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71
次編輯
變更
耶律德光
,{{noteTA
|1=zh-hans:述律后; zh-hant:述律后;
}}
{{中國帝王|圖像=
|名稱=遼太宗
|姓名=耶律德光
|政權=[[遼朝]]([[遼朝|大契丹国]],947年2月24日国号改<br />为[[遼朝|大遼]])
|廟號=太宗
|年號='''[[天显]]''':927年十一月—938年十一月<br />'''[[会同 (辽朝)|會同]]''':938年十一月—947年正月<br>'''[[大同 (辽朝)|大同]]''':947年二月—九月
|在世=902年11月25日<ref>根据《辽史》记载,辽太宗耶律德光生于唐昭宗天复二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登基称帝后的生日“天授节”是十月二十三日,天复二年十月二十三日(乙未日),用万年历换算为公历则是902年11月25日</ref> -947年5月15日(44歲)
|在位=大契丹国皇帝:927年12月11日—947年<br />2月24日<br />大辽皇帝:947年2月24日—947年5月15日
(20年)
|諡號=孝武惠文皇帝
|陵墓=懷陵
}}
'''遼太宗耶律德光'''({{bd|902年|11月25日|947年|5月15日|catIdx=Yelu耶律德光}}),[[遼朝|大契丹國]]第二位皇帝(927年12月11日至947年5月15日在位),在位20年。[[表字|字]]德谨,[[契丹]]名'''耶律尧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947年2月24日,辽太宗耶律德光将国号由“大契丹国”改为“大辽”,成为[[遼朝]]首位皇帝。
== 生平==
辽太祖[[天赞]]元年(922年),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随同太祖参加了一系列征服战争,尤其是在南征[[北京|幽州]]、西征[[吐谷浑]]、[[回鹘]]期间,战功卓著。[[天显]]元年(926年),又随同太祖灭[[渤海国]],作为前锋攻克渤海首都[[忽汗城]]。
[[天显]]元年七月二十七日(926年9月6日)辽太祖死后,[[述律平|述律-{后}-]]称制,耶律德光总揽朝政,927年12月11日,在述律-{后}-的支持下即位。天显六年(930年),割据原渤海国疆域的东丹王[[耶律倍]]南逃[[后唐]],耶律德光统一了契丹。
天显十一年(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称子、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乞求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反对后唐。耶律德光遂亲率5万骑兵,在[[晋阳]]城下击败后唐军,册立石敬塘为[[后晋]]皇帝。其后,更率军南下[[上党]],助石敬塘灭后唐。
割取燕云十六州后,耶律德光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分治汉人和契丹。又改[[幽州]]为南京、[[云州 (唐朝)|云州]]为西京,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
[[会同 (辽朝)|会同]]四年(944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拒不称臣。耶律德光于是率军南下。会同九年十二月十六日(947年1月10日),耶律德光率军攻入[[后晋]]首都[[开封|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俘虏后晋出帝[[石重贵]],灭后晋。
会同十年正月初一(947年1月25日),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东京汴梁,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ref>《辽史》卷四《太宗本纪下》记载:会同九年“春正月丁亥朔,备法驾入汴,御崇元殿受百官贺。”</ref>。[[大同 (辽朝)|大同]]元年二月初一(947年2月24日),耶律德光在[[开封|东京]]皇宫下诏将国号“大契丹国”改为“大辽”,改会同十年为大同元年,升[[镇州 (唐朝)|镇州]]为中京<ref>《辽史》卷四《太宗本纪下》:二月丁巳朔,建国号大辽,大赦,改元大同。升镇州为中京。</ref>。
大同元年四月初一(947年4月24日),因遼人實施的「[[打草穀]]」物資掠奪政策導致中原反抗不断,无法巩固统治,耶律德光被迫离开东京汴梁,引军北返,在[[临城县]](今[[河北省]]临城县)得熱疾。四月二十二日(947年5月15日),在[[栾城县]]殺胡林(今河北[[石家庄市]][[欒城区]]西北)病逝<ref>《方舆纪要》卷14栾城县:杀虎林,“宋白曰:唐武后时,突厥入河北,官军袭击之,突厥多死于此,因名。后晋末,契丹主耶律德光入汴,既而北还,至临城病作,及栾城病甚,行至此而死,即斯地也”。</ref>,遼人将耶律德光的尸体破腹,取出内脏,装入几斗盐,带回北方,時人稱為「帝羓」,即「皇帝醃肉」之意<ref>《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七 外国列传一》:十六日,次于栾城县杀虎林之侧,时德光已得寒热疾数日矣,命部人赍酒脯,祷于得疾之地。十八日晡时,有大星落于穹庐之前,若迸火而散,德光见之,西望而唾,连呼曰:“刘知远灭,刘知远灭!”是月二十一日卒,时年四十六,主契丹凡二十二年。契丹人破其尸,摘去肠胃,以盐沃之,载而北去,汉人目之为“帝羓”焉。</ref><ref>《新五代史·卷七十二 四夷附录第一》:德光行至栾城,得疾,卒于杀胡林。契丹破其腹,去其肠胃,实之以盐,载而北,晋人谓之“帝羓”焉。</ref><ref>《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六·后汉纪一》:契丹主至临城,得疾,及栾城,病甚,苦热,聚冰于胸腹手足,且啖之。丙子,至杀胡林而卒。国人剖其腹,实盐数斗,载之北去,晋人谓之“帝羓”。</ref><ref>《太平广记·卷第五百·杂录八》:晋开运末,契丹主耶律德光自汴归国,殂于赵之栾城。国人破其腹,尽出五脏,纳盐石许,载之以归。时人谓之“帝羓”。</ref><ref>《虏庭事实》:北人丧葬之礼,盖各不同。汉儿则遗体,然后瘗之,丧凶之礼,一如中原。女真则以木槽盛之,葬于山林,无有封树。惟契丹一种,特有异焉。其富贵之家,人有亡者,以刃破腹取其肠胃涤之,实以香药、盐矾,五彩缝之;又以尖苇筒刺于皮肤,沥其膏血,且尽,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耶律德光之死,盖用此法。时人目为“帝羓”。信有之也。</ref>。
==宰辅==
* [[韩知古]],守尚书左仆射,中书令。
* [[韩延徽]],政事令。
* [[刘居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崔穷古]],侍中。
* [[涅里衮]],南府宰相。
* [[鹘离底]],南府宰相。
* [[辖得里|萧霞赖]],北府宰相。
* [[萧酷古只]],仆射。
* [[萧僧隐]],中书令。
* [[耶律鲁不古]],于越。
* [[耶律牒蜡]],中台省右相。
* 烈束,会同元年为右仆射。
* [[王郁 (遼)|王郁]],同政事门下平章事。
* [[解领]],南府宰相。
* [[赵延寿]],大丞相兼政事令、枢密使。
* [[冯道]],太师。
* [[李崧]],枢密使。
* [[张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
* [[和凝]],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
==家庭==
=== 兄弟姐妹 ===
*[[耶律倍]]
*[[耶律李胡]]
*[[耶律牙里果]]
*[[耶律质古]]
=== 后妃 ===
*皇后[[蕭溫]]
*宮人蕭氏
=== 子女 ===
*壽安王耶律述律,951年登基,即[[辽穆宗]]
*[[耶律罨撒葛|罨撒葛]]為太平王,后[[辽景宗]]朝被追封为[[皇太叔]]
*[[耶律天德]]
*[[耶律敌烈]]
*[[耶律必摄]]<ref>《辽史》,列传第二,宗室</ref>
== 評價 ==
* [[元朝]]官修[[正史]]《[[辽史]]》[[脱脱]]等的評價是:“太宗甫定多方,远近向化。建国号,备典章,至于厘庶政,阅名实,录囚徒,教耕织,配鳏寡。求直言之士,得郎君海思,即擢宣徽。嘉唐张敬达忠于其君,卒以礼葬。辍游豫而纳三克之清,悯士卒而下休养之令。亲征晋国,重贵面缚。斯可谓威德兼弘,英略间见者矣。入汴之后,无几微之骄,有“三失”之训。《传》称郑伯之善处胜,《书》进《秦誓》之能悔过,太宗盖兼有之,其卓矣乎!”<ref>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liaos/003.htm 《辽史·太宗本紀》]</ref>
* 《[[契丹國志]]》論曰:太祖之興,燎灰灼原矣!太宗繼之,承祖父遺基,擅遐陬英氣,遂登大寶,誕受鴻名。然石郎之消息,乃中原之大禍。幽、燕諸州,蓋天造地設以分番、漢之限,誠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也。石晉輕以畀之,則關內之地,彼扼其吭,是猶飽虎狼之吻,而欲其不搏且噬,難矣。遂乃控弦鳴镝,徑入中原,斬馘華人,肆其窮黩。卷京、洛而無敵,空四海以成墟。謀夫虓將,卒莫敢睨,而神州分裂,強諸侯代起爲帝,亦莫之究矣。<ref>《契丹国志》,卷三</ref>
== 註釋 ==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style="-moz-column-count:2; column-count:2;">
<references />
</div>
{{start box}}
{{s-before|父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s-title|[[遼朝君主列表|契丹及遼朝皇帝]]|927年—947年5月15日}}
{{s-after|侄遼世宗[[耶律阮]]}}
|-
{{s-before|後晋出帝[[石重贵]]}}
{{s-title|[[中国君主列表|中国北部地區君主]]|947年1月10日—947年4月24日}}
{{s-after|後漢高祖[[劉知遠]]}}
{{end box}}
{{大辽君主}}
[[Category:遼國皇帝]]
[[Category:辽太祖皇子|2]]
[[Category:入祀历代帝王庙景德崇圣殿|辽]]
[[Category:耶律氏]]
|1=zh-hans:述律后; zh-hant:述律后;
}}
{{中國帝王|圖像=
|名稱=遼太宗
|姓名=耶律德光
|政權=[[遼朝]]([[遼朝|大契丹国]],947年2月24日国号改<br />为[[遼朝|大遼]])
|廟號=太宗
|年號='''[[天显]]''':927年十一月—938年十一月<br />'''[[会同 (辽朝)|會同]]''':938年十一月—947年正月<br>'''[[大同 (辽朝)|大同]]''':947年二月—九月
|在世=902年11月25日<ref>根据《辽史》记载,辽太宗耶律德光生于唐昭宗天复二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登基称帝后的生日“天授节”是十月二十三日,天复二年十月二十三日(乙未日),用万年历换算为公历则是902年11月25日</ref> -947年5月15日(44歲)
|在位=大契丹国皇帝:927年12月11日—947年<br />2月24日<br />大辽皇帝:947年2月24日—947年5月15日
(20年)
|諡號=孝武惠文皇帝
|陵墓=懷陵
}}
'''遼太宗耶律德光'''({{bd|902年|11月25日|947年|5月15日|catIdx=Yelu耶律德光}}),[[遼朝|大契丹國]]第二位皇帝(927年12月11日至947年5月15日在位),在位20年。[[表字|字]]德谨,[[契丹]]名'''耶律尧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947年2月24日,辽太宗耶律德光将国号由“大契丹国”改为“大辽”,成为[[遼朝]]首位皇帝。
== 生平==
辽太祖[[天赞]]元年(922年),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随同太祖参加了一系列征服战争,尤其是在南征[[北京|幽州]]、西征[[吐谷浑]]、[[回鹘]]期间,战功卓著。[[天显]]元年(926年),又随同太祖灭[[渤海国]],作为前锋攻克渤海首都[[忽汗城]]。
[[天显]]元年七月二十七日(926年9月6日)辽太祖死后,[[述律平|述律-{后}-]]称制,耶律德光总揽朝政,927年12月11日,在述律-{后}-的支持下即位。天显六年(930年),割据原渤海国疆域的东丹王[[耶律倍]]南逃[[后唐]],耶律德光统一了契丹。
天显十一年(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称子、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乞求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反对后唐。耶律德光遂亲率5万骑兵,在[[晋阳]]城下击败后唐军,册立石敬塘为[[后晋]]皇帝。其后,更率军南下[[上党]],助石敬塘灭后唐。
割取燕云十六州后,耶律德光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分治汉人和契丹。又改[[幽州]]为南京、[[云州 (唐朝)|云州]]为西京,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
[[会同 (辽朝)|会同]]四年(944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拒不称臣。耶律德光于是率军南下。会同九年十二月十六日(947年1月10日),耶律德光率军攻入[[后晋]]首都[[开封|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俘虏后晋出帝[[石重贵]],灭后晋。
会同十年正月初一(947年1月25日),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东京汴梁,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ref>《辽史》卷四《太宗本纪下》记载:会同九年“春正月丁亥朔,备法驾入汴,御崇元殿受百官贺。”</ref>。[[大同 (辽朝)|大同]]元年二月初一(947年2月24日),耶律德光在[[开封|东京]]皇宫下诏将国号“大契丹国”改为“大辽”,改会同十年为大同元年,升[[镇州 (唐朝)|镇州]]为中京<ref>《辽史》卷四《太宗本纪下》:二月丁巳朔,建国号大辽,大赦,改元大同。升镇州为中京。</ref>。
大同元年四月初一(947年4月24日),因遼人實施的「[[打草穀]]」物資掠奪政策導致中原反抗不断,无法巩固统治,耶律德光被迫离开东京汴梁,引军北返,在[[临城县]](今[[河北省]]临城县)得熱疾。四月二十二日(947年5月15日),在[[栾城县]]殺胡林(今河北[[石家庄市]][[欒城区]]西北)病逝<ref>《方舆纪要》卷14栾城县:杀虎林,“宋白曰:唐武后时,突厥入河北,官军袭击之,突厥多死于此,因名。后晋末,契丹主耶律德光入汴,既而北还,至临城病作,及栾城病甚,行至此而死,即斯地也”。</ref>,遼人将耶律德光的尸体破腹,取出内脏,装入几斗盐,带回北方,時人稱為「帝羓」,即「皇帝醃肉」之意<ref>《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七 外国列传一》:十六日,次于栾城县杀虎林之侧,时德光已得寒热疾数日矣,命部人赍酒脯,祷于得疾之地。十八日晡时,有大星落于穹庐之前,若迸火而散,德光见之,西望而唾,连呼曰:“刘知远灭,刘知远灭!”是月二十一日卒,时年四十六,主契丹凡二十二年。契丹人破其尸,摘去肠胃,以盐沃之,载而北去,汉人目之为“帝羓”焉。</ref><ref>《新五代史·卷七十二 四夷附录第一》:德光行至栾城,得疾,卒于杀胡林。契丹破其腹,去其肠胃,实之以盐,载而北,晋人谓之“帝羓”焉。</ref><ref>《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六·后汉纪一》:契丹主至临城,得疾,及栾城,病甚,苦热,聚冰于胸腹手足,且啖之。丙子,至杀胡林而卒。国人剖其腹,实盐数斗,载之北去,晋人谓之“帝羓”。</ref><ref>《太平广记·卷第五百·杂录八》:晋开运末,契丹主耶律德光自汴归国,殂于赵之栾城。国人破其腹,尽出五脏,纳盐石许,载之以归。时人谓之“帝羓”。</ref><ref>《虏庭事实》:北人丧葬之礼,盖各不同。汉儿则遗体,然后瘗之,丧凶之礼,一如中原。女真则以木槽盛之,葬于山林,无有封树。惟契丹一种,特有异焉。其富贵之家,人有亡者,以刃破腹取其肠胃涤之,实以香药、盐矾,五彩缝之;又以尖苇筒刺于皮肤,沥其膏血,且尽,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耶律德光之死,盖用此法。时人目为“帝羓”。信有之也。</ref>。
==宰辅==
* [[韩知古]],守尚书左仆射,中书令。
* [[韩延徽]],政事令。
* [[刘居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崔穷古]],侍中。
* [[涅里衮]],南府宰相。
* [[鹘离底]],南府宰相。
* [[辖得里|萧霞赖]],北府宰相。
* [[萧酷古只]],仆射。
* [[萧僧隐]],中书令。
* [[耶律鲁不古]],于越。
* [[耶律牒蜡]],中台省右相。
* 烈束,会同元年为右仆射。
* [[王郁 (遼)|王郁]],同政事门下平章事。
* [[解领]],南府宰相。
* [[赵延寿]],大丞相兼政事令、枢密使。
* [[冯道]],太师。
* [[李崧]],枢密使。
* [[张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
* [[和凝]],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
==家庭==
=== 兄弟姐妹 ===
*[[耶律倍]]
*[[耶律李胡]]
*[[耶律牙里果]]
*[[耶律质古]]
=== 后妃 ===
*皇后[[蕭溫]]
*宮人蕭氏
=== 子女 ===
*壽安王耶律述律,951年登基,即[[辽穆宗]]
*[[耶律罨撒葛|罨撒葛]]為太平王,后[[辽景宗]]朝被追封为[[皇太叔]]
*[[耶律天德]]
*[[耶律敌烈]]
*[[耶律必摄]]<ref>《辽史》,列传第二,宗室</ref>
== 評價 ==
* [[元朝]]官修[[正史]]《[[辽史]]》[[脱脱]]等的評價是:“太宗甫定多方,远近向化。建国号,备典章,至于厘庶政,阅名实,录囚徒,教耕织,配鳏寡。求直言之士,得郎君海思,即擢宣徽。嘉唐张敬达忠于其君,卒以礼葬。辍游豫而纳三克之清,悯士卒而下休养之令。亲征晋国,重贵面缚。斯可谓威德兼弘,英略间见者矣。入汴之后,无几微之骄,有“三失”之训。《传》称郑伯之善处胜,《书》进《秦誓》之能悔过,太宗盖兼有之,其卓矣乎!”<ref>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liaos/003.htm 《辽史·太宗本紀》]</ref>
* 《[[契丹國志]]》論曰:太祖之興,燎灰灼原矣!太宗繼之,承祖父遺基,擅遐陬英氣,遂登大寶,誕受鴻名。然石郎之消息,乃中原之大禍。幽、燕諸州,蓋天造地設以分番、漢之限,誠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也。石晉輕以畀之,則關內之地,彼扼其吭,是猶飽虎狼之吻,而欲其不搏且噬,難矣。遂乃控弦鳴镝,徑入中原,斬馘華人,肆其窮黩。卷京、洛而無敵,空四海以成墟。謀夫虓將,卒莫敢睨,而神州分裂,強諸侯代起爲帝,亦莫之究矣。<ref>《契丹国志》,卷三</ref>
== 註釋 ==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style="-moz-column-count:2; column-count:2;">
<references />
</div>
{{start box}}
{{s-before|父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s-title|[[遼朝君主列表|契丹及遼朝皇帝]]|927年—947年5月15日}}
{{s-after|侄遼世宗[[耶律阮]]}}
|-
{{s-before|後晋出帝[[石重贵]]}}
{{s-title|[[中国君主列表|中国北部地區君主]]|947年1月10日—947年4月24日}}
{{s-after|後漢高祖[[劉知遠]]}}
{{end box}}
{{大辽君主}}
[[Category:遼國皇帝]]
[[Category:辽太祖皇子|2]]
[[Category:入祀历代帝王庙景德崇圣殿|辽]]
[[Category:耶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