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43
次編輯
變更
特色小镇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特色小镇</big> ''' |- | File:特色小镇1.jpg|缩略图|居中|…”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特色小镇</big> '''
|-
| [[File:特色小镇1.jpg|缩略图|居中|[http://p5.itc.cn/images01/20200527/09f653aa3faf48e898e3d77f575e5b9b.jpeg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特色小镇
归属产业 分类
发源地 [[浙江]]
代表小镇 [[云栖小镇]]、[[梦想小镇]]
|}
'''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后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去年底,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江苏特色小镇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创建路径和工作机制。明确江苏特色小镇坚持用“非镇非区”的新理念,用“宽进严出”的创建制,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模式,加快培育创建一批能够彰显我省产业特色、凸显苏派人文底蕴、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江苏特色小镇。
==发展历程==
2014年10月,在参观云栖小镇时,时任浙江省长李强提出:“让杭州多一个美丽的特色小镇,天上多飘几朵创新‘彩云’。”这是“特色小镇”概念首次被提及。
2015年9月,中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一行深入调研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情况,刘鹤表示: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符合经济规律,注重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比较优势和供给能力,这是“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精神的又一次体现。
2015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大有重要意义。浙江着眼供给侧培育小镇经济的思路,对做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也有启发。”
2016年1月初,浙江省长李强在绍兴宁波调研特色小镇建设后说道:“在新常态下,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加快创建一批特色小镇,这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选择。”要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把特色小镇打造成稳增长调结构的新亮点、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新示范、体制机制改革的新阵地。随后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规划蜂拥而至。
目前浙江的特色小镇,以产业特色分可以分两类:一是海宁皮革时尚小镇、黄岩的模具小镇等为代表的制造业小镇;二是以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梦想小镇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小镇。
2017年7月2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建办村函[2017]357号)要求,在各地择优推荐的基础上,经现场答辩、专家审查,拟将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等276个镇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2017年12月5日,为规范推进各地区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8年4月,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规划指南(试行)》(浙特镇办﹝2018﹞7号),成为全国首个针对特色小镇创建规划出台的专项指导文件。
==政策监管==
===[[杭州]]===
2017年8月2日,杭州副市长谢双成和顺网科技日前共同宣布,杭州市将建设全球第一个网游小镇,将电子竞技列入杭州亚运会比赛项目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杭州市的文创品牌。杭州网游小镇位于瓶窑镇彭公村,规划范围八千亩,包括体验乐园、产业中心、支撑平台三大板块,涵盖了网游产业链从创研孵化到配套衍生等全方位内容。
杭州杭州网游小镇
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国领先,2016年数据显示,杭州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20%,远超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座一线城市。
杭州网游小镇位于瓶窑镇彭公村,规划范围八千亩,包括体验乐园、产业中心、支撑平台三大板块,涵盖了网游产业链从创研孵化到配套衍生等全方位内容。
据悉,在网游小镇的建设中,基础服务和电竞项目将是两个优先发展的部分,顺网科技将在杭州本地打造电竞馆,同时与诸多大型赛事、厂商、俱乐部进行深度合作。
到“十三五”末,文创产业作为杭州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地位与作用要进一步提升,将杭州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文化创意中心。为实现这一目标,杭州正在举全市之力推动文创产业多种业态发展。
===四部门规范特色小镇建设===
2017年12月5日,为规范推进各地区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意见]]》重点任务包括:一是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内涵;二是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三是注重打造鲜明特色;四是有效推进“三生融合”;五是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六是实行创建达标制度;七是严防政府债务风险;八是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九是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十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在严控房地产化倾向方面,《意见》提出,各地区要综合考虑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吸纳就业和常住人口规模,从严控制房地产开发,合理确定住宅用地比例,并结合所在市县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确定供应时序。适度提高产业及商业用地比例,鼓励优先发展产业。科学论证企业创建特色小镇规划,对产业内容、盈利模式和后期运营方案进行重点把关,防范“假小镇真地产”项目。
===浙江===
2018年4月,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规划指南(试行)》(浙特镇办﹝2018﹞7号)(以下简称《指南》),成为全国首个针对特色小镇创建规划出台的专项指导文件。
据了解,《指南》由浙江省发改委委托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浙江省商业经济研究所研究而成,对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既要求遵循共性目标,又强调突出特色发展。
根据《指南》,特色小镇创建规划在遵循“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体制‘新而活’”的原则基础上被分成三大类,作为引导特色小镇“特色化”规划建设的分类基础。
第一大类为“以提供技术与金融服务产品为主”,主要分信息经济小镇、时尚小镇A、金融小镇三个主要小镇类型;第二大类为“以提供实物产品为主”,分环保小镇、健康小镇A、时尚小镇B与高端装备制造小镇;第三大类为“以提供体验服务产品为主”,主要分健康小镇B、旅游小镇和历史经典小镇三个主要小镇类型。
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指南》的出炉,为高质量建设特色小镇提供了规划依据,形成了“规划有指南、创建有导则、考核有办法、验收有标准”的浙江特色小镇工作体系。
==发展现状==
研究机构克而瑞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省级特色小镇、企业主导建设的特色小镇等总量已达2000个左右。特色小镇总量爆发背后是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合力推动所形成的结果。
早在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在克而瑞的数据中,有20多家房企公布了小镇战略计划,包括绿地、华侨城、华夏幸福、碧桂园等,签约总数已超数百个。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其中提出,对已公布的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开展定期测评和优胜劣汰。
2017年,浙江省率先启动优胜劣汰机制,部分省级创建、培育的特色小镇遭到警告、降格甚至被淘汰。背后原因多样,主要表现在主打产业引进、扶持和招商等方面后劲不足,没有突出特色产业。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近日表示,特色小镇发展存在多个风险,包括小镇建设的房地产风险、政府过度负债风险、低质量规划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以及可持续运营的风险。
==建设意义==
特色小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应进一步发挥好特色小镇的作用,使其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进而带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快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抓好特色小镇建设,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特色小镇连接着大中小城市和农村,是农产品加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空间载体近年来,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呈现出多部门、多层级、多机构参与的火热场面。为了推动和规范特色小镇发展,有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
“特色小镇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主席蒋正华说,乡村振兴的实现形态是城乡发展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城乡融合发展。特色小镇连接着大中小城市和农村,是农产品加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空间载体,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各类资源要素在大中小城市和乡村之间自由流动的桥梁和纽带,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助推器。
==小镇乱象==
===乱象频生===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上马了特色小镇项目。自2016年7月份起,中央批准的特色小镇数目累计为403个(其中第一批次有127个,第二批次有276个)。仅仅一年以后,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提供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特色小镇的数目已经升至2000多个,其中既有属住建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批准的小镇,也有各省政府自行批准的省级特色小镇,还有大量由企业主导操作的小镇。短时间内的小镇数量如此急剧增长,反映出部分地区的小镇建设已经呈现出“运动化”的苗头。
应当看到,这种粗放式的推广已经产生了一些问题,可能会带来后续大量特色小镇建设的烂尾现象,浪费各种不必要的生产要素。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特色小镇无特色或生造伪特色。特色小镇的开发是对城镇化的补充,但绝不是简单的城市建设。在建的小镇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毫无特色,将开发特色小镇等同于纯粹的建设城镇各类基础设施。
二是生搬硬造各种伪特色小镇。
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深度介入特色小镇的发展。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已经有众多知名房地产企业纷纷与小镇签约,签约数目高达数百个。这将使得特色小镇趋向于“房地产化”。房地产企业做特色小镇,可能在小镇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既往经验的支撑,但未必能够透彻地理解和把握住当地小镇的“特色内涵”。
一些房地产企业如此青睐特色小镇的原因在于特殊的土地获得方式。特色小镇的土地获取不需要经过“招拍挂”,这大大减少了地产商获得土地的成本,因此不排除个别房地产企业把签约特色小镇当成了新增土地储备的新途径。一旦这种地产开发特色小镇的趋势形成,会造成地价上涨、租金哄抬,最终会把特色小镇里的真正特色产业排挤出去。
==乱象原因==
其一,部分地方政府建设特色小镇不是发展产业,而是作为融资平台。部分地方政府看中了特色小镇的融资效用,通过建设特色小镇扩大当地的固定资产规模,造成本地GDP高速增长的繁荣表象,作为地方政绩考核的砝码。
其二,部分地方政府建设特色小镇的思路存在目的不纯的心态。国家管理部门最初的设想是针对那些已经自然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的小镇,通过政府部门后期的适当引导和规划,建成处于“良性运营循环”中的特色小镇。但是,现在部分地方政府把程序“颠倒过来”,想先建设小镇、后引入产业。这种“筑巢引凤”的做法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为“筑巢”行为示范性极强但门槛并不高,各地纷纷“筑巢”,如此多的小镇又怎么可能都能吸引来“凤凰”(优质健康的产业)。那些最终“空巢”的小镇在繁华过后,只能落得“一地鸡毛”。
其三,中央层面还没有明确的特色小镇国家标准和评价体系。面临大量的申报,各省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各行其是。虽然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提出,要对已公布的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开展定期测评和优胜劣汰,但缺乏可操作、可执行的具体监管规则,尤其是没有建立退出机制。这样就有可能导致申报一拥而上、泥沙俱下。
其四,个别地产商有打着“特色小镇”旗号拿地的冲动。目前,在京沪等一线城市,土地供应量被严格控制。在三四线城市,既有的库存尚未完全去除。而中国的城镇化仍在进行,这些地方对住宅有刚需。同时,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特色小镇,在土地保障、财政支持和优化融资层面都有一定的优惠。个别地产商可能借机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得土地,以建设特色小镇之名行开发房地产之实。
==打造特色小镇方式==
发展特色小镇,涵盖内容是非常多元且丰富的,但最核心的是产业。要从产业抓起,依靠产业集聚人口、发展经济、提供服务。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实现产镇统筹与协调发展,推动从小镇资源到小镇产业,从小镇产业到小镇经济,从小镇经济到小镇发展,为中国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与支持。
1、从资源优势出发,确定主导产业。产业是人口合理聚集、城镇健康发展的基础。从小镇的自然资源、人口结构、产业基础等条件出发,因地制宜,确定小镇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需要充分的考虑区域定位,做好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规划设计,避免重复建设与低水平恶性竞争。通过主导产业,形成拳头产品,引领市场发展。
2、推动产业聚集,提升规模效应。产业集群发展,一般是指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产业,根据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将各自优势发挥出来,在地域与空间上形成的高度集聚的集合和融通发展。在小城镇区域范围内,推动形成产业聚集,能够畅通产业信息、加强产业活力、节约交易成本,形成产业抱团发展,提升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和综合竞争力。
3、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带动效应。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代表,是产业先进生产力的掌握者。在一定程度上,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地方产业的发展水平。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在财政支持、税费优惠、用地用电、产品流通等领域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产业链条上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等各相关主体,建立公平的利润分配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和经营主体发育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4、发展配套产业,提高综合发展能力。在小城镇区域范围内,一、二、三产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要结合各自条件和发展阶段,进一步挖掘产业内涵和潜力,推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特别是要立足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促进产业功能拓展,提升产业文化内涵,实现产业融合互动,提高三次产业综合发展能力。
5、突出特色优势,创新品牌市场。建设特色小镇,主要体现是特色产业、特色产品与特色服务。发展特色产业,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千篇一律,要增强创新和品牌建设。大力开展品牌创建,发展品牌产业、品牌产品和品牌服务,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用特色品牌占领市场。
6、产城融合共建,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产城融合是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符合城镇化发展的客观现实。有产必有城,有产则城立则城兴,有城无产则城衰则城空。要把产城融合共建放在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位置。树立“以产立城、以产兴城、以产聚人”的发展思路,实现产、城、人的融合发展。不可忽视的是,当下某些地方把城镇化等同于“房地产化”,忽略了产业的发展,推动城镇化应大力发展城镇产业化,以“产城一体化”破解“城镇房地产化”困局。当下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正以每一年增加1个百分点的速度进入迅速发展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城镇化面临某些发展难题,如物的城镇化快于人的城镇化、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产业城镇化,造成了城镇就业难、农业转移人口融入难、城市公共服务难等有关问题。<ref>[https://www.sohu.com/a/398024304_457412?scm=1019.e000a.v1.0&spm=smpc.csrpage.news-list.1.1590741036329U1XdaA5 这样的小镇才算特色小镇 ] 搜狐网,2020-05-27</ref>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550 經濟學總論]]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特色小镇</big> '''
|-
| [[File:特色小镇1.jpg|缩略图|居中|[http://p5.itc.cn/images01/20200527/09f653aa3faf48e898e3d77f575e5b9b.jpeg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特色小镇
归属产业 分类
发源地 [[浙江]]
代表小镇 [[云栖小镇]]、[[梦想小镇]]
|}
'''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后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去年底,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江苏特色小镇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创建路径和工作机制。明确江苏特色小镇坚持用“非镇非区”的新理念,用“宽进严出”的创建制,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模式,加快培育创建一批能够彰显我省产业特色、凸显苏派人文底蕴、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江苏特色小镇。
==发展历程==
2014年10月,在参观云栖小镇时,时任浙江省长李强提出:“让杭州多一个美丽的特色小镇,天上多飘几朵创新‘彩云’。”这是“特色小镇”概念首次被提及。
2015年9月,中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一行深入调研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情况,刘鹤表示: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符合经济规律,注重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比较优势和供给能力,这是“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精神的又一次体现。
2015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大有重要意义。浙江着眼供给侧培育小镇经济的思路,对做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也有启发。”
2016年1月初,浙江省长李强在绍兴宁波调研特色小镇建设后说道:“在新常态下,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加快创建一批特色小镇,这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选择。”要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把特色小镇打造成稳增长调结构的新亮点、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新示范、体制机制改革的新阵地。随后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规划蜂拥而至。
目前浙江的特色小镇,以产业特色分可以分两类:一是海宁皮革时尚小镇、黄岩的模具小镇等为代表的制造业小镇;二是以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梦想小镇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小镇。
2017年7月2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建办村函[2017]357号)要求,在各地择优推荐的基础上,经现场答辩、专家审查,拟将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等276个镇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2017年12月5日,为规范推进各地区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8年4月,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规划指南(试行)》(浙特镇办﹝2018﹞7号),成为全国首个针对特色小镇创建规划出台的专项指导文件。
==政策监管==
===[[杭州]]===
2017年8月2日,杭州副市长谢双成和顺网科技日前共同宣布,杭州市将建设全球第一个网游小镇,将电子竞技列入杭州亚运会比赛项目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杭州市的文创品牌。杭州网游小镇位于瓶窑镇彭公村,规划范围八千亩,包括体验乐园、产业中心、支撑平台三大板块,涵盖了网游产业链从创研孵化到配套衍生等全方位内容。
杭州杭州网游小镇
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国领先,2016年数据显示,杭州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20%,远超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座一线城市。
杭州网游小镇位于瓶窑镇彭公村,规划范围八千亩,包括体验乐园、产业中心、支撑平台三大板块,涵盖了网游产业链从创研孵化到配套衍生等全方位内容。
据悉,在网游小镇的建设中,基础服务和电竞项目将是两个优先发展的部分,顺网科技将在杭州本地打造电竞馆,同时与诸多大型赛事、厂商、俱乐部进行深度合作。
到“十三五”末,文创产业作为杭州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地位与作用要进一步提升,将杭州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文化创意中心。为实现这一目标,杭州正在举全市之力推动文创产业多种业态发展。
===四部门规范特色小镇建设===
2017年12月5日,为规范推进各地区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意见]]》重点任务包括:一是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内涵;二是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三是注重打造鲜明特色;四是有效推进“三生融合”;五是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六是实行创建达标制度;七是严防政府债务风险;八是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九是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十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在严控房地产化倾向方面,《意见》提出,各地区要综合考虑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吸纳就业和常住人口规模,从严控制房地产开发,合理确定住宅用地比例,并结合所在市县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确定供应时序。适度提高产业及商业用地比例,鼓励优先发展产业。科学论证企业创建特色小镇规划,对产业内容、盈利模式和后期运营方案进行重点把关,防范“假小镇真地产”项目。
===浙江===
2018年4月,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规划指南(试行)》(浙特镇办﹝2018﹞7号)(以下简称《指南》),成为全国首个针对特色小镇创建规划出台的专项指导文件。
据了解,《指南》由浙江省发改委委托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浙江省商业经济研究所研究而成,对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既要求遵循共性目标,又强调突出特色发展。
根据《指南》,特色小镇创建规划在遵循“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体制‘新而活’”的原则基础上被分成三大类,作为引导特色小镇“特色化”规划建设的分类基础。
第一大类为“以提供技术与金融服务产品为主”,主要分信息经济小镇、时尚小镇A、金融小镇三个主要小镇类型;第二大类为“以提供实物产品为主”,分环保小镇、健康小镇A、时尚小镇B与高端装备制造小镇;第三大类为“以提供体验服务产品为主”,主要分健康小镇B、旅游小镇和历史经典小镇三个主要小镇类型。
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指南》的出炉,为高质量建设特色小镇提供了规划依据,形成了“规划有指南、创建有导则、考核有办法、验收有标准”的浙江特色小镇工作体系。
==发展现状==
研究机构克而瑞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省级特色小镇、企业主导建设的特色小镇等总量已达2000个左右。特色小镇总量爆发背后是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合力推动所形成的结果。
早在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在克而瑞的数据中,有20多家房企公布了小镇战略计划,包括绿地、华侨城、华夏幸福、碧桂园等,签约总数已超数百个。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其中提出,对已公布的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开展定期测评和优胜劣汰。
2017年,浙江省率先启动优胜劣汰机制,部分省级创建、培育的特色小镇遭到警告、降格甚至被淘汰。背后原因多样,主要表现在主打产业引进、扶持和招商等方面后劲不足,没有突出特色产业。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近日表示,特色小镇发展存在多个风险,包括小镇建设的房地产风险、政府过度负债风险、低质量规划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以及可持续运营的风险。
==建设意义==
特色小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应进一步发挥好特色小镇的作用,使其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进而带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快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抓好特色小镇建设,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特色小镇连接着大中小城市和农村,是农产品加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空间载体近年来,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呈现出多部门、多层级、多机构参与的火热场面。为了推动和规范特色小镇发展,有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
“特色小镇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主席蒋正华说,乡村振兴的实现形态是城乡发展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城乡融合发展。特色小镇连接着大中小城市和农村,是农产品加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空间载体,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各类资源要素在大中小城市和乡村之间自由流动的桥梁和纽带,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助推器。
==小镇乱象==
===乱象频生===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上马了特色小镇项目。自2016年7月份起,中央批准的特色小镇数目累计为403个(其中第一批次有127个,第二批次有276个)。仅仅一年以后,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提供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特色小镇的数目已经升至2000多个,其中既有属住建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批准的小镇,也有各省政府自行批准的省级特色小镇,还有大量由企业主导操作的小镇。短时间内的小镇数量如此急剧增长,反映出部分地区的小镇建设已经呈现出“运动化”的苗头。
应当看到,这种粗放式的推广已经产生了一些问题,可能会带来后续大量特色小镇建设的烂尾现象,浪费各种不必要的生产要素。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特色小镇无特色或生造伪特色。特色小镇的开发是对城镇化的补充,但绝不是简单的城市建设。在建的小镇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毫无特色,将开发特色小镇等同于纯粹的建设城镇各类基础设施。
二是生搬硬造各种伪特色小镇。
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深度介入特色小镇的发展。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已经有众多知名房地产企业纷纷与小镇签约,签约数目高达数百个。这将使得特色小镇趋向于“房地产化”。房地产企业做特色小镇,可能在小镇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既往经验的支撑,但未必能够透彻地理解和把握住当地小镇的“特色内涵”。
一些房地产企业如此青睐特色小镇的原因在于特殊的土地获得方式。特色小镇的土地获取不需要经过“招拍挂”,这大大减少了地产商获得土地的成本,因此不排除个别房地产企业把签约特色小镇当成了新增土地储备的新途径。一旦这种地产开发特色小镇的趋势形成,会造成地价上涨、租金哄抬,最终会把特色小镇里的真正特色产业排挤出去。
==乱象原因==
其一,部分地方政府建设特色小镇不是发展产业,而是作为融资平台。部分地方政府看中了特色小镇的融资效用,通过建设特色小镇扩大当地的固定资产规模,造成本地GDP高速增长的繁荣表象,作为地方政绩考核的砝码。
其二,部分地方政府建设特色小镇的思路存在目的不纯的心态。国家管理部门最初的设想是针对那些已经自然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的小镇,通过政府部门后期的适当引导和规划,建成处于“良性运营循环”中的特色小镇。但是,现在部分地方政府把程序“颠倒过来”,想先建设小镇、后引入产业。这种“筑巢引凤”的做法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为“筑巢”行为示范性极强但门槛并不高,各地纷纷“筑巢”,如此多的小镇又怎么可能都能吸引来“凤凰”(优质健康的产业)。那些最终“空巢”的小镇在繁华过后,只能落得“一地鸡毛”。
其三,中央层面还没有明确的特色小镇国家标准和评价体系。面临大量的申报,各省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各行其是。虽然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提出,要对已公布的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开展定期测评和优胜劣汰,但缺乏可操作、可执行的具体监管规则,尤其是没有建立退出机制。这样就有可能导致申报一拥而上、泥沙俱下。
其四,个别地产商有打着“特色小镇”旗号拿地的冲动。目前,在京沪等一线城市,土地供应量被严格控制。在三四线城市,既有的库存尚未完全去除。而中国的城镇化仍在进行,这些地方对住宅有刚需。同时,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特色小镇,在土地保障、财政支持和优化融资层面都有一定的优惠。个别地产商可能借机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得土地,以建设特色小镇之名行开发房地产之实。
==打造特色小镇方式==
发展特色小镇,涵盖内容是非常多元且丰富的,但最核心的是产业。要从产业抓起,依靠产业集聚人口、发展经济、提供服务。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实现产镇统筹与协调发展,推动从小镇资源到小镇产业,从小镇产业到小镇经济,从小镇经济到小镇发展,为中国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与支持。
1、从资源优势出发,确定主导产业。产业是人口合理聚集、城镇健康发展的基础。从小镇的自然资源、人口结构、产业基础等条件出发,因地制宜,确定小镇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需要充分的考虑区域定位,做好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规划设计,避免重复建设与低水平恶性竞争。通过主导产业,形成拳头产品,引领市场发展。
2、推动产业聚集,提升规模效应。产业集群发展,一般是指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产业,根据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将各自优势发挥出来,在地域与空间上形成的高度集聚的集合和融通发展。在小城镇区域范围内,推动形成产业聚集,能够畅通产业信息、加强产业活力、节约交易成本,形成产业抱团发展,提升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和综合竞争力。
3、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带动效应。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代表,是产业先进生产力的掌握者。在一定程度上,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地方产业的发展水平。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在财政支持、税费优惠、用地用电、产品流通等领域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产业链条上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等各相关主体,建立公平的利润分配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和经营主体发育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4、发展配套产业,提高综合发展能力。在小城镇区域范围内,一、二、三产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要结合各自条件和发展阶段,进一步挖掘产业内涵和潜力,推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特别是要立足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促进产业功能拓展,提升产业文化内涵,实现产业融合互动,提高三次产业综合发展能力。
5、突出特色优势,创新品牌市场。建设特色小镇,主要体现是特色产业、特色产品与特色服务。发展特色产业,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千篇一律,要增强创新和品牌建设。大力开展品牌创建,发展品牌产业、品牌产品和品牌服务,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用特色品牌占领市场。
6、产城融合共建,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产城融合是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符合城镇化发展的客观现实。有产必有城,有产则城立则城兴,有城无产则城衰则城空。要把产城融合共建放在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位置。树立“以产立城、以产兴城、以产聚人”的发展思路,实现产、城、人的融合发展。不可忽视的是,当下某些地方把城镇化等同于“房地产化”,忽略了产业的发展,推动城镇化应大力发展城镇产业化,以“产城一体化”破解“城镇房地产化”困局。当下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正以每一年增加1个百分点的速度进入迅速发展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城镇化面临某些发展难题,如物的城镇化快于人的城镇化、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产业城镇化,造成了城镇就业难、农业转移人口融入难、城市公共服务难等有关问题。<ref>[https://www.sohu.com/a/398024304_457412?scm=1019.e000a.v1.0&spm=smpc.csrpage.news-list.1.1590741036329U1XdaA5 这样的小镇才算特色小镇 ] 搜狐网,2020-05-27</ref>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550 經濟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