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73
次編輯
變更
古朗月行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春日忆李白》 | 圖像 = File:井底1.jpg44.jp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a3.att.hudong.com/45/93/01300000068432…”
{{Infobox person
| 姓名 =《春日忆李白》
| 圖像 = [[ File:井底1.jpg44.jp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a3.att.hudong.com/45/93/01300000068432121474938031228.jpg 原图链接]
[http://tupian.baike.com/a3_45_93_01300000068432121474938031228_jpg.html 图片来源]]]
| 圖像說明 =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ref>[https://m.sohu.com/a/307348561_488227 葛晓音老师:春日江南中的诗情画意] 搜狐网 ,发布时间; 2019-04-11</ref>
《古朗月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开头写孩提时代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最后表达为月亮的沦没而心中感到忧愤不平。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全诗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古朗月行
文学体裁
五言古诗
作者
李白
创作年代
唐代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古朗月行1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2。
又疑瑶台镜3,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4,桂树何团团5。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6?
蟾蜍蚀圆影7,大明夜已残8。
羿昔落九乌9,天人清且安10。
阴精此沦惑11,去去不足观12。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13。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朗月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六五收录此题,列于《杂曲歌辞》。
呼作:称为。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
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何:一作“作”。团团:圆圆的样子。一作“团圆”。
“白兔”二句: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俗称癞蛤蟆。《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此诗中蟾蜍似另有所指。圆影:指月亮。
大明:指月亮。
羿(yì):后羿,中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天人:天上人间。
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阴精也指月。沦惑:沉沦迷惑。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为决绝之辞。
凄怆:伤心之意。
折叠白话译文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
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
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
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
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
阴精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
对此我觉得忧心非常,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1]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陈沆云:“忧禄山将叛时作。”(《诗比兴笺》)萧士赟云:“按此诗借月以引兴。日,君象;月,臣象。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2]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前人与今人多谓此诗非一般的咏月之作,而是寄寓着政治局势,又谓此诗前半喻开元盛世,在诗人心目中如朗月在儿童心目中然;后半喻天宝后期,蟾蜍喻安禄山、杨国忠之类的权奸、宦官、边将,昏蔽其君,紊乱朝政,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然而诗人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3]
折叠名家点评
胡震亨《唐音癸签》:卢仝《月蚀》诗,生于李白之《古朗月行》。李白《古朗月行》,生于《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数语。始则微辞含寄,终至破口发村,灵均氏亦何料到此!
胡震亨《李杜诗通》:曲始鲍照,叙闺阁玩赏。白则借自刺阴之太盛,思去之。或似指太真妃言。便觉可疑、可问。不待后语(首二句下)。
沈德潜《唐诗别裁》:暗指贵妃能惑主听。(“蟾蜍”句下)与《古风》中“蟾蜍薄太清”篇同意,但《古风》指武惠妃,此指杨贵妃,各有主意也。
陈沆《诗比兴笺》:忧禄山将叛时作。月,后象;日,君象。禄山之祸兆于女宠,故言蟾蜍蚀月明,以喻宫闱之蛊惑,九乌无羿射,以见太阳之倾危,而究归诸阴精沦惑,则以明皇本英明之辟,若非沉溺色荒,何以安危乐亡而不悟耶?危急之际,忧愤之词。萧士赟谓禄山叛后所作者,亦误。
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先本咏月,后乃思及杨妃。胡前后不相顾?
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云:起手点,趣(首二句下)。
==作者简介==
[[File:李白-01.jpg|thumb|300px|有框|右|[http://img.gmw.cn/imghistory/attachement/jpg/site2/20150726/eca86bd9dc50171f05f200.jpg 原图链接][http://history.gmw.cn/2015-07/26/content_16427309_6.htm 图片来源]]]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ref>[https://www.gushiwen.org/Author_1ac9595135.aspx 李白简介] 古诗文网</ref>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神龙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姓名 =《春日忆李白》
| 圖像 = [[ File:井底1.jpg44.jp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a3.att.hudong.com/45/93/01300000068432121474938031228.jpg 原图链接]
[http://tupian.baike.com/a3_45_93_01300000068432121474938031228_jpg.html 图片来源]]]
| 圖像說明 =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ref>[https://m.sohu.com/a/307348561_488227 葛晓音老师:春日江南中的诗情画意] 搜狐网 ,发布时间; 2019-04-11</ref>
《古朗月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开头写孩提时代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最后表达为月亮的沦没而心中感到忧愤不平。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全诗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古朗月行
文学体裁
五言古诗
作者
李白
创作年代
唐代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古朗月行1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2。
又疑瑶台镜3,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4,桂树何团团5。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6?
蟾蜍蚀圆影7,大明夜已残8。
羿昔落九乌9,天人清且安10。
阴精此沦惑11,去去不足观12。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13。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朗月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六五收录此题,列于《杂曲歌辞》。
呼作:称为。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
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何:一作“作”。团团:圆圆的样子。一作“团圆”。
“白兔”二句: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俗称癞蛤蟆。《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此诗中蟾蜍似另有所指。圆影:指月亮。
大明:指月亮。
羿(yì):后羿,中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天人:天上人间。
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阴精也指月。沦惑:沉沦迷惑。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为决绝之辞。
凄怆:伤心之意。
折叠白话译文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
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
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
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
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
阴精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
对此我觉得忧心非常,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1]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陈沆云:“忧禄山将叛时作。”(《诗比兴笺》)萧士赟云:“按此诗借月以引兴。日,君象;月,臣象。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2]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前人与今人多谓此诗非一般的咏月之作,而是寄寓着政治局势,又谓此诗前半喻开元盛世,在诗人心目中如朗月在儿童心目中然;后半喻天宝后期,蟾蜍喻安禄山、杨国忠之类的权奸、宦官、边将,昏蔽其君,紊乱朝政,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然而诗人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3]
折叠名家点评
胡震亨《唐音癸签》:卢仝《月蚀》诗,生于李白之《古朗月行》。李白《古朗月行》,生于《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数语。始则微辞含寄,终至破口发村,灵均氏亦何料到此!
胡震亨《李杜诗通》:曲始鲍照,叙闺阁玩赏。白则借自刺阴之太盛,思去之。或似指太真妃言。便觉可疑、可问。不待后语(首二句下)。
沈德潜《唐诗别裁》:暗指贵妃能惑主听。(“蟾蜍”句下)与《古风》中“蟾蜍薄太清”篇同意,但《古风》指武惠妃,此指杨贵妃,各有主意也。
陈沆《诗比兴笺》:忧禄山将叛时作。月,后象;日,君象。禄山之祸兆于女宠,故言蟾蜍蚀月明,以喻宫闱之蛊惑,九乌无羿射,以见太阳之倾危,而究归诸阴精沦惑,则以明皇本英明之辟,若非沉溺色荒,何以安危乐亡而不悟耶?危急之际,忧愤之词。萧士赟谓禄山叛后所作者,亦误。
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先本咏月,后乃思及杨妃。胡前后不相顾?
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云:起手点,趣(首二句下)。
==作者简介==
[[File:李白-01.jpg|thumb|300px|有框|右|[http://img.gmw.cn/imghistory/attachement/jpg/site2/20150726/eca86bd9dc50171f05f200.jpg 原图链接][http://history.gmw.cn/2015-07/26/content_16427309_6.htm 图片来源]]]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ref>[https://www.gushiwen.org/Author_1ac9595135.aspx 李白简介] 古诗文网</ref>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神龙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