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伊朗

增加 37,436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NoteTA|G1=地名 |1=zh-hans:占; zh-tw:占; zh-hk:佔; }} {{Infobox country | conventional_long_name =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 native_name = {{lang|fa|جمهو…”
{{NoteTA|G1=地名
|1=zh-hans:占; zh-tw:占; zh-hk:佔;
}}
{{Infobox country
| conventional_long_name =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 native_name = {{lang|fa|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 <br> {{small|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
| common_name = 伊朗
| image_flag = Flag of Iran.svg
| image_coat = Emblem of Iran.svg
<!-- maps ----------->
| image_map = Iran in its region.svg
| image_map2 = Iran in Asia (-mini map -rivers).svg
| image_map3 = Iran in the world (W3).svg
| national_motto = <br> ''"{{lang|fa|استقلال، آزادی، 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br> ''"Esteqlâl, Âzâdi, Jomhuriye Eslâmi"''<br>“独立,自由,伊斯兰共和国”<br> {{small|(实际情况)}}<ref name="Temperman2010">{{cite book
| author=Jeroen Temperman
| title=State-Religion Relationships and Human Rights Law: Towards a Right to Religiously Neutral Governance
| 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Khag6tbsIn4C&pg=PA87
| year=2010
| publisher=BRILL
| isbn=90-04-18148-2
| pages=87–
| quote=根据1979年宪法第十八章,伊朗的官方格言为[[大赞辞]](即“真主至大”)。但事实上伊朗使用的格言为“独立,自由,伊斯兰共和国”。}}</ref>
| national_anthem = {{lang|fa|''مهر خاوران''}}<br>''[[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国歌|Mehre Xâvarân]]''<br>{{small|《东方的太阳》}}
| capital = [[德黑兰]]
| latd=35 |latm=41 |latNS=N |longd=51 |longm=25 |longEW=E
| largest_city = capital
| official_languages = [[波斯语]]
| religion = {{small|官方:}}<br>[[什叶派|伊斯兰教什叶派]]<br>{{small|其他认可宗教:}}<br>{{hlist|[[逊尼派|伊斯兰教逊尼派]]|[[基督教]]|[[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
<!-- government ----------->
| government_type = {{small|法定:}}<br>[[伊斯兰共和国]]<br>{{small|事实:}}<br>[[神权政治|神权]]与[[共和主义|共和]]政治混合;<br>[[政教合一]];<br>[[单一制]];<br>[[总统制|总统制共和国]];<br>由[[伊朗最高领袖|最高领袖]]领导<ref>{{cite web|last1=Buchta|first1=Wilfried|title=Taking Stock of a Quarter Century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url=http://ilsp.law.harvard.edu/wp-content/uploads/2014/08/buchta.pdf|website=Harvard Law School|publisher=Harvard Law School|accessdate=2 November 2015|quote=[...] the Islamic Republic’s political system, a theocratic-republican hybrid [...]}}</ref>
| legislature = [[伊斯兰议会]]
| leader_title1 = [[伊朗最高领袖|最高领袖]]
| leader_name1 = [[阿里·哈梅内伊]]
| leader_title2 = [[伊朗总统|总统]]
| leader_name2 = [[哈桑·鲁哈尼]]
| leader_title3 =
| leader_name3 =
| sovereignty_type = 建立
| established_event1 = [[伊斯兰共和国]]
| established_date1 = 1979年4月1日
| established_event2 = {{le|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宪法|Constitution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现行宪法}}
| established_date2 = 1979年10月24日
| established_event3 = [[1989年伊朗宪法公民投票|宪法修正案]]
| established_date3 = 1989年7月28日
| area_km2 = 1,648,195
| area_rank = 第18名
| area_magnitude = 1 E12
| percent_water = 0.7
| population_density_rank = 第162名
| population_estimate = 79,115,000 <ref>{{cite web|url=http://www.amar.org.ir/Default.aspx?tabid=133|title= official population clock as of March 20, 2016|work=http://www.amar.org.ir/}}</ref>
| population_estimate_year = 2017
| population_estimate_rank = 第18名
| population_density_km2 = 48
| GDP_PPP_year = 2017
| GDP_PPP = 14,591.95亿[[美元]]<ref name=imf2>{{cite web|url=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2016/02/weodata/weorept.aspx?sy=2014&ey=2021&scsm=1&ssd=1&sort=country&ds=.&br=1&c=429&s=NGDPD%2CNGDPDPC%2CPPPGDP%2CPPPPC&grp=0&a=&pr.x=68&pr.y=19|title=Islamic Republic of Iran|work=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date=October 2016|publisher=[[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accessdate=2016-12-04}}</ref>
| GDP_PPP_rank = 第18名
| GDP_PPP_per_capita = 20,030美元<ref name=imf2 />
| GDP_PPP_per_capita_rank = 第63名
| GDP_nominal_year = 2017
| GDP_nominal = 4,123.04亿美元<ref name=imf2 />
| GDP_nominal_rank = 第27名
| GDP_nominal_per_capita = 5,124美元<ref name=imf2 />
| GDP_nominal_per_capita_rank = 第90名
| Gini_year = 2013
| Gini_change = {{decrease}}<!--increase/decrease/steady-->
| Gini = 37.4 <!--number only-->
| Gini_ref = <ref name="Data.worldbank.org">{{cite web |url=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I.POV.GINI |title=GINI index (World Bank estimate) |newspaper=Data.worldbank.org |date= |author= |accessdate= November 29, 2015}}</ref>
| Gini_rank =
| HDI_year = 2014<!-- Please use the year to which the data refers, not the publication year-->
| HDI_change = increase<!--increase/decrease/steady-->
| HDI = 0.774 <!--number only-->
| HDI_ref = <ref name="HDI">{{cite web |url=http://hdr.undp.org/sites/default/files/hdr_2015_statistical_annex.pdf |title=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5 |year=2015 |publisher=United Nations |accessdate=15 December 2015}}</ref>
| HDI_rank = 第69名
| currency = [[伊朗里亚尔|里亚尔]](﷼)
| currency_code = IRR
| time_zone = [[伊朗标淮时间|IRST]]
| utc_offset = +3:30
| time_zone_DST = IRDT
| utc_offset_DST = +4:30
| drives_on = 靠右行驶
| date_format = yyyy/mm/dd([[伊朗曆]])
| calling_code = +98
| cctld = {{unbulleted list |[[.ir]] |[[ایران.]]}}
| iso3166code = IR
}}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波斯语]]:'''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通称'''伊朗'''([[波斯语]]:'''ایران''' {{IPA-fa|ʔiːˈɾɒn||Fa-Iran (2).oga}}),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ref>因为早在「[[萨菲汗伊朗]]」时期(1501-1736)就已经不称波斯了</ref>,位于[[西亚]],为[[中东]]国家,其中北部紧靠[[里海]]、南濒[[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国际上属[[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52%,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派|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维王朝]]建立,二战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联|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国|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伊朗人质危机|人质事件]],伊朗转为反美的先锋,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伊朗最高领袖|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伊朗专家会议|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哈梅内伊|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伊朗总统|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朗伊斯兰会议|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伊朗司法总监|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伊朗里亚尔|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时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 历史 ==
{{Main|伊朗历史|波斯历史}}

=== 古代时期 ===
{{Main|波斯|波斯帝国}}
包括伊朗在内的[[西亚]](又称中东地区)远在[[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居住,约3000年前已建立一些[[邦国]],当时曾称为[[埃兰]],然后又先后经历了[[亚述]]、[[米底王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等。

西元前4世纪中叶,[[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国力式微,遭[[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所灭。[[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帝国分裂,伊朗一带落入[[塞琉古帝国]]手中,之后又经历了波斯的[[安息 (国家)|安息]]和[[萨珊王朝]]。

=== 中古与近代时期 ===
{{See also|阿拉伯帝国|塞尔柱帝国|伊儿汗国|帖木儿帝国|萨非王朝}}
637年,[[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军在[[阿尔-卡迪西亚会战|卡迪西亚战役]]打败波斯[[萨珊王朝]]的军队,攻占其首都[[泰西封]],开始了[[伊斯兰对波斯的征服]],同时也终结了波斯地区的[[琐罗亚斯德教]]文化。[[倭马亚王朝]]后,[[突厥人]]与[[蒙古人]]又相继入侵并统治伊朗一带。

16世纪初,[[伊斯玛仪一世]]抗拒[[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建立[[萨非王朝]],并以回教什叶派为国教。18世纪初[[赞德王朝]]、[[卡加王朝]]相继掘起,但因长期战乱,国势衰竭,屡次受到外国入侵。[[俄罗斯帝国]]攫取大片领土。[[英]]俄为了防堵[[德国]]势力深入[[中东]],1907年协议瓜分波斯,俄国控有北部,英国佔有南部,仅留中间作为缓衝区,仍由卡加王朝治理。

=== 巴列维王朝时期 ===
{{See also|礼萨·汗|英苏入侵伊朗|阿贾克斯行动|白色革命}}
1921年2月21日,[[礼萨·汗]]上校发动军事政变,佔据[[德黑兰]],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列维王朝]],于1935年改国名为伊朗。1941年礼萨·汗逊位,由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继位。巴列维执政时期,美国为了获得伊朗的石油及保持在中东的利益,大力扶持巴列维王朝,伊朗强大的军力俨然成为波斯湾地区的警察。

1951年4月28日,伊朗伊斯兰议会以79票赞成、12票反对提名摩萨台为首相,[[穆罕默德·摩萨台]]1951年至1953年间出任民选的伊朗首相,但在1953年被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动的政变推翻。摩萨台是一位作家、行政官员、律师、议员和政治家,具有王室和贵族背景。他在任伊朗首相期间实施渐进式的社会改革,包括推行失业补偿金制度、立例规定雇主向患病或受伤的员工提供福利、以及解放佃农,令他们不再受地主强制劳役。此外,他又规定地主贡献租金收益的20%到一个基金,用以资助一些比如兴建公共浴堂、农村住房和害虫防治等的市政发展项目。
其为在首相任内最瞩目的举动:把被美国与英国占有的石油资源,实现了国有化,归伊朗人所有。例:在国有化以前,伊朗石油业自1913年起一直由英伊石油公司(后称英国石油,简称BP)掌控,而英伊石油公司背后则由英国政府操控。

在英国军情六处要求下,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动了一场[[阿贾克斯行动]],成功在1953年8月19日推翻时任总统摩萨台,让巴列维国王重新上台,导致部分伊朗人不满。

1963年巴列维国王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国的蓝图来进行伊朗的农业与工业改革,例如[[土地改革]]、给予妇女[[选举权]]、森林水源收归国有、工人参加分红并限制[[宗教]]势力等措施。另外,还签下了在伊朗的美国军事人员可以享受[[治外法权]],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审判,而是交给美国处理。[[伊斯兰教]]宗教领袖[[赛义德·鲁霍拉·霍梅尼]]大力反对,巴列维国王逮捕了霍梅尼,最后于1964年11月4日将霍梅尼强行驱逐出境。

=== 伊斯兰共和国时期 ===
{{Main|伊朗伊斯兰革命|两伊战争|哈塔米|内贾德}}
[[File:Damavand3.jpg|thumb|[[德马峰]]]]
[[File:4758976353 tehran b.jpg|thumb|德黑兰]]
[[File:Iran Air Force Grumman F-14A Tomcat Sharifi.jpg|thumb|伊朗[[F-14]]战机]]
[[File:Foolad Mobarakeh50.jpg|thumb|芙兰美保钢厂]]
1977年起,伊朗爆发大规模的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1978年,各地游行示威不断升级,群众抬着霍梅尼的画像,高呼“打倒国王,建立伊斯兰教国家”的口号。1978年8月,国王巴列维更换内阁,宣布对首都德黑兰等12个大城市实行[[军事管制]],并出动大批[[军警]]镇压反对者。在德黑兰,有数万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积的不满情绪至此达到了巅峰,最终引发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全国各地大规模的示威和罢工造成石油工业停产,交通中断。伊朗军方宣布中立,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国性的动乱。

1979年1月16日,国王礼萨·巴列维被迫出国“长期度假”,委任沙普尔·巴赫蒂亚尔组织内阁。2月1日,霍梅尼结束长达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兰,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度]],成立伊斯兰临时革命政府。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马赫迪·巴扎尔]]甘为[[伊朗总理]]正式接管政权,巴列维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国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举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10月,伊朗流亡国王巴列维前往美国治疗淋巴瘤,德黑兰穆斯林群众愤而占领美国使馆,扣留使馆人员,史称[[伊朗人质危机]],自此美国与伊朗[[断交]]。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美国与苏联支援大量武器下与伊朗进行[[两伊战争]],直到1988年8月20日停火,伊朗受损不少,但伊拉克更被这场战争拖得民穷财尽。战争期间,1988年美军护卫舰在波斯湾被伊朗封锁海峡的水雷炸伤,即派企业号航母战斗群报复,炸毁伊朗的锡里石油钻井平台,击沉伊朗乔森号导弹巡逻艇。

1997年当选的温和派[[哈塔米]]总统致力于改革,同时向西方释放出和解讯号。可惜由于美国与[[阿富汗战争 (2001年)|阿富汗]]及[[伊拉克战争|伊拉克]]进行战争,从东西两面威胁伊朗的国家安全,美国总统[[小布什]]将伊朗定性为[[邪恶轴心]],哈塔米的和解政策在伊朗国内渐渐不受欢迎,受到保守派抨击。和解进程在2005年[[内贾德]][[2005年伊朗总统选举|当选]]之后戛然而止。

2003年[[伊拉克]]被美英为主的联合部队佔领。由于美军与伊朗相邻,加深双方矛盾,伊朗为了防范美军入侵而大举备战。

冷战后,伊朗从美俄两国都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而且都并非出于美俄的本意,被称为悄然的掘起。

首先,伊拉克因[[波斯湾战争]]陷入国际孤立,而[[苏联解体]]后,重新独立了一个[[什叶派]]的[[穆斯林国家]][[阿塞拜疆]],扩充了伊朗在伊斯兰世界的发言权,而且什叶派内部非常团结,特别是宗教学术界交流极为密切,因此扩充了伊朗的政治势力;而另一个从苏联独立的国家[[塔吉克斯坦]],其主体民族就是古代波斯人的后裔,[[塔吉克语]]是[[波斯语]]的一种方言,这又无形之中扩充了伊朗的文化势力范围。

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推翻了阿富汗南方的[[普什图族]]的[[塔利班]]政权,让北方的主要民族[[塔吉克族]]([[波斯人]]后裔)走向政权中心,这无疑又让波斯人获得了更大的政治利益;之后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推翻了伊拉克[[逊尼派]]的[[萨达姆]]政权,什叶派以其占多数的人口成为伊拉克的新政权主体,而伊拉克什叶派的精英阶层大多曾在什叶派宗教中心伊朗就读深造,美国除去了伊朗在[[两伊战争]]中的死敌,留给伊朗一个亲密的什叶派伙伴。

至此,伊朗西方的什叶宗教带和东方的波斯文化带各自连成一片,交相辉映,成为伊朗掘起的双翼。

另一方面,随着新世纪能源价格飙升,伊朗又从中获取巨大经济利益。

== 地理 ==
{{main|伊朗地理}}
[[File:Iran topo en.jpg|thumb|200px|伊朗地势图]]
'''伊朗'''位于[[亚洲]]西南方之[[中东]]地区,属[[西亚]],西北与[[阿塞拜疆]](界长432公里)和[[亚美尼亚]](界长35公里)为邻,东北部与[[土库曼]](界长992公里)接壤,东邻[[阿富汗]](界长936公里)和[[巴基斯坦]](界长909公里),西接[[伊拉克]](界长1458公里)和[[土耳其]](界长499公里),中北部紧靠[[裡海]](海岸线长650公里)、南靠[[波斯湾]]和[[阿拉伯海]][[阿曼湾]]([[海岸线]]长1,770公里)。面积1,648,00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636,0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2,000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十六位。

地貌大多是由[[高原]]、[[盆地]]或[[山脉]]所构成,只有在海边的一小部分是[[平原]]。境内最大的高原为[[伊朗高原]]。人口较多的西部是多山地形,由[[高加索山脉]]、[[札格罗斯山脉]]和[[厄尔布尔士山脉]]等构成。

整体而言,伊朗大多数地区属乾燥或半乾燥气候,降雨集中在十月至四月间,平均年降雨量在250-{zh-hans:毫米; zh-hant:公釐;}-以下。

== 政治 ==
伊朗是一个由[[什叶派]]主导的[[伊斯兰共和国|伊斯兰共和制]]国家。[[伊斯兰教]]在伊朗拥有至高无上的道德权威,是公共生活的最高淮则。伊朗的建国领袖即明确拒绝西方民主体制,首任最高领袖[[霍梅尼]]清楚地表示,在理想的政体中,国家权力应该由[[乌理玛]]执掌,[[议会]]仅有有限的权力。<ref>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伊斯兰政府》。转引自Hamid Algar编纂的Islam and Revolution: Writings and Declaration of Imam Khomeini (Berkley, Cal. Mizan Press, 1981) p. 137-8</ref>伊朗的穆斯林激进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将本国归入“意识形态指导型”国家,同[[苏联]]并列。

伊朗是一个[[多党制]]的国家,有着较为发达的[[选举]]制度,选举结果能在相当程度上反应真实民意,类似[[威权主义|威权政府]],伊朗在一定限度内容忍公民生活方式的多元选择权。这种将[[神权统治]]和民主选举相结合的“[[伊斯兰共和国]]”迄今仍是独一无二的政治体制。<ref>H.E.Chehabi: "the Political Regime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2000), p. 48</ref>

伊朗有着相对较为开放的媒体政策,出版检查制度在1989年后逐渐放松,<ref>Antony Hyman: "Iran's Press--Freedom within Limits", ''Index on Censorship'', 19:2, p.26.</ref>尽管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伊朗的舆论政策一度从紧,但仍较大部分中东伊斯兰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也门]]等)宽松。<ref>Farabi Adelkhah, "L'offensive des Intellectuels en Iran", ''Le Monde Diplomatique'', 42 (January, 1995), p.20.</ref>

伊朗与[[伊拉克]]有着长期的边界、教派、民族争端。1980年9月更爆发了[[两伊战争]],战争期间伊拉克得到美国支持。<ref>[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3123/c10 孙晓兰:伊斯兰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千年之争与当前中东危局 (作者历任中国驻利比亚、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大使馆外交官,现已退休)]</ref>经国际多方调解,1988年8月停火。1989年6月3日霍梅尼病逝,翌日专家会议推举总统[[阿里·哈梅内伊]]为最高精神领袖。7月28日,[[拉夫桑贾尼]]当选为总统。1997年5月23日[[穆罕默德·哈塔米]]继任。

2005年6月25日,[[德黑兰]]市长[[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伊朗总统,任内推行反[[西方国家|西方]]政策,进行具有争议的核活动,遭到西方国家的封锁与制裁。2013年6月15日,伊朗前首席核谈判代表、温和保守派总统候选人[[哈桑·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

==军事==
{{main|伊朗军事|伊朗核问题}}
伊朗军队较为独特,由两支队伍组成,即[[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军队|共和国军队]]和[[伊斯兰革命卫队|革命卫队]],两支队伍各自有陆海空三军。但革命卫队的海空军武器较简陋,多是轻型[[攻击机]]和近海小艇船隻,革命卫队功能是维护伊斯兰教义,兵力约12.5万人同时还负责维持其国内秩序、监控国内的敌对势力,但也有派往海外作战,普遍而言革命卫队士兵忠诚度和战斗力较高,宗教色彩浓厚,在电信、银行、建筑等社会较大金额流动的经济要害部门,都有革命卫队成员列席董事会。<ref>IISS Military Balance 2008, p.244</ref>

共和国军队则分陆军、海军、空军及防空军四个军种与多数国家的军队角色一样,总兵力约55万人,[[伊朗最高国防委员会|最高国防委员会]]是最高领袖领导的军事决策机构。

== 行政划分 ==
{{main|伊朗行政区划}}
行政划分:三十一个行省、三百二十四个县、八百六十五个区、九百八十二个市、两千三百七十八个乡:

{| class="wikitable"
|-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
|rowspan="16"|{{Provinces of Iran Labelled Map}}
|-
|1||[[德黑兰省]]||16||[[恰哈马哈勒-巴赫蒂亚里省]]
|-
|2||[[库姆省]]||17||[[科吉卢耶-博韦艾哈迈德省]]
|-
|3||[[中央省 (伊朗)|中央省]]||18||[[布什尔省]]
|-
|4||[[加兹温省]]||19||[[法尔斯省]]
|-
|5||[[吉兰省]]||20||[[霍尔木兹甘省]]
|-
|6||[[阿尔达比勒省]]||21||[[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
|-
|7||[[赞詹省]]||22||[[克尔曼省]]
|-
|8||[[东亚塞拜疆省]]||23||[[亚兹德省]]
|-
|9||[[西亚塞拜疆省]]||24||[[伊斯法罕省]]
|-
|10||[[库尔德斯坦省]]||25||[[塞姆南省]]
|-
|11||[[哈马丹省]]||26||[[马赞德兰省]]
|-
|12||[[克尔曼沙汗省]]||27||[[戈勒斯坦省]]
|-
|13||[[伊拉姆省]]||28||[[北呼罗珊省]]
|-
|14||[[洛雷斯坦省]]||29||[[呼罗珊省]]
|-
|15||[[胡齐斯坦省]]||30||[[南呼罗珊省]]
|}

伊朗的一些岛屿并未显示于图中,这些岛屿均属[[霍尔木兹甘省]]管辖。

== 经济 ==
{{main|伊朗经济|伊朗石油}}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12年伊朗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548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为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购买力平价]]的国内生产总值为9974亿美元,居世界第17位,人均为11395美元,居世界第78位。

伊朗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伊朗的[[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制造业也比较发达,[[电子工业]]、核工业、计算机软硬件业发展很快。伊朗的机械制造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胡齐斯坦]]为石油工业区与重要出海门户。伊朗的石油[[出口]]是[[经济]]命脉,[[石油生产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别位于[[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

[[美国]]自伊斯兰革命后就从未进口伊朗石油,而[[欧盟]]也已对伊朗实施制裁,禁止成员国与伊朗续签石油进口协议。2005年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与伊朗签署了一项价值1000[[亿]][[美元]]的石油[[合作]][[协议]],成为该国重要的[[石油贸易]]伙伴。

伊朗积极建议[[石油输出国组织]]摆脱[[美元]],另寻计价单位,伊朗并于2008年4月30日宣佈在对外石油交易中,已完全停用美元为结算单位。在欧洲使用[[欧元]]结算,在亚洲用[[日圆]]结算。<ref>{{cite news|title=伊朗弃用美元结算石油|url=http://www.atchinese.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49508&Itemid=32|date=2008-05-01|accessdate=2013-02-24|newspaper=''[[亚洲时报在线]]''}}</ref>

2012年5月8日,伊朗驻阿联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大使表示,伊朗接受供应给中国的原油部份以人民币支付。<ref>{{cite news|title=伊朗接受中国以人民币结算部分石油|url=http://whttp://cn.reuters.com/article/CNIntlBizNews/idCNCNE84706X20120508''[[ 路透社]]''}}{{dead link|date=2017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 人口 ==
伊朗曾一度实施计划生育政策。2012年8月2日,伊朗卫生部証实,伊朗已经废除计划生育政策,希望能够迎来一个“婴儿潮”,令伊朗人口增加一倍。<ref>{{cite news|title=Iran scraps birth control programme in baby boom bid|url=http://www.telegraph.co.uk/news/worldnews/middleeast/iran/9446882/Iran-scraps-birth-control-programme-in-baby-boom-bid.html|date=2 August 2012|accessdate=2012-08-08|newspaper=[[每日电讯报]]}}</ref>
{{Historical populations
|title = 历回伊朗人口普查
|type =
|align =
|width =
|percentages =
|footnote =
|source = 伊朗统计中心
|1956 |18954704
|1966 |25785210
|1976 |33708744
|1986 |49445010
|1996 |60055488
|2006 |70495782
|[[2011年伊朗人口普查|2011]] |75149669
}}

=== 民族及宗教 ===
{{main article|伊朗宗教}}
伊朗人口到2016年达到7900万,其中有[[波斯人]](51%)、[[阿塞拜疆人]](24%)、吉拉基人和马赞德兰人(8%)、[[库尔德人]](7%)、[[阿拉伯人]](3%)、[[俾路支人]](2%)、卢尔人(2%)、[[土库曼人]](2%)、[[亚美尼亚人]]、伊朗[[犹太人]]、[[亚述人]]、拉克人、[[卡什加人]]、[[格鲁吉亚人]]、[[切尔克斯人]]、塔茨人、曼达人(曼达教徒)、[[吉卜赛人]]、[[布拉灰人]]、[[哈扎拉人]]、[[哈萨克人]]及其他民族(1%)。最大的少数民族是阿塞拜疆人。

全国人口89%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9%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其余2%信奉其他宗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曼达教派和[[巴哈伊教]]等)。信奉基督教的主要为[[亚美尼亚人]]和[[亚述人]],其中亚述人仍使用古老的[[阿拉米语]]。

=== 主要城市 ===
{| class="infobox" style="text-align:center; width:97%; margin-right:10px; font-size:90%"
|+ align=center style="font-weight:bold" | 伊朗最大城市

! rowspan=23 width:150|<br />
[[File:Tehran skyline may 2007.jpg|border|135px|Tehran]]<br />[[德黑兰]]<br />
[[File:RezaShrine.jpg|border|135px|Mashhad]]<br />[[马什哈德]]<br />
|-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B9D3EE;" |排名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B9D3EE;" | [[城市]]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B9D3EE;" | [[伊朗行政区划|省份]]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B9D3EE;" | 人口(2012年)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B9D3EE;" | 排名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B9D3EE;" | [[城市]]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B9D3EE;" | [[伊朗行政区划|省份]]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B9D3EE;" |人口(2012年)
! rowspan=11 | {{navbar|Largest cities of Iran|plain=1}}

[[File:Naqsh-e Jahan Square 1.jpg|border|135px|Isfahan]]<br />[[伊斯法罕]]<br />
[[File:Shiraz Botanical Garden.jpg|border|135px|Shiraz]]<br />[[设拉子]]<br />
|-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f0f0f0;" | 1 ||align=left | '''[[德黑兰]]''' || [[德黑兰省]] || 8,778,535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f0f0f0;" | 11 ||align=left | '''[[乌尔米耶]]''' || [[西亚塞拜然省]] || 662,734
|-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f0f0f0;" | 2 ||align=left | '''[[马什哈德]]''' || [[拉扎维呼罗珊省]] || 2,567,243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f0f0f0;" | 12 ||align=left | '''[[克尔曼]]''' || [[克尔曼省]] || 621,374
|-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f0f0f0;" | 3 ||align=left | '''[[伊斯法罕]]''' ||[[伊斯法罕省]] || 1,755,382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f0f0f0;" | 13 || align=left | '''[[扎黑丹]]''' || [[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 || 594,683
|-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f0f0f0;" | 4 ||align=left | '''[[卡拉季]]''' || [[厄尔布尔士省]] || 1,657,967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f0f0f0;" | 14 ||align=left | '''[[阿拉克]]''' || [[中央省 (伊朗)|中央省]] || 480,560
|-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f0f0f0;" | 5 ||align=left | '''[[大不里士]]''' || [[东亚塞拜然省]]|| 1,459,755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f0f0f0;" | 15 ||align=left | '''[[哈马丹]]''' || [[哈马丹省]] || 479,640
|-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f0f0f0;" | 6 ||align=left | '''[[设拉子]]''' || [[法尔斯]] || 1,287,423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f0f0f0;" | 16 ||align=left | '''[[萨南达季]]''' || [[库尔德斯坦省]] || 446,760
|-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f0f0f0;" | 7 ||align=left | '''[[库姆]]''' || [[库姆省]] || 1,071,503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f0f0f0;" | 17 ||align=left | '''[[亚兹德]]''' || [[亚兹德省]] || 432,194
|-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f0f0f0;" | 8 ||align=left | '''[[阿瓦士]]''' || [[胡齐斯坦省]] || 1,068,908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f0f0f0;" | 18 ||align=left | '''[[阿尔达比勒]]''' || [[阿尔达比勒省]] || 418,262
|-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f0f0f0;" | 9 ||align=left | '''[[拉什特]]''' || [[吉兰省]] || 863,470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f0f0f0;" | 19 ||align=left | '''[[阿巴斯港]]''' || [[霍尔木兹甘省]] || 379,301
|-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f0f0f0;" | 10 ||align=left | '''[[克尔曼沙赫]]''' || [[克尔曼沙赫省]] || 828,313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f0f0f0;" | 20 ||align=left | '''[[赞詹]]''' || [[赞詹省]] || 376,284
|-
|}
{{-}}

== 文化 ==
{{Main|伊朗文化}}
伊朗在[[艺术]]、[[音乐]]、[[建筑]]、[[诗歌]]、[[哲学]]、[[传统]]和[[思想体系]],都具有悠久的历史。

[[波斯语]]已有超过2,500年的历史,留下了可观的文献记录。[[波斯文学]]举世都予以很高的评价,诗人如:[[哈菲兹]](حافظ)、[[鲁米]](رومي)、[[欧玛尔·海亚姆]]和[[菲尔多西]]等留下许多佳作,伊朗诗韵和歌词的优美,也获得全世界的讚誉。

过去的25年中,[[伊朗电影]]在全世界影展得到广泛的认同,获得过300项的国际奖项。[[阿巴斯·奇亚罗斯塔米]](عباس کیارستمی)是著名导演之一,[[阿斯哈·法哈蒂]]更获得2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伊朗境内,所有媒体都受到国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并且必须有[[伊斯兰教义指导部]]的批淮,才能公开运作。这也包括[[网际网路]]。但网路已经成为在年轻人中获取资料讯息和自我表现的流行方式。

寻求社会的[[正义]]和[[公平]]是伊朗文化的重要特性。敬老尊贤和对外宾的殷勤款待也是[[伊朗传统礼仪]]的一部份。

[[伊朗曆]]的新年[[纳吾肉孜节]]是在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的[[春分]]庆祝。纳吾肉孜节在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作之一。

有美食家认为:[[伊朗饮食]]与其它中东的烹饪间有非常多共通点,但是更精緻和更富于想像力,就像一块华丽的波斯地毯一样的多彩和複杂。

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后,伊朗採取了强硬的措施来杜绝同性恋现象。根据伊斯兰法,同性恋的行为是非法和有罪的。但是霍梅尼曾颁布教法允许变性手术。因此伊朗经常存在同性恋者接受变性手术,而后与对方合法结合的状况。

== 科技 ==
{{Main|伊朗科技}}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于2008年8月15日宣布,伊朗将会于近期发射本国第一颗自行研制的[[人造卫星]]。用于发射卫星的[[火箭]]和[[发射架]]等设施完全由伊朗自行研发。据[[伊朗通讯社]]祚8月17日援引军方发表的声明说,军方当天成功发射“[[信使号运载火箭|信使号]]”火箭,并将一颗名为“[[希望号卫星|希望号]]”的自制人造卫星送上太空。此次发射的目的是对卫星[[运载]]过程、[[远程发射系统]]、[[地面控制中心]]、[[地面信息站]]和[[指挥系统]]等进行全面测试。据报道,卫星目前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一切进展顺利,达到了所有预期目标。而艾哈迈迪-内贾德也出席了卫星发射仪式。<ref>[http://www.chinanews.com.cn/gj/zd/news/2008/08-18/1351125.shtml 中新网-伊朗军方宣布成功发射首颗自行研制的人造卫星]. 2008年8月17日查阅</ref>

伊朗提炼[[浓缩铀]]被认为发展[[伊朗核问题|核武计划]],欧美威胁制裁其石油出口,伊朗扬言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作为反击<ref>[http://tw.news.yahoo.com/%E4%BB%A5%E6%99%BA%E5%BA%AB%E9%A0%90%E6%B8%AC-%E4%BC%8A%E6%9C%972013%E5%B9%B4%E6%99%89%E5%8D%87%E6%A0%B8%E6%AD%A6%E5%BC%B7%E6%AC%8A-203259263.html 伊朗2013年晋升核武强权]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523025337/http://tw.news.yahoo.com/%E4%BB%A5%E6%99%BA%E5%BA%AB%E9%A0%90%E6%B8%AC-%E4%BC%8A%E6%9C%972013%E5%B9%B4%E6%99%89%E5%8D%87%E6%A0%B8%E6%AD%A6%E5%BC%B7%E6%AC%8A-203259263.html |date=2012-05-23 }}</ref><ref>[http://tw.news.yahoo.com/2 美航母驶近波湾-情势紧张-042404261.html ........2美航母驶近波湾 情势紧张]{{dead link|date=2017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2015年7月14日,伊朗与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P5+1|六大国]]经过漫长谈判后,就限制伊朗发展核武及解除对伊朗的制裁问题达成[[关于伊朗核计划的全面协议|协议]]。<ref>{{Cite news |url=http://www.bbc.com/news/world-middle-east-33518524 |title=Iran nuclear talks: 'Historic' agreement struck |work=BBC News |date=2015-07-14}}</ref>该全面协议由正文及五个技术附件组成,五个技术附件分别涉及核、制裁、民用核能合作、联委会及实施等五方面内容。伊朗还同意15年内将铀浓缩浓度限制在不超过3.67%的范围内,联合国对伊朗的弹道导弹制裁将保留8年。<ref name="guancha4">[http://www.guancha.cn/Third-World/2015_07_14_326844.shtml 欧盟高官与伊朗外长宣布伊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ref>

== 交通 ==
{{Main|伊朗交通}}
伊朗境内计有公路179388公里(2003年),铁路8367公里(2006年),机场331座(2007年),河运航道850公里(2006年)。

== 其他主题 ==
伊朗五宝:[[石油]]、[[地毯]]、黑[[鱼子酱]]、[[开心果]]和[[藏红花]]。

== 参考文献 ==
{{Reflist|2}}

== 外部连结 ==
* [http://www.wilayah.net/ The Office of the Supreme Leader Sayyid Ali Khamenei(伊朗精神领袖官方网站)]{{dead link|date=2017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en}}
* [http://english.farsnews.com/ Fars News Agency(伊朗法斯通讯社)]{{en}}
* [http://arabic.farsnews.com/ خبرگزاري فارس(伊朗法斯通讯社)]{{ar}}
*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ir.html The World Factbook: Iran],[[CIA]]{{en}}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608171028/http://chinese.irib.ir/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对外广播电台华语台]{{zh-cn}}
* {{dmoz|Regional/Middle_East/Iran}} {{en icon}}
* {{Wikiatlas|Iran|伊朗}} {{en icon}}

== 参见 ==
{{Commons+cat|Iran|伊朗|Iran}}
{{Wikivoyage|伊朗}}
* [[白色革命]]
* [[英苏入侵伊朗]]
* [[伊朗伊斯兰革命]]
* [[两伊战争]]
* [[伊朗绿色革命]]

{{-}}
{{Asia}}
{{亚洲题目}}
{{伊斯兰共和国}}
{{Navboxes
|title = 国际组织成员
|list1 =
{{OPEC|nocat}}
{{OIC}}
{{IOR-ARC}}
{{Non-Aligned Movement}}
{{上海合作组织}}
}}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Iran}}
[[Category:伊朗| ]]
[[Category:亚洲国家]]
[[Category: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
[[Category: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
[[Category: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128,8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