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62
次編輯
變更
大唐西域记
,無編輯摘要
《 ''' 大唐西域记 ''' 》,简称《西域记》,为 [[唐朝| 唐代 ]] 著名高僧玄奘口述,门人辩机执笔编集而成。《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为 [[ 玄奘 ]] 游历印度、 [[ 西域 ]] 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其中包括了 [[ 新疆 ]] 至南印度一百四十多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提供大量印度 [[ 史料 ]] ,在 [[ 四库全书 ]] 之中为史部地理外纪类。
==內容==
《大唐西域記》共十二卷,並非以玄奘旅行的路線,而是按地區排列,记录新疆至印度沿途所見國家的地理、 [[ 交通 ]] 、 [[ 氣候 ]] 、物產、 [[ 政治 ]] 、 [[ 宗教 ]][[ 信仰 ]] 、 [[ 語言 ]][[ 文字 ]] 、 [[ 教育 ]] 、刑法、 [[ 禮儀 ]] 、賦稅、人文風俗描述下來,其中也穿插聽到傳聞而沒有親自到過的國家,用「行」和「至」兩字區分。此書由玄奘口述,由弟子辩机执笔,於贞观二十年(646年)七月完成。据專家王世平表示,“玄奘用脚步量出的里程,竟准确到一里不差,使斯坦因感佩到五体投地的地步”。 * 卷第一講述阿耆尼國(焉耆)、屈支國( [[ 龜茲 ]] )、 [[ 阿克蘇]]|跋祿迦國、赭時國、颯秣建國、弭秣賀國、劫布呾那國、喝捍國、捕喝國、伐地國、貨利習彌伽國、羯霜那國、睹貨邏國、呾蜜國、赤鄂衍那國、忽露摩國、鞠和衍那國、鑊沙國、珂咄羅國、拘謎陀國、縛伽浪國、紇露悉泯健國、忽懍國、縛喝國、銳秣陀國、胡寔健國、呾剌健國、揭職國、梵衍那國、迦畢試國等三十四國。 * 卷第二,先對印度進行總的描述,更改舊譯名「身毒」和「天竺」為「 [[ 印度 ]] 」,這個譯名一直沿用至今。然後講述濫波國、那揭羅曷國、健馱邏國等三個國家(今 [[ 阿富汗 ]] 境內)。 * 卷第三敘述 [[ 北印度 ]] 八國:烏仗那國、缽露羅國、呾叉始羅國、僧訶捕羅國、烏剌屍國、迦濕彌羅國、半笯嗟國、遏羅闍補羅國。 * 卷第四敘述十五國 ,。
**北印度五國:磔迦國、至那僕底國、闍爛達羅國、屈露多國、設多圖盧國。
** [[ 中印度 ]] 十國:波理夜呾羅國、秣菟羅國、薩他泥濕伐羅國、窣祿勤那國、秣底補羅國、婆囉吸摩補羅國、瞿毗霜那國、堊醯掣呾羅國、毗羅刪那國、劫比他國。
*卷第五敘述中印度六國:羯若鞠闍國、阿踰陀國、阿耶穆佉國、缽邏耶伽國、憍賞彌國、鞞索迦國。
*卷第六敘述中印度四國:室羅伐悉底國、劫比羅伐窣堵國、藍摩國、拘尸那揭羅國。
*卷第七敘述中印度五國:婆羅痆斯國、戰主國(龍藏這兩個國家列在第六卷)、吠舍釐國、弗栗恃國和尼波羅國。
*卷第八: [[ 摩揭陀國 ]] 上
*卷第九:摩揭陀國下
*卷第十:十七国
**中印度四國:伊爛拏缽伐多國、瞻波國、羯朱嗢只羅國、奔那伐彈那國 、。 **東印度八國:迦摩縷波國、三摩呾吒國、耽摩栗底國、羯羅拏蘇伐剌那國、烏荼國、恭御陀國、羯稜伽國、憍薩羅國 、。
**南印度五國:案達羅國、馱那羯磔迦國、珠利耶國、達羅毗荼國、秣羅矩吒國。
*卷第十一 二十三國:
** [[ 斯里蘭卡]]|僧伽羅國(雖非印度之國路次附出)。 ** [[ 南印度 ]] :恭建那補羅國、摩訶剌他國、跋祿羯占婆國、摩臘婆國、阿吒厘國、契吒國、伐臘毗國、阿難陀補羅國、蘇剌他國、瞿折羅國、鄔闍衍那國、擲枳陀國、摩醯濕伐羅補羅國。 ** [[ 西印度 ]] :信度國、茂羅三部盧國、缽伐多國、阿點婆翅羅國、狼揭羅國。 **波斯|波剌斯國(雖非印度之國路次附出舊曰 [[ 波斯 ]] )
**西印度:臂多勢羅國、阿輿荼國、伐剌挐國。
* 卷第十二講述了從 [[ 帕米尔 ]] ,經 [[ 南疆 ]] 和闐、 [[ 羅布泊 ]] 所過二十二國:
**漕矩吒國、弗栗恃薩儻那國
**(睹貨邏故國):安呾羅縛國、闊悉多國、活國、瞢揵國、阿利尼國、曷邏胡國、訖栗瑟摩國、缽利曷國、呬摩呾羅國、缽鐸創那國、淫薄健國、屈浪拿國、達摩悉鐵帝國(都城“昏驮多”,即现在的汉杜德Khamdadh,位于瓦罕山谷中潘扎水南岸[[冲积扇]]上)。 **屍棄尼國、商彌國、朅盤陁國(都城石头城即今塔什库尔干县城)、烏鎩國(即为莎车绿洲)、佉沙國、斫句迦國、[[于阗]]|瞿薩旦那國。 全書講述了所親自經過的110個國家,聽到傳聞的28個 [[ 國家 ]] ,以及附帶提及的12個國家<ref>[http://lishi.xuexila.com/lishishuji/1668.html 《大唐西域记》的内容介绍及历史意义],学习啦, 2015-9-29</ref>。
==意义==
《大唐西域记》是记载中国佛教史的重要文献。书内记录了当时新疆与印度各地的佛教流派,亦记录印度其他宗教分布,如 [[ 耆那教 ]] 、 [[ 印度教 ]] 等,有助于研究中世纪印度宗教的流布。除记录宗教外,他还记录当地语言,分析各地语言的异同,有助解读十九世纪末在新疆发现的各种语言文书。1834年 [[ 德国 ]][[ 学者 ]] 朱利斯·克拉普罗特出版《玄奘在中亚与印度的旅行》一书,是迄今所见最早介绍玄奘的著作之一。1857年 [[ 法国 ]] 学者儒莲将《大唐西域记》译成法文,开创西方学者研究玄奘之先河。中国长期以来,很少有人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一直到 [[ 文化大革命 ]] 结束后,才有大量的研究。1983年 [[ 季羡林 ]] 等人集体合作了《大唐西域记校注》<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617/16/1252353_293513010.shtml 大唐西域记(共12卷唐玄奘19年间游历印度、西域140多个国家风土人情见闻录],360个人图书馆,2013-06-17</ref>。
《大唐西域记》对研究印度历史相当重要,因为印度民族虽然创造重要的古代文化,但不注重记录历史,印度 [[ 历史学家 ]] 阿里教授说:“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印度国徽狮头柱和国旗上的 [[ 法轮 ]][[ 图案 ]] ,都是来源于 [[ 鹿野苑 ]] (sarnath)的考古发掘,而鹿野苑、 [[ 那烂陀寺 ]] 、 [[ 菩提伽耶 ]][[ 阿育王大塔 ]] 、 [[ 桑奇大塔 ]] 印度著名佛教 [[ 遗址 ]] 的发掘,都是 [[ 英国 ]][[ 考古学家 ]] 亚历山大·卡宁厄姆自19世纪始依照玄奘的描述找到的。玄奘在书中曾描述了巴米扬大佛(在2001年被阿富汗塔利班政府所毁)。唯一统一古代印度的阿育王事迹亦多源自于玄奘的记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