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安通越嶺古道

增加 7,496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安通越嶺古道'''<br><img src="https://www.keepon.com.tw/Uploa…”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安通越嶺古道'''<br><img src="https://www.keepon.com.tw/UploadFile/Temp/19250/aeceaaf4-0b25-4a6d-a54b-0e3a716b44d3.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keepon.com.tw/thread-f52e3004-6b02-e611-80c2-901b0e54a4e6.html?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圖片來自keepon]</small>
|}

'''安通越嶺古道'''為一條位在[[臺灣]]東部的[[古道]],該條古道橫跨於[[花蓮縣]][[玉里鎮]]安通至[[臺東縣]][[長濱鄉]]竹湖,橫跨[[海拔]]高度約 640-930 [[公尺]]。目前位於花蓮縣境內的古道西段已改建為總長 2.06 [[公里]]的健走步道,跨越[[海岸山脈]][[陵線]]後的臺東縣東段則尚處於荒廢狀態,預計2015年底將會重新開闢為步道。<ref name="台灣山林優游網 安通越嶺道:西段" >{{cite web |url=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Trail/RT?typ=3&tr_id=153 |title=台灣山林優游網 安通越嶺道:西段 | accessdate=2015-05-28}}</ref><ref name=" 安通越嶺古道─東段開通工程委託規劃設計及監造技術服務 ">{{cite web |url=http://web.pcc.gov.tw/tps/tpam/main/tps/tpam/tpam_tender_detail.do?searchMode=common&scope=F&primaryKey=51457544 |title=中華民國 政府採購資訊網 安通越嶺古道─東段開通工程委託規劃設計及監造技術服務 | accessdate=2015-05-28}}</ref>安通越嶺古道,在清朝統治台灣末年,扮演重要的軍事地位。自清代以後,安通越嶺道成為璞石閣與成廣澳間往來的主要交通孔道,來往商賈、墾民、傳教士絡繹不絕。日治時期,日人略加修築,改稱紅莝越,全長約14公里。

安通越嶺道是八通關古道延伸,是清朝、日據時期東海岸阿美族與花東縱谷阿美族、平埔族的婚姻道、宣教道、走私道,從台東長濱鄉南竹湖石門橫越海岸山脈嶺線到花東縱谷安通溫泉。這條古道因有瑞港公路、富東公路、玉長隧道後荒廢多年,加上天災地變雜草叢生,登山客大多迷路折返;經花東兩縣林管處重新維修完成,登頂平台眺望東側太平洋,西側花東縱谷。

== 歷史沿革 ==
=== 清領時期 ===
安通越嶺古道最初之起源為臺灣[[清治時期]],清[[同治]]十年(1871年),當時的[[鳳山縣 (臺灣)|鳳山縣]]南側發生[[八瑤灣事件]],事件第三年,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派兵討伐牡丹社[[原住民]],是為[[牡丹社事件]],清廷即賠款 50 萬兩讓日本撤軍而結束該事件。爾後清廷開始積極治臺,負責處理[[牡丹社事件]]的[[福建]][[海防大臣]][[沈葆禎]],針對原住民政權擬訂[[開山撫番]]的國際政策。利用清軍的力量,分北、中、南三路進行山區開路。中路由總兵[[吳光亮]]領軍,自林杞埔(今[[南投縣]][[竹山鎮|竹山]])作為起始,翻越[[中央山脈]]八通關,至[[璞石閣]](今花蓮縣玉里),即今之[[八通關古道]]。<ref name="花蓮縣觀光資訊網 安通越嶺古道 ">{{cite web |url=http://tour-hualien.hl.gov.tw/Portal/Content.aspx?lang=0&p=005050001&area=4&id=108 |title=花蓮縣觀光資訊網 安通越嶺古道 | accessdate=2015-05-28}}</ref><ref name="登山補給站 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八探安通越嶺古道辛苦行" >{{cite web |url=http://www.keepon.com.tw/%28X%281%29S%28ovppg0ieci255uebp2ovvsvp%29%29/thread-7c064131-14d8-e411-93ec-000e04b74954.html |title=登山補給站 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八探安通越嶺古道辛苦行 | accessdate=2015-05-28}}</ref>

清光緒元年(1875年)八通關古道完工後,吳光亮再率領[[廣東]][[飛虎軍]]興建自璞石閣出發經海岸山脈翻越至成廣澳(今臺東縣[[成功鎮]])之道路,該道路命名為'''成廣澳道路''',是為安通越嶺古道之始祖。<ref name="《台灣古道特輯》 "> 《台灣古道特輯》,國民旅遊出版社,出版日期:1999/12/1 ISBN 9578554664</ref>

同年初秋,雖然吳光亮已以武力強行侵略[[縱谷]]靠海岸山脈一側的原住民阿美族人,但部份在深山中的原住民仍未投降,於是吳光亮招募璞石閣附近的[[平埔族]],侵略阿美族的居住地,並再招集民兵將原有的成廣澳道路修築成2公尺寬的山道,再由阿美族紅座(又稱甕座)社出發行經成廣澳道路越過海岸山脈,以便攻打驃悍的山地阿美族原住民。<ref name="《台灣古道特輯》 "/>

清領時期安通越嶺古道是海岸山脈兩邊的原住民族[[阿美族]]姻親節慶時互相往來的重要道路,也曾是[[基督教]][[傳教士]]至東部傳教的宣教路。<ref name="自由時報〈北部〉安通越嶺古道整建 只修一半" />

=== 日治時期 ===
[[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後,臺灣割讓給[[日本]]進入[[臺灣日治時期]],當時[[日本人]]接管安通越嶺古道後進行修築,並將古道改稱為'''紅莝越嶺道''',起點自今臺東縣長濱鄉竹湖村石門溪,於烏帽子山南鞍翻越海岸山脈,沿安通溪出至今花蓮縣玉里鎮樂合里。日治時期後期,[[太平洋戰爭]]開打導致臺灣物資缺乏,很多民生物品被日本[[臺灣總督府]]列為管制品,不准自由買賣,部份民眾為取得民生用品,利用紅莝越嶺道運送[[魚]]貨及[[菸草]]等貨物,古道成了當時重要的[[走私]]路。<ref name="台灣山林優游網 安通越嶺道:西段" /><ref name="花蓮縣觀光資訊網 安通越嶺古道" />

=== 臺灣戰後時期 ===
[[臺灣戰後時期|戰後]],[[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以及後續政府陸續興建了[[省道]][[臺11線]](東部濱海公路)、臺11線甲(光豐公路)、[[臺23線]](富東公路),安通越嶺古道便逐漸荒廢,除登山人士的橫越海岸山脈[[登山]]活動,已少有人湮。<ref name="自由時報〈北部〉安通越嶺古道整建 只修一半" >{{cite web |url=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224578 |title=自由時報〈北部〉安通越嶺古道整建 只修一半 | accessdate=2015-05-28}}</ref>

2002年,當時[[林務局]]花蓮林管處認為,安通越嶺古道具有人文及休閒旅遊價值,因此編列[[新臺幣]]600萬元重新整修安通越嶺古道的安通山區路段,工程至2008年完工,並被列入臺灣的[[國家步道系統]];而東段管轄單位的臺東林管處則表示因經勘察小組評估後認為地處偏遠則不予修復。<ref name="台灣山林優游網 安通越嶺道:西段" /><ref name="自由時報〈北部〉安通越嶺古道整建 只修一半" />

2015年5月,[[台東農田水利會|臺東農田水利會]]東河工作站為[[竹湖圳]]的維修之要,會同臺東林管處進行安通越嶺古道的東段會勘工程,預計東段將在2015年底開通。<ref name=" 安通越嶺古道─東段開通工程委託規劃設計及監造技術服務 "/>

== 路線 ==
前往安通越嶺道西段入口,可經由臺30線的23.5公里處富祥橋轉產業道路,依指標行駛至4.2公里處即到達步道入口。臺東縣長濱鄉竹湖村南竹湖社區-石門溪-海岸山脈-安通溪-安通溫泉飯店-花蓮縣玊里鎮樂合里[[安通溫泉]]區。

== 周遭景點 ==
* [[安通溫泉]]
* [[小港漁港 (台東)|小港漁港]]
* [[三仙台]]
* [[南安瀑布]]
* [[玉里]]

== 參考文獻 ==
{{Reflist}}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