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9
次編輯
變更
后金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正式称呼是大金或者金国,皇太极下令国中之人皆称满洲原名,禁止称诸申。 [5]
== 发展 ==
=== 建州兴起 ===
<p style="text-indent:2em;">女真人一直居住在东北地区,后分为三部,其中一部最为强大,该部明代时称为建州女真。明朝后期,建州女真族在长白山西麓,松花江和辽河流域一带兴盛起来。[[明太祖]]时,明为包抄和压抑北元残余势力,在满洲一带设立远东指挥使司,开始着手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明政府先后将建州女真分成三个卫,总称“[[建州三卫]]”,其首领大多为女真部族的领袖。 [6]
== 地理疆域 ==
[[File:EA809CD9718DA0DED1F917D501E85E05197E303A size445 w1030 h640.jpg|缩略图|[http://e0.ifengimg.com/03/2018/1205/EA809CD9718DA0DED1F917D501E85E05197E303A_size445_w1030_h640.jpeg 原图链接] [http://history.ifeng.com/c/7iO2KF9v5oZ 来自凤凰网]]]
<p style="text-indent:2em;">努尔哈赤先后攻取或招抚了浑河流域和佟家江流域的栋鄂部、浑河上游的哲陈部、哈达河上游的完颜部、鸭绿江部、长白山北麓的珠舍里部和讷殷部。到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接着,努尔哈赤开始进攻海西女真的扈伦四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征服安楚拉库路,开始经营东海诸部。
<p style="text-indent:2em;">满族曾信仰萨满教。“萨满”是通古斯语,意为“疯狂的人”。汉译为巫师。满族的萨满教兼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偶像崇拜四重含意,故崇拜的神祇既多又杂。祭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宫廷与民间之别,富者与贫者之别及地区之别、家族之别。
[[File:3a3ve25hR7VukDdxb9g0ZGocoUrbTAbz4wAK7do9zFHzx1520572856820compressflag.jpg|缩略图|右|[http://dingyue.ws.126.net/3a3ve25hR7VukDdxb9g0ZGocoUrbTAbz4wAK7do9zFHzx1520572856820compressflag.jpg 原图链接] [http://dy.163.com/article/DCF7LM430523G1QC.html;NTESwebSI=1717E4AD4C8574DA5D8AC7D7B889C013.hz-subscribe-web-docker-cm-online-rpqqn-8gfzd-no6gz-957844999zp-8081 来自网易网]]]
<p style="text-indent:2em;">清代,满族也有崇信佛教和关羽的,但祭祀仪式仍袭用萨满祭祀而有别于其他民族。驻防旗人后裔有家中挂祖宗袋的,袋中所装,为从关外带来的家乡的泥土。广州满族祭“落广祖”,所祭为第一代到广州落户的祖先。
<p style="text-indent:2em;">满族的发式和头饰也很有特点。满族的男子都要留长辫子。入关以后,要求汉人男子也要留发,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为止。 [43] 满族妇女与男孩一样,成年后才蓄发,或绾或髻。髻的样式和名称有好几种,如两把头、架子头、大盘头等。满族妇女不仅很讲究发式,也很注意头饰。在清朝满族妇女的上层中,不仅要带旗头(一种用青绒、青缎做成的扇形头冠),而且要插上各种各样的银饰,满族妇女的耳环也与众不同,他们在耳朵上要扎三个耳眼,戴三只耳环,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