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增加 8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jpeg|24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www.sanqinyou.com/uploadfiles/2011-08-27/20110827_140235_335.jpg 原图链接][http://www.sanqinyou.com/jingdian/content/1032512390779452.html 来自 三秦游 的图片]]]
'''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 位于中国 [[ 陕西省 ]][[ 汉中市 ]] 汉台区河东店镇,由褒斜道遗址、石门 [[ 遗址 ]] 和石门石刻组成,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71年建设石门水库后原址没入水下,仅“石门十三品”等十七方摩崖石刻搬迁至汉中市博物馆内。
褒水和斜水(今石头河)均发源于 [[ 秦岭 ]] 深处的 [[ 太白县 ]] ,前者南流入汉水,后者北流入渭水,两者河谷统称“褒斜谷”,长约250千米,自古即为沟通秦岭南北的要道。褒斜道于战国始筑栈道,是中国最早的人工栈道。
褒斜道上的石门(石门隧道)是中国最早的人工隧道,长16.5米,宽4.4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石门内及附近有 [[ 东汉 ]] [[ 明清 ]] 时期的摩崖题刻百余方,统称石门石刻,其中最著名的石门十三品包括《鄐君开通褒斜道碑》、《石门颂》、《石门铭》等十三通汉魏时期石刻。
==千古栈道==
中国有句脍炙人口的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故事说的是: [[ 刘邦 ]] 取汉中后于公元前206年按大将 [[ 韩信 ]] 的计谋,派少数人修栈道, 以转移镇守关中西部雍王 [[ 章邯 ]] 的注意力,暗地里沿着西边艰险的陈仓道( 即秦栈) ,北出大散关,攻占了陈仓城,进军咸阳。诗人 [[ 李白 ]] 赞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褒斜道,是古代连接关中与汉中的一条要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两河谷,贯穿褒斜谷而得名。起自汉代褒中县(今陕西省汉中市与 [[ 勉县 ]] 交界处)褒口、经三交城、赤崖,溯褒水 河而上,出斜谷至眉县,全程235千米。褒斜道为 [[ 秦昭王 ]] 时所开,当时人们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以业,多次增修。褒斜道开凿建成,沟通了秦岭南北的联系,加强了 [[ 中原 ]] 与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公元前206年,刘邦经褒斜道赴汉中就汉王位。
==战国时期==
石门在褒斜谷两端。北端为大石门,在 [[ 眉县 ]] ;南羰为小石门,在今汉中市北约17千米处。小石门简称石门,大约于 [[ 战国 ]] 时期,为修褒斜栈道而凿,后经历代修凿,方告开通。
褒斜道石门及其 [[ 摩崖石刻 ]] ,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当时施工是采用古代的火烧水激法开山破石,是中国最早的人工隧道之一。
==视频==
245,3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