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富义仓

增加 9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富义仓 ''' 位于中国 [[ 浙江省 ]] 杭州市拱墅区霞湾巷东南面、胜利河与古运河交叉口处,为 [[ 杭州 ]] 现存唯一的大运河航运仓储建筑,由时任浙江巡抚的谭钟麟主持建造于清光绪六年至十年(1880-1884),其名称取“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为当时的杭州粮食供应地和江南谷米集散地,亦自此处经 [[ 大运河 ]] 向京师启运贡粮。民国时沿用作浙江省第三积谷仓,后相继改为侵华日军营房和 [[ 国民党 ]] 军用仓库,1949年后用作杭州市粮食公司民生仓库分库,部分建筑曾改作宿舍,2007年修复后改为富义仓创意园。
建筑群 [[ 占地面 积8000 积]]8000 平方米,总 [[ 建筑面 积3000 积]]3000 平方米,由三进院落、三排仓房组成(今存建筑共13幢),可存四五万石谷物,原在西侧建有砻场(去稻壳的碾坊),南侧建有碓房(舂米的作坊),东北侧建有司事者居室(管理用房)。
==历史背景==
富义仓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浙江巡抚谭钟麟因当时杭州粮食告急,遂令杭城士绅购粮十万石分别储存于原有的两个粮仓。因原仓库不敷存储,购买霞湾民地十亩,再建仓廒。清 [[ 光绪 ]] 十年(1884年)七月,历时四年粮仓建成,共耗 [[ 白银 ]] 一万一千两,仓房共四排,可储存谷物四、五万石。同年冬天,谭钟麟调任陕甘,临行前将仓库命名为富义仓,命名取“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
 它与 [[ 北京 ]] 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有“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之说。民国时期,改为浙江省第三积谷仓,短时做过 [[ 国民党 ]] 军用仓库。解放后,杭州市粮食公司接管,作为民生仓库分库,后部分改为军区家属宿舍和杭州造船厂职工宿舍。
==结构介绍==
当时富义仓内共有五六十间粮仓,每间约20平方米,可存四五万石谷物,还有砻场(去稻壳的碾坊)、碓房(舂米的作坊)、司事者居室等。
门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十亩,原有仓库、砻场、碓房、司事房等。主仓东西相向而建,四列三进,一层砖木结构,硬山造。这里是杭州百姓最主要的 [[ 粮食 ]] 供应地,也是江南谷米的集散地,当年的朝廷贡粮也是从这里开始北运。 富义仓是杭州现存唯一的一个古粮仓,建国后其仓储功能也几经变迁,但作为“天下粮仓”的重要一员,[[运河文化]]、[[漕运文化]]、[[仓储文化]]的实物见证,富义仓依然屹立在运河最南端。如今的富义仓是围绕遗址保护,于2007年以原有的占地范围、用原有的材料、按原有的历史风貌、原汁原味进行修复的,共有13幢建筑。其杭州的运河航运仓储古建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Category:790 富义仓是杭州现存唯一的一个古粮仓,建国后其仓储功能也几经变迁,但作为“天下粮仓”的重要一员,运河 化、漕运文化、仓储文化的实 见证,富义仓依然屹立在运河最南端。如今的富义仓是围绕遗址保护,于2007年以原有的占地范围、用原有的材料、按原有的历史风貌、原汁原味进行修复的,共有13幢建筑。其杭州的运河航运仓储 建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總論]]
249,44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