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对联

增加 12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对联 ''' 又称对子,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文 [[ 语言 ]] 独特的 [[ 艺术 ]] 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31099374 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对联],知乎, 2017-11-16</ref>。传到 [[ 越南 ]] 亦出现使用喃字的对联。
==历史==
从秦汉时起便有悬挂桃符的习惯,五代时开始在 [[ 桃符 ]] 上刻字,后蜀孟昶命 [[ 翰林学士 ]] 辛寅逊在桃符板上题写吉祥词句。以后对联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 [[ 历史 ]]
三千年前,中国先民就已使用对偶句了。商周两汉以来 [[ 诗人 ]] 的对偶句及魏晋 [[ 南北朝 ]] 以来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在 [[ 文字 ]] 上做了原始积累。 [[ 汉语 ]] 词义和汉字字形的特点决定了使用汉语、书写 [[ 汉字 ]] 的文人对于“对偶”的修辞手法情有独钟。盛唐以后形成的 [[ 格律诗 ]] [[ 律赋 ]] [[ 对偶 ]] 严格精密,对偶句已经是诗文的组成部分,它们的独立性在渐渐加强。
对联就是由格律诗的对偶句和 [[ 骈赋 ]] 的俪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因此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 [[ 习俗 ]] 。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根据《 [[ 宋史 ]] ·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则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宋代以后,中国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 [[ 北宋 ]] 诗人 [[ 王安石 ]] 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过年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 [[明朝| 明代 ]] ,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 [[ 朱元璋 ]] 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ref>[https://new.qq.com/omn/20190215/20190215A19NZA.html 过年贴春联,那你了解春联的由来吗?],腾讯网, 2019-2-15 </ref>。从此,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进入 [[清朝| 清代 ]] ,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 民国 ]] 时,刘师亮讽 [[ 袁世凯 ]] 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年”。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华民国’四个字是“对不齐(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 [[ 中华民国 ]]
==参考文献==
120,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