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房湖公园

增加 12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房湖公园 ''' ,位于 [[ 广汉市 ]] 雒城镇西南隅,被誉为“川西明珠”,为 [[ 唐代 ]] 名相房琯贬任汉州刺史时所建。占地52800平方米,在川西各县中均属罕见。园内古色古香,既有苏州式园林小巧玲珑的特色,又有巴蜀园林中古风的神韵。又名房公湖。在广汉市内,现为广汉公园。唐上元二年(761年)房琯迁任汉州刺史时所凿。房琯,唐朝玄宗时丞相,刚直不阿。肃宗即位后嫉琯,命琯征讨 [[ 安史之乱 ]] ,因兵力悬殊战败,贬官汉州(今广汉)刺史。房琯在汉州多善政,深得民心。曾凿二湖,一为西湖(后称房公西湖),一为城湖(后称房湖)。琯园坐落在湖西北岸,由留琴馆、怀清轩、信可居和冰光阁等厅堂廊阁组成。建筑富丽典雅,设计匠心独运,古色古香,典雅另致。湖边有房公石,是房琯遗物,原置于州府二堂前,建国后移公园陈列。房湖旁有文庙棂星门,有 [[ 石刻 ]] 镂空、 [[ 雕200 雕]]200 多幅,八骏图尤为逼翰。园内还有圣谕碑,为明末张献忠攻入成都所镌。
==特色景区==
=== 西面园门===
房湖公园西面园门是雒城古城的雉堞大门,雉堞500米,城楼三层,高耸巍峨,金瓦生辉,檐柱流丹,庄严雄伟。园中景点星罗棋布。
=== 园艺园===
园艺园,距城内大连路公园大门约50米,1983年建成,占地4亩。其中兰苑、柳荫轩、梅影阁、观鱼榭、听泉楼等,皆为 [[ 苏州园林 ]] 式建筑群体,玲珑曲折,以小见大,奇石林立,突兀冲天,假山峥嵘,挺拔俊丽。各派盆景和各种花卉错落有致,别开生面。著名书 [[ 画家 ]][[ 关山月 ]] [[李琼久]]、[[晏济无]]等人的手迹墨宝,使园中诗情绵绵,画意浓浓。
李琼久、晏济无等人的手迹墨宝,使园中诗情绵绵,画意浓浓。===覃子豪纪念馆===
覃子豪纪念馆,在园艺园中兰苑。覃子豪(1912/1963年)出生于广汉连山覃家沟,病逝于台北,是[[本世纪]]东南亚最著名的“海洋诗人”。抗战中,他从日本归国参加抗日文化活动,创作诗歌,主编[[文学]]副刊。1947年去[[台湾]],成为“诗坛三老”之一,被誉为台湾“诗的播种者”及“蓝星象征”。纪念馆门口的3幅对联从不同角度总结了他的一生:“平生宦境同江水;一代诗名继海峰。”这是台胞谢树楠对他一生及其歌成就的赞誉。“子夜魂归谷应山鸣三蜀画廊飞白雪;豪情梦在星横斗转九歌云屋上青天。”这是他的生前挚友、美籍华人、纽约国际诗人资料中心主席彭邦桢所撰写。既赞美了覃子豪的诗歌在就,又想象出诗人魂归故土的悲壮气氛。“画廊”、“云屋”均为覃子豪的著名诗篇。
覃子豪纪念馆,在园艺园中兰苑。覃子豪(1912/1963年)出生于广汉连山覃家沟,病逝于台北,是本世纪东南亚最著名的 海洋诗人”。抗战中,他从日本归国参加抗日文化活动,创作诗歌,主编文学副刊。1947年去台湾,成为“诗坛三老”之 当时望乡千基白;至今照岛 ,被誉为台湾“诗的播种者”及“ 星象征”。纪念馆门口的3幅对联从不同角度总结了他的一生:“平生宦境同江水;一代诗名继海峰。 这是台胞谢树楠对他一生及其歌成就的赞誉 “子夜魂归谷应山鸣三蜀画廊飞白雪;豪情梦在星横斗转九歌云屋上青天。” 这是 他的生前挚友、美籍华人、纽约国际 诗人 资料中心主席彭邦桢所撰写。既赞美了 [[流沙河]]对[[ 覃子豪 ]] 悠悠乡悉和建立“蓝星 歌在就,又想象出诗人魂归故土的悲壮气氛。“画廊”、“云屋 均为覃子豪 功绩 著名诗篇 概括
“当时望乡千基 馆外西侧竖立[[汉 ;至今照岛一星蓝” 玉]][[雕刻]]的覃子豪半身像 这是诗人流沙河对 馆内陈列 覃子豪 诗作的各种版本、照片及有关资料100多种。该馆现已成为海内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美国]]、[[韩国]]、[[菲律宾]]、[[台湾]] 悠悠乡悉和建立“蓝星 社”功绩的概括 人彭邦桢、云鹤、商禽等均专程来此参观
馆外西侧竖立汉白玉雕刻的覃子豪半身像。馆内陈列覃子豪诗作的各种版本、照片及有关资料100多种。该馆现已成为海内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美国、韩国、菲律宾、台湾的诗人彭邦桢、云鹤、商禽等均专程来此参观。===荷花池===
荷花池 荷花池,即古代房公湖,为 [[ 唐代 ]] 名相房贬任汉州刺史时开凿。湖畔的亭台楼榭、竹林树木,是房公公余休息之场所,也是文人骚客饮酒赋诗唱和之佳景。荷花池水面约13000平方米,湖面有水上折廊,日照水映,波光粼粼。折廊通往湖心“饮碧亭”。亭中小憩,神清气爽。凭栏四顾,可见满池青翠,粉黛出水,风流丽质,似亭亭玉立的仙子在碧波中美目流盼。微风骤起,掀起一片绿浪,送来阵阵荷香。在此可尽情领略 [[ 荷花 ]] 的娇美、幽雅和高洁。湖中有石拱小桥,西达“园”,东上翠山。在山顶“房公亭”极目四望,半园风光尽收眼底。
260,7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