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37
次編輯
變更
發粿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發粿'''<br><img src="https://img.ltn.com.tw/Upload/ent/page/800/…”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發粿'''<br><img src="https://img.ltn.com.tw/Upload/ent/page/800/2016/02/02/173.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ent.ltn.com.tw/news/paper/955369 圖片來自自由時報]</small>
|}
'''發粿'''<ref>[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1660「發粿」食譜與作法共190 發粿],台灣大百科全書.文化部</ref> <ref>[https://icook.tw/search/%E7%99%BC%E7%B2%BF/ 「發粿」食譜與作法共190 道,步驟詳細成功率高!],愛料理</ref>,([[閩南語]][[白話字]]:Hoat-koé/Huat-kué)又叫'''發糕''',[[客家語]]稱之為'''鉢粄'''、'''發粄'''、'''碗粄'''或'''起酵粄''',是一種米食製品。
==簡介==
發粿流行於[[浙江]]、[[華南|華南地區]]、[[港澳]]、[[臺灣]]、[[印尼]]及[[新加坡|新]][[馬來西亞|馬]]一帶,是傳統[[新春]]的食品,亦可用於[[祭祀]]或饋贈親人。
發粿諧音發財、高升,客家人稱粿上裂痕為“笑”,外型發得越大,裂痕越深,象徵新的一年笑口常開,生活順意。
發粿. 「粿」是台灣民間重要[[節慶]]中傳統[[祭品]]。「粿」有特定的吉祥意函,如:甜粿壓年、發粿發財、菜頭粿好彩頭、包仔粿剩多金,過年必備的粿大約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開始準備。
發粿的製作,代表家庭明年的運勢,假如發粿蒸不發,將是不好的預兆。蒸粿的時候,有時也會煎焦,也就是「臭火乾」,即赤貧的意思,相傳有此禁忌!
發粿的顏色大體有三類,傳統的為紅色,是以白糖、酒麯混入糯米製成。還有只放白糖的白色和放黃糖的黃色鉢粄。<ref>{{cite book|title=臺灣年俗|author=邱德宏|date=|ISBN=9570818859}}</ref>
== 作法 ==
[[糯米]]或[[絲苗米]]泡冷水後磨成米漿,可用低筋[[麵粉]]代替,加入[[糖]]和[[發粉]]攪拌後倒入碗中,放入蒸籠蒸熟之後即成。
1970年代之後,都直接使用機器(電動磨粿機)取代人工磨(挨)粿,製法中往往也掺入少量[[麵粉]]以改善成品外型。
以酵母做發粿需要先用一小團米漿塊去和酵母發酵至2-3倍大後,揉入其它的米漿塊中繼續將其發酵,後移至蒸籠蒸25分鐘,制作出的發粿則變得米香純厚,無碱味。
以白發粉制做發粿,白發粉有分已混合在一起的[[泡打粉]]與未混合的[[發酵粉]]和[[發粿粉]],泡打粉製作的發粿大都無裂痕。<ref>{{cite book|title=《臺灣風物》第四十五卷第二期——台灣的傳統食品|author=林衡道}}</ref>
==外型==
蒸熟的發粿會因為在蒸煮的過程中,使發粿高出碗面,因而出爐的成品上方表皮會脹裂為呈十字或不規則型的裂痕。<ref>{{cite web|url=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1660 |publisher=文建會|title=台灣大百科全書-發粿|author=邱德宏|date=1998年9月9日|}}</ref>
==参见==
*[[碗粿]]
*[[青粄]]
*[[アガラサー]]:[[沖繩縣|日本琉球]]一種外形和製法皆類似發粿的糕點
==參考資料列表==
{{reflist}}
[[Category:427 飲食;烹飪]]
|<center>'''發粿'''<br><img src="https://img.ltn.com.tw/Upload/ent/page/800/2016/02/02/173.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ent.ltn.com.tw/news/paper/955369 圖片來自自由時報]</small>
|}
'''發粿'''<ref>[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1660「發粿」食譜與作法共190 發粿],台灣大百科全書.文化部</ref> <ref>[https://icook.tw/search/%E7%99%BC%E7%B2%BF/ 「發粿」食譜與作法共190 道,步驟詳細成功率高!],愛料理</ref>,([[閩南語]][[白話字]]:Hoat-koé/Huat-kué)又叫'''發糕''',[[客家語]]稱之為'''鉢粄'''、'''發粄'''、'''碗粄'''或'''起酵粄''',是一種米食製品。
==簡介==
發粿流行於[[浙江]]、[[華南|華南地區]]、[[港澳]]、[[臺灣]]、[[印尼]]及[[新加坡|新]][[馬來西亞|馬]]一帶,是傳統[[新春]]的食品,亦可用於[[祭祀]]或饋贈親人。
發粿諧音發財、高升,客家人稱粿上裂痕為“笑”,外型發得越大,裂痕越深,象徵新的一年笑口常開,生活順意。
發粿. 「粿」是台灣民間重要[[節慶]]中傳統[[祭品]]。「粿」有特定的吉祥意函,如:甜粿壓年、發粿發財、菜頭粿好彩頭、包仔粿剩多金,過年必備的粿大約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開始準備。
發粿的製作,代表家庭明年的運勢,假如發粿蒸不發,將是不好的預兆。蒸粿的時候,有時也會煎焦,也就是「臭火乾」,即赤貧的意思,相傳有此禁忌!
發粿的顏色大體有三類,傳統的為紅色,是以白糖、酒麯混入糯米製成。還有只放白糖的白色和放黃糖的黃色鉢粄。<ref>{{cite book|title=臺灣年俗|author=邱德宏|date=|ISBN=9570818859}}</ref>
== 作法 ==
[[糯米]]或[[絲苗米]]泡冷水後磨成米漿,可用低筋[[麵粉]]代替,加入[[糖]]和[[發粉]]攪拌後倒入碗中,放入蒸籠蒸熟之後即成。
1970年代之後,都直接使用機器(電動磨粿機)取代人工磨(挨)粿,製法中往往也掺入少量[[麵粉]]以改善成品外型。
以酵母做發粿需要先用一小團米漿塊去和酵母發酵至2-3倍大後,揉入其它的米漿塊中繼續將其發酵,後移至蒸籠蒸25分鐘,制作出的發粿則變得米香純厚,無碱味。
以白發粉制做發粿,白發粉有分已混合在一起的[[泡打粉]]與未混合的[[發酵粉]]和[[發粿粉]],泡打粉製作的發粿大都無裂痕。<ref>{{cite book|title=《臺灣風物》第四十五卷第二期——台灣的傳統食品|author=林衡道}}</ref>
==外型==
蒸熟的發粿會因為在蒸煮的過程中,使發粿高出碗面,因而出爐的成品上方表皮會脹裂為呈十字或不規則型的裂痕。<ref>{{cite web|url=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1660 |publisher=文建會|title=台灣大百科全書-發粿|author=邱德宏|date=1998年9月9日|}}</ref>
==参见==
*[[碗粿]]
*[[青粄]]
*[[アガラサー]]:[[沖繩縣|日本琉球]]一種外形和製法皆類似發粿的糕點
==參考資料列表==
{{reflist}}
[[Category:427 飲食;烹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