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829
次編輯
變更
洪州窑
,创建页面,内容为“洪州窑位于今江西省丰城市(隋唐时属洪州),始烧于东汉晚期,盛于两晋至中唐,终于唐末,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是中国…”
洪州窑位于今江西省丰城市(隋唐时属洪州),始烧于东汉晚期,盛于两晋至中唐,终于唐末,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是中国青瓷的最早发源地之一。
==历史==
洪州窑始烧于东汉晚期,盛于两晋至中唐,终于唐末。洪州窑自五代窑火熄灭后,逐渐泯灭不闻。古代文献中对洪州窑的记载极少,最重要的记载见唐代陆羽的《茶经》:“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后世文献也多依据《茶经》。近代学者或认为洪州窑在南昌(吴仁敬、辛安潮《中国陶瓷史》),或认为洪州窑即后世的景德镇窑(《景德镇陶瓷史稿》),以及其它多种说法,但无一能得到证实。
1977年11月,考古工作者在丰城县曲江镇罗湖村一带发现古代窑址群,时代为西晋到隋唐时期。1979年江西省历史博物馆对该处窑址首次发掘,发现了唐代龙窑3座,出土了大量窑具和各类青瓷器。初步确定该窑址群即洪州窑。1992年至1996年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丰城市博物馆联合对丰城的多处古窑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2002年又对新发现的窑址进行了发掘。这些发掘成果证实这些古窑址是一个相连的整体,即历史上著名的洪州窑。1994年洪州窑遗址被评为199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窑址分布==
洪州窑遗址分布在丰城市的中北部,南至河洲街道罗坊窑址,北至同田乡麦园、龙雾洲窑址,东至曲江镇郭桥缺口城,西至尚庄街道黄金城窑址,地跨赣江两岸,在6个乡镇、19个自然村共发现29处古窑址,其中罗湖寺前中心窑区宽约1千米。
==主要特点==
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唐陆羽《茶经》:“越州上,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皆)不宜茶。”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就所出土的茶具而言,洪州窑各类青瓷杯有敞口、敛口、外卷唇之分,有鼓腹、削腹、折腹之别,底腹交接处旋削螺旋纹,或假圈足或玉璧形底等多种形制,纹饰有重圈纹、重圈环点纹、重圈环水波纹、双层重圈间弦纹、蓖点纹、梅花和联珠纹等多种。其中的把手折腹杯和双层重圈纹折腹杯,纹样新颖,造型雅致,胎质细腻,釉色莹润,用以盛茶,茶汁清澈。其盏托呈盘状,浅腹,璧形底,盘心塑有圆凸圈,用以承托茶杯,制作精良,设计考究。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为洪州窑鸣不平:“陆羽以瓷色为主要标准,只能算是饮茶人的一种偏见。”
==历史==
洪州窑始烧于东汉晚期,盛于两晋至中唐,终于唐末。洪州窑自五代窑火熄灭后,逐渐泯灭不闻。古代文献中对洪州窑的记载极少,最重要的记载见唐代陆羽的《茶经》:“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后世文献也多依据《茶经》。近代学者或认为洪州窑在南昌(吴仁敬、辛安潮《中国陶瓷史》),或认为洪州窑即后世的景德镇窑(《景德镇陶瓷史稿》),以及其它多种说法,但无一能得到证实。
1977年11月,考古工作者在丰城县曲江镇罗湖村一带发现古代窑址群,时代为西晋到隋唐时期。1979年江西省历史博物馆对该处窑址首次发掘,发现了唐代龙窑3座,出土了大量窑具和各类青瓷器。初步确定该窑址群即洪州窑。1992年至1996年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丰城市博物馆联合对丰城的多处古窑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2002年又对新发现的窑址进行了发掘。这些发掘成果证实这些古窑址是一个相连的整体,即历史上著名的洪州窑。1994年洪州窑遗址被评为199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窑址分布==
洪州窑遗址分布在丰城市的中北部,南至河洲街道罗坊窑址,北至同田乡麦园、龙雾洲窑址,东至曲江镇郭桥缺口城,西至尚庄街道黄金城窑址,地跨赣江两岸,在6个乡镇、19个自然村共发现29处古窑址,其中罗湖寺前中心窑区宽约1千米。
==主要特点==
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唐陆羽《茶经》:“越州上,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皆)不宜茶。”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就所出土的茶具而言,洪州窑各类青瓷杯有敞口、敛口、外卷唇之分,有鼓腹、削腹、折腹之别,底腹交接处旋削螺旋纹,或假圈足或玉璧形底等多种形制,纹饰有重圈纹、重圈环点纹、重圈环水波纹、双层重圈间弦纹、蓖点纹、梅花和联珠纹等多种。其中的把手折腹杯和双层重圈纹折腹杯,纹样新颖,造型雅致,胎质细腻,釉色莹润,用以盛茶,茶汁清澈。其盏托呈盘状,浅腹,璧形底,盘心塑有圆凸圈,用以承托茶杯,制作精良,设计考究。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为洪州窑鸣不平:“陆羽以瓷色为主要标准,只能算是饮茶人的一种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