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文选

增加 32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太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逝后谥“昭明” <ref>[https://www.zhwh365.com/article_1904.html 诗文总集——《昭明文选》],传统文化网,2014-03-04</ref> ,故其主编的这部总集又被称作《昭明文选》。这部总集共60卷,分为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收录极为丰富,选材上等。
“文选学”(又称“选学”,即《文选》之学)于唐朝与五经并驾齐驱,盛极一时。时至北宋年间,民间尚传谣曰:“《文选》烂,秀才半。”延至元、明、清,有关《文选》的研究亦未尝中辍。
==文选的注疏==
首先对《文选》作注释的是《文选》问世六、七十年后的《文选音》,是萧统的堂侄萧该对《文选》语词作的音义解释。隋唐时期的曹宪、许淹、李善、公孙罗等人将其发展成选学。曹宪撰有《文选音义》 <ref>[https://www.sohu.com/a/253839929_717218 赵建成:萧该《文选音》到李善《文选注》——早期《文选》学者及其选学著作述略] ,搜狐,2018-09-14</ref> 。许淹、李善、公孙罗等都曾是曹宪的学生,他们都曾注解《文选》,其中以唐高宗显庆年间的李善注被认为最好。
唐玄宗开元年间,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和李周翰五位文臣对《文选》作注释,称为五臣注。和李善注相比,五臣注更简单通俗,但不为学术正统所采纳。
清嘉庆年间,胡克家据《文选》尤袤刻本,又据宋代吴郡袁氏、茶陵陈氏所刻六臣本以校勘异同,写成《文选考异》十卷。以后的《文选》传本多以胡本为底本,如1977年中华书局印本、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等。
 
==参考文献==
113,40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