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08
次編輯
變更
朱亚杰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朱亚杰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20160929211939793.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朱亚杰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20160929211939793.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C%B1%E4%BA%9A%E6%9D%B0&step_word=&hs=2&pn=1&spn=0&di=2783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4157504080%2C97800632&os=810397136%2C1861988756&simid=4156887639%2C628707447&adpicid=0&lpn=0&ln=366&fr=&fmq=159153044168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a2.att.hudong.com%2F21%2F11%2F01000000000000119081176100521_s.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iwgy7_z%26e3Btvtkw_z%26e3Bv54AzdH3FothtAzdH3F88accl_z%26e3Bfip4s&gsm=2&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6%EC%D1%C7%BD%D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111111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 图像说明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出生日期 = 1914年12月4日
| 出生地点 = 江苏省兴化县
| 逝世日期 = 1997年3月13日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化学工程学家和石油化工学家
| 知名作品 =
}}
<ref>[html C罗续玩 ],搜狐, 2014-06-27</ref>
'''朱亚杰'''(1914.12.4-1997.3.13)[[江苏]]兴化人,化学工程学家和石油化工学家, 中国人造石油学科创始人,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奠基人。
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9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朱亚杰创建了北京石油学院人造石油专业,开展粉煤和油页岩流态化干馏研究,曾主持鲁奇低温干馏炉的恢复设计和改进,完成褐煤氧化制腐植酸试验等,为培养炼油人才和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曾配合大型合成氨和烃类裂解装置的引进,研究并核算其工艺设计以适应国情。指导了油页岩热解和组成结构关系、太阳光催化水解制氢、固体化石燃料超临界萃取等研究项目,均取得成果。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人物生平==
1914年(民国三年)12月4日,朱亚杰出生于江苏兴化中堡镇。朱亚杰的青少年时期,正值国家内忧外患、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1928年(民国十七年),就读于扬州中学。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朱亚杰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朱亚杰一方面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另一方面仍勤奋读书,希望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朱亚杰随校南迁长沙后赴昆明,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去昆明入云南大学,重返教学岗位。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考取教育部公费出国留学。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夏赴英国留学,入曼彻斯特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研究生。
1949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学位。
1950年11月,回到祖国。
1950年起,朱亚杰历任清华大学化工系副教授、教授。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朱亚杰参加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学院的筹建工作。
1953-1956年,朱亚杰先后任北京石油学院教授、人造石油教研室主任、副院长。
1969年起他任华东石油学院教授。
1978-1984年,任华东石油学院副院长,指导了油页岩裂解和组成结构以及太阳光水解制氢等研究。
1979年起,他兼任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开展了固体化石燃料的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研究。
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朱亚杰2.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C%B1%E4%BA%9A%E6%9D%B0&step_word=&hs=2&pn=2&spn=0&di=2805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718768907%2C716542552&os=1708062821%2C3305348259&simid=3509233780%2C241258610&adpicid=0&lpn=0&ln=366&fr=&fmq=159153044168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g.mp.itc.cn%2Fupload%2F20170413%2F48b728f4c90b4cbdad529baa1ffdd4cb.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65ssgjof_z%26e3Bp7xt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z33AzdH3F8nnb8bdlcuqzmcabal_z%26e3Bip4s&gsm=3&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6%EC%D1%C7%BD%D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111111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 图像说明 = 朱亚杰
}}
1983年起,任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顾问、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能源组组员,
1983年,被邀担任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和联合国大学合办的能源研究组第一届成员。
1984年起,任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联合国亚洲与太平洋经济与社会委员会能源顾问。
1985年起,任华东石油学院顾问、国际氢能协会常务委员、石油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1986年起,任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0年朱亚杰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学研究===
朱亚杰长期从事煤、页岩、石油等可燃矿物化工综合利用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开展粉煤和油页岩流态化低温干馏研究,主持鲁奇低温干馏炉的恢复设计和改进及褐煤空气氧化制腐植酸试验,指导油页岩热解和组成结构等研究。
20世纪70年代初朱亚杰为配合引进石油化工技术,对上海金山石油化工总厂引进三菱式梯台炉裂解轻柴油制乙烯的工艺进行核算,朱亚杰推导出炉管排列与倒梯台型炉壁间的辐射角系数诸值,解决了核算关键的难点。应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总厂邀请对乙烷炉数学模型设计进行核算,发现国外某公司设计中乙烷气里含有1%的乙烯杂质,未经校正,致使热平衡数值有误,证实了外国设计未必无误的诊断,从而鼓舞设计人员的信心。齐鲁石化总公司由日本引进年产30万吨尿素化肥全套设备,特约朱亚杰率领小组对改换原料气后的全流程进行逐项核算研究,使我方对外谈判处于主动有利地位。这些工作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石油化工的发展,获得生产厂方的好评。
约旦王国资源局曾委托西方国家进行油页岩试验研究,十几年来尚未找到合适的工业干馏炉型,于1987年转而委托中国方面研究。朱亚杰领受任务并在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组织开展了约旦油页岩的应用基础研究,取得成功。这表明中国油页岩基础研究为生产实践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为推动生产起到了显著作用,也为中国干馏技术可能向国外出口做出贡献。
1969年起,曾配合大型合成氨和烃类裂解装置的引进,研究并核算其工艺设计以适应国情。1978年起,指导了油页岩热解和组成结构关系、太阳光催化水解制氢、固体化石燃料超临界萃取等研究项目,均取得成果。
===论文著作===
代表性论文有《空气流经填充床中的传热研究》、《粉煤流化床低温干馏的研究》、《褐煤加压氧化法制取腐植酸》、《中国褐煤及油页岩的临界气体抽提的研究》、《中国能源政策研究报告》。著作有《人造石油工业》、《页岩油化学及加工》。
===人才培养===
朱亚杰热爱教育事业,已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20世纪50年代创建中国第一个人造石油专业,主持编写和讲授过人造石油工学及低温干馏等课程。学生有田原宇教授。
==社会任职==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能源研究会第一届副理事长、第二届理事长,中国氢能源协会主席,国际氢能源协会常委。
1980-1983年,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
1981-1986年,任国务院第1届学位委员会工学学科评议组组员。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朱亚杰3.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C%B1%E4%BA%9A%E6%9D%B0&step_word=&hs=2&pn=8&spn=0&di=2849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282602251%2C647591383&os=3805970624%2C843695560&simid=3466272993%2C317734163&adpicid=0&lpn=0&ln=366&fr=&fmq=159153044168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upfile.cuepa.cn%2Fnewspics%2F2015%2F02%2Fs_ee6e03a2617d41638bdd933f963af8dc415528.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v7r_z%26e3Bv7jrw_z%26e3BvgAzdH3Ffi5o_456j_z%26e3Brir%3Fphjy%3D%26khjy%3D%2615v_t1%3D88bnnln&gsm=9&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cup.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1183393 图片来源石油大学]]]
| 图像说明 = 朱亚杰院士谈石油高等教育
}}
1990-1995年,中国太阳能学会理事长。
1983年起,任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顾问、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能源组组员。
1984年起,任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联合国亚洲与太平洋经济与社会委员会能源顾问。
1985年起,任华东石油学院顾问、国际氢能协会常务委员、石油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1986年起,任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中国科学家辞典中这样评价朱亚杰:为人耿直坦率,疾恶如仇,从不趋炎附势,洁身自爱,风度优雅,慎思敏行,事必有成,益必利于国。他用人唯贤唯才,教人务实务本。
作为教育家,朱亚杰殚精竭虑,教书育人是他毕生的追求;作为科学家,他呕心沥血、敢为人先,国家发展和科学事业是他永远的牵挂;作为中国人,他碧血丹心、不屈不挠,铮铮铁骨和赤子之心是他不悔的坚守。"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朱亚杰像烛火一般,为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用尽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光辉的榜样。
朱亚杰一生为祖国、为人民、为教育无私奉献、鞠躬尽瘁、奋斗不息,他崇高的精神在中国石油大学60多年的光辉历史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后世纪念==
2014年12月4日,朱亚杰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中国石油大学档案馆联合党委宣传部、化学工程学院、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收集整理了朱亚杰院士的图文资料,举办纪念朱亚杰院士诞辰一百周年图文展。校长山红红等观看展览。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化学家]]
| 姓名 = 朱亚杰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20160929211939793.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C%B1%E4%BA%9A%E6%9D%B0&step_word=&hs=2&pn=1&spn=0&di=2783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4157504080%2C97800632&os=810397136%2C1861988756&simid=4156887639%2C628707447&adpicid=0&lpn=0&ln=366&fr=&fmq=159153044168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a2.att.hudong.com%2F21%2F11%2F01000000000000119081176100521_s.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iwgy7_z%26e3Btvtkw_z%26e3Bv54AzdH3FothtAzdH3F88accl_z%26e3Bfip4s&gsm=2&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6%EC%D1%C7%BD%D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111111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 图像说明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出生日期 = 1914年12月4日
| 出生地点 = 江苏省兴化县
| 逝世日期 = 1997年3月13日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化学工程学家和石油化工学家
| 知名作品 =
}}
<ref>[html C罗续玩 ],搜狐, 2014-06-27</ref>
'''朱亚杰'''(1914.12.4-1997.3.13)[[江苏]]兴化人,化学工程学家和石油化工学家, 中国人造石油学科创始人,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奠基人。
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9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朱亚杰创建了北京石油学院人造石油专业,开展粉煤和油页岩流态化干馏研究,曾主持鲁奇低温干馏炉的恢复设计和改进,完成褐煤氧化制腐植酸试验等,为培养炼油人才和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曾配合大型合成氨和烃类裂解装置的引进,研究并核算其工艺设计以适应国情。指导了油页岩热解和组成结构关系、太阳光催化水解制氢、固体化石燃料超临界萃取等研究项目,均取得成果。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人物生平==
1914年(民国三年)12月4日,朱亚杰出生于江苏兴化中堡镇。朱亚杰的青少年时期,正值国家内忧外患、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1928年(民国十七年),就读于扬州中学。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朱亚杰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朱亚杰一方面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另一方面仍勤奋读书,希望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朱亚杰随校南迁长沙后赴昆明,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去昆明入云南大学,重返教学岗位。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考取教育部公费出国留学。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夏赴英国留学,入曼彻斯特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研究生。
1949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学位。
1950年11月,回到祖国。
1950年起,朱亚杰历任清华大学化工系副教授、教授。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朱亚杰参加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学院的筹建工作。
1953-1956年,朱亚杰先后任北京石油学院教授、人造石油教研室主任、副院长。
1969年起他任华东石油学院教授。
1978-1984年,任华东石油学院副院长,指导了油页岩裂解和组成结构以及太阳光水解制氢等研究。
1979年起,他兼任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开展了固体化石燃料的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研究。
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朱亚杰2.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C%B1%E4%BA%9A%E6%9D%B0&step_word=&hs=2&pn=2&spn=0&di=2805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718768907%2C716542552&os=1708062821%2C3305348259&simid=3509233780%2C241258610&adpicid=0&lpn=0&ln=366&fr=&fmq=159153044168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g.mp.itc.cn%2Fupload%2F20170413%2F48b728f4c90b4cbdad529baa1ffdd4cb.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65ssgjof_z%26e3Bp7xt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z33AzdH3F8nnb8bdlcuqzmcabal_z%26e3Bip4s&gsm=3&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6%EC%D1%C7%BD%D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111111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 图像说明 = 朱亚杰
}}
1983年起,任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顾问、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能源组组员,
1983年,被邀担任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和联合国大学合办的能源研究组第一届成员。
1984年起,任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联合国亚洲与太平洋经济与社会委员会能源顾问。
1985年起,任华东石油学院顾问、国际氢能协会常务委员、石油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1986年起,任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0年朱亚杰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学研究===
朱亚杰长期从事煤、页岩、石油等可燃矿物化工综合利用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开展粉煤和油页岩流态化低温干馏研究,主持鲁奇低温干馏炉的恢复设计和改进及褐煤空气氧化制腐植酸试验,指导油页岩热解和组成结构等研究。
20世纪70年代初朱亚杰为配合引进石油化工技术,对上海金山石油化工总厂引进三菱式梯台炉裂解轻柴油制乙烯的工艺进行核算,朱亚杰推导出炉管排列与倒梯台型炉壁间的辐射角系数诸值,解决了核算关键的难点。应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总厂邀请对乙烷炉数学模型设计进行核算,发现国外某公司设计中乙烷气里含有1%的乙烯杂质,未经校正,致使热平衡数值有误,证实了外国设计未必无误的诊断,从而鼓舞设计人员的信心。齐鲁石化总公司由日本引进年产30万吨尿素化肥全套设备,特约朱亚杰率领小组对改换原料气后的全流程进行逐项核算研究,使我方对外谈判处于主动有利地位。这些工作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石油化工的发展,获得生产厂方的好评。
约旦王国资源局曾委托西方国家进行油页岩试验研究,十几年来尚未找到合适的工业干馏炉型,于1987年转而委托中国方面研究。朱亚杰领受任务并在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组织开展了约旦油页岩的应用基础研究,取得成功。这表明中国油页岩基础研究为生产实践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为推动生产起到了显著作用,也为中国干馏技术可能向国外出口做出贡献。
1969年起,曾配合大型合成氨和烃类裂解装置的引进,研究并核算其工艺设计以适应国情。1978年起,指导了油页岩热解和组成结构关系、太阳光催化水解制氢、固体化石燃料超临界萃取等研究项目,均取得成果。
===论文著作===
代表性论文有《空气流经填充床中的传热研究》、《粉煤流化床低温干馏的研究》、《褐煤加压氧化法制取腐植酸》、《中国褐煤及油页岩的临界气体抽提的研究》、《中国能源政策研究报告》。著作有《人造石油工业》、《页岩油化学及加工》。
===人才培养===
朱亚杰热爱教育事业,已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20世纪50年代创建中国第一个人造石油专业,主持编写和讲授过人造石油工学及低温干馏等课程。学生有田原宇教授。
==社会任职==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能源研究会第一届副理事长、第二届理事长,中国氢能源协会主席,国际氢能源协会常委。
1980-1983年,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
1981-1986年,任国务院第1届学位委员会工学学科评议组组员。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朱亚杰3.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C%B1%E4%BA%9A%E6%9D%B0&step_word=&hs=2&pn=8&spn=0&di=2849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282602251%2C647591383&os=3805970624%2C843695560&simid=3466272993%2C317734163&adpicid=0&lpn=0&ln=366&fr=&fmq=159153044168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upfile.cuepa.cn%2Fnewspics%2F2015%2F02%2Fs_ee6e03a2617d41638bdd933f963af8dc415528.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v7r_z%26e3Bv7jrw_z%26e3BvgAzdH3Ffi5o_456j_z%26e3Brir%3Fphjy%3D%26khjy%3D%2615v_t1%3D88bnnln&gsm=9&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cup.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1183393 图片来源石油大学]]]
| 图像说明 = 朱亚杰院士谈石油高等教育
}}
1990-1995年,中国太阳能学会理事长。
1983年起,任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顾问、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能源组组员。
1984年起,任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联合国亚洲与太平洋经济与社会委员会能源顾问。
1985年起,任华东石油学院顾问、国际氢能协会常务委员、石油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1986年起,任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中国科学家辞典中这样评价朱亚杰:为人耿直坦率,疾恶如仇,从不趋炎附势,洁身自爱,风度优雅,慎思敏行,事必有成,益必利于国。他用人唯贤唯才,教人务实务本。
作为教育家,朱亚杰殚精竭虑,教书育人是他毕生的追求;作为科学家,他呕心沥血、敢为人先,国家发展和科学事业是他永远的牵挂;作为中国人,他碧血丹心、不屈不挠,铮铮铁骨和赤子之心是他不悔的坚守。"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朱亚杰像烛火一般,为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用尽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光辉的榜样。
朱亚杰一生为祖国、为人民、为教育无私奉献、鞠躬尽瘁、奋斗不息,他崇高的精神在中国石油大学60多年的光辉历史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后世纪念==
2014年12月4日,朱亚杰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中国石油大学档案馆联合党委宣传部、化学工程学院、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收集整理了朱亚杰院士的图文资料,举办纪念朱亚杰院士诞辰一百周年图文展。校长山红红等观看展览。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化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