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三毛

增加 39,660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Other uses |subject=臺灣女作家陳平 |other=其他同名事物 |陳平 }} {{Infobox writer | name = 陳平 | caption = 三毛 | pseudonym =…”
{{Other uses
|subject=臺灣女作家陳平
|other=其他同名事物
|陳平
}}

{{Infobox writer
| name = 陳平

| caption = 三毛
| pseudonym = {{lang|en|Echo}}(歌詞、畫作)<br/>三毛(1970 - 1991)
| birthname = 陳懋平| birthdate = {{birth date|1943|3|26}}
| birthplace = {{ROC|重庆市}}
| deathdate = {{death date and age|1991|1|4|1943|3|26}}
| deathplace = {{ROC-TW}}[[臺北市]][[北投區]][[臺北榮民總醫院]]
| occupation = [[作家]]<br>[[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德國語文學系、哲學系講師
| education =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臺北第一女子中學]]初中部<br>[[中國文化學院|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br>[[西班牙]]馬德里大學文哲學院<br>[[德國]]歌德語文學院
| nationality = {{ROC}}
| period =
| genre = [[散文]]
| subject =
| movement =
| notableworks = 《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万水千山走遍》、《倾城》、《我的宝贝》、《闹学记》
| spouse = [[荷西·马利安·葛罗]]
| relatives =
| influences =
| influenced =
| awards =
| signature =
| website =
}}
'''三毛'''({{lang-en|'''Echo'''}},{{bd|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catIdx=S}}),原名'''陳懋平''',後來因為不會寫懋字而自己改名為'''陳平''',[[臺灣]]著名作家。出生於[[重慶市_(中華民國)|重慶]],成長於[[臺北]],曾先後就讀於[[臺灣]][[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哲學系、[[西班牙]]馬德里大學文哲學院、[[德國]]歌德語文學院,是臺灣1970至1980年代的著名作家。1970年代以其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及見聞為背景,以幽默的文筆發表充滿異國風情的[[散文]]作品成名,其讀者遍佈全世界華人社群。[[白先勇]]認為「三毛創造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瑰麗的浪漫世界;裡面有大起大落生死相許的愛情故事,引人入勝不可思議的異國情調,非洲沙漠的馳騁,[[拉丁美洲]]原始森林的探幽——這些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經驗造就了[[海峽兩岸]]的青春偶像<ref group="參" name="不信青春喚不回"/>。」三毛於1991年住院時逝世。三毛在“新中國60年最有影響力文化人物網路評選”活動中文學類排名第十,總人氣榜排名第三十五<ref group="參" name="排名">{{cite web|url=http://big5.china.com.cn/culture/zhuanti/60whrw/node_7071320.htm|title=“新中國60年最有影響力文化人物網路評選”}}</ref>。

== 名字 ==
原名'''陳懋平''',因幼年時不會寫“懋”(注音:ㄇㄠˋ,拼音:{{lang|pinyin|mào}}),每次寫名字時,常將“懋”跳過不寫;後乾脆改名為'''陳平'''。陳平给自己取的英文名字叫「{{lang|en|Echo}}」,是早期寫歌詞、畫作時常用的署名。据其作品《雨季不再来》中所述,Echo是其敬爱的美术老师顾福生的英文名。'''三毛'''是後期在撒哈拉時開始用的筆名,因为陈平谐谑地认为自己“只值三毛钱”。后来才发现和张乐平所著《三毛流浪记》主人公同名,陈平本人非常惊喜。

1989年四月,陳平回返中國大陸時,曾與張樂平合影,傳爲佳話。

== 生平 ==
=== 早年 ===
1943年3月26日,陳平出生於重慶,祖籍[[浙江省]][[定海]],父親陳嗣慶是成功的[[律師]]、母親缪進蘭。根據其家譜《陳氏永春堂宗譜》記載,祖先是從[[河南]]遷至浙江。陳平家中排行第二<ref group="參" name="陈嗣庆">{{cite web|url=http://www.my285.com/ddmj/sanmao/nxj/001.htm|title=闹学记 序一:我家老二——三小姐|author=陈嗣庆|accessdate=2009-05-23|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210215316/http://www.my285.com/ddmj/sanmao/nxj/001.htm|archivedate=2007-12-10}}</ref>,有一個姐姐陳田心與二個弟弟陳聖、陳傑<ref group="參">{{cite web
|url =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2132/112011010500463.html
|title = 夢中的橄欖樹 追思三毛傳奇
|deadurl = yes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110025147/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51302132/112011010500463.html
|archivedate = 2011-01-10
}}</ref>。姐姐陳田心比三毛大3歲。<ref group="參" name="大姐追忆">{{cite news |url=http://eladies.sina.com.cn/news/2011/0104/08551043870.shtml |title=三毛大姐追忆:深爱难舍 她曾亲手去挖荷西的墓 |publisher=新闻晨报 |date=2011-01-04 }}</ref>。[[抗日戰爭]]勝利後跟著父母搬到[[南京]],因[[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對戰之失利再遷到臺北。陳平在臺北入讀中正國民小學,1954年考入[[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台灣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學]]<ref group="參" name="三毛私家相册">{{cite book| last =师永刚、陈文芬| title =三毛私家相册| url =http://book.sina.com.cn/nzt/cha/sanmaoxiangce/index.shtml| accessdate =2009-05-21| date =| year =2005| month =| publisher =中信出版社| location =北京| isbn =7508603834| deadurl =yes|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506102435/http://book.sina.com.cn/nzt/cha/sanmaoxiangce/index.shtml| archivedate =2008-05-06}}</ref>。小時就喜歡撿拾別人丟棄的物品把玩,自得其樂<ref group="參" name="許玫芳">{{cite web| author =許玫芳| title =三毛之情困廉貞、叛逆性格與幸福歸宿| url =http://www.lhu.edu.tw/m/oaa/publish/17/07許玫芳-三毛之情困廉貞、愛的戰役與幸福歸宿.pdf| accessdate =2009-05-21| pages =第2頁}}{{dead link|date=2018年5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 初中休學 ===
1955年陳平初二的时候,[[數學]]常得零分。至第二學期陳平發現,數學老師每次小考都是課本後面的習題。為了不要留級,陳平把题目背下来,小考一連考了六個一百分。數學老師開始懷疑她作弊<ref group="參" name="三毛私家相册"/>。陳平對老師說:「作弊,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師,也不能這樣侮辱我<ref group="參" name="mahu">{{cite web
|url=http://www.xiaogushi.com/Article/mingren/20070210051257.htm
|title=两个女人,两样人生
|date=2007-02-10|accessdate=2009-05-22}}</ref>。」於是數學老師出了題目叫陳平作答,她得到零分。老師當著全班的同學用毛筆在她的眼睛周圍畫了兩個代表零蛋的大圈羞辱陳平。經此羞辱,陳平第二天在教室昏倒,心理開始出現了嚴重的障礙,後來經常逃學到[[公墓]]看[[小說]],最後終於休學。1956年一度復學,仍經常逃學到圖書館看書,後正式退學<ref group="參" name="三毛私家相册"/>。剛休學時,陳平被父母轉進[[台北美國學校]],被送去學插花、鋼琴、[[國畫]],和名家[[黃君璧]]習山水,向[[邵幼軒]]習花鳥。她喜歡看書,她父親就教她背唐詩宋詞,看《[[古文觀止]]》,讀英文小說,但是陳平經此打擊,患上[[憂鬱症]],一直處於自我封閉的心態。據說陳平曾割腕自殺<ref group="參" name="大姐追忆"/>,也曾看過[[心理醫生]],但一周一次的心理治療並無幫助,許多親戚朋友也給予了幫助,「新潮畫派」畫家顧福生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當三毛認為自己沒有繪畫天賦時,顧福生給了三毛幾本筆記、現代文學雜誌,現代文學雜誌給了三毛極大的安慰,沉悶的三毛開朗起來。<ref group="參" name="驀然回首">{{cite web|url=http://www.my285.com/ddmj/sanmao/snyb/003.htm|title=送你一匹馬 驀然回首|author=三毛|accessdate=2009-06-06|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429120131/http://www.my285.com/ddmj/sanmao/snyb/003.htm|archivedate=2009-04-29}}</ref>。

=== 學畫 ===
陳平關在家中一段時間。姐姐陳田心的朋友陳骕在隨[[顧福生]]學畫[[油畫]]。陳平非常羨慕,於是也隨顧福生習畫<ref group="參" name="驀然回首"/>。多年之後陳平回憶初見顧福生的情景:{{Cquote|許多年過去了,半生流逝之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的第一次,那份『驚心』,是手裡提著的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啦啦掉下地的『動魄』。如果,如果人生有什麼叫做一見鍾情,那一霎間,的確經歷過。| 三毛 《我的快乐天堂》<ref group="參" name="三毛私家相册"/>}}

一開始顧福生教陳平[[素描]]與[[水彩畫]],是當時除了父母外,唯一與陳平溝通的人。後顧福生因要出國介紹[[韩湘甯]]為陳平學畫的老師,後來韩湘甯也因要出國又介紹了[[彭万墀]]<ref group="參" name="三毛私家相册"/>。

=== 文學啟蒙 ===
顧福生不是教育家,卻鼓勵陳平在文學的領域發展,幫助她找到自己的方向。除了引介《[[筆匯]]》與《現代文學》雜誌,並將[[波特莱尔]]、[[左拉]]、[[卡缪]]、[[陳映真]]等作家的作品介紹給陳平,開啟她對當時台灣文壇的認識。顧福生並將一篇陳平的文章轉交他的好友《現代文學》雜誌主編[[白先勇]],從此打開陳平自我封閉的心態,改變了陳平的一生<ref group="參" name="驀然回首"/><ref group="參" name="不信青春喚不回">{{cite web|title=第六支手指 第三輯 不信青春喚不回|author=白先勇|url=http://www.wenhuacn.com/wenxue/xd_sanwen/baixianyong/15.htm|accessdate=2009-05-22|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528113632/http://www.wenhuacn.com/wenxue/xd_sanwen/baixianyong/15.htm|archivedate=2009-05-28}}</ref>。

1962年12月,署名陳平的文章《惑》經顧福生推薦在[[白先勇]]主編的《現代文學》雜誌第十五期發表,給陳平帶來極大的鼓勵<ref group="參" name="驀然回首"/>。白先勇後來回憶“《惑》是一則人鬼戀的故事,的確很奇特,處處透著不平常的感性,小說裡提到《珍妮的畫像》,那時台北正映了這部電影不久,是一部[[好萊塢]]式十分浪漫離奇人鬼戀的片子,這大概給了三毛靈感<ref group="參" name="不信青春喚不回"/>。”之後陳平開始在報章雜誌投稿,1963年在《[[皇冠文化|皇冠雜誌]]》十九卷第六期發表《月河》。

=== 入文化學院===
陳平很仰慕白先勇的同學[[陳秀美]],顧福生亦介紹陳秀美作陳平的朋友,鼓勵陳平走出自我封閉的生活。陳秀美覺得當時三毛很自戀。陳秀美並曾以三毛為原型,寫了一篇小說《喬琪》<ref group="參" name="陳若曦1">{{cite news
|title= 陳若曦談三個才女 瓊瑤浪漫 張愛玲羞澀 三毛自戀
|publisher= [[聯合報]]
|date=2008-10-01
|last=陳宛茜}}</ref>。1964年陳秀美鼓勵陳平去向[[中國文化學院|文化學院]]董事長[[張其昀]]請求入學文化學院作沒有學籍的選讀生。結果獲[[張其昀]]特許,至該院哲學系當選讀生,沒有高中學歷的陳平成績優異。

陳平曾對當時的作品《雨季不再来》一書作出以下的評論“《雨季不再来》还是一个[[納西瑟斯|水仙]][[自恋]]的我。我过去的东西都是自恋的。如果一个人永远自恋那就完了。……,很多人可以看到我过去是怎样的一个病态女孩<ref group="參" name="心岱">{{cite web|url=http://www.roshui.com/nxwx/chenp/rwcx139.htm|title=访三毛、写三毛|author=心岱|accessdate=2009-05-23|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717010132/http://www.roshui.com/nxwx/chenp/rwcx139.htm|archivedate=2009-07-17}}</ref>。”文化學院[[教授]][[胡品清]]亦在《皇冠》与《[[联合報副刊]]》分别發表了写给Echo的书简。胡对她的印象是:“一个令人费解的、拔俗的、谈吐超现实的、奇怪的女孩,像一个谜。1967年她出国后一个月,胡的《断片三则》之一描写她:喜欢追求幻影,创造悲剧美,等到幻影变为真实的时候,便开始逃避<ref group="參" name="桂文亞1">{{cite web|url=http://www.roshui.com/nxwx/chenp/bqsj042.htm|title=飞-三毛作品的今昔|author=桂文亞|accessdate=2009-05-21}}{{dead link|date=2018年5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 初戀 ===
在[[中國文化學院|文化學院]]時,陳平仰慕同校已以舒凡為筆名出版兩本書的才子[[梁光明]]<ref group="注" name="梁光明">梁光明,河北井陘人,1942年11月3日生,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畢業。曾任[[臺視文化公司]]總編輯、副總經理、總經理,主編《電視周刊》及《家庭月刊》。現已退休。創作文類包括詩與小說。無論是詩或小說,其用字和語句文法均有獨特的韻味,頗能激發讀者的想像力。自《行過曠野》出版後,即停筆至今。曾獲救國團總團部詩歌獎首獎、短篇小說獎首獎。見“200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舒凡”。 </ref>。两人开始交往。梁光明升上大四時,大三的陳平以申請去[[西班牙]]留學逼梁光明作出承諾,結果陳平辦妥出國手續反而造成兩人分手<ref group="參" name="我的初戀">{{cite book
|title=我的初戀
|author=三毛}}</ref>。

=== 遊學西班牙、德國、美國 ===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先學[[西班牙文]],半年後入讀[[馬德里大學]]文哲學院。在西班牙時遇到還在讀高三的[[荷西·馬利安·葛羅]]。後就讀於[[德國]]歌德語文學院,又到[[美國]][[芝加哥]][[伊利諾大學]] ,本想專攻陶瓷,後來在法律圖書館打工。留學期間不時把握機會打工賺錢,當過西班牙[[馬略卡島]]導遊、德國商店香水模特兒、美國圖書館員等,遊歷過[[東德]]、[[波蘭]]、[[南斯拉夫]]、[[捷克]]、[[丹麥]]等國<ref group="參" name="三毛">{{cite web |url=http://www.history.com.tw/pe/3/03040001.htm |title=三毛小傳|author=關國煊|accessdate=2009-05-18 |publisher=傳記名人堂}}</ref>。在這期間她也交了幾任男友:在西班牙期間的一名日裔富商同學、在德國期間的一名後來成為外交官德裔同學、以及在美國期間的一名台灣籍留美博士生,但是最後全數均無疾而終<ref group="參" name="一生情癡恨幾許">{{cite web|url= http://eladies.sina.com.cn/2004-05-10/93547.html|title =奇女子三毛:一生情癡恨幾許|date=2004-05-10}}</ref>。

=== 返國與情傷 ===
1971年返國,應張其昀之聘,在中國文化學院德文系、哲學系任教,也在[[政治作戰學院|政工幹校]]與[[實踐大學|實踐家專]]教課。70年代,台灣明星咖啡屋風華正茂,有說法稱此期間陳平在“明星”咖啡廳結識一位畫家鄧國川,因非常喜歡對方的作品而答應了畫家的求婚,遭到家人集體反對,陳平不顧眾多反對之聲堅決要與畫家結婚,即將舉行婚禮前,卻發現了對方是有婦之夫。同年,喜歡運動的陳父鼓勵女兒與他一起打網球,在網球場上他們認識了一位年齡較長的德國教師,後來陳平與之相識,相愛,一年後,陳平答應了德國教師的求婚,有一天他們一起去訂制結婚的名片,結果當天晚上,德國教師卻心臟病突發猝死,之後陳平傷心欲絕,服安眠藥自殺,但被救回。17年后,三毛回憶此事,“那盒名片直到今天還沒有去拿。”

=== 在西屬撒哈拉與荷西結婚 ===
1972年陳平遇到上述情感上婚姻上的打擊,再度遠走西班牙。與六年前遇到的西班牙人[[荷西·馬利安·葛羅]]重逢。當時是高中生的荷西此時已大學畢業,服完兵役,也有了潛水師執照。原本荷西计划與一群朋友一同乘帆船去[[希臘]][[地中海]]一帶潛水旅遊,邀請陳平擔任廚師同行,但陳平對[[撒哈拉沙漠]]情有獨锺<ref group="參" name="白手成家">{{cite book|url=http://www.my285.com/ddmj/sanmao/shl/014.htm|author=三毛|title=撒哈拉的故事 白手成家|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921193225/http://www.my285.com/ddmj/sanmao/shl/014.htm|archivedate=2008-09-21}}</ref>。後來荷西沒有去乘帆船,卻在[[西屬撒哈拉]]磷礦廠找到工作。1974年,陳平在非洲沙漠小鎮(西屬撒哈拉的[[阿尤恩]])與荷西[[結婚]],開始兩人在西屬撒哈拉的婚姻生活。荷西送給陳平的結婚禮物是他花了一番功夫在沙漠中找到的一副完整的[[駱駝]]頭骨。陳平非常喜歡這份結婚禮物,之後一直保存著。

=== 成名撒哈拉 ===
荷西上班後,陳平被封閉在家裡,天氣炎熱,與鄰居們無話可談,非常寂寞<ref group="參" name="异鄉的賭徒">
{{cite web
|url=http://www.millionbook.net/gt/s/sanmao/yjbzl/015.htm
|title=三毛——异鄉的賭徒
|author=[[桂文亞]]
}}</ref>。此時陳平應臺灣《聯合報副刊》主編[[平鑫濤]]之請,開始以三毛為筆名,用幽默流暢的文筆以[[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及見聞為題材寫作。 1974年10月6日她一篇名為《中國飯店》的作品於《聯合報副刊》刊出。這一篇用撒哈拉沙漠作為背景描寫自己異國婚姻的作品與當時副刊上其他文章截然不同,吸引大批讀者。歷經兩度情感上的打擊,三毛的作品此時已超越以往[[自戀]]的[[純文學]]風格,雖然只是描寫生活的[[散文]],但顯得樂觀開朗又有趣。此後她充滿異國風情的作品源源不斷在《聯合報副刊》刊出,後集結出版《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記》和《哭泣的駱駝》等書<ref group="參" name="三毛"/>。這一系列的書大受全世界華人社群讀者歡迎,歷久不衰<ref group="參" name="三毛"/>。

=== 加那利群島與喪夫 ===
[[File:The house of Calle Lope de Vega 3 in Telde, Gran Canaria, Canary Islands, Spain.JPG|thumb|位于大加那利岛[[特尔德]]市镇的三毛故居]]
1975年11月,[[摩洛哥]]組織[[綠色進軍]],35萬名志願者開進西屬撒哈拉。 1976年2月西班牙撤離西屬撒哈拉。三毛與荷西最後也離開西屬撒哈拉,前往西班牙屬地[[加那利群島]]。荷西與三毛後來住在加那利群島中的[[特內里費島|丹娜麗芙島]]及[[大加那利島]]。1979年9月30日,當天正好是[[中秋節]],荷西在三毛父母往訪期間在[[拉帕爾馬島]]的海中潛水時意外喪生<ref group="參" name="三毛"/>。三毛歷經第三度情感上的打擊,姐姐陳田心回憶三毛亲自用手去挖荷西的坟墓,認為如果不是父母在,她一定跟着荷西走了<ref group="參" name="大姐追忆"/>。三毛在雙親扶持下飛返[[臺灣]]暫住,稍後又回到加納利群島,一直無法走出傷痛。

=== 旅行與遊記 ===
1981年11月,由[[臺北]]《[[聯合報]]》特別贊助前往中、南美洲十二國旅行半載,撰寫所見所聞。1982年5月,飛返臺北,作「三毛女士中南美紀行演講會」環島演講,主講「遠方的故事」,出版《萬水千山走遍》。

=== 教職 演講 有聲書 ===
1982年任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在台大和文化大學講授「小說創作」、「散文習作」,深受學生喜愛。1984年因健康關係辭卸教職,前往[[美國]]接受割治子宮癌手術,以寫作、演講維生。1984年5月,皇冠杂志社举办了一次“阴间之旅”活动,由吕金虎施法及带领三毛进地府一游<ref group="參" name="通灵传奇">{{cite web|url=http://www.iqiqu.com/html/2006-10/247.htm|title=三毛的通灵传奇|accessdate=2009-06-07}}</ref>。1985年一度丧失记忆,神经错乱<ref group="參" name="三毛年谱">{{cite web
|url=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5-06/13/content_3079063_25.htm
|title=三毛年谱
|publisher=新华网
}}</ref>。1987年3月,出版有聲書《三毛說書》;7月,出版有聲書《流星雨》(童話故事)。
[[File:五峰鄉三毛夢屋.jpg|thumb|五峰鄉[[三毛夢屋]]]]

=== 劇本創作 ===
[[電影]]《[[滾滾紅塵]]》由三毛編劇,[[嚴浩]][[導演]],[[林青霞]]、[[秦漢]]、[[張曼玉]]合演,「[[湯臣電影公司]]」出品。上演後因劇本影射並同情[[漢奸]][[胡蘭成]]與女作家[[張愛玲]]相戀,頗受非議,尤以內容涉及[[國民政府]]之形象問題,受到臺灣輿論界批評。1990年12月15日,三毛盛裝出席第二十七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滾滾紅塵獲十二項提名,奪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劇情片]]、[[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導演]]、[[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最佳女主角]]、[[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最佳女配角]]等八個獎項。三毛角逐最佳編劇獎,結果未獲獎<ref group="參" name="三毛"/>。

=== 逝世 ===
1991年1月4日,因[[子宮內膜增生症]]住院治療的三毛被發現在[[台北榮總]]病房內逝世,死因為以[[絲襪]][[自縊]]而亡。有種說法是,三毛處於「精神耗弱」的狀態,臨睡前不服用[[安眠藥]]無法入睡,安眠藥劑量不斷增加下,最終因服用劑量過重,不慎迷糊中被[[絲襪]]纏住頸部而窒息逝世,終年47歲。她的家人也澄清她不是自殺。她去世前半個月,還曾告訴母親,她想做修女。另一方面,各種流言繪聲繪影,說三毛的早逝是她热衷通靈造成的<ref group="參" name="陸達誠"/>。外界也流傳她是被[[謀殺]]的言論,作家[[張景然]]更在他的著作《哭泣的百合:三毛死於謀殺》中對此一說進行了一連串論證。

=== 紀念 ===
2011年1月4日皇冠出版社於台北皇冠藝文中心舉辦『夢中的橄欖樹-三毛逝世20周年紀念特展』開幕典禮,三毛姐姐陳田心及弟弟陳聖、陳傑、生前好友丁松青與[[纪政]]到場追思故人。展出的物品包括三毛生前的收藏品、手稿、书画作品、照片以及个人用品。在台北的展览持续到1月30日。2011年3月份转往[[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继续展出<ref group="參">{{cite news | url=http://news.163.com/11/0104/18/6PISDEFI00014JB5.html | title=梦中的橄榄树":台北举办特展纪念作家三毛逝世20周年 | publisher= 网易引用新华网 | date=2011-01-04 }}</ref>。

2018年,和三毛合作过的齐豫和潘越云获得了滚石唱片的支持,于6月9日在台北小巨蛋办了一个纪念三毛的演唱会,以《回声》为演唱会名字。这个演唱会以纪念三毛为主轴。

==友人==
=== 陸達誠神父回憶 ===
三毛回國後一天晚上,「[[三三集刊]]」的一群年輕作家,聚在[[朱西甯]]家中,三毛與[[耕莘寫作會]]的神父[[陸達誠]]也在場。當晚藉[[碟仙]],三毛在眾人前與死去的荷西溝通,大得安慰。之後三毛曾使用[[錢仙]],[[自動書寫]]等方法試圖與死去的荷西溝通。有一次三毛起了疑心,用[[耶穌]]之名命令對方說出真實身分。結果是寫出幾個[[西班牙文]]字:「魔鬼神。」三毛大受驚嚇,陸達誠神父為了安撫她,為她奉獻了一台彌撒,並讓她戴上[[法國]]帶回來隆重祝聖過的顯靈聖牌。接下來一年,她沒再接觸[[通靈]]之類的事物,並且不斷地行善。她曾告訴陸達誠,她每次收到稿費都會分成六份,捐給不同的慈善團體<ref group="參" name="陸達誠">{{cite news|url=http://blog.udn.com/Yukagir/2951766|last=陸達誠|title=神奇人物三毛|publisher=聯合報|date=2009-04-24|accessdate=2009-05-18}}</ref>。

三毛由陸達誠得知乾爹[[徐訏]]過世,難忍悲痛,再度用自動書寫和死去的徐訏亡魂溝通。徐訏告訴她:「我很好,生活在一個光明平安的世界裡,不用擔心。妳幫我寫信給我家人吧。」三毛藉自動書寫寫下了徐訏的家書,徐太太表示信尾的「徐訏」簽名真的很像本人的字跡。徐訏有個女兒在美國,由於她通曉[[法文]],給她的信是用法文寫的。三毛本身不諳法文,還是寫出來之後拿給朋友看,才知道那是法文。

=== 眭澔平回憶 ===
[[眭澔平]]曾在2010年7月29日《新聞挖挖哇》中表示荷西的亡魂透過不認識的台灣人玩[[碟仙]]時,請他們打電話給三毛,請她不要悲傷<ref group="參" name="眭澔平1">[http://www.youtube.com/watch?v=6n-fmW_O2VU&feature=related 新聞挖挖哇:通靈神秘記事(7/8)]2010-07-29 </ref>。眭澔平亦曾在2010年7月29日《新聞挖挖哇》中展示[[徐訏]]亡魂透過三毛用自動書寫給他指點迷津的字跡<ref group="參" name="眭澔平2">[http://www.youtube.com/watch?v=-A2gUT0RsyU&feature=related 新聞挖挖哇:通靈神秘記事(6/8)]2010-07-29</ref>。
之後,三毛曾參加「[[觀落陰]]」的活動<ref group="參" name="陸達誠"/>。

=== 張樂平 ===
1988年6月12日,三毛致函居於[[上海]]之著名漫畫家、「三毛流浪記」作者[[张乐平|張樂平]]表示喜歡三毛流浪記<ref group="參" name="三毛"/>。1989年,三毛到上海與畫家張樂平相見,認他為「爸爸」。

=== 王洛賓 ===
三毛與[[王洛宾|王洛賓]]第一次見面是1990年4月,三毛去[[新疆]]旅行,當時兩人只有短暫的交流。8月三毛第二次去新疆時,原本打算在王洛賓家長住,為王洛賓撰寫傳記,但從一下飛機就開始發生各種不愉快。三毛曾告诉[[司马中原]],“我去他家,一屋子媒体人和当地干部,我有被耍的感觉。我原本只是想和他单独聊聊的。”<ref group="參">{{cite news |url=http://www.sx.chinanews.com/news/2011/0108/31197.html |title=传奇女子三毛逝世20周年祭——谜一样的三毛|publisher=三晋都市报 |date=2010-01-08}}</ref>幾天後三毛接到母親病危的電傳,就匆匆離去。三毛去世以後,王洛賓曾創作了一首《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

=== 賈平凹 ===
1991年1月1日,致函[[賈平凹]]:「在當代中國作家中,您的文章最有感應,您所贈給我的厚禮(指賈之來信及近作數冊),今生今世當好好保存珍愛,這是我極為看重的書籍。」

== 評論 ==
[[File:周庄三毛茶楼.JPG|thumb|right|300px|[[周庄镇 (昆山市)|周庄]]的纪念'''三毛茶楼''']]

=== [[白先勇]] ===
「三毛創造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瑰麗的浪漫世界;裡面有大起大落生死相許的愛情故事,引人入勝不可思議的異國情調,非洲沙漠的馳騁,拉丁美洲原始森林的探幽——這些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經驗三毛是寫給年輕人看的,難怪三毛變成了海峽兩岸的青春偶像<ref group="參" name="不信青春喚不回"/>。」

「三毛自殺的消息傳來,大家都著實吃了一驚,我眼前似乎顯出了許多個不同面貌身份的三毛[[蒙太奇]]似的重疊在一起,最後通通淡出,只剩下那個穿著蘋果綠裙子十六歲驚惶羞怯的女孩——可能那才是真正的三毛,一個拒絕成長的生命流浪者,為了抵抗時間的凌遲,自行了斷,向時間老人提出了最後的抗議<ref group="參" name ="不信青春喚不回"/>。

=== [[楊照]] ===
「三毛寫的撒哈拉和迦納利群島,是不折不扣的傳奇故事……三毛替讀者打造了一種『真實的夢幻幸福』……三毛成了台灣幸福想像的象徵。 三毛的存在不只克服了陳平的痛苦悲鬱, 甚至進而克服了整個台灣的痛苦壓抑。……當她化身三毛寫文章時,始終樂觀、勇敢、機智、好客、多情,……但放下筆後,那悲觀憂鬱的另一個自我,卻沒有能真正被排除、取消……<ref group="參" name="楊照">{{cite web
|url=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296050
|title=永遠的三毛 真實與夢幻的交界──重讀三毛
|publisher=[[聯合報]]
|author=[[楊照]]
|date=2011-01-11
|accessdate=2011-07-24}}</ref>」

=== [[桂文亞]] ===
「根據Echo早期發表的《惑》、《月河》、《異鄉之戀》……,追求幻影,創造悲劇美是屬實的。……《撒哈拉的故事》為什麼與早期作品風格懸殊如此?……失學、病痛曾經造成她成長過程中的陰影,但由於不輕易妥協的天性,一再突破難關,重新復學,擴大早有的生活領域。但是,婚姻上的挫折,使她再度遭遇到重擊。……但是,就作品本身,我認為,也唯有通透了事理、生死、喜怒的人,才能如此無為無求的透視人生。我也相信,前期的三毛,無疑也是熱愛寫作的,只是因為機遇局限與偏窄的觀念,一直表現平平,而撒哈拉沙漠如此受到熱愛,又何嘗不是眼淚中體會出來的微笑?欣賞一篇文章,不只為喜愛其中充滿生趣的情節,而是因為產生『人世』的共鳴。眾人喜愛撒哈拉的故事,是因為它流露善良、豁達、悲天憫人的性情。然而,眾人也許不知道,寫喜劇的人,往往深嘗悲劇<ref group="參" name="桂文亞1"/>。」

=== 毛晨 ===
「她慣以[[第一人稱]]寫作,精湛的文筆使讀者如同親身體驗她的故事。雖然和大多数生活乏味的普通人一样,她本人也饱尝悲剧的生活,但卻用《撒哈拉的故事》让讀者惊叹贫瘠的生活所产生的愉悦和陶醉。三毛是一个成功的描绘快乐的人<ref group="參" name="毛晨">{{cite web|url=http://www.my285.com/ddmj/sanmao/016.htm|title=为什么要纪念三毛?|author=毛晨|date=1999-10-18|accessdate=2009-06-01|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329131144/http://www.my285.com/ddmj/sanmao/016.htm|archivedate=2009-03-29}}
</ref>。」

=== [[張系國]] ===
「三毛最感人的一面在於把故事中『我』提升到一種程度——代表讀者,導引讀者跟隨她進入[[神話]],這可以說是一種獻祭或[[救贖]]的過程,透過作品使得閱讀的善男信女得到一種滿足<ref group="參" name="張系國">{{cite news|title=我的故鄉在遠方—張系國談《撒哈拉的故事》|last=張系國|publisher=《中國時報.人間副刊》|date=1994-08-28}}</ref>。」

=== 顏麗珠 ===
「在文化方面,從早期[[反共抗俄]]、憶舊懷鄉到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移植,文化思潮上出現了明顯的斷層。再看70年代以後的臺灣社會,無論是大環境的外交困境、國內的政治威權、言論的禁錮;或是小環境的升學壓力、親子代溝等問題的出現。對當時的青少年而言都是心中一股找不到出口的壓力,所以在看到三毛能不顧一切、率性而為流浪到沙漠,成功打造新生活的行為,彷彿替自己實現了不敢付諸行動的夢想,因而打從心底狂熱的崇拜三毛<ref group="參" name="顏麗珠">{{cite web|url=http://thesis.lib.ncu.edu.tw/ETD-db/ETD-search-c/getfile?URN=90121012&filename=90121012.pdf|title=單士釐及其旅遊文學—兼論女性遊歷書寫|author=顏麗珠|date=2004|accessdate=2009-05-26|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502131723/http://thesis.lib.ncu.edu.tw/ETD-db/ETD-search-c/getfile?URN=90121012&filename=90121012.pdf|archivedate=2015-05-02}}</ref>。」

=== [[張樂平]] ===
“看她那樂觀、倔強、好勝、豪爽、多情而又有正義感,有時又顯出幾分孩子氣,這倒真有幾分像我筆下的[[三毛 (漫畫人物)|三毛]]”<ref group="參" name="三毛"/>。

== 作品 ==
=== 早期作品 ===
* 《惑》-《現代文學》雜誌第十五期 1962年12月<ref group="注" name="雨季不再來">收入1976年出版的《雨季不再來》</ref>
* 《月河》-《皇冠》十九卷第六期 1963年》<ref group="注" name="雨季不再來"/>
* 《极乐鸟》-《徵信新闻报》1966年1月26日<ref group="注" name="雨季不再來"/>
* 《雨季不再来》 - 1966年9月《出版月刊》第16期<ref group="注" name="雨季不再來"/>
* 《秋恋》 - 《中央日报》1967年1月<ref group="注" name="雨季不再來"/>
* 《一个星期一的早晨》 - 1967年3月《出版月刊》第22期<ref group="注" name="雨季不再來"/>
* 《安东尼·我的安东尼》- 1967年6月《幼狮文艺》第4期<ref group="注" name="雨季不再來"/>
* 《实业世界》若干篇报导文字<ref group="參" name="桂文亞1"/>

=== 書 ===
* 《[[撒哈拉的故事]]》台北:皇冠,1976年。
* 《[[雨季不再來(本)|雨季不再來]]》台北:皇冠,1976年。
* 《[[稻草人手記]]》台北:皇冠,1977年。
* 《[[哭泣的駱駝]]》台北:皇冠,1977年。
* 《[[溫柔的夜]]》台北:皇冠,1979年。
* 《[[背影]]》台北:皇冠,1981年。
* 《夢裡花落知多少》台北:皇冠,1981年。
* 《萬水千山走遍》台北:聯合報社,1982年。
* 《送你一匹馬》台北:皇冠,1983年。
* 《傾城》台北:皇冠,1985年。
* 《談心》台北:皇冠,1985年。
* 《隨想》台北:皇冠,1985年。
* 《[[我的寶貝]]》台北:皇冠,1987年。
* 《鬧學記》台北:皇冠,1988年。
* 《[[滾滾紅塵]]》台北:皇冠,1990年。
* 《親愛的三毛》台北:皇冠1991年<ref group="參" name="李梅蘭">{{cite web|url=http://etds.lib.hcu.edu.tw/theabs/site/sh/detail_result.jsp?id=091HCU00045004&mod=2|title=從歧異的詮釋出發--重探三毛文本|author=李梅蘭|date=2003|accessdate=2009-05-24|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30418211331/http://etds.lib.hcu.edu.tw/theabs/site/sh/detail_result.jsp?id=091HCU00045004&mod=2|archivedate=2013-04-18}}</ref>。
* 《我的快樂天堂》1993年1月初版
* 《高原的百合花》台北:皇冠,1993年<ref group="參" name="李梅蘭"/>。
* 《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2001年1月初版

=== 散篇 ===
* 《寫給「淚笑三年」的少年》(《泥土‧牛》,台北:幼獅文化事業,1985年6月)<ref group="參" name="李梅蘭"/>。
* 《你們為什麼打我》(《聯合報‧繽紛》,1988年5月25日)
* 《讀書與戀愛》(《當我20》,台北:皇冠出版社,1988年8月)
* 《歡喜》(《談色》心岱主編,台北:漢藝色妍文化事業,1989年4月)
* 《給柴玲的一封信 ― 漂泊的路怎麼走》(《聯合報‧聯合副刊》1990年4月7日)

=== 有聲書 ===
* 《三毛說書》1987年3月初版
* 《流星雨》1987年7月初版
* 《閱讀大地》1989年7月初版

=== 翻譯 ===
* 《[[娃娃看天下]](一)》(漫畫)1980年2月初版 譯自西班牙文
* 《娃娃看天下(二)》(漫畫)1980年2月初版 譯自西班牙文
* 《蘭嶼之歌》 [[丁松青]]神父(Fr. Barry Martinson)原著 1982年6月初版 譯自英文
* 《清泉故事》 丁松青神父(Fr. Barry Martinson)原著 1984年3月初版 譯自英文
* 《剎那時光》 丁松青神父(Fr. Barry Martinson)原著 1986年1月初版 譯自英文

=== 歌詞 ===
*专辑:[[回声 三毛作品第15号]]
* 《不要告別》奕青([[李泰祥]])曲 [[李金玲]]、[[洪小喬]]、[[劉文正]]、[[蕭孋珠]]、[[鳳飛飛]]、[[黃鶯鶯]]、[[江玲]]、[[葉璦菱]]、[[趙薇]]、[[李碧華]]、[[張惠妹]]等人都曾唱過。<ref group="注">當時陳平用Echo為筆名</ref>。
* 《一條日光的大道》李泰祥曲 李泰祥、[[齊豫]]、[[劉文正]]唱
* 《橄欖樹》 李泰祥曲 楊祖君原唱,[[齊豫]]唱紅<ref group="注">電影《[[歡顏]]》插曲</ref>
* 《軌外》[[李泰銘]]曲 陳志遠編曲 [[潘越雲]]、齊豫唱 三毛旁白 <ref group="注">三毛作品第15号 回聲;三毛以這首歌詞記述了七年没有上学的日子</ref>
* 《迷》[[翁孝良]]曲 陳志遠編曲 潘越雲、齊豫唱 <ref group="注">三毛作品第15号 回聲;三毛與母親在没有上学的日子裡的互動</ref>
* 《今生》又名《七点钟》[[李宗盛]]曲 陳志遠編曲 齊豫唱 [[王新蓮]]合音 <ref group="注">三毛作品第15号 回聲;三毛以這首歌詞記述了她初戀的第一次約會</ref>
* 《飛》李宗盛曲 陳志遠編曲 潘越雲唱 <ref group="注">三毛作品第15号 回聲;三毛以這首歌詞記述了去[[西班牙]]前與初戀男友的告白</ref>
* 《晓梦蝴蝶》陈志远曲/編曲 潘越雲唱 <ref group="注">三毛作品第15号 回聲;反映了三毛初恋的破滅後的遊戲人間</ref>
* 《沙漠》李泰祥曲/編曲 齊豫唱 三毛旁白<ref group="注">三毛作品第15号 回聲</ref>
* 《今世》李泰祥曲/編曲 齊豫唱<ref group="注">三毛作品第15号 回聲</ref>
* 《孀》陈揚曲/編曲 齊豫唱 三毛旁白<ref group="注">三毛作品第15号 回聲</ref>
* 《说给自己听》李泰銘曲 陳志遠編曲 潘越雲、齊豫唱<ref group="注">三毛作品第15号 回聲</ref>
* 《遠方》[[王新莲]]曲 陳志遠編曲 潘越雲唱 三毛旁白<ref group="注">三毛作品第15号 回聲</ref>
* 《梦田》翁孝良曲 陳志遠編曲 潘越雲、齊豫唱 後[[陳淑樺]]在九四年翻唱 <ref group="注">三毛作品第15号 回聲</ref><ref group="參" name="回声">{{cite web
|url=http://blog.chinatimes.com/zeus/archive/2008/11/28/354066.html
|title=簡介 三毛作品第15號:回聲
|author=許芳源
|accessdate=2009-05-25}}</ref>
* 《说时依旧》 [[梁文福]]曲 潘盈原唱 [[林慧萍]]唱紅 <ref group="注"> 三毛記述了她與初戀的情人20多年後相逢的心聲</ref>
* 《生活,是一種夏日流水般的前進》
* 《那人》
* 《假如還有來生》
* 《做一個百分之百的女人》
* 《雅各天梯》
* 《夢裡風景》
* 《對話》

==家庭==
[[File:El olivo del océano 20161025 066.jpg|thumb|upright|纪念三毛及荷西的雕塑“海洋的橄榄树”,位于荷西遇难的海边处]]
; 荷西·馬利安·葛羅
{{Spanish name|Quero|Ruíz}}
'''荷西·馬利安·葛羅'''(José María Quero Y Ruíz,1951年10月9日-1979年9月30日),[[西班牙]]人,是三毛的丈夫。

荷西出生於[[西班牙]][[哈恩省]]的[[安杜哈尔]][[市镇 (西班牙)|市镇]]。家中排行第七,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和四個姐姐,唯一一個比他小的,就是伊坦絲。

1974年,在非洲沙漠小鎮(今[[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的[[阿尤恩]])與'''三毛'''結婚,婚後定居於[[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西屬撒哈拉]]。后移居至西属[[加那利群岛]]的[[大加那利岛]]东部[[特尔德]]镇上一个叫做男人海滩(Playa del Hombre)的海边社区。

1979年9月30日,荷西在[[拉帕爾馬島]]的海中潛水時遇意外喪生。荷西之墓位于[[圣克鲁斯德拉帕尔马]]城市公墓(El Cementerio de Esta Ciudad, Santa Cruz de La Palma)。

有荷西故事的作品包括:
*《撒哈拉的故事》1976年
*《哭泣的駱駝》1977年
*《稻草人手记》1977年
*《温柔的夜》1979年
*《梦里花落知多少》1981年
*《背影》1981年

== 注釋 ==
{{reflist|group="注"}}

== 參考文獻 ==
{{Reflist|2|group="參"}}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臺灣散文作家]]
[[Category:台灣翻譯家]]
[[Category:台灣作詞家]]
[[Category:台灣劇作家]]
[[Category:中國文化大學教授|S三]]
[[Category: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友]]
[[Category:臺灣女性自殺者]]
[[Category:臺灣自殺作家]]
[[Category:上吊自殺者]]
[[Category:寧波裔台灣人]]
[[Category:台北市人]]
[[Category:陳姓]]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