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安西四镇

增加 6,030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安西四镇] '''安西四镇''',指唐朝前期在西北地区设置,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
[[File:安西四镇2.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安西四镇]]]
'''安西四镇''',指唐朝前期在西北地区设置,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

唐安西四镇在历史上存在了一个半世纪,它们对于唐朝政府抚慰西突厥,保护中西陆上交通要道,巩固唐的西北边防,都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贞观十四年(640)八月唐灭高昌国,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城遗址),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

二十二年,唐军进驻龟兹国以后,便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今新疆库车),同时在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

贞观以后,安西四镇时置时罢,军镇也有所变动。调露元年(679),在唐安抚大使裴行俭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后,以碎叶水旁的碎叶镇城代焉耆。从此安西四镇是[[碎叶]]、[[龟兹]]、[[于阗]]、[[疏勒]]。
<ref>[https://blog.sina.com.cn/ 新浪微博]</ref>
[[File:安西四镇4.jpg|缩略图|左|[http://image.baidu.com/ 安西四镇]]]

==简介==

开元六年(718),唐玄宗任命汤嘉惠为四镇节度经略使,从此四镇由专设的节度使统领。四镇节度使或称碛西节度使。节度使常驻安西府城龟兹,由安西都护兼领,又称安西节度使。

七年,汤嘉惠建议以焉耆镇代替碎叶镇,故开元七年以后的安西四镇又是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安史之乱后,安西、北庭以及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内调,吐蕃乘虚陆续占领陇右、河西诸州,安西四镇与朝廷的通道中断,然而,四镇留守军队仍坚守各镇。北庭及安西四镇相继陷于吐蕃。9世纪中叶,回鹘据有天山南北及安西四镇。

==历史进程==

===贞观年间===
贞观十四年(640)八月唐灭高昌国,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城址),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见都护府)。二十年六月,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请和亲,唐使其属下割龟兹﹑于阗﹑疏勒﹑朱俱婆﹑葱岭五国作为聘礼。

二十二年,唐军进驻龟兹国以后,便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今新疆库车),在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
[[File:安西四镇1.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安西四镇]]]

===唐高宗时期===

贞观以后,安西四镇时置时罢,军镇也有所变动。永徽元年(650),唐高宗根据西域的形势,罢四镇,安西都护府也迁回西州。显庆二年(657),唐政府平定了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叛乱。次年,安西都护府又迁回龟兹城,四镇随之恢复。咸亨元年(670)四月,吐蕃攻陷龟兹拨换城(今新疆温宿),四镇再罢。

上元元年(674年),安西四镇复归于唐朝。仪凤三年(678年),[[吐蕃]]进占安西四镇。仪凤四年(679年),崔知辩击吐蕃,唐朝占安西四镇。同年改元调露元年,唐安抚大使裴行俭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副大使﹑安西都护王方翼在碎叶水旁的碎叶置镇筑城以代焉耆。故从此时起,安西四镇是碎叶﹑龟兹﹑于阗﹑疏勒。

===武后时期===

垂拱二年(686),武则天在平定徐敬业之乱(684)以后有意笼络人心,显示其“ 务在仁不在广,务在养不在杀,将以息边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者也”,故下令放弃安西四镇。687年-689年,吐蕃趁机进占安西四镇;

武后长寿元年(692),唐武威军总管[[王孝杰]]等率军击破吐蕃,收复四镇。在接受安西四镇几度失陷的教训后,唐政府为巩固西疆的边防,遣军两万四千人常驻四镇,从此安西四镇的形势稳定下来。

===开元年间===

开元四年(716),唐玄宗李隆基以陕王嗣升遥领安西大都护,充河西道四镇诸蕃部落大使,实际经略四镇的为副大使郭虔瓘。

开元六年,又任命汤嘉惠为四镇节度经略使,四镇由专设的节度使统领,四镇节度使或称碛西节度使。节度使常驻安西府城龟兹,由安西都护兼领,又称安西节度使。
开元七年,西突厥十姓可汗请居碎叶城,四镇节度使汤嘉惠建议以焉耆镇代替碎叶镇,故开元七年以后的安西四镇又是龟兹﹑于阗﹑焉耆﹑疏勒。
[[File:安西四镇3.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安西四镇]]]

===安史之乱后===
安史之乱后,安西﹑北庭以及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内调,吐蕃乘虚陆续占领陇右﹑河西诸州,安西四镇与朝廷的通道中断,然而,四镇留守军队仍坚守各镇。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四镇留守郭昕的表奏到达长安,朝廷又任命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并且诏令四镇将士均迁升七资,作为奖励他们坚守四镇之功。

贞元五年(789),中国高僧悟空回国,途经疏勒镇,会见镇守使鲁阳;到于阗镇,见到镇守使郑据;到龟兹,见到四镇节度使﹑安西副大都护郭昕;到焉耆镇,会见镇守使杨日佑,说明这时安西四镇仍为唐守。

贞元六年(790年),吐蕃占据北庭(北庭的西州例外,公元792年,吐蕃占西州,完全占领北庭),并占领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之后几年,吐蕃占据安西其他三镇,还没有资料能说明吐蕃开始占据安西其他三镇的确切时间。后经历与回鹘的激烈争夺。9世纪中叶回鹘相继据有天山南北及安西四镇。
<ref>[https://www.doc88.com/ 道客巴巴]</ref>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27,0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