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梵高

增加 3,32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文森特·威廉·梵高(又称”凡高”,以下称“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 荷兰 ]] 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 [[ 后印象主义 ]] 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梵高的作品,有《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因精神疾病的困扰,曾割掉左耳,后在 [[ 法国 ]] 瓦兹河饮弹自杀,时年37岁。<ref>[https://www.360kuai.com/pc/93ac04bfc742ae76b?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生平简介],快资讯网,2016-12-29</ref>
中文名:文森特·威廉·梵高
血 型:AB
星 座: [[ 白羊座]]
==人物生平==
文森特·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 [[ 荷兰 ]] 南部北布拉班特省、位置靠近布雷达的村庄津德尔特。他是安娜·柯妮莉雅·卡本特斯与西奥多鲁斯·梵高(Theodorus van Gogh)之子,其父西奥多鲁斯是荷兰归正宗教会的神职人员。文森特以他的祖父为名,其也是恰一年前头一胎死产的哥哥的名字。以此方式重新使用名字的做法并不罕见。文森特在梵高家族中是个常见的名字。
他的祖父(1789–1874)于1811年在 [[ 莱顿大学 ]] 得到神学学位。祖父文森特有六个儿子,其中三名是艺术品商人,包括另一个在梵高信中称呼其为“零屌叔叔”的文森特。祖父文森特或许是被轮到以他父亲的叔父——成功的雕刻家 [[ 文森特·梵高 ]] (1729—1802)——命名。艺术与宗教是两项深深吸引著梵高家族的职业。他的弟弟西奥·梵高于1857年5月1日出生。梵高有第三个弟弟柯尔,还有三个姐妹:伊丽莎白、安娜与维尔敏娜。
1、50年代
1886年巴黎时期(1886年3月—1888年2月20日),从1月起在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画;2月底去巴黎,与提奥同住;在乎尔芒工作室习画数月;在德拉克洛瓦和蒙蒂塞利的影响下描绘花卉;特雷克、埃米尔·贝尔纳、西涅克和高更及其他印象派画家;发现了“光明的绘画”;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印象派美展举行,会上展出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凡·高采用了新的点彩技法。
1887年由于与不断发展的当代法国艺术运动接近,调色板变得愈来愈明亮;惧和展览日本版画;两次在劳工阶级的咖啡馆和饱的墙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同毕沙罗、德加、修拉、塞尚相识并交往;成与埃米尔·贝尔纳过从甚密;深受印象派技法和后期印象派理论的影响;厌倦巴黎的生活,向往阳光更为明亮灼热、色彩更加强烈瑰丽的法兰西南部,创作《唐吉老爹》,开始绘制 [[ 向日葵 ]] 连作。
1888年阿尔时期(1888年2月21日—1889年5月3日),2月赴普罗旺斯阿尔,住在阿尔加萨咖啡馆,5月迁入拉马丁广场上的“黄房子”;10月20日高更来与他同住;12月23日因精神失常,割下一只耳朵;高更返巴黎。由于提奥的帮助,梵·高的三幅油画和几幅素描得以在独立 [[ 沙龙 ]] 展出。
1889年圣雷米时期(1889年5月3日-1890年5月16日),4月17日,泰奥和若阿娜·邦格(1862-1925)结婚;5月,梵·高自愿进圣雷米之精神病院;西涅克来访;画了许多画,主要是风景;开始绘制丝柏树连作。在住院后一个月,创作了他最著名的画之一,《星空》幅画现存于纽约现代艺术馆.梵·高更在马称举办印象派和综合派的画展。梵·高在巴黎见到蒙克。
5、90年代
1890年奥弗时期(1890年5月21日—1890年7月29日),临摹 [[ 德拉克洛瓦 ]] [[ 米勒 ]] [[ 伦勃朗 ]] [[ 居斯塔夫·多雷 ]] 的作品;1月31日,提奥得子;阿尔贝·奥里埃发表评文森特绘画的文章;在布鲁赛尔的“二十人展览会”上,凡·高的《红色的葡萄园》得以出售,这是他在世时得以出售的唯一的一幅作品,5月出院,途经巴黎,稍事休息,适居奥弗,接受保罗·加歇监护;6月创作《加歇医生像》;7月,去巴黎探望提奥一家,会见洛特雷克及阿尔贝·奥里埃;回奥弗后,创作《奥维尔市政厅》。他最后的一幅油画《麦田群鸦》。7月27日旧病复发,开枪自杀,于29日清晨一时许,在提奥和加歇医生的守护下停止呼吸。<ref>[https://www.360kuai.com/pc/93ac04bfc742ae76b?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生平简介],快资讯网,2016-12-29</ref>
==创作经历==
1.早期创作
这里展示的是梵高最早的油画。包括埃顿时期, 海牙时期和德伦特时期。当梵高画它们时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这些作品大约完成于1881年—1883年间。此前,梵高在博里那日矿区受到巨大打击,对上帝几乎绝望,却终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他开始大量临摹名画,并画了大量 素描习作。可以说,梵高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他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又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这使他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梵高喜欢 伦勃朗,喜欢 米勒,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 [[ 农民 ]] [[ 工人 ]] ,社会底层人。深沉厚实的风格虽与其以后的画风有极大的反差,但画中所表现出的气质与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
2.纽南时期
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 纽南。在纽南的两年时间 里,梵高苦练 素 描技巧。在画了大量素描写生和习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所谓的著名都是后人评价的结果,当时的 梵高只是个待业青年)-《 吃土豆的人》。这幅作品和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这也表现出梵高很强的农民情结,他似乎很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导师” [[ 米勒 ]] 的影响,更重要的可能是内心深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动的赞美。
3.安特卫普时期
1885年11月底,梵高决定去 安特卫普,在那里的3个月里,他努力的学习绘画并沉醉于其中。在此期间,他了解鲁本斯的绘画,接触到了 [[ 日本 ]] [[ 浮世绘 ]] ,这些都对他此后的绘画历程有很大影响。梵高此时期的作品延续了 纽南时期的 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但他也渐渐使画布变得明亮了些,色彩也丰富了些。
4.巴黎时期
1886年2月底,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 凡高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在弟弟 提奥(当时在 [[ 巴黎 ]] ,提奥是颇有名气的画商,和印象派画家关系很好)的介绍下,梵高认识了很多印象派画家,比如 [[ 劳特累克 ]] [[ 高更 ]] [[ 修拉 ]] [[ 毕沙罗 ]] 等。在受到印象派影响后,梵高的画风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明亮起来。他还在创作中吸收了印象派的一些技法,如点彩法等。这一时期梵高开始了大量的自画像的创作。2年后,梵高渐渐厌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他并不满足于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和思想理念,而他独特的个性告诉我们,梵高的绘画不属于任何流派,于是梵高带着希望来到法国南部,充满阳光的小城阿尔,迎来了他最辉煌的创作时期。
5.阿尔时期
1888年2月,梵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 [[ 法国 ]] 南部小城- 阿尔,并很快爱上了这儿。 猛烈的阳光和刺目的麦田使他“疯狂”。创作进入了高峰。虽受法国印象派和日本 浮世绘影响,但他的作品已极具个性,这源自其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性格。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他不满足于只是理性的“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要借助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引号中的是凡高的原话) 。所以,梵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梵高在小城广场边租下“黄房子”,想建立“画家之家”。后来 高更前来同住。不幸的是,梵高梅毒进入三期,引发精神失常,他与高更日夜争吵,后发生著名的“割耳事件”。在阿尔居民的抗议下,梵高被迫离开,并自愿前往距阿尔不远的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梵高在阿尔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但仍无法卖出以养活自己。《 向日葵》《收获景象》《 夜间咖啡馆-室外》《 夜间咖啡座-室内》等是这一时期的 代表作
6.圣雷米时期
7.奥威尔时期
1890年5月17日,梵高来到 [[ 巴黎 ]] 与 提奥和他妻子及刚出生的侄子 文森特(与梵高同名)见面。后经提奥推荐,来到距巴黎不远的小镇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治疗,并继续创作。<ref>[https://www.360kuai.com/pc/9f6b1e8fc471c54bb?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梵高的生平事迹介绍],快资讯网,2017-04-01</ref> ==著名作品欣赏== 文森特一生中有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而他的水彩画十分出众和油画不分上下。 他个人独爱肖像画,一生中画过35幅自画像,11幅向日葵,4幅覆盖在以前的练习画上,7幅在习作的背面,7幅在纸板上画的。 1、《吃马铃薯的人》 1883年 在这幅画里,梵高用粗陋的[[模特]]来显示真正的平民。画家自己说,“我想传达的观点是,借着一个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 - 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该画作是梵高在北布拉班特居住时的作品,也是画家自认为其最好的作品。 文森特·威廉·梵高《吃马铃薯的人》在这幅画上,朴实憨厚的农民一家人,围坐在狭小的餐桌边,桌上悬挂的一盏灯,成为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们显得突出。低矮的房顶,使屋内的空间更加显得拥挤。画面构图简洁,形象纯朴。画家以粗拙、遒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背景设色稀薄浅淡,衬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 文森特·威廉·梵高在色彩上为了突出其内容,特意采用了夸张的形式。画面色彩处于阴暗色调之中,给人以沉闷、压抑的感觉,画上的惨白色灯光与与微绿的昏暗色调的对比,造成一种幽暗低沉的气氛,使人物形象显示出强烈的光点,盛土豆的盘子里散发出缕缕的蒸气,这一切都活画出了贫苦农民家庭生活的真实情景。 2、《收获景象》 1888年 这是一幅梵高描绘收获时的风景画,这张作品与梵高大多数的作品有些不同,笔触较为的柔和,颜色上没有非常强烈的对比,构图也较为平和。这幅作品是梵高在阿尔勒写生时创作的十幅作品之一,画面中,梵高以精准的用色以及[[几何]]形的构图收法来表现丰收时极具纵深感的景象。给观看者以高视点远眺景色的印象,并且可以让天空只占到画面的六分之一,让蓝色手推车成为画面的焦点。 3、《星月夜》 1889年 《星月夜》(The Starry Night)是文森特·梵·高于1889年在[[法国]]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油画,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幅画中,梵高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整个画面被一股汹涌、动荡的蓝绿色激流所吞噬,旋转、躁动、卷曲的星云使夜空变得异常活跃,脱离现实的景象反映出梵·高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疯狂的幻觉世界。 4、《向日葵》1888年 梵高创作和再创作《向日葵》时显示出的自我批评精神,很让人受启发,没有已完成的艺术,只有被抛弃的艺术。 梵高的一生几乎都被挤迫在命运的边缘,饱尝世态炎凉和接踵而至的创伤,但他反而鞭策着自己在逆境中寻找阳光,更强悍地成长。带着对凡高苦难人生的理解,再度审视这幅作品,眼前的向日葵不再是简单的植物,而是诚挚而热烈绽放着的生命,犹如凡高本人。凡高通过描绘[[向日葵]],向世人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并且展示出了他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 梵高通过向日葵向后人传递着这么一个信息:怀着感激之心对待家人,怀着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怀着坦诚之心对待朋友,怀着赤诚之心对待工作,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生活,怀着一颗欣赏之心享受艺术,宛若眼前那灿若花开的向日葵。<ref>[http://www.chachaba.com/news/html/peixun/wenti/20181101_404390.html 梵高有名的作品有哪些 梵高的画],查查吧网,2018-11-02 </ref>
== 作品赏析 ==
10,7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