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青瓷

增加 3,07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192100059r4p15o095s7.jpg|缩略图|右|青瓷 [https://kknews.cc/culture/y8ebyxk.html] ]]
'''青瓷'''燒制技術源遠流長,[[浙江]]是我國青瓷的發源地。青瓷色調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鐵,在還原焰氣氛中焙燒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鐵不純,還原氣氛不充足,色調便呈現黃色或黃褐色。自[[商周]]時期原始青瓷到[[東漢]]以來的成熟[[青瓷]],[[晉代]]的“[[縹瓷]]”,[[唐越窯]]的“秘色瓷”,直到[[龍泉青瓷]]已有將近三、四千年的歷史。
早在商周時期就是原始瓷器誕生地及中心產地,至[[戰國]]時期原始瓷燒造達到了當時最高的工藝水準,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火燒山和亭子橋原始瓷窯址正是這段輝煌歷史的重要見證。
[[火燒山窯]]址地層豐富,持續時間長,可以建立自[[西周]]晚期到[[春秋末期]]更詳細的年代序列,充分證明了以德清所在地的[[東苕溪流域]]在中國瓷器起源研究中的特色重要地位,譽之為“[[瓷之源]]”可謂實至名歸;火燒山、[[亭子橋窯]]址發掘了中國目前最早的原始[[瓷龍窯]]遺跡及大量形式多樣的窯具,對於探索中國早期青瓷的燒造技術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豐富了對 [[ 西周 ]] [[ 戰國 ]] 時期窯業生產技術的認識。<ref>https://www.douban.com/note/502130436/</ref>
==南方青瓷文明==
春秋以來北方[[青銅]]文明的德禮秩序觀念,淡化了各民族間的血緣及宗教差異,周邊群體在接受中原德禮文化的同時,漸次給本民族嫁接一個華夏的祖先,血統不再成為進入華夏的障礙,唯有政治觀念與文化習俗需要緩慢的認同。戰國早期的于越民族,正是在這種觀念支持下,開始對原始瓷禮器的全面改革,參照中原[[青銅文化]]的禮制規範,完成本民族原始[[瓷禮器]]的製作與使用,同時直線延接民族祖先譜繫到[[夏祖]]「[[大禹]]」,讓越族擁有了與華夏共同的血統,南北方文明進入迅速融合期。[[戰國]]原始瓷開始了與同期青銅禮器的全面接軌,以南方文化的浪漫圓通融匯入青銅的凝重,由簡潔至極的曲線出勾勒出泥胎的厚重端麗,原始瓷與同期[[青銅禮器]]在外形上趨於一致。
當北方的青銅文明將文字傳達的經典供奉於政治廟堂時,南方的青瓷文明區只能通過非文字的儀式、技術等,歸納描述自身的文化習俗。于越民族對青銅器的接受始終限於兵器、工具等小型實用器,直至戰國時期越國的消亡,在高等級 [[ 越墓 ]] 中始終未出現 [[ 青銅 ]] 禮樂器隨葬品,說明青銅禮器始終不允許參與到與祖先神靈的溝通之中,唯原始瓷才是于越族承認的最重要禮器。對原始瓷禮器地位的堅守,表達著古越民族始終擁有文化上的自信。
中國傳統的思想本原認為人和萬物生就以善為本,在[[儒家]]思想中以理性主宰著生命,「仁」是在本無所謂情感、意義的世界中,積極地、堅韌地培育、塑建富有情感與意義的人生。這種善、仁的平和溫良,成為南北方文化共同遵循的內心品格,也與南方青瓷文明習俗中的清和、堅韌內涵相疊合。到 [[ 戰國 ]] 後期「[[越為禹後]]」已經由傳說成為共識,華夏文明正是通過強調於更邊緣的異族在文化與族群上的異質性,來實現我群的凝聚,越民族便在這種相激相盪的文化認同中,逐漸消散融合為華夏的組成部分。<ref>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pkb82be.html</ref>  ==青瓷與青花瓷分別==[[青瓷]],[[青花瓷]],千萬不要以為差了一個字,就沒什麼。一旦你說我要青瓷,給你看的絕對和青花瓷不一樣嘍。 青瓷,簡單說就是上了青色釉的瓷器,興起於宋代,最著名的要說是浙江[[龍泉青瓷]]了。這麼一說是不是就明白了。 青花瓷,江西[[景德鎮]]的代表,青花瓷屬於釉下[[彩瓷]]。由於青花瓷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時期,所以也最為出名。 ===青瓷===青瓷是釉色為青色,青花瓷是以青色色料在胎體上繪製圖案在罩上一層透明釉燒制而成。 ===青花瓷===青花瓷以胎體圖案為美,青瓷大多以釉色的成色和均勻程度來判定瓷器的品態。<ref>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y8ebyxk.html</ref> ==宋元明影青瓷特點==影青瓷整體特點是胎骨潔白,釉質細薄晶瑩潤澤,質感如白玉,胎體極薄,器上的暗雕花紋內外都可以映見,在花紋邊上,顯出一點淡青色暗影,其餘幾乎都是白色。白釉和淡青釉交相輝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北宋]]影青磁器的底部較高,南宋次之,元朝則很矮,以至靠近平底。[[File:7s3538910o0047pn92n8547sqr7rrn77.jpg|缩略图|居中|影青瓷]]===[[宋代]]===[[影青瓷]]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麗潔,胎質堅緻膩白,色澤溫潤如玉,所以歷史上有「[[假玉器]]」之稱。 ===北宋===北宋時期的影青瓷釉面多光素無紋,正燒和覆燒都有,至中期以後,出現刻花、篦點、篦劃和印花裝飾,也有少數貼塑。宋影青瓷中尤其是[[湖田窯]]、[[湘湖窯]]產品在其底足的露胎之處,在白胎中間應有焦狀像傷疤樣的鐵質析出,這是宋代影青瓷的重要特徵,是鑑別依據之一。 ===南宋===影青瓷則盛行印花,盤碗多覆燒,紋飾題材、布局方法明顯受定窯影響。 ===元代===影青瓷由於戰亂影響,而且時間短,所以影青瓷工藝粗糙,而且器形笨拙,不如宋影青瓷器精細靈巧。在燒制方法上只有少數採用覆燒,大部分恢復正燒,所以,器物一般口部有釉,而足部無釉。造型基本沿襲宋代,但盤碗底足大多為很淺的圈足,有的甚至淺近平底。元代影青在瓷器紋飾上又歸於簡潔,印花減少,一般都為刻花和劃花,很多器物又都是光素無花,少數器皿出現紅褐色裝飾點。 ===明代===影青瓷的釉色也是仿製北宋的影青瓷工藝,但由於胎中所含的玻璃成分較多,故透光性比宋代影青更好一些。但是明代影青瓷的釉層比宋影青肥潤,釉內積聚的氣泡較宋影青大且多。明代景德鎮的影青瓷不是主要品種,數量較少,故而珍貴。<ref>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ollect/yrpv9rg.html</ref>[[File:8nsonoop4r0n4p838r0193onq1so3r6q.jpg|缩略图|居中|明代影青瓷]]
== 參考資料 ==
{{reflist}}
1,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