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88
次編輯
變更
温浩
,無編輯摘要
| 圖像 = [[File:温浩.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cnr.cn/xjfw/dwml/W020060310409666377181.jpg 原图链接]]]}}
'''[[温浩]]''' 1983年8月毕业于 [[ 新疆 ]] 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1989年赴[[英国]]留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底完成英国、 [[ 法国 ]] 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后回到[[新疆医科大学]],2002-2006年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二项;2006年获中国预防医学会首届科技三等奖和中华医学会科技二等奖;获得包虫病诊断,阿苯达唑脂质体口服液及前体国家发明专利两项,高科技产品三个;他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的论文有50余篇,在英、美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300多次。1996年他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1999年被批准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0年至今被评为自治区优秀专家;2002年,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医院院长和中国科协西部突出贡献奖;2005年,获得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6年获得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2010年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5年02月27日,温浩任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兼职副主席。 <ref name="名人简历">{{cite web |url=http://district.ce.cn/newarea/sddy/201502/27/t20150227_4663171.shtml |title=新疆任免张国梁、杨志明、张胜迪、刘学虎、祖农·艾克拜尔等职务| accessdate=2015-02-27}}</ref>
2017年5月25日,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个人简介=
温浩,男,汉族,1957年9月21日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 [[ 教授 ]] , [[ 博士 ]] 生导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包虫病临床研究所所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新疆包虫病基础医学实验室(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争创中】)主任,国家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专家顾问委员,中华医学会新疆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器官移植分会委员,新疆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新疆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领域专家组成员,英国皇家热带医学与卫生学会会员,[[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院感染性疾病部客座教授,WHO包虫病专家组成员及亚洲协调代,英国萨尔福特大学生命科学部客座教授,[[法国贝藏松大学]]客座教授,《中华外科杂志》等10余种杂志编委 享受自治区具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和国务院特殊津贴。
=研究方向=
肝脏移植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
=人物事迹=
潜心求学,服务边疆。八十年代初页,温浩考取了新疆医学院普外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姚秉礼]]教授的指导下,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专业知识,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为了对包虫病进行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研究,1989年他远赴英国和法国求学,在英国导师Craig、法国导师BISMUTH、VUITTON和MANTION等的指导下,在肝包虫病的免疫诊断和药物治疗、肝脏外科和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获取了博士学位。六年间,他以熟练的英文为英国、法国、德国的研究生和大学生授课、他的论文和论著在英美重要期刊和论文集上汇编发表,获第17届包虫病国际大会杰出青年奖,被任命为世界卫生组织包虫病工作委员会亚洲协调代表,并受聘为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和英国萨尔福德大学客座教授。承担了国际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项目,建立起了与国际接轨的包虫病诊断、手术药物和介入综合诊疗体系,三个地州研究分所,十多个县包虫病诊疗中心在自治区形成。抗包虫病药物新剂型研究、包虫病快速诊断方法研发以及药物、外科及肝移植治疗方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温浩经治的包虫病人遍布 [[ 北京 ]] 、 [[ 山东 ]] 、 [[ 陕西 ]] 、 [[ 河北 ]] 、 [[ 辽宁 ]] 、 [[ 西藏 ]] 、 [[ 四川 ]] 等省区,远至[[法国]]、 [[ 德国 ]] 和中亚五国。
2005年5月,第三届包虫病论断与[[治疗国际高峰论坛]]在一附院举办,应邀参会的中外专家学者对一附院包虫病研究治疗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国际包虫病联合会主席和WHO包虫病专家工作委员会总协调人Craig教授均来参会并深有感触地说:“新疆包虫病研究、预防和临床诊断治疗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排在前列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经成为国际包虫病研究中心之一,作为这个研究基地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推动者,温浩功不可没。”
温浩不仅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还肩负着临床医疗、教学等繁重的任务。他尤其注重少数民族高学历人才的培养,经他指导的博士后人员12名、博士生29名、硕士生32名,其中三分之一是维吾尔和哈萨克族,部分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分别考取武汉华中科技大、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等学府;他指导的博士或博士后均获得“学生素质高,科研能力强,医德医风好”的评价。作为博士生导师和国家留学成组配套项目负责人,他利用与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合作关系,输送了15名青年科研人员出国研修,为20多名优秀者创造了出国深造机会。2004年,温浩继续担任法国贝藏松医学院和[[英国曼彻斯特]]Salford大学客座教授,从事讲学和科研合作活动,在自治区包虫病重点实验室,指导来自瑞典的本科生、英法硕士生和博士生进行包虫病课题研究,还承担并完成编著了《[[亚洲包虫病]]》、主编了《实用包虫病学》等专著。
狠抓管理,人才强院。2001年底,温浩被任命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上任伊始,他就和党委一班人进行深入调研,明确提出了医院的发展定位和“二次创业”的思路,瞄准世界先进医学水平,从学科整合入手,与世界知名医疗机构展开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合作,着力打造和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他的倡导和推动下,一附院先后与 [[ 哈佛大学 ]] 国际医学中心成立了心血管、肿瘤及大动物实验三个合作中心,与[[法兰西·孔泰大学]]中心医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中亚地区亚可夫显微外科培训中心、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北京国际芯片研发中心新疆分中心先后在一附院挂牌,有9名博士后人员完成研究顺利出站。他倡议成立了一附院留学生∕博士生研究会,通过国内外交流、科研奖励制,充分发挥高学历人才的作用,使60名博士、160名硕士、10多名博士后研究人员能安心工作,发挥出各自潜能,从根本上遏制了人才外流现象。他和一附院领导班子提出“科教兴院”、“医院二次创业”以及“打造一附院人才发展战略”等科学理念和重要举措,实行医、教、研计量考评体系和动态管理机制,培养认定医院建院元老,名医、名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科骨干、护理骨干、科室业务骨干及技术能手,构建了完善的“金字塔”式人才梯队,形成老中青凝聚共创医院辉煌的大好局面,大大提高了医院对接合作的技术平台和综合实力,提升了医院学科的国内外知名度。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中国医药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