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123
次編輯
變更
玫瑰圣母堂
,创建页面,内容为“玫瑰圣母堂(葡萄牙语:Igreja de São Domingos,直译为圣多明我堂),由天主教澳门教区管理。位于澳门的市中心,建立于1587年…”
玫瑰圣母堂(葡萄牙语:Igreja de São Domingos,直译为圣多明我堂),由天主教澳门教区管理。位于澳门的市中心,建立于1587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历史==
1587年,由西班牙圣多明我会所建,奉玫瑰圣母(Our Lady of the Rosary)为主保,次年由该会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由于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华人称为“板樟堂”,直至17世纪方改为砖石的结构。1874年曾因火灾而焚毁,当年重建后则成现在的规模。
1929年,天主教澳门教区主敎批准把花地玛圣母像供奉在玫瑰圣母堂中,让信徒敬奉。每年的5月13日前,玫瑰圣母堂会举行九日敬礼;13日当天下午,更会举行盛大的圣像巡游,是本澳所余不多的天主敎节日活动,极具特色。巡游于下午六时开始,先在玫瑰圣母堂内举行奉献典礼、圣体降福及葡语弥撒,随后将花地玛圣母圣像移入一座轿内,由身穿白衣、头戴白纱的圣母元后团女团员抬着,以玫瑰圣母堂为起点,抬圣母像游行,沿途诵念玫瑰经,歌唱圣诗,经南湾及西湾往西望洋山海涯圣母小堂前地。值得留意的是,游行队伍的尾端会跟着三个牧童打扮的小孩,以纪念当年花地玛圣母向三牧童显灵的奇迹。这条路线是现存圣像出巡活动中最长的,因此当到达主敎山时,已是黄昏日落时份,巡游队伍手持蜡烛游行于山上,宛似一条火龙,场面既壮观,又肃穆,充满了宗敎气氛。
1990年代及在2006年进行大规模的重修。圣堂旁的钟楼改建为圣物宝库,展出澳门教区的文物;而现在此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不少在澳画家曾经对其进行描绘。
==建筑特色==
教堂的正面上方刻有多明我会的徽号。正面上下共分三层,每层都被不同款式的圆柱分隔出门窗位置,顶部则为三角楣,是十七世纪教堂的豪华风格。而内部则由一高高阔的主殿及两个侧堂所组成,主殿和侧堂由几个圆拱门隔开,而主祭台和主殿之间也有一圆拱分隔,小祭坛则设于侧殿。
==历史==
1587年,由西班牙圣多明我会所建,奉玫瑰圣母(Our Lady of the Rosary)为主保,次年由该会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由于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华人称为“板樟堂”,直至17世纪方改为砖石的结构。1874年曾因火灾而焚毁,当年重建后则成现在的规模。
1929年,天主教澳门教区主敎批准把花地玛圣母像供奉在玫瑰圣母堂中,让信徒敬奉。每年的5月13日前,玫瑰圣母堂会举行九日敬礼;13日当天下午,更会举行盛大的圣像巡游,是本澳所余不多的天主敎节日活动,极具特色。巡游于下午六时开始,先在玫瑰圣母堂内举行奉献典礼、圣体降福及葡语弥撒,随后将花地玛圣母圣像移入一座轿内,由身穿白衣、头戴白纱的圣母元后团女团员抬着,以玫瑰圣母堂为起点,抬圣母像游行,沿途诵念玫瑰经,歌唱圣诗,经南湾及西湾往西望洋山海涯圣母小堂前地。值得留意的是,游行队伍的尾端会跟着三个牧童打扮的小孩,以纪念当年花地玛圣母向三牧童显灵的奇迹。这条路线是现存圣像出巡活动中最长的,因此当到达主敎山时,已是黄昏日落时份,巡游队伍手持蜡烛游行于山上,宛似一条火龙,场面既壮观,又肃穆,充满了宗敎气氛。
1990年代及在2006年进行大规模的重修。圣堂旁的钟楼改建为圣物宝库,展出澳门教区的文物;而现在此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不少在澳画家曾经对其进行描绘。
==建筑特色==
教堂的正面上方刻有多明我会的徽号。正面上下共分三层,每层都被不同款式的圆柱分隔出门窗位置,顶部则为三角楣,是十七世纪教堂的豪华风格。而内部则由一高高阔的主殿及两个侧堂所组成,主殿和侧堂由几个圆拱门隔开,而主祭台和主殿之间也有一圆拱分隔,小祭坛则设于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