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4
次編輯
變更
《双城记》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圖片 = File:双城记1.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ec4.images-amazon.com/images/I/41UFyspcYEL._SY445_QL70_.jpg 原图…”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圖片 = [[File:双城记1.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ec4.images-amazon.com/images/I/41UFyspcYEL._SY445_QL70_.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amazon.cn/%E5%8F%8C%E5%9F%8E%E8%AE%B0-%E7%8B%84%E6%9B%B4%E6%96%AF-%E5%AE%8B%E5%85%86%E9%9C%96/dp/B0171IFU0I 图片来源于亚马逊]]]
|圖片尺寸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英文名 =
| 職業 ? ? =
}}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首次出版于1859年。
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马内特医生一家和以德发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内容简介==
1775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马内特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原来姐弟二人是侯爵家的佃户,侯爵兄弟为了片刻淫乐杀害了他们全家。他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不料控告信落到被告人手中,医生被关进巴士底狱,从此与世隔绝,杏无音讯。
18年后,马内特医生获释,但身心受到极度摧残的他对周围事物已完全失去记忆。这位精神失常的白发老人被巴黎圣安东尼区的一名酒贩、他旧日的仆人德发日收留。这时,女儿露西已经长大成人,专程接他去英国居住。旅途上,他们邂逅法国青年查理·达尔奈,受到他的细心照料。原来达尔奈就是侯爵的儿子。他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毅然放弃财产的继承权和贵族的姓氏,移居伦敦,当了一名法语教师。
到英国后不久,达尔奈被一场莫须有的官司缠身,他所聘请的律师帮他打赢了官司。律师的助手西德尼·卡顿与达尔奈相貌酷似。卡顿和达尔奈很快成为医生家的常客。经过露西的细心照料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医生几乎已完全摆脱了他那长期的牢狱生活的阴影,只是在他非常激动的时刻,人们才会觉察到他过去精神错乱时的一些痕迹。露西可爱的容貌使这两位年轻人都为之倾倒,但露西爱慕的只是达尔奈。马内特为了女儿的幸福,决定埋葬过去,欣然同意他们的婚事。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的风暴终于袭来了。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把贵族一个个送上断头台。远在伦敦的达尔奈为了营救管家盖白勒,冒险回国,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狱。这些消息很快传到了伦敦。医生带着女儿露西赶往巴黎,因为他相信他在巴士底狱长期被监禁的经历会博得法国人民的同情,从而能有助于搭救他的女婿。随着时间一天天、一月月的流逝,医生终于获得了不处死达尔奈的诺言。
情况在最后发生了逆转,在巴士底狱遗址中发现了一个文件,其中包括马内特医生关于自己如何被劫持和监禁的叙述以及对侯爵家族及其后代的严肃的诅咒,“向苍天和大地控告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最后一个人。”法庭判处达尔奈在二十四小时内将被执行死刑。
此时,卡顿随后来到了巴黎。他曾经答应过露西为了拯救她所爱的人不惜牺牲自己。通过贿赂,他获准进入了监狱。利用自己的相貌与达尔奈十分相像这一点,他把被麻醉的达尔奈挪出牢房,自己代替达尔奈在牢房里,等待着他的末日来临。马内特父女早已准备就绪,达尔奈一到,马上出发。一行人顺利地离开法国。
沿着巴黎的街道,六辆押送死囚的囚车装载着当天去祭断头台的祭品。卡顿坐在第三辆囚车里,他的手被捆绑着。当他听到街上有反对他的呼喊声时,只是平静地微微一笑,同时把头发摆动得更松散些以遮盖他的脸部。在断头台上,卡顿为了爱情,从容献身。
==创作背景==
据狄更斯在序言中所说的,1857年在狄更斯和他的孩子们、朋友们一起演出[[威尔基·柯林斯]]先生的剧本[[《冰海深处》]]时,他开始有了这个故事的主要构想。《冰海深处》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心爱的姑娘抛弃后,在北极探险时为拯救情敌而牺牲的青年。这种人物的塑造完全和狄更斯产生了共鸣,也完全符合狄更斯对一个有道义的人的定义:舍己为人,品德高尚。这为他在《双城记》中构思出卡顿这个人物形象提供了素材资料。
==人物介绍==
'''马内特医生'''
在《双城记》中,马内特医生是作者全力塑造的一个理想形象。马内特医生医术精湛,心地善良、为人正直,是一个极其同情贫苦人民遭遇的知识分子。
狄更斯将医生作为理想的化身,表达了通过以德报怨的方式来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缓和社会矛盾和尖锐冲突的理想。作者坚信宽容、善良和仁爱能够有效化解现实生活中各种尖锐的阶级矛盾,解决下层劳动人民和上层贵族阶级之间的激烈冲突,使他们能够和谐共处。
'''卡顿'''
英国律师卡顿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才华横溢,讨厌这个肮脏的社会,但又无力抗争。他爱上了美丽善良的露西,却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爱她,而且他还身患严重的肺病,将不久于人世。最终,他把对露西的爱埋在了心底露西与达尔奈结婚后,他对达尔奈充满了羡慕,心中十分难过,万分失落,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为达尔奈和露西道上自己最诚挚的祝福。
卡顿甚至做好了随时为露西牺牲生命的准备,他毫无保留地“愿为你和你所爱的人做任何事”,并毫不畏惧,“抓住一切机会,为你和你所爱的人做出任何牺牲。,他深爱露西,不求任何回报,只是希望露西能够“不时想起有这么一个人”,希望露西记住自己。这也就暗示了卡顿最终为爱牺牲的结局,为下文埋下了伏笔。最终卡顿代替达尔奈走上了断头台,用鲜血和生命实现了自己对露西的爱的承诺。卡顿对女主角的深切爱意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也使得《双城记》的主题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增强了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
'''露西'''
医生的女儿露西是博爱的化身,她对身边所有人都抱着仁爱之心,温和、友善地和所有人相处。作家着意将露西刻画为一个完美的圣母形象,她用爱心温暖着父亲受伤的心灵和身体,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的神智恢复了正常。而她又是勇敢的,当丈夫有难时,她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平静温暖的家,来到危险重重的巴黎,竭尽全力挽救丈夫。
'''达尔奈'''
达尔奈身为厄弗里蒙底侯爵的后裔,本应是代表医生仇人的一个反面形象,但作家却将他描写成高大光辉的正面形象。后来,达尔奈以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得到了马内特的宽容和肯定,最终和露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大革命爆发之后,达尔奈返回巴黎去营救自己的仆人。虽然受到家族背景的牵连而被抓进监狱,但他最担心的却是自己的妻女以及岳父的安全。达尔奈是狄更斯心中理想青年、理想统治者的化身。
'''德发日太太'''
德发日太太作为一个具有悲惨命运的社会下层女性,其经历应该是让人感到同情的,在自己的亲人接连被厄弗里蒙地所迫害致死之后,这位悲情人物逐渐变得坚强起来。她一直在忍耐,等待着复仇的机会。在革命开始时,她成为了一位令人畏惧的妇女领袖,并逐渐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
==作品评价==
中国学者、作家[[梁实秋]]《英国文学史》:仇恨是痛苦的,而痛苦的仇恨应该用仁爱及人道去化解,作品没有写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却因此而造就了大革命的气氛,化解了暴力行为,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浪漫色彩。
==作者简介==
狄更斯(1812~1870 ),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代表作有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双城记》(1859)。
| 姓名 =
|圖片 = [[File:双城记1.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ec4.images-amazon.com/images/I/41UFyspcYEL._SY445_QL70_.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amazon.cn/%E5%8F%8C%E5%9F%8E%E8%AE%B0-%E7%8B%84%E6%9B%B4%E6%96%AF-%E5%AE%8B%E5%85%86%E9%9C%96/dp/B0171IFU0I 图片来源于亚马逊]]]
|圖片尺寸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英文名 =
| 職業 ? ? =
}}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首次出版于1859年。
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马内特医生一家和以德发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内容简介==
1775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马内特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原来姐弟二人是侯爵家的佃户,侯爵兄弟为了片刻淫乐杀害了他们全家。他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不料控告信落到被告人手中,医生被关进巴士底狱,从此与世隔绝,杏无音讯。
18年后,马内特医生获释,但身心受到极度摧残的他对周围事物已完全失去记忆。这位精神失常的白发老人被巴黎圣安东尼区的一名酒贩、他旧日的仆人德发日收留。这时,女儿露西已经长大成人,专程接他去英国居住。旅途上,他们邂逅法国青年查理·达尔奈,受到他的细心照料。原来达尔奈就是侯爵的儿子。他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毅然放弃财产的继承权和贵族的姓氏,移居伦敦,当了一名法语教师。
到英国后不久,达尔奈被一场莫须有的官司缠身,他所聘请的律师帮他打赢了官司。律师的助手西德尼·卡顿与达尔奈相貌酷似。卡顿和达尔奈很快成为医生家的常客。经过露西的细心照料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医生几乎已完全摆脱了他那长期的牢狱生活的阴影,只是在他非常激动的时刻,人们才会觉察到他过去精神错乱时的一些痕迹。露西可爱的容貌使这两位年轻人都为之倾倒,但露西爱慕的只是达尔奈。马内特为了女儿的幸福,决定埋葬过去,欣然同意他们的婚事。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的风暴终于袭来了。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把贵族一个个送上断头台。远在伦敦的达尔奈为了营救管家盖白勒,冒险回国,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狱。这些消息很快传到了伦敦。医生带着女儿露西赶往巴黎,因为他相信他在巴士底狱长期被监禁的经历会博得法国人民的同情,从而能有助于搭救他的女婿。随着时间一天天、一月月的流逝,医生终于获得了不处死达尔奈的诺言。
情况在最后发生了逆转,在巴士底狱遗址中发现了一个文件,其中包括马内特医生关于自己如何被劫持和监禁的叙述以及对侯爵家族及其后代的严肃的诅咒,“向苍天和大地控告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最后一个人。”法庭判处达尔奈在二十四小时内将被执行死刑。
此时,卡顿随后来到了巴黎。他曾经答应过露西为了拯救她所爱的人不惜牺牲自己。通过贿赂,他获准进入了监狱。利用自己的相貌与达尔奈十分相像这一点,他把被麻醉的达尔奈挪出牢房,自己代替达尔奈在牢房里,等待着他的末日来临。马内特父女早已准备就绪,达尔奈一到,马上出发。一行人顺利地离开法国。
沿着巴黎的街道,六辆押送死囚的囚车装载着当天去祭断头台的祭品。卡顿坐在第三辆囚车里,他的手被捆绑着。当他听到街上有反对他的呼喊声时,只是平静地微微一笑,同时把头发摆动得更松散些以遮盖他的脸部。在断头台上,卡顿为了爱情,从容献身。
==创作背景==
据狄更斯在序言中所说的,1857年在狄更斯和他的孩子们、朋友们一起演出[[威尔基·柯林斯]]先生的剧本[[《冰海深处》]]时,他开始有了这个故事的主要构想。《冰海深处》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心爱的姑娘抛弃后,在北极探险时为拯救情敌而牺牲的青年。这种人物的塑造完全和狄更斯产生了共鸣,也完全符合狄更斯对一个有道义的人的定义:舍己为人,品德高尚。这为他在《双城记》中构思出卡顿这个人物形象提供了素材资料。
==人物介绍==
'''马内特医生'''
在《双城记》中,马内特医生是作者全力塑造的一个理想形象。马内特医生医术精湛,心地善良、为人正直,是一个极其同情贫苦人民遭遇的知识分子。
狄更斯将医生作为理想的化身,表达了通过以德报怨的方式来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缓和社会矛盾和尖锐冲突的理想。作者坚信宽容、善良和仁爱能够有效化解现实生活中各种尖锐的阶级矛盾,解决下层劳动人民和上层贵族阶级之间的激烈冲突,使他们能够和谐共处。
'''卡顿'''
英国律师卡顿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才华横溢,讨厌这个肮脏的社会,但又无力抗争。他爱上了美丽善良的露西,却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爱她,而且他还身患严重的肺病,将不久于人世。最终,他把对露西的爱埋在了心底露西与达尔奈结婚后,他对达尔奈充满了羡慕,心中十分难过,万分失落,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为达尔奈和露西道上自己最诚挚的祝福。
卡顿甚至做好了随时为露西牺牲生命的准备,他毫无保留地“愿为你和你所爱的人做任何事”,并毫不畏惧,“抓住一切机会,为你和你所爱的人做出任何牺牲。,他深爱露西,不求任何回报,只是希望露西能够“不时想起有这么一个人”,希望露西记住自己。这也就暗示了卡顿最终为爱牺牲的结局,为下文埋下了伏笔。最终卡顿代替达尔奈走上了断头台,用鲜血和生命实现了自己对露西的爱的承诺。卡顿对女主角的深切爱意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也使得《双城记》的主题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增强了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
'''露西'''
医生的女儿露西是博爱的化身,她对身边所有人都抱着仁爱之心,温和、友善地和所有人相处。作家着意将露西刻画为一个完美的圣母形象,她用爱心温暖着父亲受伤的心灵和身体,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的神智恢复了正常。而她又是勇敢的,当丈夫有难时,她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平静温暖的家,来到危险重重的巴黎,竭尽全力挽救丈夫。
'''达尔奈'''
达尔奈身为厄弗里蒙底侯爵的后裔,本应是代表医生仇人的一个反面形象,但作家却将他描写成高大光辉的正面形象。后来,达尔奈以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得到了马内特的宽容和肯定,最终和露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大革命爆发之后,达尔奈返回巴黎去营救自己的仆人。虽然受到家族背景的牵连而被抓进监狱,但他最担心的却是自己的妻女以及岳父的安全。达尔奈是狄更斯心中理想青年、理想统治者的化身。
'''德发日太太'''
德发日太太作为一个具有悲惨命运的社会下层女性,其经历应该是让人感到同情的,在自己的亲人接连被厄弗里蒙地所迫害致死之后,这位悲情人物逐渐变得坚强起来。她一直在忍耐,等待着复仇的机会。在革命开始时,她成为了一位令人畏惧的妇女领袖,并逐渐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
==作品评价==
中国学者、作家[[梁实秋]]《英国文学史》:仇恨是痛苦的,而痛苦的仇恨应该用仁爱及人道去化解,作品没有写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却因此而造就了大革命的气氛,化解了暴力行为,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浪漫色彩。
==作者简介==
狄更斯(1812~1870 ),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代表作有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双城记》(1859)。