县已开工2014年项目23个,总投资15879.4776万元。  外贸出口:截止到2014年12月,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246万元。其中,出口1666万元,产品包括活羊、青稞、盐巴、山羊绒、绢丝等;进口1580万元,包括木碗、木材、食品、粮食、布匹、铝制品和日用百货等。 ==社会== ===城建=== 2014年,219国道至热帮乡黑色路面建设项目,国家投资8899.8399万元;219国道至乌江村水泥路建设建设,国家投资2951.372万元;中小河流域治理,投资2164.72万元;热帮乡河流域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投资2080万元;日土县多玛小城镇建设,投资1100万元;日土县南环路工程,投资1100万元;日土县法律审判楼项目,投资1103万元;小型农田水利专项项目。投资1000万元;县城中低压线路改造,投资970万元;日土白绒山羊产业开发项目,投资957万元;日土县环境治理项目,投资600万元;日土县排水工程等项目,投资550万元。 ===文化=== 2002—2004两年间,日土县共产生了80户文明户;培育了一个具有民族风情的[[民俗村]]、[[文明村]]——日土村,建设了一个小康示范村——[[乌江村]];2000年创办了日土自己的刊物——《日土通讯》,2001年改名《班公湖》。 ===通讯=== 1984年,日土县电视台成立;1985年,日土县建成第一座电影院;1986年,日土县建成第一座电视中转台,实现中央一台和西藏一台的转播;1989年日土县在日松乡建成第一座乡村广播单收站;1994年,日土县投资38万元建成第一座中波转播台;1995年,日土县在[[乌江]]建成农牧区第一座调频广播站;2000年2月,日土县有线电视开通,电视频道由2个增加到30个。自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2131工程”以来,日土县广播电视事业更加蓬勃发展,全县共有[[卫星地面接收站]]12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65%,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3%,全县安装闭路电视279家。  ===教育=== 1966年,日土县有4所小学,在校生88人,夜校1个,学员73人。日土县现有在校适龄儿童595人,2004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9.9%,在校生巩固率达95%,并投资200万元完成了县完小规划建设项目,进一步增强了县、乡小学师资力量和师资队伍。 2010年全县共有小学生1245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89%;有初中生387人,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0.20%。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县四乡一镇十三个行政村,实现了家庭账户核销率、资金到位率、县财政配套率、医疗费用报销率、群众受益率5个指标达到了100%。全县单收站发展到107座,“2131”工程发展到1423座,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0%和95%;积极开展彩色周末和广场文化活动,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  ===宗教=== 日土县辖区内现有寺庙一座,属格鲁教派,即:伦珠曲典寺,位于日土县日土村,僧人总编制为8人,实际在寺僧人7名。有拉康三处,分别是乌江村嘛呢拉康、过巴兹龙拉康、扎普嘛呢拉康,这三处拉康均无僧尼,拉康由当地村委会指定专人看管。全县信教群众达7285人,其中,佛教信众近7139人,伊斯兰教信众125人,其它21人。宗教教职人员7人,30岁以下的5人,30岁以上的2人。通过在寺庙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风俗== 日土保存有一种古老的舞蹈——协巴协玛,传说舞蹈内容是为了纪念格萨尔王的一位著名大臣。舞蹈形式为17对男女组舞,身着古代服饰,男子为武士打扮,手持古代战刀,女子衣饰华丽。该县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谚语、民歌等,内容丰富多彩,可谓民间文化研究的宝库。现存有大量[[洞窟]]、岩画等古代人类遗址。 ==特产== 日土县是藏西北绒山羊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生产的[[克什米尔]]白山羊绒自古以来是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的产品,是日土县的特色资源和拳头产品。养殖克什米尔白山羊是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在国际上享有“纤维宝石”和“软黄金”盛誉的“[[开司米]]”山羊绒,其正宗产地是西藏阿里地区的日土县。山羊绒早在16世纪便已享誉西欧,而日土县出产的白山羊绒,通过了国际机构认定,曾荣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旅游景点== ===班公湖=== [[班公湖]],位于县城以北约13公里处,班公湖上风光迷人,景色奇丽,历来为探秘旅游者的向往之地。著名的高原鸟岛就在该湖之中,每年5-9月份,[[班公湖鸟岛]]成为西藏最佳的观鸟旅游地点,吸引着大量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来此观光旅游。2010年,县旅游行业共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其中,农牧民实现创收达85万元。<ref>[https://www.sohu.com/a/246243863_556622 班公湖:我从印度绕到中国,只为看你一眼 ] </ref>  班公湖的奇特之处在于:湖水由东向西依次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位于我国境内的班公湖湖水是可以饮用的淡水,水色碧绿,水质优良,湖内物产丰美,盛产味美的高原鲤科裂腹裸鱼。而属于印度的湖里只产一些小虾米。<ref>[http://luoyj1951.blog.sohu.com/305635407.html 风光旖旎的阿里班公湖] </ref>  班公湖有一个特别蹊跷之处,便是虽属同一湖,水质却不同。中国境内的湖水是淡水,清甜甘美,水色碧绿,而到印控克什米尔境内湖水不仅变咸,而且发臭,不仅人畜不能饮用,连鱼儿都不见踪影。<ref>[https://m.sohu.com/a/663839_108901 世界屋脊的屋脊,探秘日土班公湖] </ref>  班公,是印度语,意即为一块小草地。——就这么一块小草地,历年来印度大胡子还亡儿命地跟我们抢!班公湖,藏语称“错木昂拉仁波”,意为“明媚而狭长的湖”或“长脖子的天鹅湖”。 班公湖东西长达155公里,南北狭窄,最宽处有15公里,最窄处只有40来米,水最深处达57米,湖水清澈,蓝得令人心醉。班公湖上分布着大小岛屿数十座,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世界海拔最高的鸟岛。班公错湖岸四周有早期文明遗迹——大量远古留下来的岩画,被世界命名为“日土岩画”。 班公湖岸边有两个码头:一个游船码头,一个军用码头,每天都有解放军军用舰只在湖面巡逻。除了少量的游客以外,班公湖四周围几乎无人居住。 班公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泊生机蓬勃,这里聚居着大量红嘴鸥和斑头雁,偶尔会在湖边出现罕见的野马群。湖中心有著名的鸟岛,一到夏季,就有数以万计的地中海红嘴鸥来此繁殖。 ===伦珠曲典寺=== [[伦珠曲典寺]],是日土县境内唯一一座寺庙,位于日土县西部,距县城12公里,创建于1600年,距今有500多年历史,时间与拉萨色拉寺相当。它座落在形同卧象的山顶上,亦称扎西曲林寺。这座古老的寺庙依山就势,楼台殿宇,玲珑典雅,建筑布局和形制极富特点。<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1ff6f40102uz0e.html 行走新藏 日土.伦珠曲典寺] </ref>  伦珠曲典寺在西藏属于格鲁教派,主供佛及具有代表性的佛是弥勒佛,对该寺庙的创始人有两种说法。一是在《阿里三围》手册中,说伦珠曲典寺的创始人是印度僧人,由两名和尚共建,一名是不丹和尚,名为喇嘛贡拉活佛,另一个是格鲁派喇嘛元旦加措;二是在《西藏历史》书中,说伦珠曲典寺为前藏王朗达玛的三位王系兄弟来到阿里,各自占地,一个在普兰创建了科加寺;一个在札达托林修建了托林寺;一个在日土创建了伦珠曲典寺,这就形成了“阿里三围”的传说。 伦珠曲典寺里文物有如来佛祖铜像、观世音菩萨铜像、药王菩萨铜像以及十八罗汉铜像等200余尊。除此外,寺内藏有大量经文。 由于伦珠曲典寺在日土历史上的地位显赫,加之环境幽雅,风景秀美,前往朝圣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近年来对外开放,来自拉达克的朝圣者逐年增多,象征着境内外人民的珍贵友谊。 ===冈底斯山=== [[冈底斯山]],又名“喀拉斯”,海拔6800多米,自古以来是中亚和东南亚各地人们仰慕、朝圣和旅游的圣地,沿着以喀拉斯为中心的朝圣线路,布满了众多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点缀了这座世界级[[神山]]。<ref>[https://m.sohu.com/a/289157909_120044593 山南之南-冈底斯山脉,西藏山南大环线自驾] </ref>  ===邦达措=== 邦达措,亦称“雅西尔湖”、“雅协措”。意为“悬怀湖”、“怀挂湖”。在阿里地区日土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海拔4902米,面积103平方公里。属盐湖。湖的周围为天然牧场。<ref>[https://www.sohu.com/a/224363113_100029738 国内人口密度最小的县] </ref>  此外,日土宗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国家级羌塘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岩画=== 岩画主要是指用坚硬的石头或其它硬物在岩面或岩石上刻凿而成,线条笔划有深有浅,还有少数彩绘画面。位于西藏西北边陲阿里地区的日土县是中国岩画发源地,有“中国岩画之乡”之美誉。日土县共有岩画景点13处之多,日土岩画独具民族特色,主要分布在日土镇、日松乡、多玛乡和热帮乡。<ref>[https://www.sohu.com/a/18317148_119022 日土岩画] </ref>  日土岩画主要分布在班公湖(又名“错木昂拉仁波湖”)湖盆南部和东面近二、三百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今共留存有那布龙、鲁日朗卡、恰克桑、阿垄沟等十三处岩画点。岩画内容十分丰富,涵盖远古游牧民族的放牧、狩猎、宗教祭礼、农耕等各种生动的生产和生活场景,还有日、月、山及牛、马、羊、人物等。这些岩画对于研究史前历史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旅游节=== 日土县依托[[班公湖]]和[[日土岩画]]这两大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于2002年6月成功地举办了首次班公湖民俗节,在民俗节期间,共接待国内外、区内外游客1012人次,旅游收入7万元。  ==所获荣誉== 2018年12月,入选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视频== <center> 日土县别具一格的风景 {{#iDisplay:z01904dj58i | 560 | 390 | qq }} </center> ==视频== <center>  无人机航拍西藏阿里地区 日土县雪域神话 天际日土 {{#ev:youku| XMjg3MjgxNjk1Ng | alignment=center }} </center> ==视频== <center> 骑行新藏线-D12多玛乡-日土县 {{#iDisplay:g0916ezjev5 | 560 | 390 | qq }} </center> ==参考文献=={{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19,0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