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万古蟾

移除 433 位元組, 5 年前
人物生平
  1958年9月,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瓜》试制成功,为我国的美术片再添一新片种。
  1959年,第二部剪纸片《渔童》摄制。同年,万古蟾执导了《龟猴分树》《济公斗蟋蟀》。《济公斗蟋蟀》突破了单纯用纸来制作纸偶的材料限制,在纸偶公鸡上采用了真鸡毛,蟋蟀直接使用了风干的真蟋蟀。
  1960年,摄制《人参娃娃》,该片比以前各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960年1月22日,中国美术电影制作展览会在北京美术馆开幕,展览期间,万古蟾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美术电影座谈会,同行的除了上海美影厂领导和部分创作人员外,还邀请了在京的文艺界著名人士,如阳翰笙、陈白尘、华君武、严文井、张光宇、叶浅予等。
  1960年8月,万古蟾在上海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
  1961年,《人参娃娃》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第四届莱比锡国际纪录片和短片电影节荣誉奖。
  1961年,万古蟾与钱运达一起准备筹拍《金色的海螺》,因身体不适,住院治疗。
  1962年初,与创作人员赴海南岛出外景。在这期间,得知在西安工作的儿子生病,随即请假赶赴西安。同年3月返回上海。
  1964年4月,影片拍摄过半,接到医院通知,万古蟾住院手术。影片后半部分由钱运达执导完成。同年,《金色的海螺》获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国际电影节卢蒙巴奖。
 
{| class="wikitable"
| 1932年 ||
2月,日军向十九路军的防线发起攻击,所有居民不论贫富均涌入租界。万氏兄弟一家不得不仓促离开闸北,在租界度过数月,等返回闸北时家中除了被抢救出来的合成机外,其它动画资料全部被炸成灰烬。<br>
冬,联华影业公司委托万氏兄弟利用动画宣传抗日,先后绘制了短片《同胞速醒》、《精诚团结》等片,编剧朱石麟。
|-
| 1933年至1937年 || 动画片的初步成功为万氏兄弟的动画创作打开了局面,这4年也是万氏兄弟集中从事动画创作的四年,动画创作无论从动画技术还是艺术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具备了拍摄大型动画长片的能力。受明星公司委托,绘制了反对贩毒吸毒的《狗侦探》,宣传消灭蚊蝇的《抵抗》,根据伊索寓言改编的儿童教育片《飞来祸》、《龟兔赛跑》、《蝗虫与蚂蚁》、《骆驼献舞》等。反帝影片有《国货年》、《血钱》、《漏洞》、《民族痛史》、《航空救国》等;还有宣传新风尚新文化的《新潮》等。
|-
| 1935年||
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br>
下半年,万古蟾创作发表漫画人物“笑面猴”(但署名是万氏四人)
|-
|-
| 1937年 ||
万古蟾租住在上海长乐路54号一煤炭店楼上东厢房,房子下面的汽车间改装成动画拍摄间。<br>9月,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无锡)成立电化教育专修科(简称“电专科”,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事业),万古蟾受聘担任动画讲师。<br>
11月,万古蟾带领一小部分学生随“上海救亡演艺队”到达武汉,在中国电影制片厂(简称“中制”)与万籁鸣、万超尘重逢,旋即投入到动画创作当中。
|-
|-
| 1939年 ||
5月,万古蟾与万籁鸣经贵阳去昆明,办理好护照手续后借道越南赴香港,再从香港乘英商太古轮抵沪。到达上海时已经入秋。<br>
秋,万氏兄弟商洽投资拍摄动画片《大闹天宫》。
|-
|-
| 1946年 ||
万古蟾担任影片《圣城记》(沈浮执导)美工设计。<br>教育部在南京建立南京教育电影制片厂,准备拍摄动画片《儿童识字运动》。厂长李清悚。为了能够拍摄动画片,万古蟾辞去北平的职务,乘机来到南京,代理技术主任一职。<br>
为《儿童识字运动》设计动画,后因经费短缺而告终。
|-
| 1956年 ||7月,万古蟾正式进入上影厂美术片组。
|-
| 1957年 ||初,母亲去世。<br>
春,剪纸片试制正式开始,陈正鸿、詹同等一起协助工作。剧本采用的是包蕾编写的《猪八戒吃西瓜》。
|-
|-
| 1960年 ||
摄制《人参娃娃》,该片比以前各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br>1月22日,中国美术电影制作展览会在北京美术馆开幕,展览期间,万古蟾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美术电影座谈会,同行的除了上海美影厂领导和部分创作人员外,还邀请了在京的文艺界著名人士,如阳翰笙、陈白尘、华君武、严文井、张光宇、叶浅予等。<br>
8月,万古蟾在上海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
|-
| 1961年 || 《人参娃娃》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第四届莱比锡国际纪录片和短片电影节荣誉奖。 <br> 万古蟾与钱运达一起准备筹拍《金色的海螺》,因身体不适,住院治疗。|-| 1962年||年初,与创作人员赴海南岛出外景。在这期间,得知在西安工作的儿子生病,随即请假赶赴西安。同年3月返回上海。 
|-
| 1964年 ||4月,影片拍摄过半,接到医院通知,万古蟾住院手术。影片后半部分由钱运达执导完成。<br>《金色的海螺》获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国际电影节卢蒙巴奖。 <br>8月,万古蟾当选为上海市第五届人民代表。<br>
下半年,为了恢复身体,厂里安排万古蟾去设在无锡的华东疗养院疗养,在此期间,他常去太湖边风景写生,构思将白居易《长恨歌》拍成剪纸片。
|-
| 1965年 ||
万古蟾从无锡回到上海。政治形势发生变化,电影局点名批评了《金色的海螺》,认为该片有“混淆阶级阵线,污蔑劳动人民”的错误,万古蟾遂取消了《长恨歌》的拍摄计划。 <br>
鉴于神话故事及民间题材的作品很难把握阶级立场,影片拍摄转向“现代戏”,在此政治环境下,万古蟾拍摄了抓美蒋特务题材的剪纸片《红领巾》。
|-
|-
| 1978年 ||
9月26日,与万籁鸣一起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顾问。<br>
年底,彻底推翻了戴在头上多年的“莫须有”的罪名。
|-
7,5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