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孫子

增加 3,86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孫子''',本名'''[[孫武]]''',春秋末軍事家。後世人把他稱為「'''兵聖'''」、「'''東方兵學鼻祖'''」。[[孫武]]自小就萌發了對軍事的興趣,並學習先秦軍事典籍《'''軍政'''》。 [[孫武]]胸怀大志,渴望建功立業,成年後離開齊國,前往吳國,並隱居在吳國穹窿山。在此期間,他完成了被後世譽為世界第一兵書、兵學經典之首的《[[孫子兵法]]》。 幾年後,吳王[[闔閭]]接見了名不見經傳的[[孫武]]。而[[孫武]]先前寫就的13篇兵法,使吳王看到了他的才能,封他為上將軍。從此,[[孫武]]開始了自己的軍事生涯。 真正使[[孫武]]名聲大震的是吳楚之戰,公元前506年,吳王采納[[孫武]]“'''聯唐、蔡攻楚'''”的計策,向楚國發起進攻。[[孫武]]憑智勇大敗楚軍,並攻克楚國都城郢都,幾乎滅亡了楚國。值得關注的是,[[孫武]]率領的軍士僅3萬人,而楚國則多達20萬,這次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使[[孫武]]一戰成名,震驚中原諸國。此後,[[孫武]]又輔佐吳王在很多戰役中取得勝利。 [[孫武]]對後世的影響不僅僅在於他的赫赫戰功,更重要的是,他給後人留下了一本珍貴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此書總結了春秋及其以前的戰爭經驗,首次提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普遍規律,總結了很多現在仍很有價值的作戰原則,一直影響了後世2500多年,是我國乃至世界軍事史上最古老的軍事著作。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範圍內流傳。而[[孫武]]也正因為在此書中所闡述的豐富、深刻且全面的哲​​學思想,成為春秋末期和[[孔子]]、[[老子]]齊名的大思想家。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孫武| 图像 = [[File:孫武.jpg|缩略图|居中| (孫武)[http://chinese.cn/culturecollection/RW/LSWHMR/xq/article/2011-06/24/content_272359.htm 原圖鏈結:原圖]]]| 出生日期 = |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前470年| 国籍 = 吳國、楚國| 籍贯 =| 母校 =| 别名 = 孫子、兵聖| 职业 = 軍事家、政治家| 活跃时期 = 春秋時期|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孫子兵法}}== 簡表說明 =={||-| 姓名    孫武      --------------------------------------------------------|-| 別名    孫子、孫武子、兵聖(兵家至聖)--------------------------------------------------------|-| 性別    男     --------------------------------------------------------|-| 年代    春秋齊國--------------------------------------------------------|-| 身份    軍事家、政治家        --------------------------------------------------------|-| 出生地點  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      --------------------------------------------------------|-| 出生時間  約公元前545年      --------------------------------------------------------|-| 逝世時間  約公元前470年      --------------------------------------------------------|-| 生父    孫憑      --------------------------------------------------------|-| 母親    [[鮑姜]]   --------------------------------------------------------|-| 子女    孫馳、孫明、孫敵    --------------------------------------------------------|-| 主要作品  《[[孫子兵法]]》    --------------------------------------------------------|-| 學派    兵家--------------------------------------------------------|-| 追封    滬瀆侯(北宋)-------------------------------------------------------- |}
1,8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