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正一道

增加 5,080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正一道是宋、元朝形成的道教宗派,来自于汉朝的五斗米道。全称作“正一盟威之道”,奉张天师为首领,道术以画符念咒为…”
正一道是宋、元朝形成的道教宗派,来自于汉朝的五斗米道。全称作“正一盟威之道”,奉张天师为首领,道术以画符念咒为主,道士一般娶妻生子,不必出家。按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的记载,正一宗坛在信州之龙虎山,受正一之箓,行天心正法。原始派,崇尚与道德如孝,忠,仁,义等。追求自然之道,又有少数人称其为守一道。以祭天地,祖先为传统。古时在黄河流域南北广受追随。原始派因遵循自然之理,不必出家受戒,不忌婚娶。

元以后为上清派,灵宝派和天师道等的总称。宋嘉熙三年(1239),宋理宗命第三十五代张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主领龙翔宫,赐号“观妙先生”。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三十八代张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为正一道形成的标志。明初,官方承认的道教只有全真、正一等两派,天师派以外的符箓诸派,包括禅和派、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东华派、净明道、太一道等,皆被视为正一派的分支。

在明世宗嘉靖帝时这一派地位很高,代表人物有邵元节和陶仲文。

==简介==

宫观遍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等省区及燕京一带,且有大批弟子担任上述地区路、州、县的道教官职。其组织发展规模是当时任何一个符箓道派所不能比拟的,从而为各符箓派集合到龙虎宗周围组成一个大派正一道准备了组织基础。 第三,各符箓派在思想、组织上的交参融合渐趋成熟。由于各符箓派的教义、方术 甚为接近,它们的思想交融早已有之。

但在元代,由于历代张天师掌领江南诸路道教,各派之间接触频繁,从而彼此间的交融更加广泛而深入。如玄教大宗师吴全节既向陈可复学雷法,又向东华派首领林灵真学道法,还向南宗道士赵淇学内丹。玄教另一弟子陈日新既精诣黄箓斋科,又研究道书丹经。茅山道士赵嗣祺参学玄教,张雨拜玄教道士王寿衍为师。武当山全真道道士张道贵、叶云莱、刘道明等都向清微派宗师黄舜申参学清微法。徐异既嗣净明道为第二祖,又向全真掌教兰道元参学全真。赵宜真先学正一法,次师全真道士金志扬之徒张铁玄、李玄一学内丹,复向净明道士学净明忠孝之道,被尊为净明道第四祖,如此等等。

各符箓派的互相参学交融,为组成正一道大派准备了思想条件。思想、方术上的互相交参,进一步导致各派组织上的会归与合一。如原由太一道主持的六丁之祠,至延皊(1314年)初,已由玄教道士毛颖达主持,元惠宗至元(1336年~1340年)初,又由玉笥山道士(属正一道)郭宗纯主持,表明太一道在延皊后已逐渐会归于正一道。传至武当山的清微法(北系),早在至元年间即与全真道合流,而其南传之系则可能渐合于正一。

东华派在林灵真以后,已由龙虎宗弟子董处谦和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相 继作了它的两代宗师,证明东华派在林灵真之后已成为正一道的一部分。所有这些,又 表现在元代中后期诸符箓派在组织上逐渐合而为一了。因此到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 以敕封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作“正一教主”为标志,宣告了正一道的成立。 

==特点==

正一道的特点是:

第一,以张陵后嗣为首领。自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于大德八年作 “正一教主”后,后继的历代天师皆袭此职。张与材于仁宗延皊三年(1316)卒,“ (延皊) 四年,子嗣成嗣,为三十九代(天师),袭领江南道教,主领三山符箓如故”。其后第四十代张嗣德、四十一代张正言皆相继受命作正一道首领。明清时,天师封号虽 被取消,正一教主之名也非皇帝敕封,但在其教内仍把张陵子孙视为当然的首须。

第二, 在组织上,由原有的新旧各符箓派组合而成。

包括龙虎宗、茅山宗、阁皂宗、太一道、净明道,以及神霄、清微、东华、天心诸小派。其组织比较松散。组成大派之后,原有的小宗派或因承传乏人而彻底融入大宗, 有的则只以天师为大宗主,各自的小宗承传如旧。如龙虎宗、净明道、清微派等,直至清代,仍各自承传不绝。第二,以《正一经》为共同奉持的主要经典,主要法术是画符 念咒、祈禳斋醮,为人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第四,正一道士可以不住宫观,可以娶妻 生子,被称为“火居道士”。其宫观规模较全真道为小,戒律也不很严格。明初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鉴于“吾道自近代以来,玄纲日坠”,意欲整顿其教之纲纪,著《道门十规》以加强其教规,但收效甚微。
277,78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