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秦孝公

增加 1,769 位元組, 5 年前
秦魏讲和
秦孝公九年(公元前353年),[[齐军]]与[[宋国]]景敌、卫国公孙仓所率部队会合,围攻魏国的[[襄陵]](今河南省睢县)。 此时魏军主力已攻破[[赵国]]首都[[邯郸]],但在[[桂陵之战]]被前来救援赵国的齐国军队击败, [[楚宣王]]也派大将景舍率兵救援赵国,夺取了魏国睢水、濊水之间的土地。 秦孝公趁魏国国内空虚之机,于秦孝公十年(公元前352年)任命商鞅为大良造,率兵长驱直入,包围魏国并占领魏国旧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 。魏惠王急忙派军队在上郡要地固阳(即定阳,今陕西省延安市东)以东修建崤山长城(东南起崤山,西北至黄河),以阻止秦军的进攻。秦孝公十一年(公元前351年),商鞅又率兵包围并占领固阳。
 
==== 元里之战 ====
前354年,[[赵国]]入侵魏国的盟国卫国,夺取漆及[[富丘]](均在今河南省[[长垣县]])两地。<ref>《古本竹书纪年·魏纪》:梁惠成王十六年,邯郸伐卫 ,取漆富丘,城之。</ref>此举招致魏国的干涉,魏国出兵助卫,包围赵都[[邯郸市|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ref>《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赵成侯)二十一年,魏围我邯郸。</ref>秦孝公趁魏军主力出击之机,派军队偷袭魏国,进攻魏河西长城重要据点[[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南),大败魏军,歼灭守军七千人,并占领少梁。<ref>《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孝公)八年,与魏战元里,斩首七千,取少梁。</ref>同年,秦孝公命[[公孙壮]]率军攻打韩国,包围[[焦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但没有攻克,占领[[上枳]]、[[安陵]](今河南省[[鄢陵县]]北)、[[山氏]](今河南省[[新郑市]]东北)并筑城,插入魏、韩两国交界地区。<ref>《古本竹书纪年·魏纪》: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孙壮率师伐郑,围焦城,不克。秦公孙壮率师城上枳、安陵、山氏。</ref>
=== 秦魏讲和 ===
秦孝公十年(公元前352年), [[ 魏惠王 ]] 调用 [[ 韩国 ]] 的军队击败包围襄陵的[[齐]]、[[宋]]、[[卫]]联军, [[ 齐国 ]] 被迫请 [[ 楚国 ]] 大将[[景舍]]出面调停,各国休战 <ref>《古本竹书纪年·魏纪》:(梁惠成王)十八年, 惠成王以韩师败诸侯师于襄陵。齐侯使楚景舍来求成。公会齐、宋之围。</ref> 。 秦孝公十一年(公元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漳河边结盟,撤出赵国首都邯郸。魏国陆续与各国和谈后,集中兵力向西反攻,夺回 [[ 安邑 ]] 并包围 [[ 固阳 ]] 。 为争取时间在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秦孝公于前350年与魏惠王在彤地(今陕西省华县西南)会盟修好,缓和了两国紧张的关系 <ref>《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魏惠王)二十一年(应为二十年),与秦会彤。</ref>
魏惠王以朝见[[周天子]]为名,召集泗上十二诸侯举行会盟,图谋攻秦。秦孝公下令加强防守,并采纳商鞅"尊魏为王"的策略来改变魏国进攻秦国的意图。秦孝公于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派商鞅游说魏惠王,劝说他除了号令 [[ ]] [[ ]] [[ ]] [[ ]] 等十二个小国外,还要向北联合 [[ 燕国 ]] ,向东攻打 [[ 齐国 ]] ,迫使 [[ 赵国 ]] 屈服;向西联合 [[ 秦国 ]] ,向南攻打 [[ 楚国 ]] ,迫使 [[ 韩国 ]] 屈服,这样霸业可成。商鞅还建议魏惠王顺从天下之志,先行称王,再图霸业。魏惠王听从商鞅的游说开始称王,按照天子的规格大建宫室,制作丹衣和九施、七星之旗,并召集各小国参加逢泽(今河南省开封市南)会盟,秦公子少官和 [[ 赵肃侯 ]] 也应邀参加 ,诸侯会盟后又前往朝见周天子。魏惠王僭越礼制的行为引起了齐、楚等国的愤怒,诸侯纷纷倒向齐国。<ref>《战国策·卷六·秦策四·或为六国说秦王》:魏伐邯郸,因退为逢泽之遇,乘夏车,称夏王,朝为天子,天下皆从。</ref>
=== 西鄙之战 ===
17,8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