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伊戈尔·瓦西里耶维奇·谢维里亚宁

增加 1,42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籍 贯
俄国
=生平=
在1918年莫斯科市综合博物馆由诗人勃留索夫主持的“诗歌之夜”朗诵会上,他曾被大家推举为“诗王”(而我们熟知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名列第二),颇为轰动一时,且名声大震。诗人由于家庭原因于当年移居爱沙尼亚,并在此结婚生子。在20年代——30年代初曾随妻子克鲁特在全欧洲进行音乐巡回演出。之后诗人的生活陷入困境,贫病交加,倍尝人世的坚辛,诗风也有了巨大的转变,多为思念故乡之作。1941年由于法西斯德国入侵苏联,使他又一次失去了回国的机会,当年的12月20日死于塔林。出版诗集有《思想的闪光》(1908年),《高脚杯中泛起泡沫》(1913年),《香槟酒中的菠萝》(1915年)。
=艺术风格=
俄国自我未来主义的领袖伊戈尔·谢维里亚宁十月革命前的大量诗歌的分析研究后指出,谢维里亚宁的诗歌创作的最突出的特征是:以出色的诗歌艺术展示膨胀的自我。他的“未来主义诗歌”就像是一部个人的颂歌,其重要主题之一便是对自我的歌颂,宏扬自我乃至自我崇拜,他一再表现自我歌颂自我,突出自我,只是出于一种自我崇拜--赞扬自己的天赋,品味自我膨胀的感受.同时谢维里亚宁又是一个单纯幼稚的诗人,一个儿童式的人物,他的诗歌总是显得天真浪漫,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和险恶的人世,也是如此。
=文学运动=
俄国20世纪初期在意大利之后产生的一个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1911年,彼得堡诗人谢维里亚宁发表《自我未来主义序幕》,宣告了俄国未来派的诞生。作为一个文学运动,从一开始它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而由几个彼此竞争的团体组成。其中,自我未来主义者从“自我”出发,常常坐在咖啡馆里,向那些凡俗的耽于幻想的青年男女朗诵一些关于醇酒美人之类的诗歌,并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傲然态度,标榜“我将自己固有的知识赐给奴隶的大众”。其诗作大都充满颓废气息。主要成员有谢维里亚宁、伊支纳契耶夫、阿列姆鲍夫、戈涅道夫。
8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