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埃尔温·薛定谔

增加 2,043 位元組, 4 年前
內容擴充
[[File: Erwin_Schrodinger.jpg |缩略图|right|300px|[https://www.biography.com/scientist/erwin-schrdinger 圖片來源:埃尔温·薛定谔 ] ]]
'''埃尔温·薛定諤'''({{lang-de|'''Erwin Schrödinger,'''}},{{bd|1887 年|8 年8 月12日|-1961 年|1 年1 月4日|catIdx=Schrödinger, Erwin}} ),全名'''Erwin Rudolf Josef Alexander Schrödinger''',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1926年他提出[[薛定谔方程]],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想出[[薛定谔猫]][[思想實驗]],试图证明[[量子力学]]在[[宏观]]条件下的不完备性。<ref>{{cite web|url=https://kknews.cc/zh-hk/history/4nar4yg.html|title=量子力學奇才——埃爾溫·薛定諤(全)|website=每日頭條|date=2019-01-21|author= FoverSS|accessdate=2020-05-30}}</ref>
因為“发现了在原子理论裏很有用的新形式”,薛定諤和[[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共同获得了193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ref>[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1933/summary/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33]</ref>,以表彰他们发现了[[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
==簡介==
薛定諤出生於一個手工業主的家庭, 他的父親魯道夫·薛定諤是生產油布和防水布的工廠主。他的母親格魯吉亞娜·艾米莉·布蘭達是維也納科技大學的教授亞歷山大·鮑爾的女兒。
 
1898年薛定諤進入了文理高中,從1906年至1910年在維也納大學學習物理與數學並在1910年取得博士學位。 1911年,薛定諤在維也納大學開始了他的研究生涯。他先是作為[[弗蘭茨·瑟拉芬·埃克斯納]](Franz Serafin Exner)的助手,在不到4年的時間裏先後發表了10篇論文和1篇為物理學手冊撰寫的關於電介質的評論。
1913年與R.W.F.科爾勞施合寫了關於大氣中鐳 A(即Po)含量測定的實驗物理論文,為此獲得了奧地利帝國科學院的海廷格獎金。
 
1914年,薛定諤獲得了大學教師資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薛定諤在奧地利軍隊中服役,曾經擔任要塞炮兵軍官,不過薛定諤更喜歡在閒暇時間研究理論物理。1920年,薛定諤移居[[耶拿]],擔任維恩的物理實驗室的助手。
 
1924年,L.V.德布羅意提出了微觀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即不僅具有粒子性,同時也具有波動性。
1926年1—6月,他一連發表了四篇論文,題目都是《量子化就是本徵值問題》,系統地闡明了波動力學理論。
 
1927年薛定諤移居[[柏林]],接替馬克斯·普朗克擔任洪堡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並成為了普魯士科學院院士。在那兒,他感受到了自由進行科學研究的濃厚氣氛。當時在柏林匯聚了世界頂尖的物理學家,比如他的同事維克托·維斯科普夫。在納粹黨1933年奪取政權後,薛定諤決定離開德國移居英國牛津,在[[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擔任訪問學者,同年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參考文獻==
11,4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