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楊毓健

增加 2,733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楊毓健'''({{bd|?||?|catIdx=Y楊}}),'''力人''','''乾齋''',湖北長陽人,清朝政治人物,貢生…”
'''楊毓健'''({{bd|?||?|catIdx=Y楊}}),[[表字|字]]'''力人''',[[號]]'''乾齋''',[[湖北]][[長陽]]人,[[清朝]]政治人物,[[貢生]]出身。

楊毓健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接替[[孫魯]],於[[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補盜同知]]。品等為[[正五品]]的該官職隸屬於[[台灣府]]主管船政治安業務,相當於副知府。同年,他亦短暫攝理[[鳳山縣知縣]]。當時朱一貴起義剛被鎮壓,楊毓健修蓮潭水利躬親勸稼,雍正元年(1723年)回任臺防,去職時舉人謝希元等士民九十八人為立「楊邑侯去思碑」於鳳山天后宮右壁,當年十二月卸任。

===楊邑侯去思碑===
楊邑侯去思碑今保存於高雄市左營區興隆淨寺,原立於天后宮右壁,高六尺三寸,寬二尺六寸,正書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

碑文

公諱毓健,號力人,湖廣徐州府長陽縣人。以名卿貴冑樹幟膠庠,仕秦、閩間,並著異績,膺臺薦以郡剌史簡用。當臺郡需才,總制滿公復請天子借為臺司馬,捕奸剔弊,商民大蘇。壬寅秋,來攝鳳篆。鳳遭災焚之餘,百姓彫敝。公下車即訪疾苦,貸倉榖,修蓮潭水利;凡諸徭役,悉從減省。設紙皁,立銅鑼,以來掾胥;修樓櫓,崇祠典,皆出宦橐。又念哀鴻甫集,躬親勸稼,持酒餅以相慰;勞力不足者,給種予之。由是,田野大治。間復勤於聽斷,幾無留牘。公餘之暇,詔士子以文行,修義塾,倡示來學,請廣本籍取額,以厚風俗,皆淬勵為之,絕不以代庖有所寬假。計公治鳳將及一年,其所設皆數百年大經大猷,足為保鳳良規,非同小惠要譽當世。蓋常凜承家訓,期以清白報天子,隨在而著其忠厚愛民之實。時當苦旱,步禱獲龍蛇之祥,洵異事也。茲當還郡,士民念公不置。夫人平居得一衣飯,沾沾不忘,溯其由來,忘其姓氏焉。公貽我罔極,繄我父母,顧無片石志不朽,重貽父老羞。然不博求名鉅傾胸而數數書者,文言之何如。質言之,斯則吾邑人以撲待公意也。謹相與拜手稽首而勒諸珉。 雍正元年桂月日立石

{{start box}}
{{s-before|[[孫魯]]}}
{{s-title|[[台灣府海防補盜同知]]|1722年上任}}
{{s-after|[[王作梅]]}}
{{end box}}

==參見==
*[[台灣府]]

==參考文獻==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臺灣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楊毓健》。

[[Category:台灣府海防補盜同知]]
[[Category:台灣鳳山縣知縣]]
[[Category:長陽人]]
[[Category:楊姓|Y]]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