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18
次編輯
變更
北京内城东南角楼
,無編輯摘要
[[File:北京内城东南角楼.jpeg|320px|缩略图|右|<big>北京内城东南角楼</big>[http://www.xinhuanet.com/newmedia/2018-03/26/137065843_15220326030711n.jpg 原图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newmedia/2018-03/26/c_137065843_3.htm 来自 新华网 的图片]]]
==历史==
明朝 [[ 永乐 ]] 十五年(1417年),北京城向南扩建:491,正统二年(1437年),北京城的东南角开始兴建箭楼,并于正统四年(1439年)建成,是为东南角楼。此后 [[ 嘉靖 ]] 、隆庆年间均有修缮。清朝乾隆年间也曾有修缮。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东南角楼被八国联军的炮火击中而严重损毁,清末时曾有修补:37。中华民国时,东南角楼已不再设防。1915年, [[ 北洋政府 ]] 修建京师环城铁路时拆断了东南角楼周边的城墙,角楼西侧的城墙上被拆出了一个券洞。1935年,基泰工程公司负责东南角楼,这次维修中原本需要维修前檐金柱腐朽的柱脚,但由于技术限制,维修人员仅仅将前檐金柱从4.8米高处全部锯断,维修后的柱脚落在了第二层箭窗的加长过木上。此外,转角处的一根金柱在这次维修中被替换为了水泥金柱。此外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成立后,20世纪60年代起,为修建环城地下 [[ 铁路 ]] ,北京城墙被大规模拆除,而内城东南角楼和与其相连的一小段得以保留。 [[ 文化大革命 ]] 期间,东南角楼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后又在唐山大地震中严重损毁。1978年11月15日北京内城东南角楼因放火引起火灾,幸因扑救及时未酿成大火。1979年,东南角楼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以“北京城东南角楼”一名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包括与之相连的部分北京城墙。1981年至1983年4月,东南角楼得以重修,这次维修采取了落架大修的方式,维修期间还成立了东南角楼文物保管所。1988年时,参考史料后恢复了角楼西侧城墙上两座原本已不存在的铺舍,并再次整修角楼1989年9月18日正式对 [[ 社会 ]] 开放,1990年,东南角楼划归崇文区文化文物局管理。1999年,东南角楼外加装了夜景照明灯。
==结构==
北京内城东南角楼位于北京站东南,东临 [[ 通惠河 ]] ,是中国现存最大最早的城垣角楼,算上与之相连的南城墙,总占地面积为3,654平方米。该楼建于突出城墙外缘的方形台座上,通高29米,其中台座高12米,底边长39.45米;角楼高17米, [[ 建筑面 积701积]]701.3平米,平面呈曲尺形,外侧两阔面各长35米,内侧两长面长23米,两窄面各款13.5米。角楼顶部为 [[ 重檐歇山顶 ]] ,灰筒瓦绿剪边,绿 [[ 琉璃 ]] 列脊装饰有兽头,两条大脊在转角处十字相交,中间装有高1.3米的火焰宝珠式绿琉璃宝顶。两个内侧面各开有一座抱厦,每座各开一扇门,门的上方各有三扇高180厘米的直棂窗。楼内立有20根金柱,分为中柱和后金柱两排,前檐金柱的柱脚落在了第二层的箭窗加长过木上。并铺设有三层楼板,将角楼内隔成四层。楼体外侧向东、向南两个阔面和向西、向北两个窄面均开有箭窗,由下至上共有4排,其中一排位于重檐之间,剩下三排在下檐下方。阔面每排14个箭窗,窄面每排4个,总计144个箭窗。窄面的箭窗长110厘米,宽90厘米;阔面的箭窗长140厘米,宽117厘米,箭窗的进深随层数的升高而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