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四书章句集注

增加 9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四书章句集注.jpeg|32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www.kfzimg.com/G07/M00/51/61/q4YBAFxuWXmAURvsAAEBYu4j1RM675_s.jpg 原图链接][http://book.kongfz.com/23984/1145310851 来自 孔子旧书网 的图片]]]
''' 四书章句集注 ''' 》是一部 [[ 儒家 ]] 理学名著,为南宋 [[ 朱熹 ]] 所著,是四书的重要的注本。其内容分为《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以及《孟子集注》(14卷)。
朱熹首次将《 [[ 礼记 ]] 》中的《大学》、《 [[ 中庸 ]] 》与《 [[ 论语 ]] 》、《孟子》并列,认为《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上下连贯传承而为一体。
《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 [[ 孟子 ]] 》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集注”。后人合称其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
此书是朱熹倾注毕生心血之作,他至临死前一天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的注,如他自己所说“毕力钻研,死而后已”。
“四书集注”于元代成为 [[ 科举 ]] 考试的定本,可见其对日后 [[ 学术 ]] 发展的重要性。
==内容简介==
《四书章句集注》是四书的重要的注本。其内容分为《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以及《孟子集注》(14卷)。朱熹首次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认为《大学》中“经”的部分是“ [[ 孔子 ]] 之言而 [[ 曾子 ]] 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上下连贯传承而为一体。《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集注”。后人合称其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19卷,朱熹于公元1190年在漳州刊出。其后学关于“四书”的讲义或精义之类的书很多。据清人陈衍《福建通志》统计,仅 [[ 福建 ]][[ 朱子 ]] 学者的这方面著作就有150种之多。其学风基本上都是重义理而轻训诂,形成了不空谈、务致用的传统。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总序上说:“洛、闽继起,道学大昌;摆落汉唐,独研义理;凡经师旧说,俱排斥以为不足信。”可以说, 《四书章句集注》一书,上承经典,下启群学,金科玉律,代代传授,对中国 [[ 传统文化 ]] 的构成不可低估。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 [[ 南宋 ]] 著名思想家、 [[ 教育家 ]] 、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婺源县(原属徽州地区)人。出生于福建 [[ 尤溪县 ]] ,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历任左迪功郎、转运副使、焕章阁待制、秘书修撰、宝文阁待制等职,死后诣赠" 太师" ,封" 徽国公" 。朱熹少年得志,但由于它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与当权者相逆,所以仕途颇为坎坷。晚年个人失意, [[ 国家 ]] 也日趋崩溃,他在寂寞和痛苦之中,一方面发愤著书立说,一方面寄情山水以消愁。绍熙四年(1193年),朱熹在福建建阳的考亭筑室课徒,四方慕名而来者很多,由此创立了在理学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考亭学派。朱熹死后,送葬弟子竟至千人。生平著述极丰,如《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 [[ 朱子语类 ]] 》、《文公家礼》、《朱晦庵集》等。 
==负面评价==
[[ 毛奇龄 ]] 反对朱熹理学,曾撰《四书改错》批评《四书集注》,书中首句便谓“四书无一不错”,罗列朱熹《四书》注释的错误达451条。
==视频==
70,9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