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净州路故城

增加 46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净州路故城1.jpg|缩略图|[http://www.hudong.com/wiki/%E5%87%80%E5%B7%9E%E8%B7%AF%E6%95%85%E5%9F%8E 净州路故城]]]'''净州路故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吉生太镇城卜子村,又称“元净州路故城”,建于1178年。净州路故城平面长方形,东西长920米,南北宽670米,城墙残高1至3米,基宽0.5-9米,地表散布有砖瓦、陶瓷碎片。1995年,净州路故城发掘金元时期的墓葬32座,出土古钱币10余种151公斤。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ec9abf0102xbeu.html 内蒙古四子王旗净州路故城_新浪博客]</ref>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和托克托县以东的地区当年均属金朝领土,净州在此范畴,原为天山榷场,就是贸易市场。1178年(大定十八年)在榷场的基础上设军额剌史,为丰州的支郡,辖境包括大青山北。
12世纪到13世纪初,中国北方兴起了强大的蒙古族。在铁木真(成吉思汗)通过武力征服统一东部蒙古后,1198年,成吉思汗在净州与金朝卫王允济谋面,允济庸俗懦弱令成吉思汗心存 [[ 鄙视 ]] ,后闻允济即帝,愤愤地说道:“我谓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为之耶,何以拜为!”从此蒙古与金朝的关系 [[ 决裂 ]] 。在净州故城的北面40公里处,有一条大体东西走向的绵延3000里的金代长城,一直由汪古部负责守卫。
== 元朝时期 ==
元朝时期,蒙古贵族虽以征战骁勇著称,但统一中原后,为了维护统治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元朝中期,对教育十分重视。
在净州路故城,发现一座文庙遗址并立有儒学石碑,碑高5尺,宽2.5尺,现存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碑文虽遭磨损,字迹不清,但观其仍可知一二。此碑为大德十一年(1307年)立,元成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将祭祀的孔子庙统称为文庙,并号召辖民祭拜,学习儒学,倡导读书。蒙古族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有自己的文字,在忽必烈即位后,又创造了八思巴蒙古字,颁行天下,令教授学习。到元仁宗时,各路府州县都设有学校,并以兴学好坏作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一项主要内容。惠宗时在1361年,在各县设教谕,分蒙汉两种教学模式,在吸收汉族儒学教育的基础上,又体现蒙古“有庙就有学”的 [[ 传统 ]] 特点。
有关这方面的情况,还可从耶律楚材天山南北之行留下的诗中窥见。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耶律楚材被成吉思汗诏用,很受信任。他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期任事近30年,官至中书令,元朝立国制度和强化教育多由其奠定。耶律楚材曾几次到今乌兰察布境内,并咏诗11首,其中二首是赠周敬之的。周敬之为天山县太守,他重视教育,修建孔庙,被耶律楚材赞誉道:天皇有意用吾儒,四海钦风尽读书。可爱风流贤太守,天山创起仲尼居。
元朝时,今乌兰察布地区教育比较发达,特别是境内汪古部不仅兴办了各类学校,而且独具特色。其所属的净州、集宁诸路及云内、东胜成为元朝教育中心。因地理位置的 [[ 特殊 ]] ,在教学中使用蒙、汉、维吾尔、藏等多种语言,都有据可考。
== 金元时代 ==
木怜站道,蒙古语称马道,元太宗窝阔台汗于1227年正式建设该路,上都建成后,改为驿路。在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后,这条路也向南延伸到大都,为大都经集宁路、净州路到哈剌和林的主要通道。这条路也成了元朝时期的南北交通主干线,据元朝元祐七年(1320年)《本治甸城山谷道路碑》载:元朝政府通过此路“供需漠北”,是“给驿之路”、“军旅粮储”之路。其中砂井站是大枢纽驿站,设置过粮食军储所和“榷场仓官”。
当时净州的交通状况,可谓车水马龙。<ref>[http://www.mafengwo.cn/i/19179805.html 净州路故城-马蜂窝]</ref> == 参考来源 =={{reflist}}[[Category:670 中国地方志总论]][[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Category:600 史地总论]]
8,0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