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61
次編輯
變更
洛阳东周王城
,無編輯摘要
[[File:洛阳东周王城.jpeg|320px|缩略图|右|<big>洛阳东周王城广场</big>[http://b1-q.mafengwo.net/s5/M00/29/5E/wKgB3FDZVFiAPzP3AAIQRtJ3t6k53.jpeg?imageView2%2F2%2Fw%2F60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原图链接][http://www.mafengwo.cn/i/1090038.html?static_url=true 来自 蚂蜂网 的图片]]]
王城最初指最高统治者(王)所居之城,在周代是专有名词,特指周天子在洛河以北、涧河两岸兴筑的都城。
==考古发掘==
东周王城的规模、布局和演变,历代文献多有记载。但因年代久远,昔日壮观的景象如今已荡然无存。1950年代初, [[ 中国科学院 ]] 考古研究所为寻找东周王城的踪迹,根据文献记载,在今 [[ 洛阳市 ]] 王城公园一带、涧河两岸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并在涧河东岸的小屯村发现了汉河南县城遗址。因汉河南县城与东周王城之间存在着沿袭关系,于是考古工作者就以汉河南县城城址为基点,很快在其外围找到了沉睡地下两千多年的东周王城遗址。进而摸清了东周王城的具体位置、布局和范围。以后又多次在此区域有重要发现,特别是在王城东部发现了大型车马坑和大型墓葬,揭开了东周王城陵区之谜,为了解东周王城的全貌提供了新的珍贵资料。
2013年3月,洛阳东周王城之名,列入第七批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古遗址)。
==历史沿革==
1953年,在洛阳东周王城东北城角外铁道北的烧沟村发掘了59座 [[ 战国 ]] 墓,多数是竖穴墓,十余座是洞室墓。
1954年,为配合洛阳市的城市建设,找到并确定洛阳东周王城的具体位置,以便于城市的规划,中央 [[ 文化部 ]] 组织考古人员进驻洛阳开始对洛阳东周王城进行勘察工作。同年,在配合中州路修建工程的考古发掘中于西工段发掘的260座东周墓。这批墓葬绝大多数是大、中、小型的长方形竖穴墓,只有极少数属于晚期的洞室墓。
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在汉屯路(纱厂路至解放路段)钻探出四座呈“甲”字形的东周墓,即洛阳西郊M1、M2、M3、M4。并发掘了M1。
1958年,经过数年的 [[ 考古 ]] 调查与发掘,在洛河以北的涧河两岸找到洛阳东周王城城址 。
此后又经过洛阳的考古工作者50多年的考古发掘,对洛阳东周王城的 [[ 城市 ]] 布局已有了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洛阳东周王城所在的位置、城圈基本上呈长方形、 [[ 宫殿 ]] 区位于城址的西南部。
1974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发掘了四座“甲”字形墓中的M4。和M1两座都是积石积炭墓,埋葬的特点和金村大墓比较一致,都为“甲”字形积石积炭墓。许多 [[ 学者 ]] 考证金村大墓应为 [[ 周敬王 ]] 避王子朝之乱之后的周王陵墓。那么这四座大墓规模大、级别高,应为王、侯级的墓葬。
1984年,在洛阳东周王城内的东南部,即中州渠以南612工地,在6万方米范围内发掘东周墓葬500余座,除2座车马坑以外,均属中小型竖穴墓。
2001年,洛阳东周王城车马坑广场修建时发掘的200多座东周墓和十几座车马坑,其中“天子驾六”车马坑就是此次 [[ 考古 ]] 发掘所获得的成果。 同年,在洛阳市第二十七中学校园内发掘了一座“十”字形大墓,一座“甲”字形大墓,均为王、侯级的陵墓。
2002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九都路与体育场路交叉口东北部的洛阳东周王城东墙外约30米、洛阳市第二十七中学院内又发现1座车坑、1座马坑及3座大墓。3座大墓呈东西向排列,其中2座“中”字形墓位于“亚”字形墓的西边。
2004年,发掘了洛阳瞿家屯的大型夯土基址。该处夯土基址位于洛阳东周王城南城墙外。
2013年7-12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涧西区旧城改造 [[ 铜锣湾广场 ]] 和 [[ 洛阳理工学院 ]] 附属中学以及洛阳中迈瞿家屯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掘了两段洛阳东周王城西城墙和一段南城墙遗址。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