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644
次編輯
變更
亚洲
,创建页面,内容为“{{多个问题| {{citation style|time=2018-07-23T10:03:40+00:00}} {{Refimprove|time=2015-07-22T14:25:24+00:00}} {{pov|time=2014-02-28T06:53:03+00:00}} }} {{Redirect|…”
{{多个问题|
{{citation style|time=2018-07-23T10:03:40+00:00}}
{{Refimprove|time=2015-07-22T14:25:24+00:00}}
{{pov|time=2014-02-28T06:53:03+00:00}}
}}
{{Redirect|亚细亚}}
{{Infobox Continent
|title = 亚细亚洲
|image = [[File:Asia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vg|285px]]
нихьа.|pтзopuъбla ъщгю.tion = 44.36亿(第1)<ref name=wa>б{{бг web|url=http://www.worldatlas.com/geoquiz/thelist.htm |title=Continents of the World |work=The List |publisher=Worldatlas.com |accessdate=25 July 201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722181955/http://www.worldatlas.com/geoquiz/thelist.htm |archivedate=22 七月 2011 |deadurl=no }}</ref>
|density = 99.5/km<sup>2</sup>(257.7/sq mi)
|demonym = [[亚洲人]]
|countries = 49[[联合国会员国]]和其它国家及地区<br>联合国会员国:<br>{{flag|中华人民共和国}}<br>{{flag|日本}}<br> {{flag|韩国}}<br>{{flag|朝鲜}}<br>{{flag|蒙古}}<br>{{flag|越南}}<br> {{flag|老挝}}<br>{{flag|柬埔寨}}<br> {{flag|缅甸}}<br>{{flag|马来西亚}}<br> {{flag|新加坡}}<br>{{flag|泰国}}<br> {{flag|菲律宾}}<br>{{flag|印尼}}<br> {{flag|东帝汶}}<br>{{flag|巴基斯坦}}<br> {{flag|印度}}<br>{{flag|不丹}}<br> {{flag|尼泊尔}}<br>{{flag|孟加拉}}<br> {{flag|马尔代夫}}<br>{{flag|斯里兰卡}}<br> {{flag|伊朗}}<br>{{flag|伊拉克}}<br> {{flag|科威特}}<br>{{flag|约旦}}<br> {{flag|沙特阿拉伯}}<br>{{flag|卡塔尔}}<br> {{flag|巴林}}<br>{{flag|阿联酋}}<br> {{flag|也门}}<br>{{flag|阿曼}}<br> {{flag|以色列}} <br>{{flag|巴勒斯坦}} <br> {{flag|阿塞拜疆}}<br>{{flag|亚美尼亚}}<br> {{flag|土耳其}}<br>{{flag|阿富汗}}<br> {{flag|黎巴嫩}}<br>{{flag|吉尔吉斯}}<br> {{flag|土库曼}}<br>{{flag|塔吉克}}<br> {{flag|乌兹别克}}<br>{{flag|文莱}}<br> {{flag|塞浦路斯}}<br>{{flag|叙利亚}}<br>{{flag|哈萨克}}<br>{{flag|俄罗斯}}[[西伯利亚]]<br>{{flag|埃及}}[[西奈半岛]]<br>非联合国会员国:<br>{{flag|中华民国}}<br>{{flag|阿布哈兹}}<br>{{flag|南奥塞梯}}<br>{{flag|纳戈尔诺-卡拉巴赫}}<br>{{flag|北塞浦路斯}}
|list_countries
非联合国会员国:{{flag|中华民国}}
|dependencies =
{{Collapsible list
|title=列表
| 1 = {{flag|Akrotiri and Dhekelia}}
| 2 = {{flag|British Indian Ocean Territory}}
| 3 = {{flag|Christmas Island}}
| 4 = {{flag|Cocos Islands}}
}}
|unrecognized =
{{Collapsible list
|title=列表
}}
|languages = [[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乌尔都语]]、[[印地语]]、[[孟加拉语]]、[[土耳其语]]、[[日语]]、[[朝鲜语]]、[[泰语]]、[[印尼语]]、[[马来语]]、[[缅语]]、[[英语]]等等
|time = [[UTC+02:00]]至[[UTC+12:00]]
|internet = [[.asia]]
|cities =
{{Collapsible list
|title=列表
|
#{{flagicon|JPN}} [[东京 (消歧义)]]<br />
#{{flagicon|CHN}} [[上海市]]<br />
#{{flagicon|HKG}} [[香港]]<br />
#{{flagicon|SGP}} [[新加坡]]<br />
#{{flagicon|KOR}} [[首尔]]<br />
#{{flagicon|CHN}} [[北京市]]<br />
#{{flagicon|JPN}} [[大坂市]]<br />
#{{flagicon|ROC}} [[台北市]]<br />
#{{flagicon|MYS}} [[吉隆坡]]<br />
#{{flagicon|THA}} [[曼谷]]<br />
#{{flagicon|IND}} [[孟买]]<br />
#{{flagicon|IDN}} [[雅加达]]<br />
#{{flagicon|PHI}} [[马尼拉]]<br />
#{{flagicon|QAT}} [[多哈]]<br />
#{{flagicon|MAC}} [[澳门]]<br/>}}
}}
'''亚细亚洲'''({{lang-grc|Ασία}};{{lang-la|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盖[[地球]]总面积的8.6%(或者总陆地面积的29.4%);人口总数约为40亿,佔世界总人口约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亚洲绝大部分土地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乌拉尔山脉以东及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大陆东至[[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度40分,[[北纬]]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东经]]103度31分,[[北纬]]1度16分)<ref name = "southernmost">{{Cite web |url = http://www.iskandarproject.com/flagshipc.html |title = ISKANDAR MALAYSIA FLAGSHIP C MAP |publisher = Iskandar Project}}</ref>,西至[[巴巴角]](东经26度3分,北纬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度18分,北纬77度43分),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跨越经纬度十分广,东西时差达11小时。西部与[[欧洲]]相连,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陆块[[欧亚大陆]]。
亚洲东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则濒临[[印度洋]],西面以[[乌拉山脉]]、[[乌拉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及[[爱琴海]]与[[欧洲]]分界,西南面隔[[亚丁湾]]、[[曼德海峡]]、[[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北面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ref name="一">{{Cite web |url= http://www.21page.net/world_geography/aisa.asp |title= 世界七大洲—亚洲 |publisher= 全球黄页 |language= zh-cn }}</ref>。
亚洲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中国基督教]]的发源地。
== 名称 ==
亚细亚这个名称最早来自[[希腊人]],希腊人称呼在他们东方的地方为「亚细亚」,可能是来源于[[亚述]]人的名称,「亚述」一词在亚述的[[语言]]中也代表东方,原来只指[[希腊]]东方的[[小亚细亚半岛]],后来扩展到包括所有东方地区。一说「亚细亚」这个词来自于[[肺尼基语]]的''Asu'',意为「日出之地」,到了[[希腊语]]里加上阴性词尾才成了''Ασία''。
中文的译名则最早是1582年[[利玛窦]]来到中国后,在隆庆知府王伴的帮助下,与译员合制《[[坤舆万国全图]]》时出现,究竟是哪个译员翻译的不可考。由于当时的外国人来中国时多在南方地区,这些翻译都有带有浓厚的南方方言色彩。开头翻译为“亚”的外文多读作“阿”,末尾翻译为‘亚“的,外文多读做「呀」,翻译成中文时,译员就会依据当地方言中汉字的发音来选择对应的汉字。
== 历史 ==
{{main|亚洲历史}}
亚洲的历史和文化都较为悠久。人类文明的五大发源地中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黄河文明]]都位于亚洲,其[[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爱琴文明]]以及[[黄河文明]]之间都有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亚洲的经济和文化水平曾经在世界上长期居于绝对领先地位,中国的[[四大发明]]、古印度人发现包括「0」在内的[[阿拉伯数字]]等许多科学上的发明创造,都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 古代 ===
在远古时代,欧洲、北非的许多种族都发源于亚洲中部的草原地带的黑海北岸平原—里海沿岸平原之间的地带和西部的阿拉伯半岛,在漫长的历史迁徒过程之中,一部分向西进入欧洲,一部分向东迁入西亚和印度,形成范围广大的[[印欧语系]]各种族;另一部分向南迁徒到北非、西亚,进入埃及,和当地人融合成[[闪-含语系]]各种族。
在上古时代,东方中国的[[商朝|商]](约前1558年—约前1046年)、[[周朝|周王朝]](前1046年—前256年)和西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亚述帝国]](前934—前605年)、[[吠陀时代]]的古印度[[十六雄国]]和[[难陀王朝]](前424—前322年)、大伊朗地区的[[米底王国]](前678—前553年)和[[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前553—前334年)都发展成为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君主制国家。波斯一直在干涉欧洲巴尔干半岛的[[希腊城邦]]的事务,后来被巴尔干半岛的由肺力二世在前356年开创的[[马其顿王国]](前356—前312年)的肺力二世之子和继任者亚历山大大帝的大军肢解,马其顿军队一直入侵到印度,建立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大帝撤走印度之后,当地人民揭竿而起,建立[[孔雀王朝]](前322—前187年);中国也在走向统一扩张的道路,历经[[春秋战国]]之后,[[秦始皇]]在任期内灭掉六国之后完成中国的统一,也使得周围君主制小国家或部落开始瞭解[[秦朝|秦王朝]]。
当西方[[古罗马]]掘起时,东方的中国[[汉朝]]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古罗马]]在完成对意大利半岛的诸部落的征服之后进而逐渐打败强劲对手[[凯尔特人|高卢人]]、[[古迦太基|迦太基王国]]、[[马其顿王国]]、[[托勒密王朝]]、[[塞琉古王国]]、[[利西马科斯#色雷斯与称王|利西马科斯王国]]、[[本都王国]]等之后的二百年时间内把领土扩张到北非地中海沿岸和[[累范特]],不列颠岛南部和[[西欧]]、[[伊比利亚半岛]]、和多瑙河以南的[[东南欧]],一度包括在多瑙河下游平原的达西亚、[[小亚细亚]]半岛,甚至一度占据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马其顿帝国瓦解之后陆续兴起的安提柯一世王国、利西马科斯王国控制小亚细亚、塞琉古帝国和游牧部落联盟大益的成员—帕尼人的酋长阿尔沙克一世在前238年占领帕提亚并接受帕提亚语之后创建的[[阿尔沙克王朝]](前238—224年)在其君主米特里达梯一世(前177—前138年)时代完全控制西道今叙利亚境内幼发拉底河的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和东道[[乌浒河]]的西亚和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东方和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逐渐畅顺和强化,丝绸之路由中国洛阳、长安经过河西走廊诸城市、中亚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的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山麓草原的绿洲地带和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的适宜耕作的耕地地带和绿洲地带并经过[[大伊朗]]和中东,远达印度次大陆、泰西封、巴比伦、塞琉西亚、安条克、罗马、迦太基、亚历山大港。在两汉时期,漠北的[[匈奴]]汗国(前209—158年)在与汉朝的战争中最终战败,汉朝控制中亚的塔里木盆地之后,一部分北匈奴人于158年迁徒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的锡尔河以北的图兰大草原并在这里聚合诸部落之和并在372年越过[[乌拉尔河]]以西侵入欧洲,相继打败阿兰人和德涅斯特河—顿河河道之间的君主制国家[[东哥特人|东哥特王国]]之后来到多瑙河下游平原,这些在[[西罗马帝国]]眼中被视为「野蛮人」的部族,在迁入欧洲后,加速西罗马帝国灭亡。一部分在之后陆续南下中亚的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被称之为厌哒人的白匈奴(424—557年,也有说法这个白匈奴是大月氏王寄多罗的后裔),对当时的中古波斯地区的[[萨珊王朝]](224—651年)东部边疆造成严重破坏,一部分在头罗曼和米西拉古拉的带领下南下消灭当时[[贵霜帝国]]的残余,并对同样是发源于摩羯陀的印度的[[笈多王朝]](280/320—550年)造成严重破坏,但是最终米西拉古拉的军队还是在534年被摩腊婆和笈多王朝联军打败而消弭,一小部分在46年内迁中国[[并州刺史部]]的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定襄郡、雁门郡、上党郡、西河郡、上郡、北地郡、安定郡、代郡等,在西晋[[八王之乱]]后灭亡西晋并导致[[五胡十六国]]出现和中国[[南北朝]]对立二百八十余年。
在拓跋鲜卑人占据北中国,建立[[北魏]]之后,[[柔然]]在5世纪初年兴起,并建立[[柔然汗国]](400—546/552年),悦般人兴起建立[[白匈奴]]汗国,对当时亚洲的政局造成重大影响。甚至柔然汗国灭亡之后,柔然的一支[[阿瓦尔人]](也有疑问阿瓦尔人是是北高加索种族)还影响[[东罗马帝国]]和西欧的[[法兰克王国]]。
=== 中世纪 ===
630年,在西亚的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和麦地那兴起[[穆罕默德]]的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伊斯兰哈里发王国]],逐渐征服并占领波斯地区的[[萨珊王朝]](224—651年)和占领[[东罗马帝国]]在西亚的累范特和和北非的大片领土,[[倭马亚王朝|伊斯兰倭马亚哈里发王国]]时代席卷[[西亚]]、[[中亚]]、[[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兵锋直指[[法兰克王国]][[丕平王朝]]的阿基坦高卢南部,甚至一度占领[[印度河平原]]。在东亚强大的[[隋唐]]王朝的疆域也一度扩张到中亚和漠北,并深深影响[[朝鲜半岛]]、[[日本]]和{{tsl|en|越南}},两者都在逐渐成为的新兴君主制国家。而在8世纪中叶至11世纪,南亚的发源于摩羯陀的印度[[波罗王朝]]是作为最后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印度王朝;而南印的[[朱罗王朝]]逐渐达到的鼎盛,并一度占有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
漠北的[[突厥汗国]](546/552—583年)、[[东突厥汗国]](583—630年)和[[西突厥汗国]](583—658年)的兴起在6世纪—7世纪时在亚洲政局造成不小的影响,后随着[[隋唐]]王朝的掘起和[[阿拉伯帝国|伊斯兰哈里发王国]]的掘起而消亡;唐朝因[[安史之乱]]而走下坡路之后,周边漠北的[[回鹘汗国]](744—840年)和青藏高原的[[吐蕃]](580—877年)日渐兴盛,对当时东亚政局造成很大影响;唐朝在875—884年的[[王仙芝]]+[[黄巢之乱]]后名存实亡,最终在907年完全灭亡,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大契丹国)对当时东亚政局造成很大影响。 在9世纪—12世纪,原先统治中西亚的[[阿拔斯王朝|伊斯兰阿拔斯哈里发]]在[[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马蒙·本·哈伦|马蒙]]之后走向衰落;[[大伊朗]]地区的[[塔希尔王朝]](821—873年)、[[萨法尔王朝]](861—900/1003年)、[[阿拉菲德王朝]]、[[齐亚尔王朝]]、[[白益王朝]](934—1055年)、[[萨曼王朝]](819—999年)、[[伽色尼王朝]](962—1186年)、[[古尔王朝]](1148—1215年)、[[塞尔柱帝国]](1037—1194年)、[[花刺子模沙朝]](1194—1220年)相继占据中亚、西亚、南亚广大的地域,强化了这些地方的进一步伊斯兰化,并使得经济文化科技更加兴盛,丝绸之路更为畅通。960年,军人赵匡胤建立的[[北宋]]在前两代帝王治下结束严重分裂一百年的中国,之后的发展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达到一个新的高峰。1114年,由[[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朝]]于[[金太宗]]时期(1123—1135年)相继灭亡[[辽朝]]和[[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后,中国再次出现南北对持的局面。宋金安定时期,经济文化得到恢复。不过在1206年,伴随着[[蒙古帝国]]的兴起与快速扩张,征服中亚、东亚、西亚、东欧的广大地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亦有无数古代文明受到毁灭,整个亚洲的主流文明整体性走向衰落。同时在1206年,统治着印度的伊斯兰[[德里苏丹国]]建立,并在[[卡尔吉王朝]]和[[图格鲁克王朝]]兴盛时代逐步把疆域拓展到德干高原以南的[[印度次大陆]],使得印度伊斯兰化。蒙古帝国在13世纪下半叶分裂为[[元朝]]和[[四大汗国]],14世纪[[明朝]]建立后,[[北元]]在1388年的[[捕鱼儿海之战]]中败给明军导致北元君主[[脱古思帖木儿]]被也速迭儿刺杀,北元裂解为[[鞑靼 (蒙古)|鞑靼]]和[[瓦刺]]而争战不休。另外,在[[拔都]]西征(1235—1241年12月31日/1242年1月30日)把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也使得欧洲的军队的火药时代到来。而在13世纪末年兴起于东南亚的[[满者伯夷]]则成为当时东南亚的海上强权。1369年,[[帖木儿]]建立的的[[帖木儿帝国]]在1360—1405年的帖木儿征战期间将疆域扩展到中亚、西亚,乃至南俄和印度河平原的旁遮普、信德和[[德里]]。1526年,其后裔[[巴卑尔]]越过[[印度河]]南下[[印度次大陆]]打败德里苏丹国而建立[[莫卧儿帝国]],这个莫卧儿帝国直到1707年[[奥朗则布]]去世后才走向衰落。
1299年,[[奥斯曼帝国]]建立,在1308年使[[罗姆苏丹国]]灭亡;1354年派遣军队渡过[[赫勒斯滂海峡]]进而占领[[色雷斯]]并使[[拜占庭帝国]]成为其附庸,建都于布尔萨,在[[巴耶济德一世]]时代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控制托罗斯山脉山脊以西的[[小亚细亚]]半岛全部和[[多瑙河]]下游平原以南的[[巴尔干半岛]],并1396年的尼科波利斯战役打败最后一次十字军而威名显赫、虽然在1402年7月20日的安卡拉战役败给帖木儿而导致一度陷入王位继承战争(1402—1412年),但是最终还是重新起死回生并于[[穆罕默德二世]]时代的1453年灭了拜占庭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并使之成为其首都,奥斯曼帝国之后逐渐占领东南欧、中东的累范特、小亚细亚及北非地区,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皇帝)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罗马帝国与伊斯兰文化,东西文明在其手中而得以统合。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1400—1922年)。在其存在其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
在东亚,自元朝先后四次短暂实施[[海禁]]之后,1370年,[[明太祖]]建立的[[明朝]]把这一海禁政策发扬光大,此后虽然有[[郑和下西洋]],但之后维持海禁政策,虽然明穆宗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实行开海,明朝国力以及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一度有所恢复,但之后的[[清朝]]延续海禁这一政策,并导致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萎缩与中国发展的停滞。
不过16至17世纪时因[[地理大发现]],欧洲人纷纷来远东发展贸易并传教,直到[[日本锁国]]、1723年雍正禁教之后,东亚才逐渐的封闭起来。在亚洲北方的北亚和东欧,随著[[金帐汗国]]的瓦解,[[莫斯科大公国]]兴起,之后在[[伊凡三世]]时代于1478年占领[[诺夫哥罗德共和国]],1480年打败金帐汗国(1219—1502年)而摆脱蒙古人的枷锁,并在1502年使金帐汗国灭亡。之后的[[留里克王朝]]在[[伊凡四世]]时代于1547年自称沙皇并灭掉蒙古人的喀山和西伯利亚等汗国。[[罗曼诺夫王朝]]的[[俄罗斯帝国|沙皇俄国]]逐渐循陆路扩大疆域,其探索队于1620年代到了[[叶尼塞河]];1643年到[[黑龙江]]流域而与清朝冲突,之后在1689年签署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后沙皇俄国于1733年在[[阿拉斯加]]成立[[俄属北美]]总督区,并不断占领[[中亚]];这个帝国直到20世纪初期的[[二月革命]]才结束。
== 地理 ==
[[File:Asia satellite plane.jpg|thumb|300px|卫星拍摄的亚洲地形照片]]
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边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相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总面积约为4,381万589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洲。
===范围===
亚洲与欧洲之间,通常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西北海域、[[高加索山脉]]分水岭、[[黑海]]、[[土耳其海峡]]、[[爱琴海]]为界。希腊的[[十二群岛]]、[[北爱琴海诸岛]]都接近土耳其的爱琴海海岸,地理上应属于亚洲。乌拉尔山脉自然延伸至北冰洋的[[瓦伊加奇岛]]、[[新地岛]]现在认为属于欧洲,实际上亚欧分界线在[[喀拉海]]南岸。
亚洲与非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印度洋上的岛国[[塞舌尔]]、[[毛里求斯]]、[[科摩罗]]都属于非洲。也门的[[索科特拉岛]]更靠近非洲。
亚洲与大洋洲分界线是[[华莱士线|韦伯线]]或[[华莱士线|里德克线]],因此印尼的[[伊里安查亚]]就属于大洋洲。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与[[白令海]]。各群岛按照美国、俄罗斯管辖关系分属两个大洲。<ref name="Geographic Encyclopaedia">''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Encyclopaedia and Atlas.'' [[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Springer]], 24 November 1979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KI-vCwAAQBAJ&pg=PR7&dq=internationalg+eographic+encyclopedia+and+atlas&hl=en&sa=X&ved=0ahUKEwiQz-b7tZrUAhXCMyYKHXW7DPYQ6AEIJzAB#v=onepage&q=internationalg%20eographic%20encyclopedia%20and%20atlas&f=false]</ref>
=== 地形 ===
从总体上看,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ref name="二">{{Cite book | author = 朱翔 | author2 = 陈民众 | title = 地理 | location = 湖南 | publisher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date = 2008年11月 | edition =第2版 |ISBN =978-7-5355-3573-3| language= zh-cn }}</ref>:
* 一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全洲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大洲。
* 二是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亚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山脉和山峰,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和洼地。[[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4,500米;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西西伯利亚平原]]东西宽1,500千米,南北长2,300千米,大部分地面海拔在100米以上;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水面又低于地中海海面400米。亚洲不仅陆上起伏极端,且大陆东缘的弧形列岛与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样表现出起伏极端,列岛上的山脉与极深的海沟伴生。亚洲最高峰与邻近海域最深海沟高低相差约20千米。
* 三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全洲大至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向四方辐射伸延到大陆边缘。在山地、高原的外侧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平原,且多分布在大陆周围,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许多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发生于[[第三纪]]的[[造山运动]]对亚洲地形影响深远。其中[[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衝撞,将接触带上的地壳,推挤成欧亚大陆东侧外海的[[东亚岛弧]],并使其成为全世界[[地震]][[火山]]最多的地区。而欧亚大陆板块受到[[印度板块]]的推挤,形成整群的新[[褶皱山脉|褶曲山地]]极高耸的[[青藏高原]]。主要[[山脉]]成东西走向,山地高耸、地形崎岖,而且连结成串,成为亚洲南北往来的障碍。而山地夹杂[[高原]]和[[盆地]],这些地方也是大[[河]]的发源地。亚洲北部的[[西伯利亚]]为结晶性古老地块,蕴有丰富金属矿,地形也相对平坦。其中[[西亚]]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间夹著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所[[冲积平原|冲积]]的[[美索不达米亚]]。
亚洲的主要地形单元有:
*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高加索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乌拉山脉]]、[[日本阿尔卑斯山脉]]、[[长白山脉]]、[[安南山脉]]
*主要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图兰平原]]
*主要盆地:[[四川盆地]]、[[费尔干纳盆地]]、[[淮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主要丘陵:[[江南丘陵]]
*主要高原:[[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安那托利亚高原]]、[[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
=== 气候 ===
[[File:Climate maps of Asia.PNG|thumb|right|270px|亚洲气候类型]]
亚洲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又复杂多样气候使得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和[[副热带季风气候|副热带季风气候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ref name="二" />。
亚洲各地气温差别显著。[[赤道 (电影)]]附近的[[马来群岛]],长年如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而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一年中有7个月的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更曾在其东北部小镇[[奥伊米亚康]]测到-71℃的低温记录,是北半球的寒极<ref name="一" />。
气候的显著差异同时导致了亚洲各处降水量的巨大差异。中亚的沙漠地区年降雨不足100毫米,而在南亚,[[迎风坡]]降水量可达3000毫米,最高记录甚至达到了22860毫米。[[太平洋]]中生成的[[颱风]]袭击亚洲东部沿岸也会带来充沛降雨。
=== 水文水系 ===
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其河网分布主要有两大特点<ref name="二" />:一是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着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流淌;二是内流区面积广大,如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均流入[[咸海]],其中[[阿姆河]]全长2540公里,是亚洲最长的[[河流|内流河]]。
多数发源自中部山地的河流都最终注入[[太平洋]]、[[印度洋]]或[[北冰洋]]。其中长4000公里以上的河川有7条,最长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以[[额尔齐斯河]]为源的[[勒拿河]]。
位于亚洲西部的[[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则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深、最古的[[湖泊]],湖底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以下1295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黄河]]、[[印度河]]流域都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恒河]]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圣河。[[湄公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流域国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缅甸]]、[[老挝|寮国]]、[[泰国]]、[[柬埔寨]]和{{tsl|en|越南}}。
=== 自然资源 ===
亚洲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亚洲的矿物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石油]]、[[煤]]、[[铁]]、[[锡]]、[[钨]]、[[锑]]、[[铜]]、[[铅]]、[[锌]]、[[锰]]、[[镍]]、[[钼]]、[[镁]]、[[铬]]、[[金]]、[[银]]、[[岩盐]]、[[硫磺]]、宝石等。石油、镁、铁、锡等的储量均居各洲首位,其中锡矿储量更占世界总储量60%以上<ref name="一" />。
亚洲的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3%,[[俄罗斯]]亚洲部分、中国的东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北部,是世界上分布广阔的针叶林地区,蓄积量丰富,珍贵用材树种很多。中国的华南、西南,[[日本]]山地的南坡,[[喜马拉雅山]]南坡植物特别丰富,除普通阔叶树种外,还有[[棕榈]]、[[蒲葵]]、杉属、[[水杉]]属等。东南亚的热带森林在世界森林中占重要地位,以恒定、丰富的植物群落著称。其主要树种是龙脑香科,还有树状[[蕨纲]]、[[银杏]]、[[苏铁]]等“活化石”<ref name="一" />。
亚洲的水力资源也比较丰富。可开发的水力资源年发电量可达26,000亿度,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量的27%<ref name="一" />。
== 政治 ==
[[File:Asia-zh.png|thumb|center|500px|亚洲政区示意图。斜线部分为[[世界主权争端领土列表#亚洲和大洋洲|领土主权争议]]的地区。]]
亚洲国家的政体非常複杂,几乎包括了现在世界上所有形式的政府结构,也是目前世界热点地区。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style="width:100%; margin:auto;"
|-
! style="width:15%;"| 国家
! style="width:12%;"| 政体
! style="width:50%;"| 注释
|- valign="top"
|{{flag|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r>[[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三权分立]]”的国家,而被有的人归为“[[议行合一]]”制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是其执行机关。
[[中国共产党]]是唯一执政党,最高权力集中在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总书记]]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和[[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闭会期间执行其权力。
|- valign="top"
|{{flag|朝鲜}}||[[一党制]]<br>[[先军政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规定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国名及其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地位<ref>Robert A. Scalapino; Kim, Chun-yŏp (1983). ''North Korea today: strategic and domestic issues.''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enter for Korean Studies. p. 24.</ref>。规定了政府的架构、执政党[[朝鲜劳动党]]的职能与政府运作的关系。宪法保证公民拥有[[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权]]、[[选举权]]、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宗教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它声称每一个公民拥有工作权、受教育权、食品和医疗保健的权利。
|- valign="top"
|{{flag|大韩民国}}||[[总统制]]||《[[大韩民国宪法]]》规定了自由民主的政治秩序。它在序言中不仅阐明大韩民国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加强基本自由与民主秩序”,而且要使三权分立和依法治国制度化。宪法采用了由议会原则补充的[[总统制]],为各政党提供了宪法权利和保护,同时规定了它们不得危害自由与民主政治秩序的义务。
宪法第10条指出,“宪法确保所有公民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国家有责任确认和确保个人拥有基本并不可侵犯的人权”。根据这一基本条款,宪法赋予了个人以公民、政治和社会权利,这已成为民主国家的淮则。[[公民]]的权利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身自由]],要求快速公正审判的权利,居住自由,择业自由,隐私权,[[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和结社自由,以及享有诸如选举权和担任公职在内的从政权。此外,国家还保证国民享有各种社会权利,如受教育权、工人独立结社权、工人集体谈判和集体行动权,以及享有健康和愉快环境权。
|- valign="top"
|{{flag|中华民国}}||[[半总统制]]||
《[[中华民国宪法]]》是[[中华民国]]的根本[[法律]],于1946年时[[中国国民党]]主政之[[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起草,也是针对全中国而设计的。在1947年12月25日正式生效。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到[[中华民国]]时,沿用了整套原来在[[南京市]]制定的中央政府机制。直到1990年代开始对宪法的进行重大修正,在宪法中增修加入了很多专门针对[[中华民国]]所设计的[[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条款]]。
在1991年以前,中华民国政府一直没有公开放弃收复整个[[大陆地区]]的努力。1991年[[李登辉]]总统在非官方场合已经放弃了对中国大陆[[主权]]的宣示,认为[[中国共产党]]控制整个[[中国大陆|中国大陆]]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整个政府结构依然存在,宪法上也没有正式放弃对中国大陆的主权,因为这样做有可能引起有关[[两国论]]及[[台湾独立运动]]问题的争议。
[[国民大会]]是1947年在中国大陆选举产生的,而[[国大代表]]具有选举总统的职权。在1949年国民政府搬到台湾后继续运作,但是由于已经不可能在中国大陆举行换届选举,1947-1948年间选举产生的国大代表在1954年原任期届满后採「无限期留任」([[万年国会|万年国代]])。直到1990年6月[[大法官会议]]决定,在国民大会、立法院以及其他政府机构内所有的无限期留任代表必须从1991年12月31日起退休,始结束长达44年的任期。
第二届国民大会在[[1991年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选举|1991年选举]]产生,共有325名国大代表。大部分代表是直接民选产生,100人则是根据政党得票率按比例分配。这届国大在1994年修改了宪法,通过修宪案允许总统直接[[民选]],为[[199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1996年3月举行的总统、副总统直选]]铺路。同时选出的第三届国民大会依然拥有修宪、弹核总统、副总统等权力。
2000年4月,国大代表投票决定,这届国大结束后不再举行选举,国大仅在需要时才会选举并重新开会。修宪后国大的大部分职责已经转交立法院,其中也包括了[[弹核]]总统的权力。2004年立法院通过修宪提案将国民大会实际废除,此提案经2005年[[2005年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任务型国民大会]]决议通过后,国大走入历史。目前非联合国成员国,仅被少数联合国成员国承认,中华民国因[[一个中国政策]]不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关于于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政治争议,参见[[两岸关系]]及[[台海现状]]等词条。
|- valign="top"
|{{flag|日本}}||[[君主立宪制]]<br>[[议会制]]||《[[日本国宪法]]》採用[[自由民主制|自由民主]]的[[君主立宪制]],取代昔日[[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以[[人民主权论|国民主权]]([[主权在民]])为原则将[[天皇]]权力架空,确立[[日本国会|国会]]、[[日本内阁|内阁]]、[[法院|裁判所]][[三权分立]]的国家统治机构模式,明文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根据此宪法,天皇是日本[[国家]]与国民的象徵,只能扮演纯粹[[仪式]]上的角色,即所谓的「[[象徵天皇制]]」,[[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内阁总理大臣]](首相)为[[政府首脑]]。此宪法较为著名的地方是其[[日本国宪法第九条|第9条]],规定日本放弃[[宣战]]权利与保有[[战争]][[武力]]的[[和平主义]]。总体来说,和平主义、国民主权、基本人权的尊重,被称作为日本国宪法的「三大要素」。<ref name="世界大百科事典日本国宪法">{{Lang|ja|『[[世界大百科事典]]』([[平凡社]])「日本国宪法」の项目より}}</ref>
|- valign="top"
|{{flag|蒙古}}||[[半总统制]]||《[[蒙古国宪法]]》是蒙古历史上第四部宪法。根据该宪法,自1992年2月12日起,蒙古的国名改为“[[蒙古国]]”。宪法确定蒙古国实行设有总统的[[议会民主制]]。宪法规定,蒙古国是独立主权的共和国,崇高目标是在国内建立人道主义的公民民主社会;在未颁布法律的情况下,禁止外国军事力量驻扎于蒙古国领土;国家承认[[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一切形式;国家尊重宗教,宗教崇尚国家;公民有信仰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宪法生效后,[[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继续担任蒙古国总统。1997年5月18日,蒙古第二次直接总统选举举行,[[蒙古人民革命党]]总统候选人[[那楚克·巴嘎班迪]]当选为第二任总统。这是《蒙古国宪法》生效后首次举行的总统选举。
|- valign="top"
|{{flag|哈萨克}}||[[总统制]]||《[[哈萨克斯坦宪法|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宪法]]》规定哈萨克斯坦是「民主的、非宗教的和统一的国家」;实行[[总统制]]的共和国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基本方针,并在国际关系中代表哈萨克斯坦的最高国家官员,是体现人民与国家政权统一、宪法的不可动摇性、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象徵与保证。
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原则行使职能。
[[哈萨克斯坦总统|总统]]的任期为7年。2007年5月18日,哈萨克斯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授权[[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可不受次数限制地连任总统职务。
|- valign="top"
|{{flag|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制]]||根据{{link-en|乌兹别克宪法|Constitution of Uzbekistan|《乌兹别克宪法》}},乌兹别克享有[[自由民主]]体制。
然而,自[[卡里莫夫]]在1991年上台至今,他的任期已多次获得延长,分别在1995年、2002年、2007及2015年成功连任,至2016年9月去世。
2002年的选举亦同时选出上、下议院的议员,但却是在没有反对党之下进行。因此,国际观察员都一般认为是次选举不能达到[[民主]]水平,在[[民主指数]]也属于[[独裁政体]]。
在[[执政党]]以外其他政党一般情况下可以成立,但也必须获得[[政府]]的批淮才能组党。另外,[[传媒]]的[[新闻自由]]亦受到政府操控,因为政府维稳政策,新闻内容甚少报导国内[[政治]]有关讯息,特别是[[反革命]]和民主内容,以免遭受牢狱之灾。乌兹别克政府在国内基本上对所有反对派实施[[党禁]]。而国内最大反对派是[[乌兹别克伊斯兰运动]]。
2016年12月4日,乌兹别克进行自[[卡里莫夫]]逝世后的首次总统大选,总理[[肖开提·米尔则亚耶夫|米尔则亚耶夫]]当选新任总统。
|- valign="top"
|{{flag|塔吉克}}||[[总统制]]||1994年11月6日,塔吉克斯坦以全民公决方式通过了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根据新宪法,议会制改为总统制,目标是建立民主、法制、世俗的国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家军队统帅,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7年。儘管如此,塔吉克的民主制度因政府对政治的干预仍未有实现,独立至今塔吉克多年来的[[民主指数]]更低于2.0,属于[[独裁政体]]。
1999年9月26日,以全民公决方式通过新宪法,对1994年11月的宪法做了修改。新宪法规定:在塔建立世俗、民主、法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领袖和部队的统帅,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七年,可连任一届。
议会称“马吉利西·奥利”,为两院制职业议会,是国家最高代表机关和立法机关。上院称“马吉利西·米利”,下院称“马吉利西·纳莫扬达贡”。
上院33名议员,其中由索格特州(原列宁纳巴德州)、哈特隆州、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中央直属区和杜尚别市地方议会各选5人,其余8人由总统直接任命,任期5年。塔国总统为上院终身议员。上院主要职能是:确定、修改、撤销国家行政区划;根据总统提议而选举和罢免宪法法院院长、副院长,最高法院院长、副院长,总检察长、副总检察长等。
下院设63个议席,其中41个按地方选区由选民选出,22个由党派选举中得票率超过5%的党派推选,任期5年。下院的主要职能是:组建选举及全民公决委员会;就法律草案提请全民公决;批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批淮获取和发放国家贷款;批淮总统令等。
|- valign="top"
|{{flag|土库曼}}||[[总统制]]||土库曼斯坦前身为[[苏联]]其中一个[[苏联加盟共和国|加盟共和国]],在1991年苏联瓦解成立独立国家,实行[[总统制]]。自1985年加盟共和国时期,出任当时的土库曼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萨帕尔穆拉特·阿塔耶维奇·尼亚佐夫]],在1991年12月继任土库曼斯坦[[总统]],随即将拥护其执政的[[土库曼共产党]]改名为'''[[土库曼民主党]]''',落实该党配合土库曼斯坦政府的施政和政治立场,但下令禁止境内其他政党活动,监控「反对派」人士(政治集会是非法的,除非得到政府批淮),使土库曼斯坦名义上是一个由「民主党」执政,但实际上独立至今并无在民主发展有任何进展的国家,[[民主指数]]自独立以来一直持续低于2.0分,属于独裁政体。
|- valign="top"
|{{flag|吉尔吉斯斯坦}}||[[议会制]]||[[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革命|2010年再次发生革命]],「四七事件」与2005年的[[鬱金香革命]]类似,源于该国民众对政府和总统[[巴基耶夫]]的不满。4月7日晚,反对派组建临时政府,由前外长[[萝扎·奥通巴耶娃]]担任临时总统。时任总统的[[巴基耶夫]]则逃到南方城市[[奥什]]。临时政府5月19日通过法令,委任奥通巴耶娃为过渡时期总统。法令规定,过渡时期总统的任期到2011年12月31日;过渡时期总统无权参加新一届总统选举,吉尔吉斯斯坦合法政府将于7月10日之后组建。吉尔吉斯新宪法草案于6月27日全民公决中获得通过,新宪法将限制总统权力,将许多权力过渡给总理。南部两州因为族裔衝突,于6月28日至8月10日恢复实行紧急状态。<ref>{{cite web |url=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4AAA/jejssl.html |title=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骚乱}}</ref>
在2011年10月举行的总统选举当中,[[吉尔吉斯斯坦社会民主党]]领导人[[阿尔马兹别克·阿坦巴耶夫]]获胜,于12月宣誓就职,成为总统。
|- valign="top"
|{{flag|越南}}||[[一党制]]||[[越南共产党]]是越南唯一的[[执政党]],对越南[[行政]]、[[立法]]、[[司法]]各个部门的机构直接掌控,并由越共党员担任各部门的政务职位。各级地方政府也皆由越共党员组成。[[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越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位居[[三驾马车]]之首(另外两个分别是[[越南国家主席|国家主席]]和[[越南总理|政府总理]])。《{{le|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Constitution of Vietnam}}》规定,[[越南国会|国会]]设有国防与安全委员会负责审查和监督国防安全政策的执行;国家机关设有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协助[[越南国家主席]]统帅武装力量。名义上国家主席统帅[[越南人民军|人民武装力量]],兼任国防与安全会议主席,但实际上[[越南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才是最高军事决策机构,[[越共中央总书记]]兼任中央军委书记,通过[[越南国防部|国防部]]对[[越南军事|全国武装力量]]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
|- valign="top"
|{{flag|老挝}}||[[一党制]]||[[老挝人民革命党]]为唯一执政党。1991年执政的老挝人民革命党党「五大」确定「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等六项基本原则。2001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党「七大」提出了老挝在21世纪前20年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方针,强调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不变;将[[交通]]建设作为工作重心,将解决疾病流行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加快发展,尽快摆脱不发达状态。
|- valign="top"
|{{flag|柬埔寨}}||[[君主立宪制]]<br>[[议会制]]||《柬埔寨宪法》规定,柬埔寨为[[君主立宪制]]王国,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国王是终身国家元首、国家军队最高司令、国家统一和永存的象征,有权宣布大赦。根据[[柬埔寨首相|首相]]建议,并征得国民议会主席同意后,可解散国会。国王因故不能视事或不在国内期间,由参议院议长代理国家元首职务。国王去世后,由首相、佛教两派僧王、参议院和国民议会议长、副议长组成的9人王位委员会,从王族后裔中,推选产生新国王。
[[柬埔寨国民议会|国民议会]]是柬埔寨全国最高权力机构和立法机构,共有123个议席,每届任期五年。[[柬埔寨参议院|参议院]]为国家立法机构,有权审议国民议会通过的法案,每届任期6年。柬宪法规定,国家法案须经国民议会、参议院和宪法委员会审议通过,最后由国王签署生效。2004年7月,柬埔寨颁布实施新增宪法条款。该条款规定,国民议会可以通过投票方式,决定国民议会领导层人选和批淮新政府。2004年10月,柬埔寨国民议会审议并批淮了关于选举王位继承人的王位委员会组织法和执行法,规定在国王去世、退休或退位后7天内,以选举产生柬埔寨新国王。
|- valign="top"
|{{flag|泰国}}||[[君主立宪制]]<br>[[议会制]]||按泰国1997年的宪法,[[泰国国王]]和[[泰国王室|王室]]没有很多实际[[权力]],国王本人主要是国家及其国家精神的一个代表。已故泰国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很受到国民的敬爱,因此他也时常出面调解政治危机。但是泰国法律依旧对君主有极为尊敬,如对君主冒犯,或以不当词句形容王室成员,将触犯[[大不敬|冒犯君主罪]],可判[[有期徒刑]]三年至十五年。
[[政府首脑]]是[[泰国总理列表|总理]],一般由[[众议院]]联合政府(多数党派领袖)出任,再请国王指定。
[[泰国国会]]由两院组成:根据2011年宪法修正案,众议院有500席,其中375席通过普选产生,另外125席按比例代表制从各党派中选出。[[参议院]]有150席。众议员任期四年,参议员任期六年。最高司法机关是大理院,其成员先由政府机关内部选任,后由国王指定。
|- valign="top"
|{{flag|缅甸}}||[[总统制]]||缅甸现在是一个[[议会制]]国家,由拥有行政权的[[缅甸总统]]领导。[[缅甸总统|总统]]任期五年,由[[缅甸议会]]两院选出。另设[[国务资政]]一职,职权类似之前的[[缅甸总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及[[冷战]]时期,缅甸于1962年至1988年,由[[奈温]]将军的[[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实行[[一党专政]][[军事独裁]]。
1990年12月,人民议会选举出来的代表们组成了一个以恢复缅甸的民主制度为主要任务的[[缅甸联邦全国联合政府]]。该政府为[[流亡政府]],由昂山温所带领。缅甸联邦全国联合政府实际上只拥有相当有限之权力,且被缅甸军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
2011年2月以前,缅甸军政府的领导人为[[丹瑞]],他同时是[[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拥有所有决策权,包括任命及解除部长和内阁成员的权力,以及处理缅甸在国际政治上的权力。
2004年10月19日,[[梭温]]替代[[钦纽]]成为缅甸总理,后者被视为丹瑞的亲信。2007年5月,梭温因健康因素卸职赴[[新加坡]]治疗(至10月12日病逝),由[[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登盛]]出任总理(现为[[缅甸总统]])。在缅甸,除卫生部、教育部、劳工部和国家计划和经济发展部外,大多数部长和内阁都受军队官员控制。
缅甸主要政党包括[[全国民主联盟]]和[[掸邦|掸族民主联盟]]。其他还有一些代表少数民族利益的政党。[[缅甸民族团结党]]代表军队,由一个名为[[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缅甸联邦巩固和发展协会]]的组织支持。
|- valign="top"
|{{flag|印尼}}||[[总统制]]||印度尼西亚为[[总统制]][[共和国]],採行[[单一制]],政治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自1998年苏哈托下台后,印度尼西亚政治及政府结构历经大幅变革。
总统为印度尼西亚国家元首、最高行政首脑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并得直接领导内阁、有权单独颁布政令和宣布国家紧急状态法令,对外宣战或构和。
|- valign="top"
|{{flag|马来西亚}}||[[君主立宪制]]<br>[[议会制]]<br>[[联邦制]]||根据1957年7月2日正式宣佈的《[[马来西亚宪法|马来亚联合邦宪法]]》,为[[联邦制|联邦]][[国会 (日本)]][[君主立宪制]]国家,沿袭[[大英帝国]]的政治传统。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后,将1957年宪法改名为[[马来西亚宪法]],继续沿用。宪法的规定,奠定了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基础。
马来西亚[[国家元首]]为[[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最高元首]],由九个[[马来西亚半岛|马来州属]]的[[统治者会议|马来统治者]]在统治者会议中选出,任期5年;其他四州则由州元首统治,并未参与这个最高元首选举。最高元首依首相的建议行使其职权,并拥有任命[[首相]]、拒绝批淮和解散国会等裁量权,同时也是[[武装部队]]名义上的最高统帅。
|- valign="top"
|{{flag|新加坡}}||[[议会制]]||根据《[[新加坡宪法|新加坡共和国宪法]]》,新加坡实行的是[[一院制|一院]][[议会制]]([[内阁制]])政府,为[[代议民主制]][[单一制]]体系,分类上属[[西敏制]]。
国家的政府机构[[三权分立]],[[新加坡总统]]由直接民选产生,为[[国家元首]],任期六年,可以连任一次。[[新加坡国会]]议员也是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总理从国会多数党中产生,其领导的内阁拥有行政权,并由独立的[[公共服务委员会]]管理公务员的聘用以及处分。[[新加坡总理]]从议员中选出内阁部长。
自建国后,[[人民行动党]]一直是唯一的[[执政党]]([[一党优势制|一党独大]]状态),在议会中也鲜少有能够形成监督力量的[[反对党]](部份反对党成员是被委任,以免议会裡100%的意见都是支持人民行动党,议会在1991年改变选举制度后设有反对党的保障名额,最多有9席)。现在[[新加坡工人党]]是国会中的最大在野党。
|- valign="top"
|{{flag|文莱}}||[[君主专制]]||
汶莱的[[苏丹 (称谓)|苏丹]],沿袭自14世纪以来世袭的王朝,是国家和政府的领袖和军队司令。苏丹以[[国家元首]]身份兼任[[文莱首相]]。全部[[文莱立法会]]立法议员由苏丹任命,没有民选立法机关。
统治国策是马来伊斯兰君主宪制(Melayu Islam Beraja,爪夷文是ملاي إسلام براج)。
|- valign="top"
|{{flag|菲律宾}}||[[总统制]]||[[菲律宾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现任总统是[[罗德里戈·杜特蒂]]。[[菲律宾国会]]由{{le|菲律宾参议院|Senate of the Philippines}}与{{le|菲律宾众议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hilippines}}两院组成。参院24席,任期六年,连选得连任一次。参议员是由全国[[普选]]选出,每三年改选半数。众议院274席,任期是三年,得连选连任两次,其中222席由公民[[直选]],其馀52席由各党派席次比率推举。[[司法机关]]由[[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地方法院、廉政法院及[[伊斯兰教法院]]组成。
|- valign="top"
|{{flag|印度}}||[[议会制]]<br>[[联邦制]]||印度是一个[[联邦共和国]],[[印度总统|印度的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印度副总统在总统无法行使权力时,并不能自动接任总统。
行政权力主要控制在以[[印度总理|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其他内阁成员。现任总理是[[纳伦德拉·莫迪]],在2014年大选后掌握政权。
印度的国会两院制包括了上院[[联邦院 (印度)|联邦院]]('''राज्य सभा''',''Rajya Sabha'')和下院[[人民院 (印度)|人民院]]('''लोक सभा''',''Lok Sabha'')。部长会议对人民院负责。联邦院议员任期6年,每2年改选三分之一,其中233名成员由地方选举产生,其余12人由总统任命。人民院共有545席,任期5年,其中543人民选产生,其余2人由总统任命。
|- valign="top"
|{{flag|巴基斯坦}}||[[议会制]]<br>[[联邦制]]||巴基斯坦实行[[两院制]],设参议院及国民议会。参议院有100名议员,国民议会有342名议员,其中272名由分区普选产生,60席为妇女保留席位,10席为非穆斯林保留席位,由各政党按普选得票比例分配;国民议会设议长和副议长各1人,议员任期五年。参议院设100个议席,议员任期六年,每3年改选半数。设主席和副主席各1人,任期三年。独立后的巴基斯坦,军方在政治一直担当重要角色,巴基斯坦于1958-1971年,1977-1988年及1999-2008年长期实行军政府统治。巴基斯坦建国后于1956年、1962年和1973年颁布三部宪法。此外,文人政府的不稳定和贪腐问题一直是国内的政治焦点。2008年巴基斯坦恢复民主制后,首个文人政府完成五年任期。标志着巴国能够通过公正、透明的选举,由上一届民选政府和平地把权力移交给下一届民选政府。2013年6月,[[谢里夫]]就任总理。
|- valign="top"
|{{flag|阿富汗}}||[[总统制]]||阿富汗实行[[总统制]],是[[国家元首]]兼任[[政府首脑]]。[[阿富汗首席执行官]]是法定政府代表,阿富汗议会实行[[两院制]]。[[塔利班]]上台之前,阿富汗的政治体系已土崩瓦解。所有的政坛关键人物都拥有私人武装,而且在军事上大施影响。随着[[纳吉布拉]]的倒台,整个国家便由[[阿富汗圣战伊斯兰联盟]]所控制。而1995年起,“塔利班”武装控制了阿富汗大部分地域,随后又对政府进行攻击,直至1996年夺取政权,建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阿富汗战争 (2001年)|2001年战争]]后塔利班政权瓦解,[[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
'''[[国家元首]]:'''
*[[阿富汗总统|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现任总统为[[阿什拉夫·加尼·艾哈迈德扎伊]];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阿富汗君主列表|阿富汗前国王]][[查希尔]]被尊称为"国父"并象征性地主持某些场合, 但没有任何控制权力; 尊称不能继承。
'''[[首席执行官]]:'''
*[[阿富汗总统|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兼任[[政府首脑]],因此实行[[总统制]],阿富汗特设[[阿富汗首席执行官|首席执行官]]作为非法定的政府代表。
*[[阿富汗首席执行官]]职务相当于之前废除的[[阿富汗总理]]
'''内阁:'''
*27位部长; 根据新宪法, 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并[[国民议会]]批淮。
|- valign="top"
|{{flag|马尔代夫}}||[[总统制]]||马尔代夫实行总统制,是单一制国家,[[马尔代夫议会]]是最高立机关。[[加尧姆]]在位近30年,他打压反对党,曾于2006年11月11日反对党大游行前非法[[逮捕]]反对人士。
2007年9月29日,2名怀疑是[[逊尼派]]的[[恐怖分子]]在[[首都]][[马累]]的中央公园外,因投掷[[土製炸弹]],导致8名[[汉族]]、2名[[英国]]人和2名[[美国]]人受伤被[[拘捕]]。
2008年的总统大选,[[执政党]]代表的[[加尧姆]]输给了代表反对派参选的[[穆罕默德·纳希德]]而结束了他近30年的独裁统治。
2012年2月7日在国内爆发警察叛变及持续数週的群众示威后,穆罕默德·纳希德在电视记者会上宣布辞去马尔地夫总统,并将总统职权移交给副总统哈山。
2016年10月13日,马尔代夫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鉴于长期以来[[英联邦]]部长级行动小组及英联邦秘书处给予马尔代夫不公平、不公正待遇,马尔代夫政府决定脱离英联邦。英联邦一直努力成为马内政问题的积极参与者,这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和[[英联邦宪章]]。
|- valign="top"
|{{flag|尼泊尔}}||[[议会共和制]]<br>[[联邦制]]||尼泊尔实行联邦议会体制。2006年[[尼泊尔内战]]结束后,于2008年正式废除[[沙阿王朝]][[君主制]]政体,建立[[联邦制]]的[[议会共和制]]的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此后,尼泊尔一直由[[尼泊尔大会党]]、[[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和[[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轮流执政。
2015年,尼泊尔联邦宪法公布后,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主席[[卡德加·普拉萨德·奥利]]出任尼泊尔总理,总统则由该党副主席[[比迪娅·戴维·班达里]]担任。而[[尼泊尔立法议会]]主席一职由[[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成员{{le|昂萨丽·嘎尔迪·马加尔|Onsari Gharti Magar}}取得。
2016年8月3日,[[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主席[[普拉昌达]]再次担任[[尼泊尔总理]]。
|- valign="top"
|{{flag|不丹}}||[[君主立宪制]]||[[不丹]]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南亚唯一一个君主制国家。不丹国会分为上下议院,上议院有25个议席,20席由民选产生,其馀由国王任命,议员不得是政党成员。下议院成员可以由政党人士出任,但和上议院一样,候选人都必须是大学学历。
*2006年1月18日,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宣布于2008年首度举行全国大选,依照[[议会制]]选出新政府,成为议会制国家。
*虽然国王仍是国家元首,但行政权已归总理和内阁。国会除拥有立法权外,只要2/3国会议员通过,便可以弹核国王。虽然国会可弹核国王,但观察家指出,不丹国王仍掌握较大实权。和王室关系密切的[[不丹繁荣进步党]]赢得压倒性胜利,47个议席中赢得45个,而比较草根的[[人民民主党 (不丹)|人民民主党]]则大败。不丹联合党由前总理桑格乃杜领导,他的姊妹全部是王后。
*2013年,不丹举行第二次国民议会选举,原来在野的[[人民民主党 (不丹)|人民民主党]]获胜,该党在国民议会47个席位中取得32个席位,首次实现执政党轮替。
|- valign="top"
|{{flag|伊朗}}||[[总统制]]<br>[[政教合一]]||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伊朗最高领袖|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何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阿里·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制]],[[伊朗总统|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 valign="top"
|{{flag|伊拉克}}||[[议会制]]<br>[[联邦制]]||现在伊拉克政治实行[[议会制]]和[[联邦制]],[[伊拉克总理]]是[[政府首脑]],并对[[伊拉克国民议会]]负责, [[伊拉克总统]]为国家元首。
|- valign="top"
|{{flag|叙利亚}}||[[半总统制]]||现在叙利亚政治实行[[总统制]]和[[一党专政]],[[叙利亚总理]]是[[政府首脑]],并对[[叙利亚总统]]及[[叙利亚议会]]负责, [[叙利亚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最高领导人。[[叙利亚复兴党]]是叙利亚的执政党。
|- valign="top"
|{{flag|科威特}}||[[君主立宪制]]||君主制国家,实行[[君主专制]]。科威特是君主世袭制酋长国,[[埃米尔]]是[[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宪法规定国家之[[行政权]]由埃米尔行使,[[立法权]]由埃米尔和[[国民议会]]共同行使,[[司法权]]由法院以埃米尔名义行使。
政府内阁由首相和内阁大臣组成,负责执行国家政策,向埃米尔负责。主要成员有:
*首相
*第一副首相兼内政与国防大臣
*副首相兼外交大臣
*副首相兼司法大臣
*副首相兼发展事务和住房事务国务大臣
[[内阁]]重要职务通常由王室成员担任,而首相这一职位直到最近都由王储担任,王室之权势不言可喻。
|- valign="top"
|{{flag|黎巴嫩}}||[[议会共和制]]||[[黎巴嫩总统]]是黎巴嫩的国家元首,传统上由[[马龙尼礼教会|天主教马龙派]]军人担任,[[黎巴嫩总理]]是黎巴嫩的政府首脑。黎巴嫩是[[一院制]]国会,奉行[[议会民主制]],有260个政党,力量分散,加上为平衡各党派利益而採取[[比例代表制]],无政党占绝对优势。主要政党有:
[[黎巴嫩长枪党]]:1936年11月成立,[[马龙尼礼教会|天主教马龙派]]政党,亲西方。
[[真主党]]:1982年成立,伊斯兰教什叶基本教义派政党,亲[[伊朗]]及[[叙利亚]],支持消灭[[以色列]],在[[戈兰高地|黎巴嫩南部]]有很大势力。
|- valign="top"
|{{flag|卡塔尔}}||[[君主立宪制]]||君主制国家,实行[[君主专制]]。卡塔尔是[[君主专制]]的酋长国。[[卡塔尔埃米尔]]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由[[阿勒萨尼家族]]世袭,并禁止任何[[政党]]活动。此外,卡塔尔并没有接受[[国际法院]]的强制管辖权。自从现任埃米尔推翻他父亲的政权以后,卡塔尔社会进一步自由化。与阿拉伯世界许多保守伊斯兰国家如[[沙乌地阿拉伯]]和[[科威特]]相比,卡塔尔法律相对比较宽松。例如,卡塔尔法律允许[[女性驾车]],而且女性驾车在卡塔尔已经较为普遍;卡塔尔法律允许女性在公众场合随意穿着,然而事实上,卡塔尔当地大部分女性通常仍旧穿着传统的黑色阿拉伯长袍;卡塔尔法律允许饮用[[酒精饮料]],但不能在公共场合饮用,且实际上任意提供酒精饮料的酒吧通常只在价格较高昂的酒店。国外常住人口可以在指定商店购买限量[[酒精饮料]],并只可以在自己家里饮用。<ref>{{cite web|url=http://www.qatarvisitor.com/index.php?cID=414&pID=1053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1-05-01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501044507/http://www.qatarvisitor.com/index.php?cID=414&pID=1053 |archivedate=2011-05-01 }}</ref>在卡塔尔也用[[伊斯兰教法|沙里亚]],主要是规范家庭及个人事务。
|- valign="top"
|{{flag|沙特阿拉伯}}||[[君主专制]]||沙乌地阿拉伯是[[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国家。也是目前仍然维持[[君主制度]]国家中少数国王仍拥有绝对权力的国家,1992年开始施行的《[[治国基本法]]》规定,沙乌地阿拉伯是由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后代子孙所统治的君主制国家,而《[[古兰经]]》则是国家的最高[[宪法]]。国家根据[[沙里亚法]](''Shari'a'')行事。
沙乌地阿拉伯国内没有合法的政党,至今仅在2005年举行过一次地方选举,投票权仅限于男性公民。
|- valign="top"
|{{flag|巴林}}||[[君主专制]]||君主制国家,实行[[君主制]]。[[世袭]][[君主立宪制]]王国。国家元首为国王。2002年10月设参、众两院制议会。[[参议员]]由国王任命,[[众议员]]由[[选举]]产生。它是阿拉伯湾第一个举办国会选举、让妇女参政的阿拉伯国家。
要求进行政治改革的[[2011年巴林反政府示威活动|反政府示威活动]]于2011年发生。
|- valign="top"
|{{flag|阿联酋}}||[[君主制]]<br>[[总统制]]<br>[[联邦制]]||阿联酋采用联邦制度。阿联酋最高委员会由七个酋长国的酋长组成,选举产生总统、副总统、内阁和议会来管理国家。有40名从各个部落来的成员组成联邦国家会议复审被提议的法案。阿联酋有一个联邦[[法庭]]系统,5个酋长国参加(杜拜和拉斯海玛除外)。所有酋长部落还有自己的世俗和伊斯兰教的法律,用于民事、刑事和高等法院。阿联酋现任总统是阿布扎比统治者[[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2004年就任;副总统兼总理为迪拜统治者[[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
|- valign="top"
|{{flag|土耳其}}||[[议会制]]||土耳其政治是以[[议会制]][[代议民主制]]的[[共和体制]]为框架,奉行[[多党制]],[[土耳其总理列表|土耳其总理]]是政府的领导人。[[行政权]]由政府行使,[[立法权]]则属于政府及[[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司法则独立于行政及立法。土耳其的政治体制以分权为原则。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1月7日起实施,宪法奉行[[世俗主义]]。
|- valign="top"
|{{flag|约旦}}||[[君主立宪制]]||约旦为[[君主立宪]]国家,[[约旦国王|国王]]拥有实权,总揽军、政及外交大权,拥有任命总理,召集、解散国会之权力,上议院议员由国王任命,下议院议员民选。约旦独立后的大多数时间里,[[约旦国王]]是[[哈希姆家族]]的[[侯赛因·宾·塔拉勒|侯赛因]]国王,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现任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为前国王[[胡笙]]长子,于1999继位。约旦地处一个政治上非常不稳定的地方,许多政治力量在这里逐鹿:[[美国]]、[[苏联]]、[[英国]]、[[以色列]]、各个阿拉伯国家以及约旦国内数量众多的巴勒斯坦[[移民]]。在众多政治力量和兴趣中,侯塞因试图寻找一条可行的路,他温和的外交政策保障了约旦的主权和统一。虽然[[中东]]诸国在这些时间里,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动荡,约旦社会都基本上保持稳定。侯赛因本人是多次[[刺杀]]的对象。1989年他恢复了约旦的[[国会 (日本)]]选举;1994年,他签署了与[[以色列]]的和平条约。
|- valign="top"
|{{flag|东帝汶}}||[[议会共和制]]||2002年3月22日,东帝汶制宪会议的88名议员,开会通过东帝汶的第一部宪法。2009年改革前,东帝汶的司法体系以[[印度尼西亚]]为基础,2009年议会通过并颁布了以[[葡萄牙]]法律体系为基础的新的民事法律制度,2011年颁布新的民法典。总统由人民选出,任期5年,仅可连任一届。[[东帝汶总统]]只是[[虚位元首]],但是可以否决议案、解散国会和呼吁发起选举。最近一次的总统选举已在2012年3月举行。总统当选后成为多数党或多数党联盟的领袖,并任命总理。总理是政府首脑;内阁是部长会议。主要政党有[[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民主党]]、[[社会民主党]]、[[东帝汶社会民主协会]]。
|- valign="top"
|{{flag|亚美尼亚}}||[[半总统制]]||亚美尼亚一个[[多党制]]民主共和国。2015年12月,亚美尼亚举行了宪法修改公投,63.35%的选民同意亚美尼亚从[[总统制]]国家变为[[内阁制]]国家。在这次公投之前,亚美尼亚是一个总统制国家,总统是政府领导人。立法权则属于政府和国会。亚美尼亚在1991年9月通过了独立公投,从[[苏联]]独立。亚美尼亚现任总统是[[谢尔日·萨尔基相]],所属政党是[[亚美尼亚共和党]]。
|- valign="top"
|{{flag|阿塞拜疆}}||[[半总统制]]||宪法上[[阿塞拜疆]]是一个半总统制的多党制民主国家,但事实上整个政府运作没有实际上的[[民主]],[[民主指数]]也属于[[独裁]]。[[阿塞拜疆总统]]是国家元首,[[阿塞拜疆副总统]]是[[国家元首|国家副元首]]为二号领导人;[[阿塞拜疆总理]]则是政府领导人。立法权由政府和[[国民议会 (阿塞拜疆)|国会所有]]。阿塞拜疆在1991年12月通过了独立公投,从[[苏联]]独立。阿塞拜疆现任总统是[[伊利哈姆·阿利耶夫]],所属政党是[[右翼]]的[[新阿塞拜疆党]]。阿塞拜疆的最高立法机构为[[国民议会 (阿塞拜疆)|国民议会]]。
|- valign="top"
|{{flag|阿佈哈兹}}||[[半总统制]]||非联合国成员国,仅被少数联合国成员国承认,阿布哈兹、[[德涅斯特河沿岸]]、[[阿尔扎赫]]及[[南奥塞梯]]为后苏联「冷冻衝突」地区。此四个国家互相维持友好关系并共同组成[[国家民主与权利共同体]](Community for Democracy and Rights of Nations)。
阿佈哈兹共和国目前由[[分离主义]]政府执政,位于[[黑海]]东部沿岸及[[高加索]]西南面。
|- valign="top"
|{{flag|南奥塞梯}}||[[半总统制]]||非联合国成员国,仅被少数联合国成员国承认。
|- valign="top"
|{{flag|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半总统制]]||非联合国成员国,仅被3个非联合国成员国承认([[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和[[德涅斯特河沿岸]]),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存在争议地区。
|- valign="top"
|{{flag|斯里兰卡}}||[[议会制]]||斯里兰卡的[[斯里兰卡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总统任期6年。[[斯里兰卡总理]]是政府首脑,协助总统工作。
斯里兰卡的[[一院制]]议会有225人,普选,任期6年。是[[斯里兰卡]]的[[一院制]]立法机构,由255名议员组成。[[议员]]在[[普遍选举]]中以[[比例代表制]]选出。国会拥有[[立法权]]。它是以[[英国国会]]作为蓝本。
独立之后的斯里兰卡仍然是[[大英国协]]成员。
|- valign="top"
|{{flag|孟加拉国}}||[[议会制]]||孟加拉国的[[孟加拉国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可连任一次。
孟加拉国的[[一院制]]议会为[[孟加拉国国会]],普选,共350席次。
独立之后的孟加拉国仍然是[[大英国协]]成员。
|- valign="top"
|{{flag|阿曼}}||[[君主专制]]||阿曼为[[君主制]]国家,无[[宪法]]和[[议会]],禁止[[政党]]活动。由苏丹(即[[君主]])[[卡布斯·本·赛义德]]颁布法律、法令和批淮缔结国际条约或协定。国家管理机构由[[内阁]]、内阁秘书处、各专门委员会、首都省政府及国家协商委员会构成,以苏丹为首。内阁为苏丹授权的国家最高执行机构,其成员由苏丹任命并集体对苏丹负责,卡布斯苏丹兼任内阁首相和国防、外交、财政大臣。国家协商委员会根据卡布斯谕令于1981年10月成立,为咨询机构,无立法权。委员55人,由卡布斯任命,包括主席1人,政府各部门代表18人,私营企业代表11人,各地区代表25人。每届2年。其任务是对现行经济政策和社会法令、政府方针政策、私营企业问题及卡布斯交办的事务等提出咨询性意见和建议。1990年1月第五届协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出经济、法律、公共服务、文化教育和社会与卫生5个委员会。1991年改组的政府由苏丹卡布斯兼任首相。
|- valign="top"
|{{flag|也门}}||[[半总统制]]||也门是一个实行[[总统制]]的[[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总统任期为7年,可以连任,并有解散议会的权力;总理是政府首脑。总理由总统任命,履行职责。
也门将行联邦制,全国共分为6个地区,其中北方4个地区,南方2个地区。
立法机构实行[[两院制]]:也门代表会议(Assembly of Representatives of Yemen)有301个席位,由全民选举产生;磋商议会(Shura)有111个席位,任命产生。两院每6年选举一次。
参与总统选举的候选人至少是两位,且每位必须至少获得15个国会议员的支持,全民投票产生,任期为7年,一人最多可连任一次。总理由总统任命,且必须获得国会三分之二的通过才可上任。选民需年满18岁。
也门宪法明确了司法机关的独立性,[[伊斯兰教法]]在该国的司法审判中起著非常关键的作用。
|- valign="top"
|{{flag|以色列}}||[[议会民主制]]|| 以色列是一个实行[[议会制]]的[[民主国家]],有实行选举权,然而'''以色列是中东唯一的民主国家'''的陈述从选举权的角度似乎并不恰当。由于巴勒斯坦人在分治后没有以色列国籍,所以[[巴勒斯坦人]]没有选举权。这个情况在世界各国中都多数存在,所以不应该以此认定以色列就是在施行[[种族隔离]]制度。
但因为犹太人的定义通常是因为信仰[[犹太教]],而现在以色列是以[[世俗]]国家,自我定义,所以接受巴勒斯坦人可以透过改变国籍(加入以色列国籍),作为[[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参与政治活动,所以不是[[种族隔离]]。本来巴人不轻易地改变身分的,可是经过多年的累积,阿拉伯裔以色列人的人口增加了不少。[[以色列总统]]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主要只是担任礼仪上的象徵,总统另外必须指派国会裡的多数党或多数派联盟领袖作为[[以色列总理|总理]]。[[以色列总理]]担任[[政府首脑]]以及[[内阁]]的领导人,主要的[[权力]]在[[以色列总理|总理]]手上。现任[[以色列总统]]是[[鲁文·里夫林]],而现任[[以色列总理]]则是[[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 valign="top"
|{{flag|巴勒斯坦}} ||[[半总统制]]||
巴勒斯坦政府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立法机关为[[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国会)。[[巴勒斯坦总统]]为[[马赫姆得·阿巴斯]],[[巴勒斯坦总理|政府总理]]为[[萨拉姆·法耶兹]]。
|- valign="top"
|{{flag|北塞浦路斯}}||[[半总统制]]||非联合国成员国,被至少一个联合国成员国承认,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是以[[议会制]][[代议民主制]]的[[共和体制]]为框架,奉行[[多党制]],[[北塞浦路斯总理]]是政府的领导人。[[行政权]]由政府行使,[[立法权]]则属于政府及[[北塞浦路斯议会]],司法则独立于行政及立法。土耳其的政治体制以分权为原则。现行的宪法在1983年11月7日起实施,宪法奉行[[世俗主义]]。
|- valign="top"
|{{flag|塞浦路斯}}||[[议会制]]||1960年的塞浦路斯宪法规定塞浦路斯为共和国,总统由希腊族人担任,土耳其族人任副总统。行政权属总统和副总统,他们对行政决定均有最后否决权。
|- valign="top"
|{{flag|库德斯坦}}||[[议会共和制]]||拥有一个地区议会,即库尔德斯坦议会,议会由民众选举产生。政府内阁由库民党、库爱盟及他们的盟友组成。1992年伊拉克库尔德斯坦议会选举后,分别拥有100个席位中的50个的两个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主要党派,[[库尔德斯坦民主党]](简称库民党)和[[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简称库爱盟),决定建立联合政府。
|}
=== 区域合作 ===
区域合作在亚洲正在方兴未艾,现在区域合作最有希望的地方是[[东南亚]],[[东南亚国家联盟]]有10成员国:[[汶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寮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tsl|en|越南}}。总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12亿。还有一个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东盟国家开动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大韩民国]]三个[[东亚]]国家的对话机制,并已于201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和[[泰国]]先期启动[[水果]][[蔬菜]]零关税机制。
[[南亚]]国家也在加紧准备成立区域合作的组织,[[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波斯湾|海湾]]国家也有设立区域合作的组织[[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有6个成员国:[[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卡塔尔]]和[[阿曼]]。预定于2010年发行统一货币{{link-en|Khaleeji|Khaleeji (currency)}},此货币的中央银行设在[[沙乌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但[[阿曼]]和[[阿联]]已宣佈不採用这个共同货币。
1996年成立的[[亚欧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和外长会议,加强了亚洲国家和[[欧盟]]国家之间的对话机制,目前已经发展到39个成员国,占世界总人口的49%,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东亚共同体]]为模仿[[二战]]后欧洲成立的[[欧共体]](现为[[欧洲联盟|欧盟]])所成立的东亚区联盟。
=== 热点地区 ===
目前绝大部分国际关注的热点也在亚洲:
{{col-begin|width=900px}}
{{col-break|width=300px}}
一线热点:
* [[伊斯兰国]]
* [[伊拉克战争]]
* [[叙利亚内战]]
* [[阿富汗战争]]
* [[伊朗核问题]]
* [[萨德反导系统部署韩国事件]]
* [[朝鲜核试验]]
{{col-break|width=33%}}
二线热点:
* [[中日关系]]
* [[克什米尔]]
* [[朝鲜统一|朝鲜半岛局势]]/[[朝鲜核问题]]
* [[台海问题]]
* [[以巴冲突]]
* [[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巴基斯坦动乱]]
* [[车臣战争]]
{{col-break|width=33%}}
三线热点:
* [[南海问题]]
* [[两岸关系]]
* [[日韩关系]]
* [[金三角]]
* [[金新月]]
* [[库尔德]]
* [[东突]]
* [[藏独]]
* [[驻日美军]]
{{col-end}}
== 主要地理分区 ==
{{亚洲.png}}
亚洲在地理上习惯被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东亚 ===
[[东亚]],是亚洲东部的国家和地区的统称。地理学上来说,指的是北纬20度以北至北纬50度以南,东临太平洋的地区。
{| class="sortable wikitable"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旗]]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徽]]
! 国家
! [[各国人口列表]]{{UN_Population|ref}}<br />({{UN_Population|Year}})
!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br />(km²)
! 首都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China}}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National Emble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svg|25px]]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China}}
| style="text-align:right;"| 9,596,961
| [[北京]]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Taiw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National Emblem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vg|25px]]
| [[中华民国]]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China,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 style="text-align:right;"| 36,193
| [[台北]]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Jap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Imperial Seal of Japan.svg|25px]]
| [[日本]]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Japan}}
| style="text-align:right;"| 377,915
| [[东京]]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North Korea}}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North Korea.svg|25px]]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Dem.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 style="text-align:right;"| 120,538
| [[平壤]]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South Korea}}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South Korea.svg|25px]]
| [[大韩民国]]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Republic of Korea}}
| style="text-align:right;"| 100,210
| [[首尔]]
|}
====地区====
{| class="sortable wikitable"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区旗]]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区徽]]
! 地区
! [[各国人口列表]]{{UN_Population|ref}}<br />({{UN_Population|Year}})
!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br />(km²)
! 首府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Hong Kong}}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Regional Emblem of Hong Kong.svg|25px]]
| [[香港]]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China, Hong Kong SAR}}
| style="text-align:right;"| 2,755
| 无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Macau}}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Regional Emblem of Macau.svg|25px]]
| [[澳门]]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China, Macao SAR}}
| style="text-align:right;"| 115.5
| 无
|}
广义上来说,东亚则包括了[[东北亚]],也被称作[[远东地区]]。东北亚这一名称属于东亚的次区域,主要用于商业,以便与东南亚做区分。
===东南亚===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以及在[[南中国海]]和[[太平洋]]上的[[岛屿]](统称[[南洋群岛]])。它包含以下国家:
{| class="sortable wikitable"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旗]]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徽]]
! 国家
! [[各国人口列表]]{{UN_Population|ref}}<br />({{UN_Population|Year}})
!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br />(km²)
! 首都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南半岛'''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Vietnam}}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Vietnam.svg|25px]]
| {{tsl|en|越南}}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Viet Nam}}
| style="text-align:right;"| 331,212
| [[河内]]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Laos}}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Laos.svg|25px]]
| [[老挝]]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 style="text-align:right;"| 236,800
| [[永珍]]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Cambodia}}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Cambodia|text=none}}
| [[柬埔寨]]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Cambodia}}
| style="text-align:right;"| 181,035
| [[金边]]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Thailand}}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Thailand.svg|25px]]
| [[泰国]]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Thailand}}
| style="text-align:right;"| 513,120
| [[曼谷]]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Myanmar}}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Myanmar|text=none}}
| [[缅甸]]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Myanmar}}
| style="text-align:right;"| 676,578
| [[奈比多]]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南洋群岛'''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Philippines}}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Philippines|text=none}}
| [[菲律宾]]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Philippines}}
| style="text-align:right;"| 343,448
| [[马尼拉]]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Singapore}}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Singapore|text=none}}
| [[新加坡]]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Singapore}}
| style="text-align:right;"| 697
| 新加坡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Brunei}}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Brunei.svg|25px]]
| [[汶莱]]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Brunei Darussalam}}
| style="text-align:right;"| 5,765
| [[斯里巴加湾]]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Indonesia}}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Indonesia|text=none}}
| [[印度尼西亚]]<ref name="transcon">[[跨大陆国家]]。</ref>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Indonesia}}
| style="text-align:right;"| 1,904,569
| [[雅加达]]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East Timor}}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East Timor|text=none}}
| [[东帝汶]]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Timor-Leste}}
| style="text-align:right;"| 14,874
| [[帝力]]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南半岛&南洋群岛'''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Malaysia}}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Malaysia|text=none}}
| [[马来西亚]]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Malaysia}}
| style="text-align:right;"| 329,847
| [[吉隆坡]]
|}
=== 南亚 ===
[[南亚]]是指[[印度半岛]]以及[[印度洋]]一带的国家及地区。
{| class="sortable wikitable"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旗]]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徽]]
! 国家
! [[各国人口列表]]{{UN_Population|ref}}<br />({{UN_Population|Year}})
!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br />(km²)
! 首都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印度次大陆]]'''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India}}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India|text=none}}
| [[印度]]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India}}
| style="text-align:right;"| 3,287,263
| [[新德里]]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Bhut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Bhutan.svg|25px]]
| [[不丹]]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Bhutan}}
| style="text-align:right;"| 38,394
| [[廷布]]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Bangladesh}}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National emblem of Bangladesh.svg|25px]]
| [[孟加拉国]]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Bangladesh}}
| style="text-align:right;"| 147,570
| [[达卡]]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Nepal}}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Nepal.svg|25px]]
| [[尼泊尔]]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Nepal}}
| style="text-align:right;"| 147,181
| [[加德满都]]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Pakist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Pakistan|text=none}}
| [[巴基斯坦]]
| style="text-align:right;"| 211,103,000
| style="text-align:right;"| 881,913
| [[伊斯兰堡]]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南亚'''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Afghanist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National emblem of Afghanistan.svg|25px]]
| [[阿富汗]]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Afghanistan}}
| style="text-align:right;"| 647,500
| [[喀布尔]]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印度洋群岛'''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Sri Lanka}}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Sri Lanka.svg|25px]]
| [[斯里兰卡]]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Sri Lanka}}
| style="text-align:right;"| 65,610
| [[可伦坡]]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Maldives}}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Maldives.svg|25px]]
| [[马尔代夫]]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Maldives}}
| style="text-align:right;"| 298
| [[马累]]
|}
=== 西亚(中东地区) ===
[[西亚]]常被称为[[中东地区]],包括:
{| class="sortable wikitable"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旗]]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徽]]
! 国家
! [[各国人口列表]]{{UN_Population|ref}}<br />({{UN_Population|Year}})
!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br />(km²)
! 首都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南高加索|南高加索地区]]'''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Armenia}}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Armenia|text=none}}
| [[亚美尼亚]]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Armenia}}
| style="text-align:right;"| 29,743
| [[叶里温]]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Azerbaij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Azerbaijan|text=none}}
| [[阿塞拜疆]]<ref name="transcon"/>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Azerbaijan}}
| style="text-align:right;"| 86,600
| [[巴库]]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Georgia (country)}}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Georgia (country)|text=none}}
| [[格鲁吉亚]]<ref name="transcon"/>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Georgia}}
| style="text-align:right;"| 69,700
| [[第比利斯]]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安那托利亚]]'''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Turkey}}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Turkey.svg|25px]]
| [[土耳其]]<ref>土耳其的{{tsl|en|Eastern Thrace|东色雷斯}}地区位于欧洲,所以土耳其是[[跨大陆国家]]。</ref>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Turkey}}
| style="text-align:right;"| 783,562
| [[安卡拉]]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Cyprus}}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Cyprus|text=none}}
| [[赛普勒斯]]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Cyprus}}
| style="text-align:right;"| 9,251
| [[尼科西亚]]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伊朗高原]]'''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Ir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Iran.svg|25px]]
| [[伊朗]]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Iran (Islamic Republic of)}}
| style="text-align:right;"| 1,648,195
| [[德黑兰]]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黎凡特]](地中海东岸)'''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Iraq}}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Iraq|text=none}}
| [[伊拉克]]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Iraq}}
| style="text-align:right;"| 438,317
| [[巴格达]]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Israel}}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Israel|text=none}}
| [[以色列]]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Israel}}
| style="text-align:right;"| 20,770
| [[耶路撒冷]](有争议)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Jord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Jordan|text=none}}
| [[约旦]]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Jordan}}
| style="text-align:right;"| 89,342
| [[安曼]]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Lebanon}}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Lebanon|text=none}}
| [[黎巴嫩]]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Lebanon}}
| style="text-align:right;"| 10,400
| [[贝鲁特]]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State of Palestine}}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Coat of arms of Palestine.svg|25px]]
| [[巴勒斯坦]]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State of Palestine}}
| style="text-align:right;"| 6,220
| [[拉姆安拉]]<br />(''[[东耶路撒冷]]'')(声称)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Syria}}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Syria|text=none}}
| [[叙利亚]]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Syrian Arab Republic}}
| style="text-align:right;"| 185,180
| [[大马士革]]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Egypt}}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Egypt|text=none}}
| [[埃及]]<ref name="transcon"/>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Egypt}}
| style="text-align:right;"| 1,010,408
| Cairo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阿拉伯半岛]]'''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Bahrai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Bahrain.svg|25px]]
| [[巴林]]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Bahrain}}
| style="text-align:right;"| 760
| [[麦纳麦]]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Kuwait}}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Kuwait|text=none}}
| [[科威特]]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Kuwait}}
| style="text-align:right;"| 17,818
| [[科威特城]]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Om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National emblem of Oman.svg|25px]]
| [[阿曼]]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Oman}}
| style="text-align:right;"| 309,500
| [[马斯喀特]]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Qatar}}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Qatar.svg|25px]]
| [[卡塔尔]]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Qatar}}
| style="text-align:right;"| 11,586
| [[多哈]]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Saudi Arabia}}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Saudi Arabia.svg|25px]]
| [[沙特阿拉伯]]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Saudi Arabia}}
| style="text-align:right;"| 2,149,690
| [[利雅德]]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United Arab Emirates}}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United Arab Emirates|text=none}}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United Arab Emirates}}
| style="text-align:right;"| 83,600
| [[阿布扎比]]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Yeme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Yemen.svg|25px]]
| [[也门]]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Yemen}}
| style="text-align:right;"| 527,968
| [[萨那]]
|}
===中亚===
[[中亚]]包括下列国家:
{| class="sortable wikitable"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旗]]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徽]]
! 国家
! [[各国人口列表]]{{UN_Population|ref}}<br />({{UN_Population|Year}})
!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br />(km²)
! 首都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南半岛'''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Kazakhst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Kazakhstan|text=none}}
| [[哈萨克斯坦]]<ref name="transcon"/>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Kazakhstan}}
| style="text-align:right;"| 2,724,900
| [[阿斯塔纳]]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Kyrgyzst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National emblem of Kyrgyzstan.svg|25px]]
| [[吉尔吉斯斯坦]]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Kyrgyzstan}}
| style="text-align:right;"| 199,951
| [[比什凯克]]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Tajikist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Tajikistan.svg|25px]]
| [[塔吉克斯坦]]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Tajikistan}}
| style="text-align:right;"| 143,100
| [[杜尚别]]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Turkmenist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Turkmenistan.svg|25px]]
| [[土库曼斯坦]]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Turkmenistan}}
| style="text-align:right;"| 488,100
| [[阿什哈巴德]]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Uzbekist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Uzbekistan.svg|25px]]
| [[乌兹别克斯坦]]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Uzbekistan}}
| style="text-align:right;"| 447,400
| [[塔什干]]
|}
=== 北亚 ===
[[北亚]]包括:
{| class="sortable wikitable"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旗]]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徽]]
! 国家
! [[各国人口列表]]{{UN_Population|ref}}<br />({{UN_Population|Year}})
!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br />(km²)
! 首都
! 备注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Russia}}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Russia|text=none}}
| [[俄罗斯]]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Russian Federation}}
| style="text-align:right;"| 17,098,242
| [[莫斯科]]
| 传统上属于[[欧洲]]国家,但[[西伯利亚]]地区位于亚洲<ref name="Geographic Encyclopaedia">''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Encyclopaedia and Atlas.'' [[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Springer]], 24 November 1979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KI-vCwAAQBAJ&pg=PR7&dq=internationalg+eographic+encyclopedia+and+atlas&hl=en&sa=X&ved=0ahUKEwiQz-b7tZrUAhXCMyYKHXW7DPYQ6AEIJzAB#v=onepage&q=internationalg%20eographic%20encyclopedia%20and%20atlas&f=false]</ref>。
|}
== 人口 ==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稠密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80人。
亚洲现有1000多个民族,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ref name="二" />。主要民族都属于[[黄色人种|黄种人]]和[[白人|白种人]],民族繁多,大约包括大部份[[语系]]的[[语言]]。
目前,[[东亚]]的人口增长率已经下降到1%以下,但[[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人口增长率仍然很高,平均增长率为2.5-3.5%。
亚洲的主要民族包括:
* [[汉藏语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大中华]]、[[缅甸]]、[[不丹]]、[[老挝]]、[[柬埔寨]]、{{tsl|en|越南}}、[[泰国]]、[[尼泊尔]]和[[印度]]的[[锡金邦]]、[[阿萨姆邦]]。
* [[阿尔泰语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土耳其]]、前[[苏联]]中亚各国、[[蒙古]]、[[阿富汗]]部份地区、[[俄罗斯]]亚洲部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西部、北部。部分学者认为[[日语]]与[[朝鲜语]]亦属阿尔泰语系。
*[[亚非语系|亚非语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西亚]]各[[阿拉伯世界|阿拉伯国家]]。
* [[印欧语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印度]]、[[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俄罗斯]]东部沿海。
* [[壮侗语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泰国]]、[[寮国]]、{{tsl|en|越南}}及其周边。
* [[南岛语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印度尼西亚]]诸岛屿、[[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台湾岛]]([[台湾原住民族|原住民]])
* [[南亚语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柬埔寨]]、{{tsl|en|越南}}内部山区和[[印度]]中部。
* [[达罗毗荼语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印度]]南部沿海各邦和[[巴基斯坦]]北部。
== 经济 ==
在古代,亚洲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当时世界上主要大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阿拉伯]]、[[波斯]](今伊朗)都位于亚洲。亚洲的[[农业|农]][[畜牧业|牧业]]可以维繫世界大部分人口的生计。欧洲的最大帝国[[罗马帝国]]的主要粮食产地也位于亚洲。
18世纪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帝国主义]]政策将世界其他地方都作为殖民扩张和掠夺的目标,亚洲、[[美洲]]、[[非洲]]和[[澳洲]]大部成为欧洲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除了澳洲和北美由于当地原住民几乎全被消灭,成为欧洲人的天下。其他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渐独立,经济也处于十分落后的局面。但在20世纪后半叶,亚洲是这些原殖民地中最先掘起的地方。[[日本]]首先跻身于世界列强之中,随后起飞的[[亚洲四小龙]]([[大韩民国]]、[[中华民国]]、[[香港]]和[[新加坡]])也于20世纪末成为已开发国家或地区,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和[[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世界注目的地方。
亚洲资源丰富,主要产[[石油|油]]国家都位于亚洲,包括海湾国家[[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科威特]]、[[也门]]和[[伊朗]],此外[[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也是主要出产石油的地区。中国大陆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是世界上[[煤]]的蕴藏量最高的地区。[[东南亚]]是世界硬质木材的主要供应地,也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世界[[钻石]]产区除了[[南非]]以外,就-{只}-有[[印度]]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是重要的产区。亚洲还包括几乎所有具有经济价值的矿物资源。
== 文化 ==
由于亚洲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文化的多样性很强,差异很大,几乎没有统一的「亚洲文化」。
世界三大宗教都诞生在亚洲。在古希腊衰败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之前,由于世界的经济重心在亚洲,所以大部分人类的技术成就都产生于亚洲。
早在公元前3000年,亚洲人已经发明了烧製[[陶器]]和冶炼矿石,亚洲的[[苏美尔]]人首先发明了文字和系统的灌溉工程,中亚的游牧民族发明了[[马鞍]]、[[弓箭]]和[[车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发明了[[瓷器]]、[[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雕版印刷]],并最早种植[[稻穀]]。[[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发明了十进位计算技术。亚洲各种地方性的[[医药]]技术即使今天也非常有效,还在很多地区使用。
目前西方和东方的许多[[乐器]]是有同一起源的,所以非常相似,如[[小提琴]]和[[二胡]],[[吉他]]和{{tsl|en|琵琶}},[[双簧管]]和[[唢呐]],几乎相同的东西方[[笛子]]。其实这些乐器多数都是起源于[[中东]]地区。
== 旅游 ==
亚洲国家旅游业近年十分发达,主要集中在已发展地区及大都会区,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澳门]]、 [[中华民国]]、 [[新加坡]]、 [[马来西亚]]、[[马尔代夫]] 、[[泰国]]、 [[印度]]、 [[日本]]、 {{tsl|en|越南}}、 [[大韩民国]]、 [[沙特阿拉伯]] (含[[麦加]]朝觐者)、[[阿联酋]]、 [[卡塔尔]]、 [[印尼]]、 [[尼泊尔]]、 [[朝鲜王朝]]、 [[不丹]]、 [[伊朗]]、 [[巴基斯坦]]、 [[土耳其]]等。
==体育==
{{see|亚洲体育大型赛事}}
{{see|亚运会}}
亚运会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水淮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代表整个亚洲的[[体育运动]]水淮。其为[[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地区性大型综合运动会,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亚奥理事会)主办,每四年一届。其前身是[[远东运动会]]和[[西亚运动会]],第一届亚洲运动会原定于1949年2月在[[印度]]的[[新德里]]举行,由于主办国筹备等原因延至1951年举行,目前共举办17届。
== 参考文献 ==
{{Reflist|2}}
== 外部链接 ==
{{Commons|Asia}}
{{Wikivoyage|亚洲}}
== 参见 ==
{{Portal box|亚洲}}
* [[亚奥理事会]]、[[亚洲运动会|亚洲运动会]]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
{{亚洲题目}}
{{洲}}
{{世界分区}}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大洲|Asia]]
[[Category:亚洲| ]]
[[Category:世界之最|Asia]]
{{citation style|time=2018-07-23T10:03:40+00:00}}
{{Refimprove|time=2015-07-22T14:25:24+00:00}}
{{pov|time=2014-02-28T06:53:03+00:00}}
}}
{{Redirect|亚细亚}}
{{Infobox Continent
|title = 亚细亚洲
|image = [[File:Asia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vg|285px]]
нихьа.|pтзopuъбla ъщгю.tion = 44.36亿(第1)<ref name=wa>б{{бг web|url=http://www.worldatlas.com/geoquiz/thelist.htm |title=Continents of the World |work=The List |publisher=Worldatlas.com |accessdate=25 July 201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722181955/http://www.worldatlas.com/geoquiz/thelist.htm |archivedate=22 七月 2011 |deadurl=no }}</ref>
|density = 99.5/km<sup>2</sup>(257.7/sq mi)
|demonym = [[亚洲人]]
|countries = 49[[联合国会员国]]和其它国家及地区<br>联合国会员国:<br>{{flag|中华人民共和国}}<br>{{flag|日本}}<br> {{flag|韩国}}<br>{{flag|朝鲜}}<br>{{flag|蒙古}}<br>{{flag|越南}}<br> {{flag|老挝}}<br>{{flag|柬埔寨}}<br> {{flag|缅甸}}<br>{{flag|马来西亚}}<br> {{flag|新加坡}}<br>{{flag|泰国}}<br> {{flag|菲律宾}}<br>{{flag|印尼}}<br> {{flag|东帝汶}}<br>{{flag|巴基斯坦}}<br> {{flag|印度}}<br>{{flag|不丹}}<br> {{flag|尼泊尔}}<br>{{flag|孟加拉}}<br> {{flag|马尔代夫}}<br>{{flag|斯里兰卡}}<br> {{flag|伊朗}}<br>{{flag|伊拉克}}<br> {{flag|科威特}}<br>{{flag|约旦}}<br> {{flag|沙特阿拉伯}}<br>{{flag|卡塔尔}}<br> {{flag|巴林}}<br>{{flag|阿联酋}}<br> {{flag|也门}}<br>{{flag|阿曼}}<br> {{flag|以色列}} <br>{{flag|巴勒斯坦}} <br> {{flag|阿塞拜疆}}<br>{{flag|亚美尼亚}}<br> {{flag|土耳其}}<br>{{flag|阿富汗}}<br> {{flag|黎巴嫩}}<br>{{flag|吉尔吉斯}}<br> {{flag|土库曼}}<br>{{flag|塔吉克}}<br> {{flag|乌兹别克}}<br>{{flag|文莱}}<br> {{flag|塞浦路斯}}<br>{{flag|叙利亚}}<br>{{flag|哈萨克}}<br>{{flag|俄罗斯}}[[西伯利亚]]<br>{{flag|埃及}}[[西奈半岛]]<br>非联合国会员国:<br>{{flag|中华民国}}<br>{{flag|阿布哈兹}}<br>{{flag|南奥塞梯}}<br>{{flag|纳戈尔诺-卡拉巴赫}}<br>{{flag|北塞浦路斯}}
|list_countries
非联合国会员国:{{flag|中华民国}}
|dependencies =
{{Collapsible list
|title=列表
| 1 = {{flag|Akrotiri and Dhekelia}}
| 2 = {{flag|British Indian Ocean Territory}}
| 3 = {{flag|Christmas Island}}
| 4 = {{flag|Cocos Islands}}
}}
|unrecognized =
{{Collapsible list
|title=列表
}}
|languages = [[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乌尔都语]]、[[印地语]]、[[孟加拉语]]、[[土耳其语]]、[[日语]]、[[朝鲜语]]、[[泰语]]、[[印尼语]]、[[马来语]]、[[缅语]]、[[英语]]等等
|time = [[UTC+02:00]]至[[UTC+12:00]]
|internet = [[.asia]]
|cities =
{{Collapsible list
|title=列表
|
#{{flagicon|JPN}} [[东京 (消歧义)]]<br />
#{{flagicon|CHN}} [[上海市]]<br />
#{{flagicon|HKG}} [[香港]]<br />
#{{flagicon|SGP}} [[新加坡]]<br />
#{{flagicon|KOR}} [[首尔]]<br />
#{{flagicon|CHN}} [[北京市]]<br />
#{{flagicon|JPN}} [[大坂市]]<br />
#{{flagicon|ROC}} [[台北市]]<br />
#{{flagicon|MYS}} [[吉隆坡]]<br />
#{{flagicon|THA}} [[曼谷]]<br />
#{{flagicon|IND}} [[孟买]]<br />
#{{flagicon|IDN}} [[雅加达]]<br />
#{{flagicon|PHI}} [[马尼拉]]<br />
#{{flagicon|QAT}} [[多哈]]<br />
#{{flagicon|MAC}} [[澳门]]<br/>}}
}}
'''亚细亚洲'''({{lang-grc|Ασία}};{{lang-la|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盖[[地球]]总面积的8.6%(或者总陆地面积的29.4%);人口总数约为40亿,佔世界总人口约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亚洲绝大部分土地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乌拉尔山脉以东及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大陆东至[[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度40分,[[北纬]]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东经]]103度31分,[[北纬]]1度16分)<ref name = "southernmost">{{Cite web |url = http://www.iskandarproject.com/flagshipc.html |title = ISKANDAR MALAYSIA FLAGSHIP C MAP |publisher = Iskandar Project}}</ref>,西至[[巴巴角]](东经26度3分,北纬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度18分,北纬77度43分),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跨越经纬度十分广,东西时差达11小时。西部与[[欧洲]]相连,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陆块[[欧亚大陆]]。
亚洲东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则濒临[[印度洋]],西面以[[乌拉山脉]]、[[乌拉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及[[爱琴海]]与[[欧洲]]分界,西南面隔[[亚丁湾]]、[[曼德海峡]]、[[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北面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ref name="一">{{Cite web |url= http://www.21page.net/world_geography/aisa.asp |title= 世界七大洲—亚洲 |publisher= 全球黄页 |language= zh-cn }}</ref>。
亚洲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中国基督教]]的发源地。
== 名称 ==
亚细亚这个名称最早来自[[希腊人]],希腊人称呼在他们东方的地方为「亚细亚」,可能是来源于[[亚述]]人的名称,「亚述」一词在亚述的[[语言]]中也代表东方,原来只指[[希腊]]东方的[[小亚细亚半岛]],后来扩展到包括所有东方地区。一说「亚细亚」这个词来自于[[肺尼基语]]的''Asu'',意为「日出之地」,到了[[希腊语]]里加上阴性词尾才成了''Ασία''。
中文的译名则最早是1582年[[利玛窦]]来到中国后,在隆庆知府王伴的帮助下,与译员合制《[[坤舆万国全图]]》时出现,究竟是哪个译员翻译的不可考。由于当时的外国人来中国时多在南方地区,这些翻译都有带有浓厚的南方方言色彩。开头翻译为“亚”的外文多读作“阿”,末尾翻译为‘亚“的,外文多读做「呀」,翻译成中文时,译员就会依据当地方言中汉字的发音来选择对应的汉字。
== 历史 ==
{{main|亚洲历史}}
亚洲的历史和文化都较为悠久。人类文明的五大发源地中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黄河文明]]都位于亚洲,其[[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爱琴文明]]以及[[黄河文明]]之间都有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亚洲的经济和文化水平曾经在世界上长期居于绝对领先地位,中国的[[四大发明]]、古印度人发现包括「0」在内的[[阿拉伯数字]]等许多科学上的发明创造,都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 古代 ===
在远古时代,欧洲、北非的许多种族都发源于亚洲中部的草原地带的黑海北岸平原—里海沿岸平原之间的地带和西部的阿拉伯半岛,在漫长的历史迁徒过程之中,一部分向西进入欧洲,一部分向东迁入西亚和印度,形成范围广大的[[印欧语系]]各种族;另一部分向南迁徒到北非、西亚,进入埃及,和当地人融合成[[闪-含语系]]各种族。
在上古时代,东方中国的[[商朝|商]](约前1558年—约前1046年)、[[周朝|周王朝]](前1046年—前256年)和西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亚述帝国]](前934—前605年)、[[吠陀时代]]的古印度[[十六雄国]]和[[难陀王朝]](前424—前322年)、大伊朗地区的[[米底王国]](前678—前553年)和[[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前553—前334年)都发展成为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君主制国家。波斯一直在干涉欧洲巴尔干半岛的[[希腊城邦]]的事务,后来被巴尔干半岛的由肺力二世在前356年开创的[[马其顿王国]](前356—前312年)的肺力二世之子和继任者亚历山大大帝的大军肢解,马其顿军队一直入侵到印度,建立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大帝撤走印度之后,当地人民揭竿而起,建立[[孔雀王朝]](前322—前187年);中国也在走向统一扩张的道路,历经[[春秋战国]]之后,[[秦始皇]]在任期内灭掉六国之后完成中国的统一,也使得周围君主制小国家或部落开始瞭解[[秦朝|秦王朝]]。
当西方[[古罗马]]掘起时,东方的中国[[汉朝]]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古罗马]]在完成对意大利半岛的诸部落的征服之后进而逐渐打败强劲对手[[凯尔特人|高卢人]]、[[古迦太基|迦太基王国]]、[[马其顿王国]]、[[托勒密王朝]]、[[塞琉古王国]]、[[利西马科斯#色雷斯与称王|利西马科斯王国]]、[[本都王国]]等之后的二百年时间内把领土扩张到北非地中海沿岸和[[累范特]],不列颠岛南部和[[西欧]]、[[伊比利亚半岛]]、和多瑙河以南的[[东南欧]],一度包括在多瑙河下游平原的达西亚、[[小亚细亚]]半岛,甚至一度占据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马其顿帝国瓦解之后陆续兴起的安提柯一世王国、利西马科斯王国控制小亚细亚、塞琉古帝国和游牧部落联盟大益的成员—帕尼人的酋长阿尔沙克一世在前238年占领帕提亚并接受帕提亚语之后创建的[[阿尔沙克王朝]](前238—224年)在其君主米特里达梯一世(前177—前138年)时代完全控制西道今叙利亚境内幼发拉底河的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和东道[[乌浒河]]的西亚和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东方和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逐渐畅顺和强化,丝绸之路由中国洛阳、长安经过河西走廊诸城市、中亚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的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山麓草原的绿洲地带和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的适宜耕作的耕地地带和绿洲地带并经过[[大伊朗]]和中东,远达印度次大陆、泰西封、巴比伦、塞琉西亚、安条克、罗马、迦太基、亚历山大港。在两汉时期,漠北的[[匈奴]]汗国(前209—158年)在与汉朝的战争中最终战败,汉朝控制中亚的塔里木盆地之后,一部分北匈奴人于158年迁徒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的锡尔河以北的图兰大草原并在这里聚合诸部落之和并在372年越过[[乌拉尔河]]以西侵入欧洲,相继打败阿兰人和德涅斯特河—顿河河道之间的君主制国家[[东哥特人|东哥特王国]]之后来到多瑙河下游平原,这些在[[西罗马帝国]]眼中被视为「野蛮人」的部族,在迁入欧洲后,加速西罗马帝国灭亡。一部分在之后陆续南下中亚的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被称之为厌哒人的白匈奴(424—557年,也有说法这个白匈奴是大月氏王寄多罗的后裔),对当时的中古波斯地区的[[萨珊王朝]](224—651年)东部边疆造成严重破坏,一部分在头罗曼和米西拉古拉的带领下南下消灭当时[[贵霜帝国]]的残余,并对同样是发源于摩羯陀的印度的[[笈多王朝]](280/320—550年)造成严重破坏,但是最终米西拉古拉的军队还是在534年被摩腊婆和笈多王朝联军打败而消弭,一小部分在46年内迁中国[[并州刺史部]]的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定襄郡、雁门郡、上党郡、西河郡、上郡、北地郡、安定郡、代郡等,在西晋[[八王之乱]]后灭亡西晋并导致[[五胡十六国]]出现和中国[[南北朝]]对立二百八十余年。
在拓跋鲜卑人占据北中国,建立[[北魏]]之后,[[柔然]]在5世纪初年兴起,并建立[[柔然汗国]](400—546/552年),悦般人兴起建立[[白匈奴]]汗国,对当时亚洲的政局造成重大影响。甚至柔然汗国灭亡之后,柔然的一支[[阿瓦尔人]](也有疑问阿瓦尔人是是北高加索种族)还影响[[东罗马帝国]]和西欧的[[法兰克王国]]。
=== 中世纪 ===
630年,在西亚的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和麦地那兴起[[穆罕默德]]的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伊斯兰哈里发王国]],逐渐征服并占领波斯地区的[[萨珊王朝]](224—651年)和占领[[东罗马帝国]]在西亚的累范特和和北非的大片领土,[[倭马亚王朝|伊斯兰倭马亚哈里发王国]]时代席卷[[西亚]]、[[中亚]]、[[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兵锋直指[[法兰克王国]][[丕平王朝]]的阿基坦高卢南部,甚至一度占领[[印度河平原]]。在东亚强大的[[隋唐]]王朝的疆域也一度扩张到中亚和漠北,并深深影响[[朝鲜半岛]]、[[日本]]和{{tsl|en|越南}},两者都在逐渐成为的新兴君主制国家。而在8世纪中叶至11世纪,南亚的发源于摩羯陀的印度[[波罗王朝]]是作为最后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印度王朝;而南印的[[朱罗王朝]]逐渐达到的鼎盛,并一度占有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
漠北的[[突厥汗国]](546/552—583年)、[[东突厥汗国]](583—630年)和[[西突厥汗国]](583—658年)的兴起在6世纪—7世纪时在亚洲政局造成不小的影响,后随着[[隋唐]]王朝的掘起和[[阿拉伯帝国|伊斯兰哈里发王国]]的掘起而消亡;唐朝因[[安史之乱]]而走下坡路之后,周边漠北的[[回鹘汗国]](744—840年)和青藏高原的[[吐蕃]](580—877年)日渐兴盛,对当时东亚政局造成很大影响;唐朝在875—884年的[[王仙芝]]+[[黄巢之乱]]后名存实亡,最终在907年完全灭亡,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大契丹国)对当时东亚政局造成很大影响。 在9世纪—12世纪,原先统治中西亚的[[阿拔斯王朝|伊斯兰阿拔斯哈里发]]在[[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马蒙·本·哈伦|马蒙]]之后走向衰落;[[大伊朗]]地区的[[塔希尔王朝]](821—873年)、[[萨法尔王朝]](861—900/1003年)、[[阿拉菲德王朝]]、[[齐亚尔王朝]]、[[白益王朝]](934—1055年)、[[萨曼王朝]](819—999年)、[[伽色尼王朝]](962—1186年)、[[古尔王朝]](1148—1215年)、[[塞尔柱帝国]](1037—1194年)、[[花刺子模沙朝]](1194—1220年)相继占据中亚、西亚、南亚广大的地域,强化了这些地方的进一步伊斯兰化,并使得经济文化科技更加兴盛,丝绸之路更为畅通。960年,军人赵匡胤建立的[[北宋]]在前两代帝王治下结束严重分裂一百年的中国,之后的发展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达到一个新的高峰。1114年,由[[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朝]]于[[金太宗]]时期(1123—1135年)相继灭亡[[辽朝]]和[[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后,中国再次出现南北对持的局面。宋金安定时期,经济文化得到恢复。不过在1206年,伴随着[[蒙古帝国]]的兴起与快速扩张,征服中亚、东亚、西亚、东欧的广大地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亦有无数古代文明受到毁灭,整个亚洲的主流文明整体性走向衰落。同时在1206年,统治着印度的伊斯兰[[德里苏丹国]]建立,并在[[卡尔吉王朝]]和[[图格鲁克王朝]]兴盛时代逐步把疆域拓展到德干高原以南的[[印度次大陆]],使得印度伊斯兰化。蒙古帝国在13世纪下半叶分裂为[[元朝]]和[[四大汗国]],14世纪[[明朝]]建立后,[[北元]]在1388年的[[捕鱼儿海之战]]中败给明军导致北元君主[[脱古思帖木儿]]被也速迭儿刺杀,北元裂解为[[鞑靼 (蒙古)|鞑靼]]和[[瓦刺]]而争战不休。另外,在[[拔都]]西征(1235—1241年12月31日/1242年1月30日)把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也使得欧洲的军队的火药时代到来。而在13世纪末年兴起于东南亚的[[满者伯夷]]则成为当时东南亚的海上强权。1369年,[[帖木儿]]建立的的[[帖木儿帝国]]在1360—1405年的帖木儿征战期间将疆域扩展到中亚、西亚,乃至南俄和印度河平原的旁遮普、信德和[[德里]]。1526年,其后裔[[巴卑尔]]越过[[印度河]]南下[[印度次大陆]]打败德里苏丹国而建立[[莫卧儿帝国]],这个莫卧儿帝国直到1707年[[奥朗则布]]去世后才走向衰落。
1299年,[[奥斯曼帝国]]建立,在1308年使[[罗姆苏丹国]]灭亡;1354年派遣军队渡过[[赫勒斯滂海峡]]进而占领[[色雷斯]]并使[[拜占庭帝国]]成为其附庸,建都于布尔萨,在[[巴耶济德一世]]时代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控制托罗斯山脉山脊以西的[[小亚细亚]]半岛全部和[[多瑙河]]下游平原以南的[[巴尔干半岛]],并1396年的尼科波利斯战役打败最后一次十字军而威名显赫、虽然在1402年7月20日的安卡拉战役败给帖木儿而导致一度陷入王位继承战争(1402—1412年),但是最终还是重新起死回生并于[[穆罕默德二世]]时代的1453年灭了拜占庭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并使之成为其首都,奥斯曼帝国之后逐渐占领东南欧、中东的累范特、小亚细亚及北非地区,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皇帝)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罗马帝国与伊斯兰文化,东西文明在其手中而得以统合。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1400—1922年)。在其存在其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
在东亚,自元朝先后四次短暂实施[[海禁]]之后,1370年,[[明太祖]]建立的[[明朝]]把这一海禁政策发扬光大,此后虽然有[[郑和下西洋]],但之后维持海禁政策,虽然明穆宗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实行开海,明朝国力以及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一度有所恢复,但之后的[[清朝]]延续海禁这一政策,并导致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萎缩与中国发展的停滞。
不过16至17世纪时因[[地理大发现]],欧洲人纷纷来远东发展贸易并传教,直到[[日本锁国]]、1723年雍正禁教之后,东亚才逐渐的封闭起来。在亚洲北方的北亚和东欧,随著[[金帐汗国]]的瓦解,[[莫斯科大公国]]兴起,之后在[[伊凡三世]]时代于1478年占领[[诺夫哥罗德共和国]],1480年打败金帐汗国(1219—1502年)而摆脱蒙古人的枷锁,并在1502年使金帐汗国灭亡。之后的[[留里克王朝]]在[[伊凡四世]]时代于1547年自称沙皇并灭掉蒙古人的喀山和西伯利亚等汗国。[[罗曼诺夫王朝]]的[[俄罗斯帝国|沙皇俄国]]逐渐循陆路扩大疆域,其探索队于1620年代到了[[叶尼塞河]];1643年到[[黑龙江]]流域而与清朝冲突,之后在1689年签署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后沙皇俄国于1733年在[[阿拉斯加]]成立[[俄属北美]]总督区,并不断占领[[中亚]];这个帝国直到20世纪初期的[[二月革命]]才结束。
== 地理 ==
[[File:Asia satellite plane.jpg|thumb|300px|卫星拍摄的亚洲地形照片]]
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边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相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总面积约为4,381万589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洲。
===范围===
亚洲与欧洲之间,通常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西北海域、[[高加索山脉]]分水岭、[[黑海]]、[[土耳其海峡]]、[[爱琴海]]为界。希腊的[[十二群岛]]、[[北爱琴海诸岛]]都接近土耳其的爱琴海海岸,地理上应属于亚洲。乌拉尔山脉自然延伸至北冰洋的[[瓦伊加奇岛]]、[[新地岛]]现在认为属于欧洲,实际上亚欧分界线在[[喀拉海]]南岸。
亚洲与非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印度洋上的岛国[[塞舌尔]]、[[毛里求斯]]、[[科摩罗]]都属于非洲。也门的[[索科特拉岛]]更靠近非洲。
亚洲与大洋洲分界线是[[华莱士线|韦伯线]]或[[华莱士线|里德克线]],因此印尼的[[伊里安查亚]]就属于大洋洲。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与[[白令海]]。各群岛按照美国、俄罗斯管辖关系分属两个大洲。<ref name="Geographic Encyclopaedia">''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Encyclopaedia and Atlas.'' [[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Springer]], 24 November 1979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KI-vCwAAQBAJ&pg=PR7&dq=internationalg+eographic+encyclopedia+and+atlas&hl=en&sa=X&ved=0ahUKEwiQz-b7tZrUAhXCMyYKHXW7DPYQ6AEIJzAB#v=onepage&q=internationalg%20eographic%20encyclopedia%20and%20atlas&f=false]</ref>
=== 地形 ===
从总体上看,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ref name="二">{{Cite book | author = 朱翔 | author2 = 陈民众 | title = 地理 | location = 湖南 | publisher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date = 2008年11月 | edition =第2版 |ISBN =978-7-5355-3573-3| language= zh-cn }}</ref>:
* 一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全洲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大洲。
* 二是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亚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山脉和山峰,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和洼地。[[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4,500米;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西西伯利亚平原]]东西宽1,500千米,南北长2,300千米,大部分地面海拔在100米以上;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水面又低于地中海海面400米。亚洲不仅陆上起伏极端,且大陆东缘的弧形列岛与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样表现出起伏极端,列岛上的山脉与极深的海沟伴生。亚洲最高峰与邻近海域最深海沟高低相差约20千米。
* 三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全洲大至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向四方辐射伸延到大陆边缘。在山地、高原的外侧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平原,且多分布在大陆周围,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许多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发生于[[第三纪]]的[[造山运动]]对亚洲地形影响深远。其中[[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衝撞,将接触带上的地壳,推挤成欧亚大陆东侧外海的[[东亚岛弧]],并使其成为全世界[[地震]][[火山]]最多的地区。而欧亚大陆板块受到[[印度板块]]的推挤,形成整群的新[[褶皱山脉|褶曲山地]]极高耸的[[青藏高原]]。主要[[山脉]]成东西走向,山地高耸、地形崎岖,而且连结成串,成为亚洲南北往来的障碍。而山地夹杂[[高原]]和[[盆地]],这些地方也是大[[河]]的发源地。亚洲北部的[[西伯利亚]]为结晶性古老地块,蕴有丰富金属矿,地形也相对平坦。其中[[西亚]]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间夹著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所[[冲积平原|冲积]]的[[美索不达米亚]]。
亚洲的主要地形单元有:
*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高加索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乌拉山脉]]、[[日本阿尔卑斯山脉]]、[[长白山脉]]、[[安南山脉]]
*主要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图兰平原]]
*主要盆地:[[四川盆地]]、[[费尔干纳盆地]]、[[淮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主要丘陵:[[江南丘陵]]
*主要高原:[[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安那托利亚高原]]、[[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
=== 气候 ===
[[File:Climate maps of Asia.PNG|thumb|right|270px|亚洲气候类型]]
亚洲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又复杂多样气候使得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和[[副热带季风气候|副热带季风气候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ref name="二" />。
亚洲各地气温差别显著。[[赤道 (电影)]]附近的[[马来群岛]],长年如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而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一年中有7个月的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更曾在其东北部小镇[[奥伊米亚康]]测到-71℃的低温记录,是北半球的寒极<ref name="一" />。
气候的显著差异同时导致了亚洲各处降水量的巨大差异。中亚的沙漠地区年降雨不足100毫米,而在南亚,[[迎风坡]]降水量可达3000毫米,最高记录甚至达到了22860毫米。[[太平洋]]中生成的[[颱风]]袭击亚洲东部沿岸也会带来充沛降雨。
=== 水文水系 ===
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其河网分布主要有两大特点<ref name="二" />:一是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着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流淌;二是内流区面积广大,如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均流入[[咸海]],其中[[阿姆河]]全长2540公里,是亚洲最长的[[河流|内流河]]。
多数发源自中部山地的河流都最终注入[[太平洋]]、[[印度洋]]或[[北冰洋]]。其中长4000公里以上的河川有7条,最长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以[[额尔齐斯河]]为源的[[勒拿河]]。
位于亚洲西部的[[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则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深、最古的[[湖泊]],湖底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以下1295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黄河]]、[[印度河]]流域都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恒河]]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圣河。[[湄公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流域国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缅甸]]、[[老挝|寮国]]、[[泰国]]、[[柬埔寨]]和{{tsl|en|越南}}。
=== 自然资源 ===
亚洲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亚洲的矿物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石油]]、[[煤]]、[[铁]]、[[锡]]、[[钨]]、[[锑]]、[[铜]]、[[铅]]、[[锌]]、[[锰]]、[[镍]]、[[钼]]、[[镁]]、[[铬]]、[[金]]、[[银]]、[[岩盐]]、[[硫磺]]、宝石等。石油、镁、铁、锡等的储量均居各洲首位,其中锡矿储量更占世界总储量60%以上<ref name="一" />。
亚洲的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3%,[[俄罗斯]]亚洲部分、中国的东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北部,是世界上分布广阔的针叶林地区,蓄积量丰富,珍贵用材树种很多。中国的华南、西南,[[日本]]山地的南坡,[[喜马拉雅山]]南坡植物特别丰富,除普通阔叶树种外,还有[[棕榈]]、[[蒲葵]]、杉属、[[水杉]]属等。东南亚的热带森林在世界森林中占重要地位,以恒定、丰富的植物群落著称。其主要树种是龙脑香科,还有树状[[蕨纲]]、[[银杏]]、[[苏铁]]等“活化石”<ref name="一" />。
亚洲的水力资源也比较丰富。可开发的水力资源年发电量可达26,000亿度,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量的27%<ref name="一" />。
== 政治 ==
[[File:Asia-zh.png|thumb|center|500px|亚洲政区示意图。斜线部分为[[世界主权争端领土列表#亚洲和大洋洲|领土主权争议]]的地区。]]
亚洲国家的政体非常複杂,几乎包括了现在世界上所有形式的政府结构,也是目前世界热点地区。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style="width:100%; margin:auto;"
|-
! style="width:15%;"| 国家
! style="width:12%;"| 政体
! style="width:50%;"| 注释
|- valign="top"
|{{flag|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r>[[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三权分立]]”的国家,而被有的人归为“[[议行合一]]”制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是其执行机关。
[[中国共产党]]是唯一执政党,最高权力集中在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总书记]]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和[[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闭会期间执行其权力。
|- valign="top"
|{{flag|朝鲜}}||[[一党制]]<br>[[先军政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规定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国名及其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地位<ref>Robert A. Scalapino; Kim, Chun-yŏp (1983). ''North Korea today: strategic and domestic issues.''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enter for Korean Studies. p. 24.</ref>。规定了政府的架构、执政党[[朝鲜劳动党]]的职能与政府运作的关系。宪法保证公民拥有[[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权]]、[[选举权]]、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宗教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它声称每一个公民拥有工作权、受教育权、食品和医疗保健的权利。
|- valign="top"
|{{flag|大韩民国}}||[[总统制]]||《[[大韩民国宪法]]》规定了自由民主的政治秩序。它在序言中不仅阐明大韩民国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加强基本自由与民主秩序”,而且要使三权分立和依法治国制度化。宪法采用了由议会原则补充的[[总统制]],为各政党提供了宪法权利和保护,同时规定了它们不得危害自由与民主政治秩序的义务。
宪法第10条指出,“宪法确保所有公民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国家有责任确认和确保个人拥有基本并不可侵犯的人权”。根据这一基本条款,宪法赋予了个人以公民、政治和社会权利,这已成为民主国家的淮则。[[公民]]的权利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身自由]],要求快速公正审判的权利,居住自由,择业自由,隐私权,[[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和结社自由,以及享有诸如选举权和担任公职在内的从政权。此外,国家还保证国民享有各种社会权利,如受教育权、工人独立结社权、工人集体谈判和集体行动权,以及享有健康和愉快环境权。
|- valign="top"
|{{flag|中华民国}}||[[半总统制]]||
《[[中华民国宪法]]》是[[中华民国]]的根本[[法律]],于1946年时[[中国国民党]]主政之[[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起草,也是针对全中国而设计的。在1947年12月25日正式生效。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到[[中华民国]]时,沿用了整套原来在[[南京市]]制定的中央政府机制。直到1990年代开始对宪法的进行重大修正,在宪法中增修加入了很多专门针对[[中华民国]]所设计的[[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条款]]。
在1991年以前,中华民国政府一直没有公开放弃收复整个[[大陆地区]]的努力。1991年[[李登辉]]总统在非官方场合已经放弃了对中国大陆[[主权]]的宣示,认为[[中国共产党]]控制整个[[中国大陆|中国大陆]]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整个政府结构依然存在,宪法上也没有正式放弃对中国大陆的主权,因为这样做有可能引起有关[[两国论]]及[[台湾独立运动]]问题的争议。
[[国民大会]]是1947年在中国大陆选举产生的,而[[国大代表]]具有选举总统的职权。在1949年国民政府搬到台湾后继续运作,但是由于已经不可能在中国大陆举行换届选举,1947-1948年间选举产生的国大代表在1954年原任期届满后採「无限期留任」([[万年国会|万年国代]])。直到1990年6月[[大法官会议]]决定,在国民大会、立法院以及其他政府机构内所有的无限期留任代表必须从1991年12月31日起退休,始结束长达44年的任期。
第二届国民大会在[[1991年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选举|1991年选举]]产生,共有325名国大代表。大部分代表是直接民选产生,100人则是根据政党得票率按比例分配。这届国大在1994年修改了宪法,通过修宪案允许总统直接[[民选]],为[[199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1996年3月举行的总统、副总统直选]]铺路。同时选出的第三届国民大会依然拥有修宪、弹核总统、副总统等权力。
2000年4月,国大代表投票决定,这届国大结束后不再举行选举,国大仅在需要时才会选举并重新开会。修宪后国大的大部分职责已经转交立法院,其中也包括了[[弹核]]总统的权力。2004年立法院通过修宪提案将国民大会实际废除,此提案经2005年[[2005年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任务型国民大会]]决议通过后,国大走入历史。目前非联合国成员国,仅被少数联合国成员国承认,中华民国因[[一个中国政策]]不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关于于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政治争议,参见[[两岸关系]]及[[台海现状]]等词条。
|- valign="top"
|{{flag|日本}}||[[君主立宪制]]<br>[[议会制]]||《[[日本国宪法]]》採用[[自由民主制|自由民主]]的[[君主立宪制]],取代昔日[[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以[[人民主权论|国民主权]]([[主权在民]])为原则将[[天皇]]权力架空,确立[[日本国会|国会]]、[[日本内阁|内阁]]、[[法院|裁判所]][[三权分立]]的国家统治机构模式,明文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根据此宪法,天皇是日本[[国家]]与国民的象徵,只能扮演纯粹[[仪式]]上的角色,即所谓的「[[象徵天皇制]]」,[[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内阁总理大臣]](首相)为[[政府首脑]]。此宪法较为著名的地方是其[[日本国宪法第九条|第9条]],规定日本放弃[[宣战]]权利与保有[[战争]][[武力]]的[[和平主义]]。总体来说,和平主义、国民主权、基本人权的尊重,被称作为日本国宪法的「三大要素」。<ref name="世界大百科事典日本国宪法">{{Lang|ja|『[[世界大百科事典]]』([[平凡社]])「日本国宪法」の项目より}}</ref>
|- valign="top"
|{{flag|蒙古}}||[[半总统制]]||《[[蒙古国宪法]]》是蒙古历史上第四部宪法。根据该宪法,自1992年2月12日起,蒙古的国名改为“[[蒙古国]]”。宪法确定蒙古国实行设有总统的[[议会民主制]]。宪法规定,蒙古国是独立主权的共和国,崇高目标是在国内建立人道主义的公民民主社会;在未颁布法律的情况下,禁止外国军事力量驻扎于蒙古国领土;国家承认[[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一切形式;国家尊重宗教,宗教崇尚国家;公民有信仰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宪法生效后,[[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继续担任蒙古国总统。1997年5月18日,蒙古第二次直接总统选举举行,[[蒙古人民革命党]]总统候选人[[那楚克·巴嘎班迪]]当选为第二任总统。这是《蒙古国宪法》生效后首次举行的总统选举。
|- valign="top"
|{{flag|哈萨克}}||[[总统制]]||《[[哈萨克斯坦宪法|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宪法]]》规定哈萨克斯坦是「民主的、非宗教的和统一的国家」;实行[[总统制]]的共和国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基本方针,并在国际关系中代表哈萨克斯坦的最高国家官员,是体现人民与国家政权统一、宪法的不可动摇性、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象徵与保证。
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原则行使职能。
[[哈萨克斯坦总统|总统]]的任期为7年。2007年5月18日,哈萨克斯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授权[[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可不受次数限制地连任总统职务。
|- valign="top"
|{{flag|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制]]||根据{{link-en|乌兹别克宪法|Constitution of Uzbekistan|《乌兹别克宪法》}},乌兹别克享有[[自由民主]]体制。
然而,自[[卡里莫夫]]在1991年上台至今,他的任期已多次获得延长,分别在1995年、2002年、2007及2015年成功连任,至2016年9月去世。
2002年的选举亦同时选出上、下议院的议员,但却是在没有反对党之下进行。因此,国际观察员都一般认为是次选举不能达到[[民主]]水平,在[[民主指数]]也属于[[独裁政体]]。
在[[执政党]]以外其他政党一般情况下可以成立,但也必须获得[[政府]]的批淮才能组党。另外,[[传媒]]的[[新闻自由]]亦受到政府操控,因为政府维稳政策,新闻内容甚少报导国内[[政治]]有关讯息,特别是[[反革命]]和民主内容,以免遭受牢狱之灾。乌兹别克政府在国内基本上对所有反对派实施[[党禁]]。而国内最大反对派是[[乌兹别克伊斯兰运动]]。
2016年12月4日,乌兹别克进行自[[卡里莫夫]]逝世后的首次总统大选,总理[[肖开提·米尔则亚耶夫|米尔则亚耶夫]]当选新任总统。
|- valign="top"
|{{flag|塔吉克}}||[[总统制]]||1994年11月6日,塔吉克斯坦以全民公决方式通过了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根据新宪法,议会制改为总统制,目标是建立民主、法制、世俗的国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家军队统帅,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7年。儘管如此,塔吉克的民主制度因政府对政治的干预仍未有实现,独立至今塔吉克多年来的[[民主指数]]更低于2.0,属于[[独裁政体]]。
1999年9月26日,以全民公决方式通过新宪法,对1994年11月的宪法做了修改。新宪法规定:在塔建立世俗、民主、法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领袖和部队的统帅,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七年,可连任一届。
议会称“马吉利西·奥利”,为两院制职业议会,是国家最高代表机关和立法机关。上院称“马吉利西·米利”,下院称“马吉利西·纳莫扬达贡”。
上院33名议员,其中由索格特州(原列宁纳巴德州)、哈特隆州、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中央直属区和杜尚别市地方议会各选5人,其余8人由总统直接任命,任期5年。塔国总统为上院终身议员。上院主要职能是:确定、修改、撤销国家行政区划;根据总统提议而选举和罢免宪法法院院长、副院长,最高法院院长、副院长,总检察长、副总检察长等。
下院设63个议席,其中41个按地方选区由选民选出,22个由党派选举中得票率超过5%的党派推选,任期5年。下院的主要职能是:组建选举及全民公决委员会;就法律草案提请全民公决;批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批淮获取和发放国家贷款;批淮总统令等。
|- valign="top"
|{{flag|土库曼}}||[[总统制]]||土库曼斯坦前身为[[苏联]]其中一个[[苏联加盟共和国|加盟共和国]],在1991年苏联瓦解成立独立国家,实行[[总统制]]。自1985年加盟共和国时期,出任当时的土库曼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萨帕尔穆拉特·阿塔耶维奇·尼亚佐夫]],在1991年12月继任土库曼斯坦[[总统]],随即将拥护其执政的[[土库曼共产党]]改名为'''[[土库曼民主党]]''',落实该党配合土库曼斯坦政府的施政和政治立场,但下令禁止境内其他政党活动,监控「反对派」人士(政治集会是非法的,除非得到政府批淮),使土库曼斯坦名义上是一个由「民主党」执政,但实际上独立至今并无在民主发展有任何进展的国家,[[民主指数]]自独立以来一直持续低于2.0分,属于独裁政体。
|- valign="top"
|{{flag|吉尔吉斯斯坦}}||[[议会制]]||[[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革命|2010年再次发生革命]],「四七事件」与2005年的[[鬱金香革命]]类似,源于该国民众对政府和总统[[巴基耶夫]]的不满。4月7日晚,反对派组建临时政府,由前外长[[萝扎·奥通巴耶娃]]担任临时总统。时任总统的[[巴基耶夫]]则逃到南方城市[[奥什]]。临时政府5月19日通过法令,委任奥通巴耶娃为过渡时期总统。法令规定,过渡时期总统的任期到2011年12月31日;过渡时期总统无权参加新一届总统选举,吉尔吉斯斯坦合法政府将于7月10日之后组建。吉尔吉斯新宪法草案于6月27日全民公决中获得通过,新宪法将限制总统权力,将许多权力过渡给总理。南部两州因为族裔衝突,于6月28日至8月10日恢复实行紧急状态。<ref>{{cite web |url=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4AAA/jejssl.html |title=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骚乱}}</ref>
在2011年10月举行的总统选举当中,[[吉尔吉斯斯坦社会民主党]]领导人[[阿尔马兹别克·阿坦巴耶夫]]获胜,于12月宣誓就职,成为总统。
|- valign="top"
|{{flag|越南}}||[[一党制]]||[[越南共产党]]是越南唯一的[[执政党]],对越南[[行政]]、[[立法]]、[[司法]]各个部门的机构直接掌控,并由越共党员担任各部门的政务职位。各级地方政府也皆由越共党员组成。[[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越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位居[[三驾马车]]之首(另外两个分别是[[越南国家主席|国家主席]]和[[越南总理|政府总理]])。《{{le|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Constitution of Vietnam}}》规定,[[越南国会|国会]]设有国防与安全委员会负责审查和监督国防安全政策的执行;国家机关设有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协助[[越南国家主席]]统帅武装力量。名义上国家主席统帅[[越南人民军|人民武装力量]],兼任国防与安全会议主席,但实际上[[越南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才是最高军事决策机构,[[越共中央总书记]]兼任中央军委书记,通过[[越南国防部|国防部]]对[[越南军事|全国武装力量]]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
|- valign="top"
|{{flag|老挝}}||[[一党制]]||[[老挝人民革命党]]为唯一执政党。1991年执政的老挝人民革命党党「五大」确定「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等六项基本原则。2001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党「七大」提出了老挝在21世纪前20年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方针,强调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不变;将[[交通]]建设作为工作重心,将解决疾病流行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加快发展,尽快摆脱不发达状态。
|- valign="top"
|{{flag|柬埔寨}}||[[君主立宪制]]<br>[[议会制]]||《柬埔寨宪法》规定,柬埔寨为[[君主立宪制]]王国,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国王是终身国家元首、国家军队最高司令、国家统一和永存的象征,有权宣布大赦。根据[[柬埔寨首相|首相]]建议,并征得国民议会主席同意后,可解散国会。国王因故不能视事或不在国内期间,由参议院议长代理国家元首职务。国王去世后,由首相、佛教两派僧王、参议院和国民议会议长、副议长组成的9人王位委员会,从王族后裔中,推选产生新国王。
[[柬埔寨国民议会|国民议会]]是柬埔寨全国最高权力机构和立法机构,共有123个议席,每届任期五年。[[柬埔寨参议院|参议院]]为国家立法机构,有权审议国民议会通过的法案,每届任期6年。柬宪法规定,国家法案须经国民议会、参议院和宪法委员会审议通过,最后由国王签署生效。2004年7月,柬埔寨颁布实施新增宪法条款。该条款规定,国民议会可以通过投票方式,决定国民议会领导层人选和批淮新政府。2004年10月,柬埔寨国民议会审议并批淮了关于选举王位继承人的王位委员会组织法和执行法,规定在国王去世、退休或退位后7天内,以选举产生柬埔寨新国王。
|- valign="top"
|{{flag|泰国}}||[[君主立宪制]]<br>[[议会制]]||按泰国1997年的宪法,[[泰国国王]]和[[泰国王室|王室]]没有很多实际[[权力]],国王本人主要是国家及其国家精神的一个代表。已故泰国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很受到国民的敬爱,因此他也时常出面调解政治危机。但是泰国法律依旧对君主有极为尊敬,如对君主冒犯,或以不当词句形容王室成员,将触犯[[大不敬|冒犯君主罪]],可判[[有期徒刑]]三年至十五年。
[[政府首脑]]是[[泰国总理列表|总理]],一般由[[众议院]]联合政府(多数党派领袖)出任,再请国王指定。
[[泰国国会]]由两院组成:根据2011年宪法修正案,众议院有500席,其中375席通过普选产生,另外125席按比例代表制从各党派中选出。[[参议院]]有150席。众议员任期四年,参议员任期六年。最高司法机关是大理院,其成员先由政府机关内部选任,后由国王指定。
|- valign="top"
|{{flag|缅甸}}||[[总统制]]||缅甸现在是一个[[议会制]]国家,由拥有行政权的[[缅甸总统]]领导。[[缅甸总统|总统]]任期五年,由[[缅甸议会]]两院选出。另设[[国务资政]]一职,职权类似之前的[[缅甸总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及[[冷战]]时期,缅甸于1962年至1988年,由[[奈温]]将军的[[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实行[[一党专政]][[军事独裁]]。
1990年12月,人民议会选举出来的代表们组成了一个以恢复缅甸的民主制度为主要任务的[[缅甸联邦全国联合政府]]。该政府为[[流亡政府]],由昂山温所带领。缅甸联邦全国联合政府实际上只拥有相当有限之权力,且被缅甸军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
2011年2月以前,缅甸军政府的领导人为[[丹瑞]],他同时是[[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拥有所有决策权,包括任命及解除部长和内阁成员的权力,以及处理缅甸在国际政治上的权力。
2004年10月19日,[[梭温]]替代[[钦纽]]成为缅甸总理,后者被视为丹瑞的亲信。2007年5月,梭温因健康因素卸职赴[[新加坡]]治疗(至10月12日病逝),由[[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登盛]]出任总理(现为[[缅甸总统]])。在缅甸,除卫生部、教育部、劳工部和国家计划和经济发展部外,大多数部长和内阁都受军队官员控制。
缅甸主要政党包括[[全国民主联盟]]和[[掸邦|掸族民主联盟]]。其他还有一些代表少数民族利益的政党。[[缅甸民族团结党]]代表军队,由一个名为[[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缅甸联邦巩固和发展协会]]的组织支持。
|- valign="top"
|{{flag|印尼}}||[[总统制]]||印度尼西亚为[[总统制]][[共和国]],採行[[单一制]],政治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自1998年苏哈托下台后,印度尼西亚政治及政府结构历经大幅变革。
总统为印度尼西亚国家元首、最高行政首脑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并得直接领导内阁、有权单独颁布政令和宣布国家紧急状态法令,对外宣战或构和。
|- valign="top"
|{{flag|马来西亚}}||[[君主立宪制]]<br>[[议会制]]<br>[[联邦制]]||根据1957年7月2日正式宣佈的《[[马来西亚宪法|马来亚联合邦宪法]]》,为[[联邦制|联邦]][[国会 (日本)]][[君主立宪制]]国家,沿袭[[大英帝国]]的政治传统。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后,将1957年宪法改名为[[马来西亚宪法]],继续沿用。宪法的规定,奠定了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基础。
马来西亚[[国家元首]]为[[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最高元首]],由九个[[马来西亚半岛|马来州属]]的[[统治者会议|马来统治者]]在统治者会议中选出,任期5年;其他四州则由州元首统治,并未参与这个最高元首选举。最高元首依首相的建议行使其职权,并拥有任命[[首相]]、拒绝批淮和解散国会等裁量权,同时也是[[武装部队]]名义上的最高统帅。
|- valign="top"
|{{flag|新加坡}}||[[议会制]]||根据《[[新加坡宪法|新加坡共和国宪法]]》,新加坡实行的是[[一院制|一院]][[议会制]]([[内阁制]])政府,为[[代议民主制]][[单一制]]体系,分类上属[[西敏制]]。
国家的政府机构[[三权分立]],[[新加坡总统]]由直接民选产生,为[[国家元首]],任期六年,可以连任一次。[[新加坡国会]]议员也是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总理从国会多数党中产生,其领导的内阁拥有行政权,并由独立的[[公共服务委员会]]管理公务员的聘用以及处分。[[新加坡总理]]从议员中选出内阁部长。
自建国后,[[人民行动党]]一直是唯一的[[执政党]]([[一党优势制|一党独大]]状态),在议会中也鲜少有能够形成监督力量的[[反对党]](部份反对党成员是被委任,以免议会裡100%的意见都是支持人民行动党,议会在1991年改变选举制度后设有反对党的保障名额,最多有9席)。现在[[新加坡工人党]]是国会中的最大在野党。
|- valign="top"
|{{flag|文莱}}||[[君主专制]]||
汶莱的[[苏丹 (称谓)|苏丹]],沿袭自14世纪以来世袭的王朝,是国家和政府的领袖和军队司令。苏丹以[[国家元首]]身份兼任[[文莱首相]]。全部[[文莱立法会]]立法议员由苏丹任命,没有民选立法机关。
统治国策是马来伊斯兰君主宪制(Melayu Islam Beraja,爪夷文是ملاي إسلام براج)。
|- valign="top"
|{{flag|菲律宾}}||[[总统制]]||[[菲律宾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现任总统是[[罗德里戈·杜特蒂]]。[[菲律宾国会]]由{{le|菲律宾参议院|Senate of the Philippines}}与{{le|菲律宾众议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hilippines}}两院组成。参院24席,任期六年,连选得连任一次。参议员是由全国[[普选]]选出,每三年改选半数。众议院274席,任期是三年,得连选连任两次,其中222席由公民[[直选]],其馀52席由各党派席次比率推举。[[司法机关]]由[[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地方法院、廉政法院及[[伊斯兰教法院]]组成。
|- valign="top"
|{{flag|印度}}||[[议会制]]<br>[[联邦制]]||印度是一个[[联邦共和国]],[[印度总统|印度的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印度副总统在总统无法行使权力时,并不能自动接任总统。
行政权力主要控制在以[[印度总理|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其他内阁成员。现任总理是[[纳伦德拉·莫迪]],在2014年大选后掌握政权。
印度的国会两院制包括了上院[[联邦院 (印度)|联邦院]]('''राज्य सभा''',''Rajya Sabha'')和下院[[人民院 (印度)|人民院]]('''लोक सभा''',''Lok Sabha'')。部长会议对人民院负责。联邦院议员任期6年,每2年改选三分之一,其中233名成员由地方选举产生,其余12人由总统任命。人民院共有545席,任期5年,其中543人民选产生,其余2人由总统任命。
|- valign="top"
|{{flag|巴基斯坦}}||[[议会制]]<br>[[联邦制]]||巴基斯坦实行[[两院制]],设参议院及国民议会。参议院有100名议员,国民议会有342名议员,其中272名由分区普选产生,60席为妇女保留席位,10席为非穆斯林保留席位,由各政党按普选得票比例分配;国民议会设议长和副议长各1人,议员任期五年。参议院设100个议席,议员任期六年,每3年改选半数。设主席和副主席各1人,任期三年。独立后的巴基斯坦,军方在政治一直担当重要角色,巴基斯坦于1958-1971年,1977-1988年及1999-2008年长期实行军政府统治。巴基斯坦建国后于1956年、1962年和1973年颁布三部宪法。此外,文人政府的不稳定和贪腐问题一直是国内的政治焦点。2008年巴基斯坦恢复民主制后,首个文人政府完成五年任期。标志着巴国能够通过公正、透明的选举,由上一届民选政府和平地把权力移交给下一届民选政府。2013年6月,[[谢里夫]]就任总理。
|- valign="top"
|{{flag|阿富汗}}||[[总统制]]||阿富汗实行[[总统制]],是[[国家元首]]兼任[[政府首脑]]。[[阿富汗首席执行官]]是法定政府代表,阿富汗议会实行[[两院制]]。[[塔利班]]上台之前,阿富汗的政治体系已土崩瓦解。所有的政坛关键人物都拥有私人武装,而且在军事上大施影响。随着[[纳吉布拉]]的倒台,整个国家便由[[阿富汗圣战伊斯兰联盟]]所控制。而1995年起,“塔利班”武装控制了阿富汗大部分地域,随后又对政府进行攻击,直至1996年夺取政权,建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阿富汗战争 (2001年)|2001年战争]]后塔利班政权瓦解,[[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
'''[[国家元首]]:'''
*[[阿富汗总统|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现任总统为[[阿什拉夫·加尼·艾哈迈德扎伊]];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阿富汗君主列表|阿富汗前国王]][[查希尔]]被尊称为"国父"并象征性地主持某些场合, 但没有任何控制权力; 尊称不能继承。
'''[[首席执行官]]:'''
*[[阿富汗总统|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兼任[[政府首脑]],因此实行[[总统制]],阿富汗特设[[阿富汗首席执行官|首席执行官]]作为非法定的政府代表。
*[[阿富汗首席执行官]]职务相当于之前废除的[[阿富汗总理]]
'''内阁:'''
*27位部长; 根据新宪法, 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并[[国民议会]]批淮。
|- valign="top"
|{{flag|马尔代夫}}||[[总统制]]||马尔代夫实行总统制,是单一制国家,[[马尔代夫议会]]是最高立机关。[[加尧姆]]在位近30年,他打压反对党,曾于2006年11月11日反对党大游行前非法[[逮捕]]反对人士。
2007年9月29日,2名怀疑是[[逊尼派]]的[[恐怖分子]]在[[首都]][[马累]]的中央公园外,因投掷[[土製炸弹]],导致8名[[汉族]]、2名[[英国]]人和2名[[美国]]人受伤被[[拘捕]]。
2008年的总统大选,[[执政党]]代表的[[加尧姆]]输给了代表反对派参选的[[穆罕默德·纳希德]]而结束了他近30年的独裁统治。
2012年2月7日在国内爆发警察叛变及持续数週的群众示威后,穆罕默德·纳希德在电视记者会上宣布辞去马尔地夫总统,并将总统职权移交给副总统哈山。
2016年10月13日,马尔代夫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鉴于长期以来[[英联邦]]部长级行动小组及英联邦秘书处给予马尔代夫不公平、不公正待遇,马尔代夫政府决定脱离英联邦。英联邦一直努力成为马内政问题的积极参与者,这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和[[英联邦宪章]]。
|- valign="top"
|{{flag|尼泊尔}}||[[议会共和制]]<br>[[联邦制]]||尼泊尔实行联邦议会体制。2006年[[尼泊尔内战]]结束后,于2008年正式废除[[沙阿王朝]][[君主制]]政体,建立[[联邦制]]的[[议会共和制]]的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此后,尼泊尔一直由[[尼泊尔大会党]]、[[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和[[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轮流执政。
2015年,尼泊尔联邦宪法公布后,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主席[[卡德加·普拉萨德·奥利]]出任尼泊尔总理,总统则由该党副主席[[比迪娅·戴维·班达里]]担任。而[[尼泊尔立法议会]]主席一职由[[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成员{{le|昂萨丽·嘎尔迪·马加尔|Onsari Gharti Magar}}取得。
2016年8月3日,[[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主席[[普拉昌达]]再次担任[[尼泊尔总理]]。
|- valign="top"
|{{flag|不丹}}||[[君主立宪制]]||[[不丹]]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南亚唯一一个君主制国家。不丹国会分为上下议院,上议院有25个议席,20席由民选产生,其馀由国王任命,议员不得是政党成员。下议院成员可以由政党人士出任,但和上议院一样,候选人都必须是大学学历。
*2006年1月18日,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宣布于2008年首度举行全国大选,依照[[议会制]]选出新政府,成为议会制国家。
*虽然国王仍是国家元首,但行政权已归总理和内阁。国会除拥有立法权外,只要2/3国会议员通过,便可以弹核国王。虽然国会可弹核国王,但观察家指出,不丹国王仍掌握较大实权。和王室关系密切的[[不丹繁荣进步党]]赢得压倒性胜利,47个议席中赢得45个,而比较草根的[[人民民主党 (不丹)|人民民主党]]则大败。不丹联合党由前总理桑格乃杜领导,他的姊妹全部是王后。
*2013年,不丹举行第二次国民议会选举,原来在野的[[人民民主党 (不丹)|人民民主党]]获胜,该党在国民议会47个席位中取得32个席位,首次实现执政党轮替。
|- valign="top"
|{{flag|伊朗}}||[[总统制]]<br>[[政教合一]]||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伊朗最高领袖|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何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阿里·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制]],[[伊朗总统|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 valign="top"
|{{flag|伊拉克}}||[[议会制]]<br>[[联邦制]]||现在伊拉克政治实行[[议会制]]和[[联邦制]],[[伊拉克总理]]是[[政府首脑]],并对[[伊拉克国民议会]]负责, [[伊拉克总统]]为国家元首。
|- valign="top"
|{{flag|叙利亚}}||[[半总统制]]||现在叙利亚政治实行[[总统制]]和[[一党专政]],[[叙利亚总理]]是[[政府首脑]],并对[[叙利亚总统]]及[[叙利亚议会]]负责, [[叙利亚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最高领导人。[[叙利亚复兴党]]是叙利亚的执政党。
|- valign="top"
|{{flag|科威特}}||[[君主立宪制]]||君主制国家,实行[[君主专制]]。科威特是君主世袭制酋长国,[[埃米尔]]是[[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宪法规定国家之[[行政权]]由埃米尔行使,[[立法权]]由埃米尔和[[国民议会]]共同行使,[[司法权]]由法院以埃米尔名义行使。
政府内阁由首相和内阁大臣组成,负责执行国家政策,向埃米尔负责。主要成员有:
*首相
*第一副首相兼内政与国防大臣
*副首相兼外交大臣
*副首相兼司法大臣
*副首相兼发展事务和住房事务国务大臣
[[内阁]]重要职务通常由王室成员担任,而首相这一职位直到最近都由王储担任,王室之权势不言可喻。
|- valign="top"
|{{flag|黎巴嫩}}||[[议会共和制]]||[[黎巴嫩总统]]是黎巴嫩的国家元首,传统上由[[马龙尼礼教会|天主教马龙派]]军人担任,[[黎巴嫩总理]]是黎巴嫩的政府首脑。黎巴嫩是[[一院制]]国会,奉行[[议会民主制]],有260个政党,力量分散,加上为平衡各党派利益而採取[[比例代表制]],无政党占绝对优势。主要政党有:
[[黎巴嫩长枪党]]:1936年11月成立,[[马龙尼礼教会|天主教马龙派]]政党,亲西方。
[[真主党]]:1982年成立,伊斯兰教什叶基本教义派政党,亲[[伊朗]]及[[叙利亚]],支持消灭[[以色列]],在[[戈兰高地|黎巴嫩南部]]有很大势力。
|- valign="top"
|{{flag|卡塔尔}}||[[君主立宪制]]||君主制国家,实行[[君主专制]]。卡塔尔是[[君主专制]]的酋长国。[[卡塔尔埃米尔]]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由[[阿勒萨尼家族]]世袭,并禁止任何[[政党]]活动。此外,卡塔尔并没有接受[[国际法院]]的强制管辖权。自从现任埃米尔推翻他父亲的政权以后,卡塔尔社会进一步自由化。与阿拉伯世界许多保守伊斯兰国家如[[沙乌地阿拉伯]]和[[科威特]]相比,卡塔尔法律相对比较宽松。例如,卡塔尔法律允许[[女性驾车]],而且女性驾车在卡塔尔已经较为普遍;卡塔尔法律允许女性在公众场合随意穿着,然而事实上,卡塔尔当地大部分女性通常仍旧穿着传统的黑色阿拉伯长袍;卡塔尔法律允许饮用[[酒精饮料]],但不能在公共场合饮用,且实际上任意提供酒精饮料的酒吧通常只在价格较高昂的酒店。国外常住人口可以在指定商店购买限量[[酒精饮料]],并只可以在自己家里饮用。<ref>{{cite web|url=http://www.qatarvisitor.com/index.php?cID=414&pID=1053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1-05-01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501044507/http://www.qatarvisitor.com/index.php?cID=414&pID=1053 |archivedate=2011-05-01 }}</ref>在卡塔尔也用[[伊斯兰教法|沙里亚]],主要是规范家庭及个人事务。
|- valign="top"
|{{flag|沙特阿拉伯}}||[[君主专制]]||沙乌地阿拉伯是[[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国家。也是目前仍然维持[[君主制度]]国家中少数国王仍拥有绝对权力的国家,1992年开始施行的《[[治国基本法]]》规定,沙乌地阿拉伯是由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后代子孙所统治的君主制国家,而《[[古兰经]]》则是国家的最高[[宪法]]。国家根据[[沙里亚法]](''Shari'a'')行事。
沙乌地阿拉伯国内没有合法的政党,至今仅在2005年举行过一次地方选举,投票权仅限于男性公民。
|- valign="top"
|{{flag|巴林}}||[[君主专制]]||君主制国家,实行[[君主制]]。[[世袭]][[君主立宪制]]王国。国家元首为国王。2002年10月设参、众两院制议会。[[参议员]]由国王任命,[[众议员]]由[[选举]]产生。它是阿拉伯湾第一个举办国会选举、让妇女参政的阿拉伯国家。
要求进行政治改革的[[2011年巴林反政府示威活动|反政府示威活动]]于2011年发生。
|- valign="top"
|{{flag|阿联酋}}||[[君主制]]<br>[[总统制]]<br>[[联邦制]]||阿联酋采用联邦制度。阿联酋最高委员会由七个酋长国的酋长组成,选举产生总统、副总统、内阁和议会来管理国家。有40名从各个部落来的成员组成联邦国家会议复审被提议的法案。阿联酋有一个联邦[[法庭]]系统,5个酋长国参加(杜拜和拉斯海玛除外)。所有酋长部落还有自己的世俗和伊斯兰教的法律,用于民事、刑事和高等法院。阿联酋现任总统是阿布扎比统治者[[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2004年就任;副总统兼总理为迪拜统治者[[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
|- valign="top"
|{{flag|土耳其}}||[[议会制]]||土耳其政治是以[[议会制]][[代议民主制]]的[[共和体制]]为框架,奉行[[多党制]],[[土耳其总理列表|土耳其总理]]是政府的领导人。[[行政权]]由政府行使,[[立法权]]则属于政府及[[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司法则独立于行政及立法。土耳其的政治体制以分权为原则。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1月7日起实施,宪法奉行[[世俗主义]]。
|- valign="top"
|{{flag|约旦}}||[[君主立宪制]]||约旦为[[君主立宪]]国家,[[约旦国王|国王]]拥有实权,总揽军、政及外交大权,拥有任命总理,召集、解散国会之权力,上议院议员由国王任命,下议院议员民选。约旦独立后的大多数时间里,[[约旦国王]]是[[哈希姆家族]]的[[侯赛因·宾·塔拉勒|侯赛因]]国王,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现任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为前国王[[胡笙]]长子,于1999继位。约旦地处一个政治上非常不稳定的地方,许多政治力量在这里逐鹿:[[美国]]、[[苏联]]、[[英国]]、[[以色列]]、各个阿拉伯国家以及约旦国内数量众多的巴勒斯坦[[移民]]。在众多政治力量和兴趣中,侯塞因试图寻找一条可行的路,他温和的外交政策保障了约旦的主权和统一。虽然[[中东]]诸国在这些时间里,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动荡,约旦社会都基本上保持稳定。侯赛因本人是多次[[刺杀]]的对象。1989年他恢复了约旦的[[国会 (日本)]]选举;1994年,他签署了与[[以色列]]的和平条约。
|- valign="top"
|{{flag|东帝汶}}||[[议会共和制]]||2002年3月22日,东帝汶制宪会议的88名议员,开会通过东帝汶的第一部宪法。2009年改革前,东帝汶的司法体系以[[印度尼西亚]]为基础,2009年议会通过并颁布了以[[葡萄牙]]法律体系为基础的新的民事法律制度,2011年颁布新的民法典。总统由人民选出,任期5年,仅可连任一届。[[东帝汶总统]]只是[[虚位元首]],但是可以否决议案、解散国会和呼吁发起选举。最近一次的总统选举已在2012年3月举行。总统当选后成为多数党或多数党联盟的领袖,并任命总理。总理是政府首脑;内阁是部长会议。主要政党有[[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民主党]]、[[社会民主党]]、[[东帝汶社会民主协会]]。
|- valign="top"
|{{flag|亚美尼亚}}||[[半总统制]]||亚美尼亚一个[[多党制]]民主共和国。2015年12月,亚美尼亚举行了宪法修改公投,63.35%的选民同意亚美尼亚从[[总统制]]国家变为[[内阁制]]国家。在这次公投之前,亚美尼亚是一个总统制国家,总统是政府领导人。立法权则属于政府和国会。亚美尼亚在1991年9月通过了独立公投,从[[苏联]]独立。亚美尼亚现任总统是[[谢尔日·萨尔基相]],所属政党是[[亚美尼亚共和党]]。
|- valign="top"
|{{flag|阿塞拜疆}}||[[半总统制]]||宪法上[[阿塞拜疆]]是一个半总统制的多党制民主国家,但事实上整个政府运作没有实际上的[[民主]],[[民主指数]]也属于[[独裁]]。[[阿塞拜疆总统]]是国家元首,[[阿塞拜疆副总统]]是[[国家元首|国家副元首]]为二号领导人;[[阿塞拜疆总理]]则是政府领导人。立法权由政府和[[国民议会 (阿塞拜疆)|国会所有]]。阿塞拜疆在1991年12月通过了独立公投,从[[苏联]]独立。阿塞拜疆现任总统是[[伊利哈姆·阿利耶夫]],所属政党是[[右翼]]的[[新阿塞拜疆党]]。阿塞拜疆的最高立法机构为[[国民议会 (阿塞拜疆)|国民议会]]。
|- valign="top"
|{{flag|阿佈哈兹}}||[[半总统制]]||非联合国成员国,仅被少数联合国成员国承认,阿布哈兹、[[德涅斯特河沿岸]]、[[阿尔扎赫]]及[[南奥塞梯]]为后苏联「冷冻衝突」地区。此四个国家互相维持友好关系并共同组成[[国家民主与权利共同体]](Community for Democracy and Rights of Nations)。
阿佈哈兹共和国目前由[[分离主义]]政府执政,位于[[黑海]]东部沿岸及[[高加索]]西南面。
|- valign="top"
|{{flag|南奥塞梯}}||[[半总统制]]||非联合国成员国,仅被少数联合国成员国承认。
|- valign="top"
|{{flag|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半总统制]]||非联合国成员国,仅被3个非联合国成员国承认([[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和[[德涅斯特河沿岸]]),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存在争议地区。
|- valign="top"
|{{flag|斯里兰卡}}||[[议会制]]||斯里兰卡的[[斯里兰卡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总统任期6年。[[斯里兰卡总理]]是政府首脑,协助总统工作。
斯里兰卡的[[一院制]]议会有225人,普选,任期6年。是[[斯里兰卡]]的[[一院制]]立法机构,由255名议员组成。[[议员]]在[[普遍选举]]中以[[比例代表制]]选出。国会拥有[[立法权]]。它是以[[英国国会]]作为蓝本。
独立之后的斯里兰卡仍然是[[大英国协]]成员。
|- valign="top"
|{{flag|孟加拉国}}||[[议会制]]||孟加拉国的[[孟加拉国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可连任一次。
孟加拉国的[[一院制]]议会为[[孟加拉国国会]],普选,共350席次。
独立之后的孟加拉国仍然是[[大英国协]]成员。
|- valign="top"
|{{flag|阿曼}}||[[君主专制]]||阿曼为[[君主制]]国家,无[[宪法]]和[[议会]],禁止[[政党]]活动。由苏丹(即[[君主]])[[卡布斯·本·赛义德]]颁布法律、法令和批淮缔结国际条约或协定。国家管理机构由[[内阁]]、内阁秘书处、各专门委员会、首都省政府及国家协商委员会构成,以苏丹为首。内阁为苏丹授权的国家最高执行机构,其成员由苏丹任命并集体对苏丹负责,卡布斯苏丹兼任内阁首相和国防、外交、财政大臣。国家协商委员会根据卡布斯谕令于1981年10月成立,为咨询机构,无立法权。委员55人,由卡布斯任命,包括主席1人,政府各部门代表18人,私营企业代表11人,各地区代表25人。每届2年。其任务是对现行经济政策和社会法令、政府方针政策、私营企业问题及卡布斯交办的事务等提出咨询性意见和建议。1990年1月第五届协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出经济、法律、公共服务、文化教育和社会与卫生5个委员会。1991年改组的政府由苏丹卡布斯兼任首相。
|- valign="top"
|{{flag|也门}}||[[半总统制]]||也门是一个实行[[总统制]]的[[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总统任期为7年,可以连任,并有解散议会的权力;总理是政府首脑。总理由总统任命,履行职责。
也门将行联邦制,全国共分为6个地区,其中北方4个地区,南方2个地区。
立法机构实行[[两院制]]:也门代表会议(Assembly of Representatives of Yemen)有301个席位,由全民选举产生;磋商议会(Shura)有111个席位,任命产生。两院每6年选举一次。
参与总统选举的候选人至少是两位,且每位必须至少获得15个国会议员的支持,全民投票产生,任期为7年,一人最多可连任一次。总理由总统任命,且必须获得国会三分之二的通过才可上任。选民需年满18岁。
也门宪法明确了司法机关的独立性,[[伊斯兰教法]]在该国的司法审判中起著非常关键的作用。
|- valign="top"
|{{flag|以色列}}||[[议会民主制]]|| 以色列是一个实行[[议会制]]的[[民主国家]],有实行选举权,然而'''以色列是中东唯一的民主国家'''的陈述从选举权的角度似乎并不恰当。由于巴勒斯坦人在分治后没有以色列国籍,所以[[巴勒斯坦人]]没有选举权。这个情况在世界各国中都多数存在,所以不应该以此认定以色列就是在施行[[种族隔离]]制度。
但因为犹太人的定义通常是因为信仰[[犹太教]],而现在以色列是以[[世俗]]国家,自我定义,所以接受巴勒斯坦人可以透过改变国籍(加入以色列国籍),作为[[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参与政治活动,所以不是[[种族隔离]]。本来巴人不轻易地改变身分的,可是经过多年的累积,阿拉伯裔以色列人的人口增加了不少。[[以色列总统]]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主要只是担任礼仪上的象徵,总统另外必须指派国会裡的多数党或多数派联盟领袖作为[[以色列总理|总理]]。[[以色列总理]]担任[[政府首脑]]以及[[内阁]]的领导人,主要的[[权力]]在[[以色列总理|总理]]手上。现任[[以色列总统]]是[[鲁文·里夫林]],而现任[[以色列总理]]则是[[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 valign="top"
|{{flag|巴勒斯坦}} ||[[半总统制]]||
巴勒斯坦政府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立法机关为[[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国会)。[[巴勒斯坦总统]]为[[马赫姆得·阿巴斯]],[[巴勒斯坦总理|政府总理]]为[[萨拉姆·法耶兹]]。
|- valign="top"
|{{flag|北塞浦路斯}}||[[半总统制]]||非联合国成员国,被至少一个联合国成员国承认,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是以[[议会制]][[代议民主制]]的[[共和体制]]为框架,奉行[[多党制]],[[北塞浦路斯总理]]是政府的领导人。[[行政权]]由政府行使,[[立法权]]则属于政府及[[北塞浦路斯议会]],司法则独立于行政及立法。土耳其的政治体制以分权为原则。现行的宪法在1983年11月7日起实施,宪法奉行[[世俗主义]]。
|- valign="top"
|{{flag|塞浦路斯}}||[[议会制]]||1960年的塞浦路斯宪法规定塞浦路斯为共和国,总统由希腊族人担任,土耳其族人任副总统。行政权属总统和副总统,他们对行政决定均有最后否决权。
|- valign="top"
|{{flag|库德斯坦}}||[[议会共和制]]||拥有一个地区议会,即库尔德斯坦议会,议会由民众选举产生。政府内阁由库民党、库爱盟及他们的盟友组成。1992年伊拉克库尔德斯坦议会选举后,分别拥有100个席位中的50个的两个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主要党派,[[库尔德斯坦民主党]](简称库民党)和[[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简称库爱盟),决定建立联合政府。
|}
=== 区域合作 ===
区域合作在亚洲正在方兴未艾,现在区域合作最有希望的地方是[[东南亚]],[[东南亚国家联盟]]有10成员国:[[汶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寮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tsl|en|越南}}。总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12亿。还有一个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东盟国家开动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大韩民国]]三个[[东亚]]国家的对话机制,并已于201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和[[泰国]]先期启动[[水果]][[蔬菜]]零关税机制。
[[南亚]]国家也在加紧准备成立区域合作的组织,[[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波斯湾|海湾]]国家也有设立区域合作的组织[[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有6个成员国:[[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卡塔尔]]和[[阿曼]]。预定于2010年发行统一货币{{link-en|Khaleeji|Khaleeji (currency)}},此货币的中央银行设在[[沙乌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但[[阿曼]]和[[阿联]]已宣佈不採用这个共同货币。
1996年成立的[[亚欧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和外长会议,加强了亚洲国家和[[欧盟]]国家之间的对话机制,目前已经发展到39个成员国,占世界总人口的49%,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东亚共同体]]为模仿[[二战]]后欧洲成立的[[欧共体]](现为[[欧洲联盟|欧盟]])所成立的东亚区联盟。
=== 热点地区 ===
目前绝大部分国际关注的热点也在亚洲:
{{col-begin|width=900px}}
{{col-break|width=300px}}
一线热点:
* [[伊斯兰国]]
* [[伊拉克战争]]
* [[叙利亚内战]]
* [[阿富汗战争]]
* [[伊朗核问题]]
* [[萨德反导系统部署韩国事件]]
* [[朝鲜核试验]]
{{col-break|width=33%}}
二线热点:
* [[中日关系]]
* [[克什米尔]]
* [[朝鲜统一|朝鲜半岛局势]]/[[朝鲜核问题]]
* [[台海问题]]
* [[以巴冲突]]
* [[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巴基斯坦动乱]]
* [[车臣战争]]
{{col-break|width=33%}}
三线热点:
* [[南海问题]]
* [[两岸关系]]
* [[日韩关系]]
* [[金三角]]
* [[金新月]]
* [[库尔德]]
* [[东突]]
* [[藏独]]
* [[驻日美军]]
{{col-end}}
== 主要地理分区 ==
{{亚洲.png}}
亚洲在地理上习惯被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东亚 ===
[[东亚]],是亚洲东部的国家和地区的统称。地理学上来说,指的是北纬20度以北至北纬50度以南,东临太平洋的地区。
{| class="sortable wikitable"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旗]]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徽]]
! 国家
! [[各国人口列表]]{{UN_Population|ref}}<br />({{UN_Population|Year}})
!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br />(km²)
! 首都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China}}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National Emble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svg|25px]]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China}}
| style="text-align:right;"| 9,596,961
| [[北京]]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Taiw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National Emblem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vg|25px]]
| [[中华民国]]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China,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 style="text-align:right;"| 36,193
| [[台北]]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Jap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Imperial Seal of Japan.svg|25px]]
| [[日本]]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Japan}}
| style="text-align:right;"| 377,915
| [[东京]]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North Korea}}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North Korea.svg|25px]]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Dem.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 style="text-align:right;"| 120,538
| [[平壤]]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South Korea}}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South Korea.svg|25px]]
| [[大韩民国]]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Republic of Korea}}
| style="text-align:right;"| 100,210
| [[首尔]]
|}
====地区====
{| class="sortable wikitable"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区旗]]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区徽]]
! 地区
! [[各国人口列表]]{{UN_Population|ref}}<br />({{UN_Population|Year}})
!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br />(km²)
! 首府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Hong Kong}}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Regional Emblem of Hong Kong.svg|25px]]
| [[香港]]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China, Hong Kong SAR}}
| style="text-align:right;"| 2,755
| 无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Macau}}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Regional Emblem of Macau.svg|25px]]
| [[澳门]]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China, Macao SAR}}
| style="text-align:right;"| 115.5
| 无
|}
广义上来说,东亚则包括了[[东北亚]],也被称作[[远东地区]]。东北亚这一名称属于东亚的次区域,主要用于商业,以便与东南亚做区分。
===东南亚===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以及在[[南中国海]]和[[太平洋]]上的[[岛屿]](统称[[南洋群岛]])。它包含以下国家:
{| class="sortable wikitable"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旗]]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徽]]
! 国家
! [[各国人口列表]]{{UN_Population|ref}}<br />({{UN_Population|Year}})
!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br />(km²)
! 首都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南半岛'''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Vietnam}}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Vietnam.svg|25px]]
| {{tsl|en|越南}}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Viet Nam}}
| style="text-align:right;"| 331,212
| [[河内]]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Laos}}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Laos.svg|25px]]
| [[老挝]]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 style="text-align:right;"| 236,800
| [[永珍]]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Cambodia}}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Cambodia|text=none}}
| [[柬埔寨]]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Cambodia}}
| style="text-align:right;"| 181,035
| [[金边]]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Thailand}}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Thailand.svg|25px]]
| [[泰国]]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Thailand}}
| style="text-align:right;"| 513,120
| [[曼谷]]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Myanmar}}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Myanmar|text=none}}
| [[缅甸]]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Myanmar}}
| style="text-align:right;"| 676,578
| [[奈比多]]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南洋群岛'''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Philippines}}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Philippines|text=none}}
| [[菲律宾]]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Philippines}}
| style="text-align:right;"| 343,448
| [[马尼拉]]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Singapore}}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Singapore|text=none}}
| [[新加坡]]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Singapore}}
| style="text-align:right;"| 697
| 新加坡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Brunei}}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Brunei.svg|25px]]
| [[汶莱]]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Brunei Darussalam}}
| style="text-align:right;"| 5,765
| [[斯里巴加湾]]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Indonesia}}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Indonesia|text=none}}
| [[印度尼西亚]]<ref name="transcon">[[跨大陆国家]]。</ref>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Indonesia}}
| style="text-align:right;"| 1,904,569
| [[雅加达]]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East Timor}}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East Timor|text=none}}
| [[东帝汶]]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Timor-Leste}}
| style="text-align:right;"| 14,874
| [[帝力]]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南半岛&南洋群岛'''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Malaysia}}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Malaysia|text=none}}
| [[马来西亚]]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Malaysia}}
| style="text-align:right;"| 329,847
| [[吉隆坡]]
|}
=== 南亚 ===
[[南亚]]是指[[印度半岛]]以及[[印度洋]]一带的国家及地区。
{| class="sortable wikitable"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旗]]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徽]]
! 国家
! [[各国人口列表]]{{UN_Population|ref}}<br />({{UN_Population|Year}})
!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br />(km²)
! 首都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印度次大陆]]'''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India}}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India|text=none}}
| [[印度]]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India}}
| style="text-align:right;"| 3,287,263
| [[新德里]]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Bhut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Bhutan.svg|25px]]
| [[不丹]]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Bhutan}}
| style="text-align:right;"| 38,394
| [[廷布]]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Bangladesh}}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National emblem of Bangladesh.svg|25px]]
| [[孟加拉国]]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Bangladesh}}
| style="text-align:right;"| 147,570
| [[达卡]]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Nepal}}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Nepal.svg|25px]]
| [[尼泊尔]]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Nepal}}
| style="text-align:right;"| 147,181
| [[加德满都]]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Pakist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Pakistan|text=none}}
| [[巴基斯坦]]
| style="text-align:right;"| 211,103,000
| style="text-align:right;"| 881,913
| [[伊斯兰堡]]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南亚'''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Afghanist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National emblem of Afghanistan.svg|25px]]
| [[阿富汗]]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Afghanistan}}
| style="text-align:right;"| 647,500
| [[喀布尔]]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印度洋群岛'''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Sri Lanka}}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Sri Lanka.svg|25px]]
| [[斯里兰卡]]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Sri Lanka}}
| style="text-align:right;"| 65,610
| [[可伦坡]]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Maldives}}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Maldives.svg|25px]]
| [[马尔代夫]]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Maldives}}
| style="text-align:right;"| 298
| [[马累]]
|}
=== 西亚(中东地区) ===
[[西亚]]常被称为[[中东地区]],包括:
{| class="sortable wikitable"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旗]]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徽]]
! 国家
! [[各国人口列表]]{{UN_Population|ref}}<br />({{UN_Population|Year}})
!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br />(km²)
! 首都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南高加索|南高加索地区]]'''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Armenia}}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Armenia|text=none}}
| [[亚美尼亚]]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Armenia}}
| style="text-align:right;"| 29,743
| [[叶里温]]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Azerbaij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Azerbaijan|text=none}}
| [[阿塞拜疆]]<ref name="transcon"/>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Azerbaijan}}
| style="text-align:right;"| 86,600
| [[巴库]]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Georgia (country)}}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Georgia (country)|text=none}}
| [[格鲁吉亚]]<ref name="transcon"/>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Georgia}}
| style="text-align:right;"| 69,700
| [[第比利斯]]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安那托利亚]]'''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Turkey}}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Turkey.svg|25px]]
| [[土耳其]]<ref>土耳其的{{tsl|en|Eastern Thrace|东色雷斯}}地区位于欧洲,所以土耳其是[[跨大陆国家]]。</ref>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Turkey}}
| style="text-align:right;"| 783,562
| [[安卡拉]]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Cyprus}}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Cyprus|text=none}}
| [[赛普勒斯]]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Cyprus}}
| style="text-align:right;"| 9,251
| [[尼科西亚]]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伊朗高原]]'''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Ir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Iran.svg|25px]]
| [[伊朗]]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Iran (Islamic Republic of)}}
| style="text-align:right;"| 1,648,195
| [[德黑兰]]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黎凡特]](地中海东岸)'''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Iraq}}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Iraq|text=none}}
| [[伊拉克]]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Iraq}}
| style="text-align:right;"| 438,317
| [[巴格达]]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Israel}}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Israel|text=none}}
| [[以色列]]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Israel}}
| style="text-align:right;"| 20,770
| [[耶路撒冷]](有争议)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Jord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Jordan|text=none}}
| [[约旦]]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Jordan}}
| style="text-align:right;"| 89,342
| [[安曼]]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Lebanon}}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Lebanon|text=none}}
| [[黎巴嫩]]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Lebanon}}
| style="text-align:right;"| 10,400
| [[贝鲁特]]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State of Palestine}}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Coat of arms of Palestine.svg|25px]]
| [[巴勒斯坦]]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State of Palestine}}
| style="text-align:right;"| 6,220
| [[拉姆安拉]]<br />(''[[东耶路撒冷]]'')(声称)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Syria}}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Syria|text=none}}
| [[叙利亚]]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Syrian Arab Republic}}
| style="text-align:right;"| 185,180
| [[大马士革]]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Egypt}}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Egypt|text=none}}
| [[埃及]]<ref name="transcon"/>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Egypt}}
| style="text-align:right;"| 1,010,408
| Cairo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阿拉伯半岛]]'''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Bahrai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Bahrain.svg|25px]]
| [[巴林]]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Bahrain}}
| style="text-align:right;"| 760
| [[麦纳麦]]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Kuwait}}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Kuwait|text=none}}
| [[科威特]]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Kuwait}}
| style="text-align:right;"| 17,818
| [[科威特城]]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Om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National emblem of Oman.svg|25px]]
| [[阿曼]]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Oman}}
| style="text-align:right;"| 309,500
| [[马斯喀特]]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Qatar}}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Qatar.svg|25px]]
| [[卡塔尔]]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Qatar}}
| style="text-align:right;"| 11,586
| [[多哈]]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Saudi Arabia}}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Saudi Arabia.svg|25px]]
| [[沙特阿拉伯]]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Saudi Arabia}}
| style="text-align:right;"| 2,149,690
| [[利雅德]]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United Arab Emirates}}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United Arab Emirates|text=none}}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United Arab Emirates}}
| style="text-align:right;"| 83,600
| [[阿布扎比]]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Yeme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Yemen.svg|25px]]
| [[也门]]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Yemen}}
| style="text-align:right;"| 527,968
| [[萨那]]
|}
===中亚===
[[中亚]]包括下列国家:
{| class="sortable wikitable"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旗]]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徽]]
! 国家
! [[各国人口列表]]{{UN_Population|ref}}<br />({{UN_Population|Year}})
!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br />(km²)
! 首都
|- style="background:#eee;"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南半岛'''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Kazakhst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Kazakhstan|text=none}}
| [[哈萨克斯坦]]<ref name="transcon"/>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Kazakhstan}}
| style="text-align:right;"| 2,724,900
| [[阿斯塔纳]]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Kyrgyzst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National emblem of Kyrgyzstan.svg|25px]]
| [[吉尔吉斯斯坦]]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Kyrgyzstan}}
| style="text-align:right;"| 199,951
| [[比什凯克]]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Tajikist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Tajikistan.svg|25px]]
| [[塔吉克斯坦]]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Tajikistan}}
| style="text-align:right;"| 143,100
| [[杜尚别]]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Turkmenist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Turkmenistan.svg|25px]]
| [[土库曼斯坦]]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Turkmenistan}}
| style="text-align:right;"| 488,100
| [[阿什哈巴德]]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Uzbekistan}}
|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Emblem of Uzbekistan.svg|25px]]
| [[乌兹别克斯坦]]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Uzbekistan}}
| style="text-align:right;"| 447,400
| [[塔什干]]
|}
=== 北亚 ===
[[北亚]]包括:
{| class="sortable wikitable"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旗]]
! style="line-height:95%; width:2em" class="unsortable" | [[国徽]]
! 国家
! [[各国人口列表]]{{UN_Population|ref}}<br />({{UN_Population|Year}})
!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br />(km²)
! 首都
! 备注
|-
| style="text-align:center;"| {{Flagicon|Russia}}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at of arms|Russia|text=none}}
| [[俄罗斯]]
| style="text-align:right;"| {{UN_Population|Russian Federation}}
| style="text-align:right;"| 17,098,242
| [[莫斯科]]
| 传统上属于[[欧洲]]国家,但[[西伯利亚]]地区位于亚洲<ref name="Geographic Encyclopaedia">''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Encyclopaedia and Atlas.'' [[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Springer]], 24 November 1979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KI-vCwAAQBAJ&pg=PR7&dq=internationalg+eographic+encyclopedia+and+atlas&hl=en&sa=X&ved=0ahUKEwiQz-b7tZrUAhXCMyYKHXW7DPYQ6AEIJzAB#v=onepage&q=internationalg%20eographic%20encyclopedia%20and%20atlas&f=false]</ref>。
|}
== 人口 ==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稠密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80人。
亚洲现有1000多个民族,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ref name="二" />。主要民族都属于[[黄色人种|黄种人]]和[[白人|白种人]],民族繁多,大约包括大部份[[语系]]的[[语言]]。
目前,[[东亚]]的人口增长率已经下降到1%以下,但[[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人口增长率仍然很高,平均增长率为2.5-3.5%。
亚洲的主要民族包括:
* [[汉藏语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大中华]]、[[缅甸]]、[[不丹]]、[[老挝]]、[[柬埔寨]]、{{tsl|en|越南}}、[[泰国]]、[[尼泊尔]]和[[印度]]的[[锡金邦]]、[[阿萨姆邦]]。
* [[阿尔泰语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土耳其]]、前[[苏联]]中亚各国、[[蒙古]]、[[阿富汗]]部份地区、[[俄罗斯]]亚洲部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西部、北部。部分学者认为[[日语]]与[[朝鲜语]]亦属阿尔泰语系。
*[[亚非语系|亚非语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西亚]]各[[阿拉伯世界|阿拉伯国家]]。
* [[印欧语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印度]]、[[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俄罗斯]]东部沿海。
* [[壮侗语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泰国]]、[[寮国]]、{{tsl|en|越南}}及其周边。
* [[南岛语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印度尼西亚]]诸岛屿、[[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台湾岛]]([[台湾原住民族|原住民]])
* [[南亚语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柬埔寨]]、{{tsl|en|越南}}内部山区和[[印度]]中部。
* [[达罗毗荼语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印度]]南部沿海各邦和[[巴基斯坦]]北部。
== 经济 ==
在古代,亚洲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当时世界上主要大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阿拉伯]]、[[波斯]](今伊朗)都位于亚洲。亚洲的[[农业|农]][[畜牧业|牧业]]可以维繫世界大部分人口的生计。欧洲的最大帝国[[罗马帝国]]的主要粮食产地也位于亚洲。
18世纪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帝国主义]]政策将世界其他地方都作为殖民扩张和掠夺的目标,亚洲、[[美洲]]、[[非洲]]和[[澳洲]]大部成为欧洲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除了澳洲和北美由于当地原住民几乎全被消灭,成为欧洲人的天下。其他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渐独立,经济也处于十分落后的局面。但在20世纪后半叶,亚洲是这些原殖民地中最先掘起的地方。[[日本]]首先跻身于世界列强之中,随后起飞的[[亚洲四小龙]]([[大韩民国]]、[[中华民国]]、[[香港]]和[[新加坡]])也于20世纪末成为已开发国家或地区,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和[[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世界注目的地方。
亚洲资源丰富,主要产[[石油|油]]国家都位于亚洲,包括海湾国家[[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科威特]]、[[也门]]和[[伊朗]],此外[[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也是主要出产石油的地区。中国大陆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是世界上[[煤]]的蕴藏量最高的地区。[[东南亚]]是世界硬质木材的主要供应地,也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世界[[钻石]]产区除了[[南非]]以外,就-{只}-有[[印度]]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是重要的产区。亚洲还包括几乎所有具有经济价值的矿物资源。
== 文化 ==
由于亚洲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文化的多样性很强,差异很大,几乎没有统一的「亚洲文化」。
世界三大宗教都诞生在亚洲。在古希腊衰败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之前,由于世界的经济重心在亚洲,所以大部分人类的技术成就都产生于亚洲。
早在公元前3000年,亚洲人已经发明了烧製[[陶器]]和冶炼矿石,亚洲的[[苏美尔]]人首先发明了文字和系统的灌溉工程,中亚的游牧民族发明了[[马鞍]]、[[弓箭]]和[[车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发明了[[瓷器]]、[[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雕版印刷]],并最早种植[[稻穀]]。[[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发明了十进位计算技术。亚洲各种地方性的[[医药]]技术即使今天也非常有效,还在很多地区使用。
目前西方和东方的许多[[乐器]]是有同一起源的,所以非常相似,如[[小提琴]]和[[二胡]],[[吉他]]和{{tsl|en|琵琶}},[[双簧管]]和[[唢呐]],几乎相同的东西方[[笛子]]。其实这些乐器多数都是起源于[[中东]]地区。
== 旅游 ==
亚洲国家旅游业近年十分发达,主要集中在已发展地区及大都会区,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澳门]]、 [[中华民国]]、 [[新加坡]]、 [[马来西亚]]、[[马尔代夫]] 、[[泰国]]、 [[印度]]、 [[日本]]、 {{tsl|en|越南}}、 [[大韩民国]]、 [[沙特阿拉伯]] (含[[麦加]]朝觐者)、[[阿联酋]]、 [[卡塔尔]]、 [[印尼]]、 [[尼泊尔]]、 [[朝鲜王朝]]、 [[不丹]]、 [[伊朗]]、 [[巴基斯坦]]、 [[土耳其]]等。
==体育==
{{see|亚洲体育大型赛事}}
{{see|亚运会}}
亚运会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水淮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代表整个亚洲的[[体育运动]]水淮。其为[[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地区性大型综合运动会,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亚奥理事会)主办,每四年一届。其前身是[[远东运动会]]和[[西亚运动会]],第一届亚洲运动会原定于1949年2月在[[印度]]的[[新德里]]举行,由于主办国筹备等原因延至1951年举行,目前共举办17届。
== 参考文献 ==
{{Reflist|2}}
== 外部链接 ==
{{Commons|Asia}}
{{Wikivoyage|亚洲}}
== 参见 ==
{{Portal box|亚洲}}
* [[亚奥理事会]]、[[亚洲运动会|亚洲运动会]]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
{{亚洲题目}}
{{洲}}
{{世界分区}}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大洲|Asia]]
[[Category:亚洲| ]]
[[Category:世界之最|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