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3
次編輯
變更
太谷
,创建页面,内容为“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太谷 '''太谷区''',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位于晋中盆地东北部,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
[[File:太谷.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太谷]]
'''太谷区''',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位于晋中盆地东北部,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2*281~113°1',北纬37°12' ~37°32′之间,东西50公里,南北39公里,总面积1050平方公里 ,全区常住人口为313303人。太谷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侯,春温高于秋温,夏季暖热多雨,冬季长而偏冷。 截至2019年,太谷区辖3个镇,6个乡和3个社区, 区政府驻明星镇。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境内置阳邑县(县治在今阳邑村),属太原郡(治晋阳)辖。隋开皇十八年(598年),阳邑县改名太谷县,属并州。
2019年12月09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太谷县,设立晋中市太谷区。 太谷区境内有大西、太焦两条高铁,太长、榆祁两条高速,晋中综合通道、太太路两条快速通道,是太原都市区“一主一副一区多组团”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File:太谷1.jpg|缩略图|左|[http://image.baidu.com/ 太谷]]]
==历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时代,太谷境内人类活动已很普遍,并在乌马河流域定居,后属帝喾高辛氏酋邦,乃尧契分迁前,商始祖契的居住及活动区域。
尧帝时属冀州。虞舜将天下分为十二州时,属并州。夏殷时代,隶属冀州。商代晚期,境域成为华夏族和戎狄游牧部落杂居之地,名“箕”。箕国乃商属小方国,其都城“箕城”在今太谷县白燕、王村一带,是箕子封地。
周武王时,境域属黄,乃山西境内17个诸侯国之一,后复属于并州。春秋时期,属晋国晋阳城领地,称为阳。周襄王时,晋侯以阳地赐大夫处父为食邑,称阳邑。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境地属赵国,东南部曾设马陵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境内置阳邑县(县治在今阳邑村),属太原郡(治晋阳)辖。
西汉初年,仍称阳邑县,全境为代王恒领地。汉平帝时,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
王莽新朝天凤元年(14年),县名由阳邑县改为繁穰县,隶属未变。东汉建立后,复称阳邑县,仍归太原郡。
三国时,全境归魏国并州辖,隶属太原郡。
西晋时,境地仍归并州辖,属太原国(太原郡改)。
十六国时期,先后为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统治。
[[File:太谷8.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太谷]]]
北魏时期,实行州、郡、县制,属并州太原郡。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全境属东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北齐取代东魏,全境遂归北齐控制,属并州太原郡。北齐承光元年(577年),北周灭北齐,全境悉归周。同年(北周武帝建德六年),县治由阳邑迁至白塔村(今县城所在地)。
隋朝统一全国后,取消郡级建制,行州、县两级制。隋开皇十八年(598年),阳邑县改名太谷县,属并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行郡、县二级制,属太原郡。
唐初实行州、县两级制,太谷县属并州。武德三年(620年),在太谷县置太州,领太谷、祁县2县;武德六年(623年),废太州,太谷县、祁县仍归并州辖。从贞观起,增设道制,太谷县归河东道辖,属并州。开元十一年(723年),并州改为太原府,属太原府。
五代十国时期,全境相继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北汉领属。州、县建置基本未变。
北宋时期,太谷县归河东路之太原府。金灭北宋,隶属未变。
元代属中书省之太原路直辖。大德九年(1305年),太原路改冀宁路,仍隶之。
明、清两代,属太原府辖。
[[File:太谷2.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太谷]]]
民国元年(1912年)5月,直属山西省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省下设道,归冀宁道(治今阳曲县)辖。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废除道制,仍直属于山西省管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日军全面侵华。同年10月,阎锡山将山西省划分为7个行政区,太谷县属第三行政区。11月7日,日军侵占太谷,控制同蒲铁路,将太谷分割为东、西两部分。
12月1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县政府(路东)在东山郝家庄成立,隶山西省第三行政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阎锡山增设第八、第九行政区。同年6月,太谷县同蒲铁路以西划归榆(次)太(谷)县(也称“路西县”),属晋绥根据地第八专区辖;9月,阎锡山派员接管路东抗日县政府政权,并划归第八行政区。次年12月,阎锡山县政权倒台。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共产党领导的路东抗日县政府重建。同年8月,冀南、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行政联合办事处正式成立,太谷县路西属太行区第一办事处。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太行区改边区政府直辖。同年9月,边区政府实行新的区划,太谷县路东属边区政府太行区第二专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月,榆太(路西)县改榆太祁(县)联合县,改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行署第二专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13日,太谷全境解放,被分隔的太谷县恢复为原建置。同年8月,改属晋中行政公署第三专区(专署驻太谷县城)。
1949年2月,改属太原市第三专区。同年9月,榆次专区成立,归其辖,榆次专署驻太谷县城(不到一月,专署迁至榆次城内)。
1958年10月,属晋中专区辖,并与祁县合并,称太谷县。
1961年5月,太谷县、祁县分设,恢复原建置。
1968年9月,归晋中地区辖。
1999年9月,晋中撤地设市,属晋中市管辖。
2019年12月09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太谷县,设立晋中市太谷区,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和政府驻地不变。
2020年3月31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太谷县,设立晋中市太谷区,以原太谷县的行政区域为太谷区的行政区域。
2020年4月26日,山西省晋中市举行太谷区成立大会,标志着山西省晋中市正式告别了单区市的历史,迎来了榆次区之后的第二个区——晋中市太谷区。
[[File:太谷3.jpg|缩略图|左|[http://image.baidu.com/ 太谷]]]
==位置==
太谷区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东北部。地理座标,东经112°28'~ 113°01′,北纬37°12′~37°3′2。东北与榆次区相依,东南与榆社县交界,西南与祁县毗邻,西北与清徐县接壤。东西50公里,南北39公里。总成积1050平方公里。平面轮廓呈鸽子展翅状。
<ref>[http://blog.sina.com.cn/ 新浪微博]</ref>
==地形地貌==
太谷区的地貌形态,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种,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1914~767米,平川与山地、丘陵的比例是37:63。
==气候==
太谷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县内四季分明。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分于10℃~22℃之间为春季、秋季。气候特征为:冬季少雪干冷、夏季炎热多雨,政学秋高气爽,春季干旱多风。
==水文==
太谷区内有乌马、象峪、[[津水]]、[[咸阳]]、四卦、石河、小河、[[米峪]]、[[水晶城河]]等大小9条时令河。其中,水晶城河向东流入榆社境内,注入浊漳河,属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余皆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
[[File:太谷4.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太谷]]]
==历史文化==
===太谷秧歌===
太谷秧歌,是源于太谷,辐射周边10余县,综合民间小曲、杂说、歌舞、戏曲为一体的乡土小戏。最初是当地民间流行的词调俚曲等民歌小调,人们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伴随农事活动自由吟唱。受以太谷为轴心的区域内方言音韵的影响,逐渐形成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方民歌曲调,统称“秧歌”或“秧歌调”。
===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
安宫牛黄丸是太谷“广誉远”的传统特色药品。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广升远”(“广誉远”前身)对成药生产大力改革,延聘当时祁县“裕丰堂”名医吕振音、高丕明,通过旧品进行改良,研制富含自身特色的传统药物安宫牛黄丸,因其清热解毒,镇惊开窍作用显著,一时声名大振,广为流传至今。
===定坤丹制作技艺===
定坤丹又名“定坤丸”,是妇科传统名药。清乾隆四年(1739年)已列为“宫帏圣药”的定坤丹传统制作工艺被时任清宫监察御使的孙廷夔(山西太谷人)带回太谷,流传至今。时至今日,定坤丹一直延用传统手工制丸技术推丸模、挂蜡,熟地等药材的炮制也采用古法技艺。
===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
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的中医学原理源于道臧丹经和黄帝内经,其处方出自明代嘉靖年间。相传,嘉靖帝即位后,颁发诏书广集长生不老药,方士邵元节和陶仲文从《云笈七笺》“老君益寿散”中取长补短,并采用炉鼎升炼技术,制成了号称可以长生不老的“仙药”,献给皇上,嘉靖帝服用后,效果显著,亲赐药名“龟龄集”,以示服用此药可以获得像千年神龟那样的高龄。
[[File:太谷5.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太谷]]]
==风景名胜==
太谷境内拥有无边寺、净信寺、鼓楼等多处国保、省保单位,曹家大院(三多堂博物馆)、孔祥熙宅院、美宝山庄等多个知名景点。
===三多堂===
太谷三多堂亦称曹家大院,是明清晋商巨富曹家的一个堂名。三多指多福、多寿、多子。三多堂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10600平方米,由内宅、外宅两部分组成,内含15个小院,3个倒座楼,3个堂厅,3个主楼,共277间房舍。
==[鼓楼===
鼓楼又称大观楼。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重修。清代多次修葺。占地面积344.1平方米。鼓楼坐北朝南,为二层楼阁式,建于高8米的砖砌基座上,基座正中四向辟门洞,与十字街相通。
[[File:太谷6.jpg|缩略图|左|[http://image.baidu.com/ 太谷]]]
===无边寺===
位于城西南隅的南寺街和鼓楼两座标志性建筑与太谷师范毗邻,此塔建于北宋元佑年间,平面八边形,七级楼阁式,因为通体白色,故称作白塔。相传当年初建时在塔身涂抹了大米糊在塔外导致多年不褪色。塔为7级砖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高43.6米,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孔祥熙宅园===
孔祥熙宅院原系太谷士绅孟广誉的老宅,建于清乾隆至咸丰年间,民国十九年(1930年)为孔祥熙购得。宅院坐落在太谷县城内无边寺的西侧太谷师范学校内,是太谷城内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具有代表清代建筑风格的一座宅院。
==地方特产==
===太谷饼===
太谷饼是山西省传统名吃,因产于太谷县得名。始于清代,太谷饼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碎,味美鲜香等特点。太谷饼的生产历史悠久,在清末时已行销京、津、西安、兰州、包头、张家口等地。太谷城内最早生产出售太谷饼的店铺是南街的“文成堂”,后来又有东关的“义源生”和南街的“同义恒”也生产销售。 [28]
[[File:太谷7.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太谷]]]
===壶瓶枣===
太谷县里美庄为主产区,榆次、平遥、交城、清徐也有栽培。壶瓶枣传
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栽培,果实大,以形似“壶”状而得名。果皮薄,肉厚质脆,甜酸适度。 [29]
ref>[https://www.sohu.com/ 搜狐]</ref>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国地方志总论]]
[[Category:690 中国游记]]
'''太谷区''',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位于晋中盆地东北部,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2*281~113°1',北纬37°12' ~37°32′之间,东西50公里,南北39公里,总面积1050平方公里 ,全区常住人口为313303人。太谷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侯,春温高于秋温,夏季暖热多雨,冬季长而偏冷。 截至2019年,太谷区辖3个镇,6个乡和3个社区, 区政府驻明星镇。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境内置阳邑县(县治在今阳邑村),属太原郡(治晋阳)辖。隋开皇十八年(598年),阳邑县改名太谷县,属并州。
2019年12月09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太谷县,设立晋中市太谷区。 太谷区境内有大西、太焦两条高铁,太长、榆祁两条高速,晋中综合通道、太太路两条快速通道,是太原都市区“一主一副一区多组团”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File:太谷1.jpg|缩略图|左|[http://image.baidu.com/ 太谷]]]
==历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时代,太谷境内人类活动已很普遍,并在乌马河流域定居,后属帝喾高辛氏酋邦,乃尧契分迁前,商始祖契的居住及活动区域。
尧帝时属冀州。虞舜将天下分为十二州时,属并州。夏殷时代,隶属冀州。商代晚期,境域成为华夏族和戎狄游牧部落杂居之地,名“箕”。箕国乃商属小方国,其都城“箕城”在今太谷县白燕、王村一带,是箕子封地。
周武王时,境域属黄,乃山西境内17个诸侯国之一,后复属于并州。春秋时期,属晋国晋阳城领地,称为阳。周襄王时,晋侯以阳地赐大夫处父为食邑,称阳邑。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境地属赵国,东南部曾设马陵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境内置阳邑县(县治在今阳邑村),属太原郡(治晋阳)辖。
西汉初年,仍称阳邑县,全境为代王恒领地。汉平帝时,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
王莽新朝天凤元年(14年),县名由阳邑县改为繁穰县,隶属未变。东汉建立后,复称阳邑县,仍归太原郡。
三国时,全境归魏国并州辖,隶属太原郡。
西晋时,境地仍归并州辖,属太原国(太原郡改)。
十六国时期,先后为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统治。
[[File:太谷8.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太谷]]]
北魏时期,实行州、郡、县制,属并州太原郡。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全境属东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北齐取代东魏,全境遂归北齐控制,属并州太原郡。北齐承光元年(577年),北周灭北齐,全境悉归周。同年(北周武帝建德六年),县治由阳邑迁至白塔村(今县城所在地)。
隋朝统一全国后,取消郡级建制,行州、县两级制。隋开皇十八年(598年),阳邑县改名太谷县,属并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行郡、县二级制,属太原郡。
唐初实行州、县两级制,太谷县属并州。武德三年(620年),在太谷县置太州,领太谷、祁县2县;武德六年(623年),废太州,太谷县、祁县仍归并州辖。从贞观起,增设道制,太谷县归河东道辖,属并州。开元十一年(723年),并州改为太原府,属太原府。
五代十国时期,全境相继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北汉领属。州、县建置基本未变。
北宋时期,太谷县归河东路之太原府。金灭北宋,隶属未变。
元代属中书省之太原路直辖。大德九年(1305年),太原路改冀宁路,仍隶之。
明、清两代,属太原府辖。
[[File:太谷2.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太谷]]]
民国元年(1912年)5月,直属山西省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省下设道,归冀宁道(治今阳曲县)辖。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废除道制,仍直属于山西省管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日军全面侵华。同年10月,阎锡山将山西省划分为7个行政区,太谷县属第三行政区。11月7日,日军侵占太谷,控制同蒲铁路,将太谷分割为东、西两部分。
12月1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县政府(路东)在东山郝家庄成立,隶山西省第三行政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阎锡山增设第八、第九行政区。同年6月,太谷县同蒲铁路以西划归榆(次)太(谷)县(也称“路西县”),属晋绥根据地第八专区辖;9月,阎锡山派员接管路东抗日县政府政权,并划归第八行政区。次年12月,阎锡山县政权倒台。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共产党领导的路东抗日县政府重建。同年8月,冀南、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行政联合办事处正式成立,太谷县路西属太行区第一办事处。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太行区改边区政府直辖。同年9月,边区政府实行新的区划,太谷县路东属边区政府太行区第二专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月,榆太(路西)县改榆太祁(县)联合县,改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行署第二专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13日,太谷全境解放,被分隔的太谷县恢复为原建置。同年8月,改属晋中行政公署第三专区(专署驻太谷县城)。
1949年2月,改属太原市第三专区。同年9月,榆次专区成立,归其辖,榆次专署驻太谷县城(不到一月,专署迁至榆次城内)。
1958年10月,属晋中专区辖,并与祁县合并,称太谷县。
1961年5月,太谷县、祁县分设,恢复原建置。
1968年9月,归晋中地区辖。
1999年9月,晋中撤地设市,属晋中市管辖。
2019年12月09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太谷县,设立晋中市太谷区,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和政府驻地不变。
2020年3月31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太谷县,设立晋中市太谷区,以原太谷县的行政区域为太谷区的行政区域。
2020年4月26日,山西省晋中市举行太谷区成立大会,标志着山西省晋中市正式告别了单区市的历史,迎来了榆次区之后的第二个区——晋中市太谷区。
[[File:太谷3.jpg|缩略图|左|[http://image.baidu.com/ 太谷]]]
==位置==
太谷区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东北部。地理座标,东经112°28'~ 113°01′,北纬37°12′~37°3′2。东北与榆次区相依,东南与榆社县交界,西南与祁县毗邻,西北与清徐县接壤。东西50公里,南北39公里。总成积1050平方公里。平面轮廓呈鸽子展翅状。
<ref>[http://blog.sina.com.cn/ 新浪微博]</ref>
==地形地貌==
太谷区的地貌形态,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种,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1914~767米,平川与山地、丘陵的比例是37:63。
==气候==
太谷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县内四季分明。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分于10℃~22℃之间为春季、秋季。气候特征为:冬季少雪干冷、夏季炎热多雨,政学秋高气爽,春季干旱多风。
==水文==
太谷区内有乌马、象峪、[[津水]]、[[咸阳]]、四卦、石河、小河、[[米峪]]、[[水晶城河]]等大小9条时令河。其中,水晶城河向东流入榆社境内,注入浊漳河,属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余皆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
[[File:太谷4.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太谷]]]
==历史文化==
===太谷秧歌===
太谷秧歌,是源于太谷,辐射周边10余县,综合民间小曲、杂说、歌舞、戏曲为一体的乡土小戏。最初是当地民间流行的词调俚曲等民歌小调,人们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伴随农事活动自由吟唱。受以太谷为轴心的区域内方言音韵的影响,逐渐形成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方民歌曲调,统称“秧歌”或“秧歌调”。
===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
安宫牛黄丸是太谷“广誉远”的传统特色药品。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广升远”(“广誉远”前身)对成药生产大力改革,延聘当时祁县“裕丰堂”名医吕振音、高丕明,通过旧品进行改良,研制富含自身特色的传统药物安宫牛黄丸,因其清热解毒,镇惊开窍作用显著,一时声名大振,广为流传至今。
===定坤丹制作技艺===
定坤丹又名“定坤丸”,是妇科传统名药。清乾隆四年(1739年)已列为“宫帏圣药”的定坤丹传统制作工艺被时任清宫监察御使的孙廷夔(山西太谷人)带回太谷,流传至今。时至今日,定坤丹一直延用传统手工制丸技术推丸模、挂蜡,熟地等药材的炮制也采用古法技艺。
===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
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的中医学原理源于道臧丹经和黄帝内经,其处方出自明代嘉靖年间。相传,嘉靖帝即位后,颁发诏书广集长生不老药,方士邵元节和陶仲文从《云笈七笺》“老君益寿散”中取长补短,并采用炉鼎升炼技术,制成了号称可以长生不老的“仙药”,献给皇上,嘉靖帝服用后,效果显著,亲赐药名“龟龄集”,以示服用此药可以获得像千年神龟那样的高龄。
[[File:太谷5.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太谷]]]
==风景名胜==
太谷境内拥有无边寺、净信寺、鼓楼等多处国保、省保单位,曹家大院(三多堂博物馆)、孔祥熙宅院、美宝山庄等多个知名景点。
===三多堂===
太谷三多堂亦称曹家大院,是明清晋商巨富曹家的一个堂名。三多指多福、多寿、多子。三多堂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10600平方米,由内宅、外宅两部分组成,内含15个小院,3个倒座楼,3个堂厅,3个主楼,共277间房舍。
==[鼓楼===
鼓楼又称大观楼。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重修。清代多次修葺。占地面积344.1平方米。鼓楼坐北朝南,为二层楼阁式,建于高8米的砖砌基座上,基座正中四向辟门洞,与十字街相通。
[[File:太谷6.jpg|缩略图|左|[http://image.baidu.com/ 太谷]]]
===无边寺===
位于城西南隅的南寺街和鼓楼两座标志性建筑与太谷师范毗邻,此塔建于北宋元佑年间,平面八边形,七级楼阁式,因为通体白色,故称作白塔。相传当年初建时在塔身涂抹了大米糊在塔外导致多年不褪色。塔为7级砖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高43.6米,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孔祥熙宅园===
孔祥熙宅院原系太谷士绅孟广誉的老宅,建于清乾隆至咸丰年间,民国十九年(1930年)为孔祥熙购得。宅院坐落在太谷县城内无边寺的西侧太谷师范学校内,是太谷城内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具有代表清代建筑风格的一座宅院。
==地方特产==
===太谷饼===
太谷饼是山西省传统名吃,因产于太谷县得名。始于清代,太谷饼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碎,味美鲜香等特点。太谷饼的生产历史悠久,在清末时已行销京、津、西安、兰州、包头、张家口等地。太谷城内最早生产出售太谷饼的店铺是南街的“文成堂”,后来又有东关的“义源生”和南街的“同义恒”也生产销售。 [28]
[[File:太谷7.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太谷]]]
===壶瓶枣===
太谷县里美庄为主产区,榆次、平遥、交城、清徐也有栽培。壶瓶枣传
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栽培,果实大,以形似“壶”状而得名。果皮薄,肉厚质脆,甜酸适度。 [29]
ref>[https://www.sohu.com/ 搜狐]</ref>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国地方志总论]]
[[Category:690 中国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