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伤寒杂病论

增加 9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伤寒杂病论》,又作《伤寒卒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皆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临床著作。此书被认为是汉医学之内科学经典,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在四库全书中为子部医家类。
《'''伤寒杂病论'''》,又作《伤寒卒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皆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临床著作。此书被认为是汉医学之内科学经典,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在[[四库全书]]中为子部医家类。 因为 [[ 历史 ]] 因素,本书原貌不复可见,后世分成《 [[ 伤寒论 ]] 》与《 [[ 金匮要略 ]] 》两书分别流通。
==名称释义==
根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本书最早名为《伤寒卒病论》。 [[ 宋代 ]] 校正医书局认为“卒”为“杂”之误,更名为《伤寒杂病论》;传统上皆取宋代的看法。据此,本书之作,将病症区分为外感伤寒,与内伤杂病两种。
其中最主要的部分,被称为《伤寒论》,创设六经辨证,并列方治,用以治疗外感伤寒。
于内伤杂病上,于 [[ 霍乱病 ]] 、百合病、阴阳毒、疟病、虚劳、瘀血病、胸痹病、水饮病、咳嗽病、妇女杂病等皆有涉入,依病名分类,列方处置,称为《金匮要略》,独立成书。
另一个传统看法,认为伤寒伤人,卒不急防,故张仲景将此书命名为《伤寒卒病论》。
近代 [[ 日本 ]][[ 学者 ]] 大冢敬节发现康平本《伤寒论》,书名原题为《伤寒卒病论》。他认为“卒”是统领的意思,因此本书之作,是以六经辨证统治伤寒与杂病,故名为《伤寒卒病论》。
难经中五十八难曰:‘伤寒有几?其脉有变不?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伤寒广义地说,是‘伤于寒’,上述所提及五种病都伤于寒所引起。
==作者==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仲景,生平不详。对他生平的记载,最早出自《宋校伤寒论序》。《宋校伤寒论序》引用 [[ 唐代 ]][[ 甘伯宗 ]] 《名医录》的记录,但唐代甘伯宗《名医录》在宋朝后就已经失传。
==历史与版本==
据传, [[ 东汉 ]] 末年张仲景,见动乱频繁,疫病流行,引发他发愤学习 [[ 医学 ]] 的决心,“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 [[ 素问 ]] 》、《 [[ 九卷 ]] 》、《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他所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据《针灸甲乙经》的序文所说,援引《汤液经法》药方,与《内经》理论合一,完成了这部被后世称誉为“方书之祖”的中医学巨著。但此书写成后,因三国时期战乱频繁,以致原书散佚不全。它的原始面貌,虽经后世考据,仍然无法完全了解。后世所知的《伤寒论》是经 [[ 西晋 ]] 太医令 [[ 王叔和 ]] 搜集整理,编纂所成。
经王叔和整理过后的版本,被称为《张仲景伤寒》、《张仲景方》或《王叔和张仲景方》,在东晋、 [[ 南北朝 ]] 时期,流传于民间。在这段期间,抄本流传的状况并不清楚,在同时期的医书,如《肘后方》、《针灸甲乙经》、《小品方》、《辅行诀》中皆有抄录部分的伤寒论内容。在 [[ 隋代 ]] 太医 [[ 巢元方 ]] 编著《诸病源候论》时也收录了许多伤寒论的内容。
255,14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