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秦直道

增加 9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秦直道.jpg|350px|缩略图|右|<big>秦直道遗址</big>[https://i0.hdslb.com/bfs/article/6bf6cc21f0a54029c849651fc5da5af8a2e6d612.jpg@1280w_744h.webp 原图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105617 来自 哔哩哔哩 的图片]]]
''' 秦直道 ''' ,位于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是一条秦代修筑的交通干道。该道路始建于 [[ 秦始皇 ]] 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但没有具体的建成日期。建成之后的秦直道在清朝之前都有使用,至清朝时逐渐废弃。20世纪70年代时,考古学界重新展开了关于秦直道的研究,关于秦直道的走向问题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2009年,陕西延安市境内的秦直道透过考古发掘确认,至此关于秦直道的走向几乎已全部确认。2006年和2013年,秦直道遗址、秦直道起点遗址和秦直道遗址延安段、秦直道遗址庆阳段分别列入第六批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从云阳修造一条通往九原郡的道路,是为秦直道,全长700余千米。关于建造秦直道的目的存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流行的说法包括“为了出巡便利”、“作为运兵通道”和“作为交通线路”等。该工程由蒙恬负责修造,由于该路线地形复杂,道路险峻,工程进展缓慢。直至蒙恬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被赐死时,秦直道仍尚未完全修通。秦二世即位后继续兴建秦直道,但史料并未记载秦直道的建成时间,同时也没有记载秦直道的具体路线。 [[ 秦朝 ]] 灭亡后,秦直道至隋唐时期依然继续提供交通服务,有观点认为昭君出塞时所走的路线即为秦直道。 [[ 清朝 ]] 年间,秦直道逐渐荒废,失去了作为交通干道的作用。
==研究==
1974年7月, [[ 内蒙古自治区 ]] 文化厅组织的文物干部培训班在伊克昭盟野外实习时发现了当地的秦直道遗存,此后又对当地遗存进行了进一步的确认,确认了当地秦直道的大致走向和范围,并于此后确认了秦直道的北端终点为麻池古城。
=== 路线争议===
1975年, [[ 历史 ]] 地理学家史念海查阅史料和实地考察后,发表了一篇研究秦直道遗迹的文章,文章中论及秦直道规制和走向,认为秦直道应是由陕西淳化县北凉武帝村秦林光宫遗址向北,沿着子午岭的岭脊至甘肃定边县南侧,再向北进入 [[ 鄂尔多斯 ]] 草原,在昭君坟附近渡过黄河,到达位于今包头市西南一带的路线。这篇文章使得关于秦直道的研究重新引起了考古学界的重视,但此后又有说法认为秦直道在子午岭一段是向东穿行,并穿过上郡进入鄂尔多斯草原。双方在秦直道的南半段路线分析上出现了较大分歧。
实地探勘
1979年,考古人员调查了秦直道的南段起点,即汉代甘泉宫遗址。该遗址的北门与秦直道遗迹相连。1991年至1994年, [[ 甘肃省文物局 ]] 组织人员对甘肃省境内的秦直道遗迹进行探察,并发现了大量秦直道遗迹:2。2006年, [[ 考古 ]] 工作人员在陕西富县发现了秦直道的路面和排水沟。2009年3月2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人员对陕西富县境内的秦直道进行考古发掘。该工程耗时56天,除发掘出部分古钱币之外,考古人员还在秦直道旁挖出大量 [[ 建筑 ]] 基址,这些基址随后确定为兵站的遗址。这次发掘是秦直道遗址的第一次大规模发掘,并当选了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次发掘结果与“秦直道途经甘肃”的说法相冲突,有观点认为甘肃境内的秦直道实际为秦直道的支线。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248,0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