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鞑靼

增加 17,04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Faf2b2119313b07e358502b063d6002597dd8c52.jpg|缩略图|右|[http://pics1.baidu.com/feed/faf2b2119313b07e358502b063d6002597dd8c52.jpeg?token=3abfc231354429cc79a4d3b6b6d63768  原图链接]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64931447479901072&wfr=spider&for=pc  来自国学梦工坊]]]
[[File:5c22e20e3a741.png|缩略图|右|[http://i3.qulishi.com/static/2018/4/5c22e20e3a741.png  原图链接] [http://www.qulishi.com/huati/%E9%9E%91%E9%9D%BC/  来自趣历史]]]
[[File:5c22e7401c4c7.png|缩略图|右|[http://i3.qulishi.com/static/2018/b/5c22e7401c4c7.png  原图链接] [http://www.qulishi.com/huati/%E9%9E%91%E9%9D%BC/  来自趣历史]]]
* <small>(明朝对东部蒙古的统称)</small><br>
<br>
<p style="text-indent:2em;">'''鞑靼'''的称呼在早期历史中所指各有不同,至明代时是[[明朝]]对[[成吉思汗]]嫡系[[北元]]政权以及其治下蒙古高原东部草原部落的统称,与蒙古高原西部的[[瓦剌]]对立,分为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含永谢布部)、鄂尔多斯、阿速(奥塞梯人)等部。其人自称[[蒙古]],明朝称其为鞑靼,卫拉特人称其为达延(意为“大元”)。与欧洲人所称的“鞑靼”无关。 <ref name="MYT">[1http://www.doc88.com/p-9961905012109.html 论达延汗时期蒙古与明朝关系.道客巴巴.2014-02-21]</ref>
<p style="text-indent:2em;">经过明朝[[洪武]]年间的多次打击,蒙古势力已经基本退出了[[漠南]],对明朝边境不构成直接威胁。1388年北元后主[[脱古斯帖木儿]]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后,去大元国号称蒙古,(一说1402年,[[鬼力赤]]杀死[[坤帖木儿]],自立为大汗,后去国号)明朝称鞑靼。 [2-3] <ref>蔡美彪.明代蒙古与大元国号:南开学报, 1992年:第1期</ref> <ref>曹永年.蒙古民族通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71一72页</ref> 明朝永乐派遣使节去招抚鞑靼、瓦剌各部,并在鞑靼游牧地区建立了一些羁縻卫所,以经济贸易的手段绥服蒙古 [4] <ref>《明史·鞑靼传》 </ref> 。如1410年,明成祖亲自北伐,先后在斡难河畔和贝尔湖东追击、击溃了鞑靼可汗[[本雅失里]]和太师[[阿鲁台]]两部,战后,本雅失里投奔瓦剌后被杀,阿鲁台遣使贡马封和宁王。北元政权崩溃后,部落离散,互相攻伐,早期被瓦剌击败,瓦剌太师也先死后分为多个不相统属的部落,中期达延汗短暂统一各部,达延汗死后又现于分裂,后俺答时期藏传佛教传入,部分部落与明和解联盟,末代林丹汗败亡后漠南并入清朝。
<p style="text-indent:2em;">自明宣德年间开始蒙古各部开始南迁,至嘉靖末年最终形成了漠南蒙古各部。其中经历了[[兀良哈三卫]]南徙、北虏入套、左翼蒙古南迁三阶段 <ref>达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 </ref> <ref>宋丽媛. 浅谈清初对漠南东部蒙古的立法过程及主要内容[5-6J] . 金田, 2015(11). </ref>
==基本信息 ==
* [http://www.qulishi.com/huati/%E9%9E%91%E9%9D%BC/ 鞑靼:对欧亚草原突厥蒙古系统民族的泛称]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249400437535725&wfr=spider&for=pc 三分钟了解鞑靼人和蒙古人的区别,剪不断,理还乱!]
 
== 历史起源 ==
<p style="text-indent:2em;">鞑靼最早的名称记载出自[[宋朝]],《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载:“鞑靼之人皆勇悍善战,近汉地者谓之熟鞑靼,能种秫穄,以平底瓦釜煮而食之。远者谓之生鞑靼,止以射猎为生”’。鞑靼是[[柔然]]可汗[[大檀]]的后代和部众的自称。中原人对游牧草原各部的统称。鞑靼还分为生鞑靼和熟鞑靼,生鞑靼是指被[[成吉思汗]]征服的漠北蒙古诸部,熟鞑靼是白鞑靼,即汪古部。汪古部已经掌握种植林襟之术,“食其粳稻”说明是汪古部人自己种植的粳稻,而且以平底瓦釜煮食之。在1221年三月初,长春真人途径鱼儿泊时,看见“始有人烟聚落,多以耕钓为业”的场景。鱼儿泊即今克什克腾旗境内的达里诺尔,居民以耕钓为业, 但具体种植什么谷物,史书中没有记载,但这里盛产鱼。据《蒙古游牧记》中记 载:“达里诺尔产鱼最盛,诺尔之力盖克什克腾阿巴嘎阿巴哈纳尔三部蒙古,共享之所产滑子鱼,每三四月间,自达里诺尔溯流而进,填塞河渠殆无空隙,人马皆不能渡,然则鱼儿泊之名盖本于此”。<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4444925/7bf6UT0kUtuWC00GHCZHaDkMwBsaklV7feLr90lIhmhlJt4PSBn_eb3Rk4f-sGWFLxKR2dKJDMyZFMFyVEzK_QxG-fzmntPU1UU0ZJRY30w6UJEUEh8 蒙元时期蒙古地区农业发展探究.知网空间.2017-04-20] </ref>
 
== 历史沿革 ==
 
* '''北元建立'''
<p style="text-indent:2em;">1368年,蒙古人的元朝结束了在中原的统治,蒙古朝廷退回岭北行省,历史上称为“北元”,这个时间一直持续到1635年被新兴的女真(满洲)人所征服,长达260年。这260年间,蒙古高原群雄四起,内讧不断,特别是以瓦剌为主的西部蒙古和以鞑靼为主的东部蒙古战乱仍频,直到达延汗和其孙俺答汗时期,才出现过相对统一的时期,但东西蒙古的格局基本形成。明朝人把退据蒙古高原的北元政权及其治下的蒙古族称为鞑靼。
 
<p style="text-indent:2em;">“北元”(1368年-1388年)仅代表一个时期的结束,其后进入《明史》所说的鞑靼时期(为明人所称,蒙方一直以蒙古自称)。但是从成吉思汗开始的“大蒙古国”政权仍然继续,鞑靼政权长期沿用元朝时代的汉制职官(如也先官职为太师淮王),至满都海夫人时才基本取消。“大蒙古国”政权延续至1635年察哈尔部为满洲的后金-清所灭亡。
 
<p style="text-indent:2em;">故大蒙古国(1206年-1635年)依照中国名称的划分,可划为蒙古(1206年-1271年)、元朝(1271年-1368年)、北元(1368年-1388年)、鞑靼(1388年-1635年)。有时“元朝”可泛指从1206年至1368年这段时期。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509/09/28616454_752366935.shtml 蒙元历史研究究之—“北元”的真相(1).个人图书馆.2018-05-09 ] </ref>  
 
* '''北元分裂'''
<p style="text-indent:2em;">西部蒙古[[瓦剌]]贵族支持的阿里不哥(忽必烈之弟)的后王也速迭儿夺得汗位后,许多蒙古贵族和大臣不承认其合法性,蒙古开始进入政治分裂期,蒙古分裂成为东西两大集团,明朝人分别称东部蒙古本部为鞑靼,西部卫拉特蒙古为瓦剌。
 
<p style="text-indent:2em;">瓦剌蒙古原居大漠西北,在东部蒙古遭到明军重创后,瓦剌迅速兴起并开始东进,到[[也先]]太师和[[脱脱不花]]汗时期(1433~1452),瓦剌蒙古控制了整个蒙古地区,其势力西至中亚、东达朝鲜边境。瓦剌成为东部蒙古和明朝共同的敌人。
 
<p style="text-indent:2em;">1449年,发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瓦剌蒙古在太师也先率领下进攻辽东,[[明英宗]]在太监[[王振]]怂恿下仓促出征。8月,50万大军在土木堡(河北怀来东南)被也先包围击败,英宗被俘。10月,也先挟英宗围攻京师(北京),明兵部尚书[[于谦]]力主抗战,并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新君,组织军民死守京师。也先久攻不下,遂遣使与明朝议和,送回英宗,双方恢复通贸互市关系。
 
<p style="text-indent:2em;">后来,瓦剌内部出现矛盾,1453年,也先自称“大元田盛(天圣)大可汗”,也先本非元裔,得不到蒙古贵族承认,后被杀死。瓦剌势力衰落,东蒙古逐渐占据大漠南北地区。
 
<p style="text-indent:2em;">东部蒙古贵族势力复兴后,还是一片混乱,汗位出现过多年空缺。1475年,永谢布首领立脱脱不花幼弟满都鲁为汗,在黄河河套地区驻牧。满都鲁封巴颜孟克为孛罗忽济农(副首领)。后因别人挑唆,满都鲁汗派兵征讨孛罗忽济农,后被永谢布人所害,孛罗忽济农子[[巴图孟克]]被其臣下携归抚养,侥幸存活下来。他是成吉思汗家族忽必烈世系中唯一幸存的男孩儿,在此后的蒙古史中,他将扮演重要角色。
 
* '''达延汗统一'''
<p style="text-indent:2em;">1480年(一说1470)[[巴图孟克]](明人所称第二个“小王子”)即位,号达延汗(即“大元可汗”),史称他“贤智卓越”。达延汗是蒙古族的中兴英主。自幼生活在战乱环境中,由于目睹了汗权微弱、各大封建主们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的悲惨局面,故当他登上汗位后,便决心与专横跋扈的权臣进行斗争。他首先把打击的矛头对准亦思马因。亦思马因败窜,谋联合瓦剌进行反攻。达延汗令郭尔罗斯部脱火赤少师等将其击杀。接着,又借右翼永谢布封建主亦不刺(伊巴哩)和鄂尔多斯封建主满都赉阿固勒呼(阿尔秃斯)等杀害其次子乌鲁斯博罗特济农的机会,于1510年(明正德五年)率左翼3万户前往征讨。双方战于达兰特里衮(今呼和浩特北大青山)。
[[File:5c22e20e3a741.png|缩略图|右|[http://i3.qulishi.com/static/2018/4/5c22e20e3a741.png  原图链接] [http://www.qulishi.com/huati/%E9%9E%91%E9%9D%BC/  来自趣历史]]]
<p style="text-indent:2em;">他令喀尔喀鄂拓克对付土默特,兀良哈和和科尔沁部对付鄂尔多斯,以察哈尔鄂拓克对付永谢布,采用诱敌深入策略,将右翼军击败,重新将其收服,令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前往统领。亦不敕被迫逃往青海。与此同时,达延汗还先后三次出兵击败兀良哈,将其置于自己统治之下;又发兵征服瓦剌;针对汗权旁落,太师专权的弊病,废除太师、丞相职位及“赛特”领地,将漠南和漠北分成若干份地,分封诸子,作为大汗藩屏。达延汗对宗教也作了相应的改革,将萨满教的“天命思想”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联系起来,以宗教理论阐明“黄金家族”的正统地位。达延汗毕生致力于反对分裂,统一蒙古,重建国家秩序的大业,因而受到蒙古族世世代代的敬仰。
 
<p style="text-indent:2em;">达延汗击败瓦剌,削平割据势力的反抗与叛乱,统一了鞑靼各部,分六万户以治之,自掌察哈尔、喀尔喀、乌梁海左翼三万户,而以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右翼三万户封与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号赛音阿拉克济农(济农,明人译为吉能,当是汉语“晋王”的译音),汗权大大加强,结束了权臣专政、诸部纷争局面。达延汗对蒙古各部的统一,虽然对整个蒙古社会的安定、人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所设6万户,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联盟,而不是中央集权制机构,加上畜牧经济固有的脆弱性,故当他于1517年病死后,东部蒙古地区权力一度为巴尔斯博罗特掌握。<ref name=MYT/>
 
* '''俺答封贡'''
<p style="text-indent:2em;">1517年达延汗死后,鞑靼又陷于分裂。巴尔斯传罗特次子、土默特万户俺答汗控制了右翼三万户,称司徒汗,与大汗(达延汗的继承者,明人通称为小王子)分庭抗礼,进而吞并左翼一些部落,迫使汗庭东迁义州(今辽宁义县)边外。
 
<p style="text-indent:2em;">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博迪阿拉克汗病死,其子达赉逊台吉(明人称打来孙)立,号达赉逊库登汗。土默特万户俺答(巴尔斯博罗特济农的次子,达延汗孙),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其父去世。右翼三万户分成若干领地。兄衮必里克墨尔根袭位,占据鄂尔多斯万户。俺答占据12土默特,势力最强,率兵10多万,称雄于右翼诸部。嘉靖十一至二十一年(公元1532—1542年)间,俺答追随大汗、济农东征西战,屡建功勋。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蒙古大汗博迪阿克汗封其为索多汗号,这是俺答称汗之始。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去世。俺答以兄长的身份统率右翼诸部,而且以长辈阿不该(叔父)的地位控制了济农诸子。俺答汗的实力日益增强,对蒙古大汗的权威造成严重威胁。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其侄达赉逊库登汗被迫东迁至兴安岭以东西拉木伦河流域。史称察哈尔东迁。察哈尔部,原有牧地被俺答汗的长子辛爱黄台吉占据。俺答汗成为蒙古右翼三万户实际上的盟主的后,不断扩大领地。俺答辖境,东抵辽蓟,西迄甘肃、青海一带,且经常深入宣府、大同等地,予明政府以重大威胁。又进一步向西发展,出兵征服瓦剌。向西拓地青海、河西,封赏子孙。达赉逊汗“惧为所并”,于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率众自宣府、大同边外,徙往辽东地区,析居于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一带。与达赉逊汗一起东迁的还有由阿尔楚博罗特统辖的内喀尔喀五部:扎鲁特、巴林、翁吉刺特、巴岳特、乌齐叶特等部。他们威逼女真各部,与明在辽东展开激烈争夺。[[兀良哈三卫]],初虽与之为敌,但不久也相继散分于其各部中。
 
<p style="text-indent:2em;">达赉逊汗东迁后,原察哈尔旧地为俺答所据。此外,还移兵西南,打开通往西藏的道路。俺答在实施对外扩张的同时,为维护自己的统治,还努力谋求与明廷建立通贡联系。1541年(嘉靖二十年),俺答派遣石天爵到大同请求通贡,遭明政府拒绝。次年,石天爵复至大同,被明军杀害。此后俺答又多次遣使,俱未能如愿,最后终于酿成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变”。俺答率兵自潮河川,经鸽子洞、黄榆沟等地入围北京。明廷震惊,始答允通市。因战争影响,通市时断时续。1570年(隆庆四年),俺答孙把汉那吉投奔明朝,受明政府礼遇,俺答受感动,于1571年与明廷和议,双方建立和平通贡关系。明朝政府封俺答为“顺义王”,又分别授右翼各封建主为都督、指挥、千户、百户等职,按年发给额定赏金。双方和解,但是由于受宋朝历史影响明朝自始至终认为和亲是屈辱的行为不能像汉唐元清一样没有历史包袱。朝堂上下对蒙古态度随意,除了对三娘子一系友好外,对其他的蒙古部落的示好宁愿打仗也不理睬,导致内部并不稳定。最终被后金通过“恩威并施、利益诱惑、情感笼络(双方联姻)”分化明蒙内部,逐渐改变蒙古贵族的封建游牧制度,为了确保对蒙古的控制,逐步地、然而也是坚定地在蒙古实行了划分牧地、编旗设佐(佐领)、更定爵秩、军令政令统一等一系列制度,建立起牢固的君臣、主从关系。 <ref>[网址 标题.网站.日期] </ref> [13]
 
* '''衰落分裂'''
<p style="text-indent:2em;">时达赉逊汗已死,其子图们札萨克图汗(明人称土蛮)在位。图们汗在俺答影响下,也努力谋求取得与俺答同等待遇;要求封王、通贡和互市,遭明政府拒绝。双方兵戎不断,而左、右两翼的对立也越来越严重。图们札萨克图汗痛感于汗权日弱,力图以和平方法统一漠南蒙古各部,1576—1582年左右,相继任命察哈尔部阿穆岱洪台吉(脑毛大)、内喀尔喀卫征索博该(速把亥)、鄂尔多斯部的库图克图彻辰洪台吉(切尽黄台吉)、阿苏特部的诺木达喇古拉齐诺延(哑速火落赤)、土默特部的楚噜克(扯力克)5人为执政理事,帮助协调蒙古各部的关系,谋“致其大国于太平”。没有成功。1578年(明万历六年),俺答皈依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各部中产生强烈影响。图们汗为夺取宗教领导权和控制权,于1587年(万历十五年)也遣阿穆岱洪台吉前去叩见三世达赖,恳请达赖前往布教。会达赖逝世,结果未达目的。在大汗权力日益走向衰弱之时,原居住于和林一带的外喀尔喀七旗却乘机向西扩张,与瓦剌各部争夺地盘。1587年左翼阿巴岱汗与和硕特部虞战于科布多地区,败其众,杀其首领哈尼诺颜洪果尔。战争连绵不断,直到17世纪初年,双方始达成和议。1592年(万历二十年),图们札萨克图汗死。次年,其子布延彻辰汗继位。在布延彻辰汗统治时期,蒙古地区除右翼各部在俺答妻钟金哈屯(三娘子)主持下有起色外,其余各部又进一步分崩离析,大汗形同虚设。
 
* '''并入清朝'''
<p style="text-indent:2em;">1603年,彻辰汗死,孙林丹(一译陵丹、灵丹,明人称虎墩兔)继位,称林丹·呼图克图汗。[[林丹汗]]在位时,值[[后金]][[努尔哈赤]]崛起。林丹汗企图统一蒙古各部,联合明朝,共同抗击后金。但由于他改信红教加他常说:“南朝止一大明皇帝,北边止我一人,何得处处称王,我当先处里,后处外。”这势必会动蒙古各部的利益。“昏于酒色”,任意杀掠,凭陵诸部,受到各部封建主的强烈反抗。1628年(明崇祯元年,清天聪二年),因在土默特部赵城为喀喇沁、鄂尔多斯等联兵击败,继之又被漠南蒙古各部与后金联军败于绰洛郭勒,1631—1632年被[[皇太极]]创于西拉木伦河北岸,被迫狼狈西逃,1634年死于大草滩(今甘肃省民乐县东南)。林丹汗病死后,他的部下逐渐土崩瓦解,他的[[福晋]]们也开始寻找自己新的归宿。
 
<p style="text-indent:2em;">后金天聪八年八月,林丹汗的侧福晋,时称窦土门福晋,由他部落的一名叫多尼库鲁克的护送下,率先到皇太极的军营行幄,表示归顺,并选择了木湖尔伊济牙尔地方暂时驻牧。皇太极考虑后,决定娶窦土门福晋。
[[File:5c22e7401c4c7.png|缩略图|右|[http://i3.qulishi.com/static/2018/b/5c22e7401c4c7.png  原图链接] [http://www.qulishi.com/huati/%E9%9E%91%E9%9D%BC/  来自趣历史]]]
<p style="text-indent:2em;">在皇太极纳娶窦土门福晋后不到一年,后金天聪九年三月,林丹汗的多罗大福晋囊囊太后娜木钟率领一千五百户部众来归;四月,林丹的儿子额哲在上都被后金追上,林丹汗另一个多罗大福晋苏泰太后带着她的儿子额哲,即林丹汗的继承人,又率一千户部众来投,并献上历代传国玉玺;随同两位尊贵太后前来的还有林丹汗另两位侧室福晋伯奇福晋、俄尔哲依图福晋及林丹汗的妹妹泰松公主等。她们的到来,让皇太极和诸王贝勒们欣喜若狂,因为这不但给他们送来美女,还带来了众多的家产人口及牲畜财帛等。
 
<p style="text-indent:2em;">当林丹汗的八大福晋们归顺后,时为大汗的皇太极娶窦土门福晋和囊囊大福晋;其从兄济尔哈朗娶苏泰大福晋;其七兄阿巴泰娶俄尔哲图福晋;其长子豪格娶苔丝娜伯奇福晋;将高尔土门福晋赐林丹汗属下寨桑祁他特车尔贝为妻;二兄代善娶林丹汗之妹泰松公主;皇太极将次女马喀塔下嫁林丹汗长子额哲;[[多尔衮]]娶了窦土门福晋的蒙古养女(一说是林丹汗之女)。泰松公主在其兄林丹汗死后,在1636年(后金天聪九年)与众福晋一起归附满清,改嫁[[爱新觉罗·代善]]。于是,延续429年的蒙古帝国从此便从历史上消失了。原有的蒙古各部部众大都依附于后金。皇太极得到玉玺后,立即召集满洲、蒙古贝勒于盛京称帝,定国号为大清。<ref>[网址 标题.网站.日期] </ref> [14-15]
 
== 参考资料 ==
{{Reflist}}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